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敬业乐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敬业乐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敬业乐群”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是传统美德中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敬业乐群”的基本含义是:专心事业,乐于使众人得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敬业乐群”理念,在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医德中均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敬业乐群”精神。这对于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美德;敬业乐群;当代价值
“敬业乐群”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在中国古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医德等诸多方面。这些世传的美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大浪淘沙,成为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代代传承,代代光大。它已经渗入了我们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历史文化源头发掘传统美德的精华,充分发挥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昭启后世,有益子孙。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敬业乐群”理念
“敬业乐群”[1]P1474一词,出自先秦儒家经曲文献《礼记·学记》中。敬,居敬,守敬;业,行业,职业,就是荀子所讲的“职份”。敬业,就是忠于职守,认真干好本职工作。乐群,讲的是在从业中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达到人际和谐。敬业,包括艰苦创业、勤俭守业、认真务业等具体内容;乐群,包括爱群、善群、利群、合群等具体内容。研究中国古典历史文献很有造诣的大师们,把“敬业乐群”四个字诠释为:“专心事业,乐于使众人得益”。也就是努力钻研业务,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心甘情愿地多干利国利群的事情。
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敬业乐群”属于职业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重视官、吏、将、士、农、工、商、师、艺、医等各种行业的职业道德修养。许多古代思想家认识到,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纳入一定的规范之内,进行管理和教化,使他们的行为符合该社会、该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就可以使人民安其居中、乐其业、尽其职,使社会安定、社稷巩固。因此,历代伦理思想家和各行各业中卓有建树的人士都非常注意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在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他们把职业道德总结归纳为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和医德八大类。正德,即为政者的道德,亦即官德;武德,就是为将的职业道德,亦即兵德;士德,就是古代读书人、知识份子的道德;民德,就是平民百姓的道德;商德,就是商贾的职业道德;师德,即为人师者之德;艺德,就是从艺人员的职业道德,亦即工德(百工之德);医德,就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中国古代,无论哪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核心内容都是“敬业”与“乐群”两个方面。
关于政德。正德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德是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政德在“敬业”方面的规范是:“为政以德”(《论语·为政》);[2]P323“居官无私”(《韩非子·饰邪》);[2]P336 “择善而从”(《吴兢:贞观政要·君道》);[2]P337”公平正大“(《陈宏谋:从政遗规》);[2]P340“廉以律已”(同上);“执法如山”等(同上)。在“乐群”方面的规范是:“民惟邦本”(《尚书·五子之歌》);[2]P330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孟子·梁惠王下》);[2]P332“平政爱民”(《荀子·王制》)。[2]P333许多良臣贤吏认为:“治国之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汜论训》)[2]P333“吏以爱民为忠”,“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新书·大政上》)[2]P333
关于商德。古代商德讲求“货真”、“价实”、“量足”、“守义”四个职业道德规范。这四个商业职业道德规范,既含“敬业”理念,又含“乐群”精神。商业活动属于经济活动中的交换环节。公平合理的交换应该是互信、互利、共赢。我们的先人早已懂得了这些经商道德规范。《周易》中谈到:“为市”“交易”,应当“各得其所”;[2]P474管子强调:“相语以利”;[2]P418孟子强调:“市贾不贰”,即不尔虞我诈;[2]P422周敦颐强调:在经商活动中,“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2]P423
关于师德。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夫子所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以及孔子弟子们所讲的“循循善诱”等师德规范,都是从“敬业”和“乐群”两个方面来界定其内涵的。这些师德规范,千百年来,已经成为我国从教人员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强调:“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吕氏春秋》)[2]P428“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2]P432即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包括德与才两个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作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关于医德。中华民族传统医德,包括“医道”、“医规”、“医术”三个方面。“医道”主要讲的是学医的目的,以及行医的道德;“医规”主要强调行医的服务态度;“医术”严格要求医生要刻苦钻研医疗技术,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许多古代名医提出:医者应“为万民式(楷模)”,“为万民副(服务)”(《黄帝内经》)[2]P471;“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万全:《育婴秘诀》)[2]P472;“故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叶天式:《临证指南医案》)[2]P472医者治病救人,必须“精究方术”(张仲景:《伤寒论序》)[2]P488;“道艺自精”(徐春甫:《古今医统》)[2]P4938。医者必须讲道德、讲奉献。“病家亦贫,一毫不取”。(李梃:《医学入门》)[2]P479
古人关于“敬业乐群”的思想和精神,传承了几千年,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必须一代一代传下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加强党风和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