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观赏鱼市场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4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观赏鱼养殖贸易集散地,观赏鱼养殖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国营、集体、小规模分散经营,发展到今天的民营、外资、合资百花齐放的局面;观赏鱼产业由当初的单一养殖,发展到今天的多品种、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局面,观赏鱼养殖、水草生产和经营已发展形成相当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
笔者通过以越和花鸟鱼市场为代表的广州观赏鱼市场的调查,整理了市场中的常见品种及价位分布,发现广州观赏鱼市场贸易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现总结介绍如下。
一、广东水族业发展现状
2001年建成的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位于广州市的芳村区,其前身是地处市中心的清平路花鸟鱼虫市场,如今花地湾则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水族器材交易市场。
此外它还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生产商、经销商也纷纷来到此地进行观赏鱼贸易,对观赏鱼品种及相关器材方面的交流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由观赏鱼拉动的水族产业也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年产值已近200亿元。
近年随着四大家鱼供大于求,当地农民纷纷“转业”,利用承包的鱼塘养殖观赏鱼,使全省掀起观赏鱼养殖热潮。
目前在东莞、中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观赏鱼养殖场随处可见,全省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达15万多亩,年产观赏鱼(含鱼苗)近千亿尾。
另一方面,随着珠三角城市群的逐步融合,广州、佛山等大中城市的近郊农民也把观赏鱼养殖当成构建都市型农业的重要着力点而加大培育力度。
在著名观赏鱼产区广州市芳村区,观赏鱼的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以上,有上千观赏鱼品种,除了传统的寿星、水泡眼、红高头、黑龙睛、铁包金和丹顶等金鱼品种为主外,还有国外引入的锦鲤、金龙鱼、银龙鱼、花罗汉、七彩神仙、珍珠马甲等高档观赏鱼类。
目前,芳村每年发往全国各地的热带观赏鱼数量达到8000万尾以上,许多名贵品种还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同时,与观赏鱼发展相关的水族器材业也得到了
快速发展。
广东水族器材厂家现已超过1000家,水族缸、鱼粮、鱼药等产品迅速进入市场,从业人员近20万人。
二、广州市场常见淡水观赏鱼种类
在华南地区,广州越和观赏鱼市场(位于广州花地湾)作为全国最大的水族市场、观赏鱼销售中心,其贸易状况极具代表性。
广州花地湾花鸟鱼虫批发市场共分水族区、红木区、宠物鸟雀区、园林园艺区、奇石区、工艺品区六大区。
其中的水族区以经营海水鱼、锦鲤、热带鱼、金鱼等国内外观赏鱼及其他水族器材用品为主。
据本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越和花鸟鱼市场中进行贸易的观赏鱼类中,小型鲤科热带鱼,主要产地为广东;金鱼,主要产地为广东、福建;龙鱼,主要从东南亚进口;罗汉鱼,主要产地为东南亚。
笔者将广州观赏鱼市场常见的淡水观赏鱼类进行整理,并统计了不同种类所占的市场比例。
1.各科淡水观赏鱼所占市场种类组成
据本次调查统计,各科观赏鱼类所占市场比例见图1,鲤科及丽鱼科鱼类所占比例最大,均为19%;其后依次为脂鲤科13%、斗鱼科8%、胎鳉科7%、鲇科7%、鳅科4%。
其他种类,如骨舌鱼科、雀鳝科、鲟科等,比例均不超过5%。
例如土+科、多鳍鱼科、银汉鱼科比例仅为0.9%,雀鳝科、鲀科比例约为1.8%,在其他种类中比例最大的骨舌鱼科也仅占总比的4.4.%。
2.淡水观赏生物的来源地分布
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淡水观赏鱼来源从地理分布来看,亚洲占42%,非洲占26%,南美洲占23%,北美洲占6%,大洋洲占3%。
观赏鱼的主产区南亚和美洲地区多属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的气温和丰富的降水
图1各科观赏鱼所占市场比例
广州观赏鱼市场调查报告
1
2012.4
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丰富的食物,有利于观赏鱼的生长和繁殖。
广州纬度(北纬23°06′32″)和气候与东南亚一些观赏鱼产地相似,有利于外来品种的生存。
3.广州水族店观赏鱼货源
广州观赏鱼市场的大部分水生观赏生物一般由广州附近(如佛山、中山、惠州等中小城市)的城市繁殖,在花地湾附近渔场暂养,再批发到各零售商。
部分名贵品种(主要为金鱼)也会由北方空运至广州,或由福建(主要为金鱼)运至广州。
观赏鱼的进货渠道主要由品种繁殖的难易程度和品质决定。
一些名贵的淡水观赏鱼类,如金龙、罗汉、野生七彩神仙、黑格尔神仙等,多由原产地进口。
而一些国内暂时无法繁殖的品种,如宝莲灯、三线飞狐、羽毛刀、蝴蝶鱼等,也由原产地进口。
部分品种,例如斗鱼虽然国内可繁殖,鉴于成本和品质的原因,多由东南亚批量进口。
三、国外品种的引入及潜在危害
对本次市场调查所得观赏鱼种类进行目的划分归纳可发现,本地种类以鲤形目为主,主要有金鱼、锦鲤和其他小型观赏鱼种类。
而市场上更多的品种由国外引入。
尤其像骨舌鱼目、雀鳝目、鲈形目类,几乎均为国外引入品种。
图2为观赏鱼在不同科目中的分布情况。
其中鲈形目比例最高为33%,其次为鲤形目为24%,脂鲤目所占相对较少为14%,而鲇形目和鳉形目比例相近,分别为9%和7%。
骨舌鱼目占4%,雀鳝目占2%,比例较小。
其他目如裸背鳗目、颌针鱼目、银汉鱼目、鲀形目、鳐形目、多鳍鱼目合计占总比例的7%。
国外观赏动物的无计划引入,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破坏本地生物链和生态环境。
常见的入侵生物包括雀鳝、食人鲳、食蚊鱼、巴西龟等。
广东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非常适合这些引入观赏动物的生存。
由于普通消费者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将这些引入物种随意放生,而它们一般都能极好地适应本地的环境,加上没有天敌,快速繁殖增长后,会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广州水族市场的特色1.专业的行业协会
专业的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的带头力量,多由业内实力较强的成员组成。
行业组织在凝聚行业力量,研究发展问题,组织考察交流,举办展会、大赛和研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业者行为,协调生产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立于1998年,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的广东省水族协会,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花地大道中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是国内成立最早、拥有会员最多、最具影响力的水族行业协会,下设水族器材专业委员会、观赏鱼专业委员会、金鱼同业会、锦鲤同业会、七彩神仙同业会、斗鱼同业会、海水观赏生物同业会、花罗汉同业会、孔雀鱼同业会、热带观赏鱼同业会、观赏水草同业会等10多个同业会,成立以来已成功组织举办水族展览会、观赏鱼中国大赛、国际大赛近30多次,为协调、规范发展以及服务本行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成型的水族文化
较之于其他城市,广州有着更深厚的水族文化。
经过笔者的调查访问,广东部分人养观赏鱼是因为风水的问题,对观赏鱼的品种、饲养的数量、鱼缸在家的摆放方位及鱼缸造型很是讲究。
因此,风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广州观赏鱼行业的发展。
同时,现今的水族文化不仅是一种休闲文化,也是一种家居装饰文化。
广州市场将水族文化很好地融于家居生产,将水族箱设计为屏风、壁画、茶几等家具,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对于家具低碳、绿色、环保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家里甚至商业场所饲养观赏鱼。
五、讨论
广州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有利于进口观赏鱼的引入、饲养和繁殖。
销售商了解观赏鱼的来源地及生活习性,能减少观赏鱼运
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销售观赏鱼的品质,同时能帮助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如投入的时间、金钱、相应
的养殖器具等)做出更好的选择,提高观赏生物的存活率,从而起到指导作用。
在发展观赏渔业的同时,也要严厉打击走私水生观赏生物的非法行为,制定对外来物种引进程序的规范化,建立观赏水生生物的风险评估,加强监管力度。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外来物种风险评估、预
2
2012.4
目前,昆山市的甲鱼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张浦和锦溪两镇,它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下,刚刚登上我国的经济发展舞台,创办企业是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种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基本占不了份额,所起的作用也仅仅是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菜篮子而已,基本没有什么经济作用可言。
然而,敢闯敢拼的昆山张浦人却大胆地选择了投资规模大、风险高、技术成熟度低的甲鱼温室养殖作为自己的创业之路,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其价值的辉煌展示,为张浦镇的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辐射到了邻镇锦溪,形成了目前占地2千余亩、温室面积33万多米2、外池仿生态养殖面积1千多亩、产量2千多吨、产值1.2亿元、效益3千多万元的养殖规模,成为我市的特色渔业之一。
但是,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各类市场因素的制约、食品质量安全的门槛提高等原因,这一特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该产业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
现笔者通过调查,就昆山的甲鱼养殖谈谈看法和思考。
一、昆山甲鱼的起步
昆山甲鱼的首家养殖场始建于1993年,由原大市镇尚明甸村的7户人家合股筹办,共投资96万元,建造钢结构屋架的温室暖棚250米2,内砌28米2/只的水泥池子20只,另砌露天外池6口,占地面积共4.2亩。
采用保温加外塘的养殖模式,养殖规模为5000只,品种为中华鳖。
亲鳖于当年6月初至8月初产蛋孵化,稚鳖出壳后进入温室养殖,来年的6月底7月初时部分达商品规格(400克左右)直接上市,规格偏小的移至外池养至年底达上市规格。
该养殖场于一周期内(两年)全部收回了投资,同时也为昆山的甲鱼养殖产业开创了历史性的先河。
二、昆山甲鱼的发展1.规模的扩大
掘得第一桶金的大市人尝到了甲鱼养殖的甜头,1993-1996年的三年间甲鱼养殖场发展到了12家,养殖规模一下子扩大到25万只,并辐射到了邻镇—锦溪镇。
1996-2006年的十年间,大市镇、南港镇、张浦镇三镇合并为张浦镇,此时,全张浦镇的甲鱼养殖规模达1100万只,投资规模5500余万元,锦溪镇的养殖规模达500万只,投资规模3000余万元,两镇总上市商品甲鱼近1000万只。
据最高峰时的2006年统计,昆山的甲鱼养殖场共计达408个,大棚温室面积38万米2,包含外池总占地面积3047亩。
2.品种的多样化选择
1998年,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中华鳖养殖已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养殖户通过经纪人从我国台湾地区、泰国等地购回台湾鳖、泰国鳖、日本鳖、杂交中华鳖等品种的种蛋自行孵化后进行养殖,个别养殖户还引进了龟鳖类中的精品—黄河鳖、鳄龟、珍珠龟等特殊品种进行养殖,大大提高了甲鱼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
3.养殖技术的更新
在政府的牵头和支持下,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项目、聘请优秀讲师授课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养殖户诚恳务实地寻求甲鱼养殖的新思路、新方法,警、引进、消除、控制、生态恢复、赔偿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广阔的市场使其几乎可以相对独立地支撑起一个较大规模产业的发展。
中国不仅是水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也应是观赏鱼的生产与消费大国。
广州观赏鱼市场可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依靠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联合开展水族产业的宣传推广活动,举
办大型比赛和展览,向消费者普及观赏鱼养殖的基本知识,增加大众饲养观赏鱼的兴趣,从而加强水族文化的宣传,促进文化风尚的形成发展,推动观赏鱼进千家入万户。
发展水族文化,在给人们提供更多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能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都市型渔业的发展,使以观赏鱼为主的水族市场走向繁荣。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徐梦婷赵会宏
邮编510042
昆山甲鱼养殖的历程简介与发展探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