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性的特征及其教育学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面子” 表 现 在 人 际 关 系 上 就 是 重 形 式 。 面 子 问题 渗 透 到 国 人 生 活 的 各 个 方面 。 旧 时地 方 官被 杀 头 时 还 要 穿 戴 官服 , 为 的 就 是 保 住 面 子 。平 民 百
我 国国 民性 的 特 征 “ 国 民性” 一词是 日本 明治维新 时期译 用的西 方词 汇, 是英 语 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或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的 日译 , 由梁 启超等晚 清知识分 子从 日本 引入 , 用来发展 中国的现代 民族 国家理论 , 属于所谓 “ 先 由 日本人 以汉 字的 配合 去 ‘ 意译 ’ 或部分的 ‘ 音译 ’ 欧 美语言 的词 , 再 由 汉 族 人 民搬 进 现 代 汉 语里面来 , 加以改造而成的现代 汉语外来 词” 。通过我 国学者 对 国民性 内
和, 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一行 为结 构, 是 国民素质 的核心 因素 。国民性 好 看 。 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 我国 的国民性既 有优 良的一 面, 也包 括不好 的方 3 . 官本位思想严重 面即所谓的“ 劣根 性 ” 。 中国自古就有 “ 万般 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 中自有 颜如玉” 的思想流传。几千年来 , 人们历来最喜欢 的职业是 当官, 在传统 中 国人的心 底, 似 乎存在 这么一种意识 , 即当官就能发 财、 当官 了才能 光宗耀 古人云 : “ 俭, 德 之共也 ; 侈, 恶之 大也 ” “ 历览 前贤 国与家 , 成 由勤俭破 祖 。 中 国古 代 的 文人 为 了做 官 , 把 自 己的大部分 时 间都献给 了科 举考试 , 由奢 ” 。 勤俭 是 中 国人 的传 统 美德 , 是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传 统 。诸 葛 亮 把 “ 静 只为高中 , 谋个 一官半职 。而现代社会 , 最 热 门的职业就 非公务 员莫属 了, 以修 身 , 俭 以养德” 作为“ 修 身” 之道 ; 朱子 将“ 一粥一饭 , 当思来 之不易 ; 半 很 多 大 学 毕 业 生都 会 参 加公 务 员考 试 , 造 成 了 千 军 万 马 过 独 木 桥 的 尴 尬 就 丝半缕 , 恒念物力维艰” 当作 “ 齐家” 的训言 ; 毛泽东 以“ 厉行 节约 , 勤 俭 建 业 局 面 。 国” 为“ 治 国” 的经验。在经济飞速发展 的今天 , 我 国 仍 提 出 要 建 设 节 约 型 二、 对“ 国 民性 ” 问 题 的 教 育 学 思 考 社会 , 大力宣传节约光荣、 浪费可 耻的思 想观念 , 努 力使厉行 节约 、 反 对 浪 关于“ 国 民性 ” 的 问题 , 很 多学者也 从不 同的角度进 行了研究 和探讨 。 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视 角对“ 国 民性” 问题进 行简单 的思考。 国民性是 一 2 . 以 和 为 贵 个 国 家 大 多 数 的心 理 一 行 为特 征 , 是 一 国 国 民 素 质 的 体 现 。 教 育 是 按 照 一
( 一) 我 国国民性的优 良特征
子亦讲“ 和” , 《 老子》四十二章 中说 : “ 万物负阴而抱 阳, 冲气 以为和。 ” 孟 子 分不开的 , 而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科 学的教育是分 不开的 。一 名合格 的教 育 提出“ 人 和” , 他说 : “ 天 时不 如地利 , 地利不 如人 和。 ” 新时期 , 党 的十六届 工作者应 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 既要 成为我 国优 秀民族 品质 的继承 者 , 要成 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 的机遇 和挑战 , 提 出了构建社会 主 为 国 民 “ 劣根 性 ” 的改 造 者 。 首先 , 教育要继承和弘扬我国国民性的优 良特 征。中华优 秀的传统 文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 亦是“ 和文化” 的体现 。 3 . 孝悌为先 中国有句古话 : “ 千经万典 , 孝悌 为先 。 ” 其意是 , 千万种 经典讲 的道理 , 孝顺父母 , 友爱兄弟是最应 该先做 到的。俗话说 : “ 父母在 。 不 远行。 ” 寓意 是, 父母在世 , 作 为儿 女 的 不 能 离 开 父 母 , 不能 走得 太远 , 要 在父母 身边尽 孝。虽然 , 传统的东西 , 在岁月荏 苒 中被 赋 予新的含 义 , 有 的不被 遵循 , 甚 至被摒弃 , 但是 , 无论我们怎样创新 , 孝 道 是 改 变 不 了的 , 它是 做 人 之 本 , 做 人的基石 , 这一点如果做不好 , 其它的也就暗淡失色。 化和民族精神博大精深 、 根深蒂 固 , 它 已成 为我 们 民族 凝聚 力 的灵魂和 源 泉, 成为促使 我们民族 生生不息前 进发展 的精 神动 力, 是 中华 民族 生命机 体 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在 五千多年的发展 中, 我 国人 民一 直保持着 勤 俭节约 、 以和为贵、 孝悌 为先、 自强不息的优秀 国民品质。新 时代 的教育 更 要教导下一代继承和发扬我国国民优秀的 品质 特征。一名优秀 的教 育者 , 理应为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做 贡献。 其次 , 教育要摒弃和改造我 国国 民的“ 劣根 性” 。由于 受长达 2 0 0 0多 4 . 自强 不 息 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迫害和封建小农经济 生产 方式 的影 响 , 我国 的国民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 自强不 息已经 渗入 中华 民族 的精 神血脉 中 , 成为 性格在长期的历史积 淀 中也存 在着 不好 的一 面 , 如 我 国国 民比较 保守 封 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 因子。《 周易 ・ 乾》 中说 , “ 天行健 , 君子 以自强不 闭 、 爱面子 、 官本位思想严重 , 等等。承认国民的“ 劣根性 ” 并不是对我 国优
1 . 勤俭 节 约 中国 古 代 以 “ 和” 为最 高 的价 值 。 孔 子 说 : “ 君子和而不同 , 小 人 同而 不 定社会价值 而设计 和创造 的一种 文化 形态 , 我 国教 育的根本 目的就在于提 和。 ” 孔子弟子有若说 : “ 礼 之用 , 和 为贵 。 先 王 之 道 斯 为 美 , 小 大 由之 。 ” 老 高 全 民 族 ( 指我 国国民) 的素 质 。 国 家 的 进 步 与 发 展 是 与 国 民 素 质 的 高 低
、
即使 生 活 再 贫 穷 , 婚丧 嫁娶 、 过周 岁等 活动 都讲 究排 场 , 讲 究体 面。 涵的界定 。 我们认为 , 国民性是一 国大 多数人在长 期 的历史积 淀下表 现 出 姓 中, 来 的心 理特 征 , 即 在价 值 体 系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稳 定 的 性 格 特 征 , 是 国 民 共 有 现 代 社 会 中人 们 也 很 注 重 面 子 、 形 式 问题 。 送人 礼 物 时 会 特 别 注 重 礼 品 的 甚 至有 些 礼 品 的 包 装 费 用 比 实 际 的 东 西 还 要 贵 , 为 的 就 是 形 式 上 的精 神特质、 性格特点、 情 感内蕴 、 价 值观 念、 思维 方式 和行 为方式等 的总 包 装 ,
摒 弃和 改造 我 国 国 民的 “ 劣根 性 ”
【 关键词 】国民性
一
国民精 神
特征
的, 家庭内部的男耕女织的分工协 作就足 以满 足 日常生活 的基本 需要 , 因 此,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往来交流比较少。 2 爱面子 、 重 形 式 中国人最爱面子 , 从古代 到现 代 、 从 国 家政要 到平 民百姓 都讲 面 子。
警 每
我国国民性的特征及其教育学思考
◆ 王文娅 陆 呈衍
( 曲 师范火学教育பைடு நூலகம் 学院 )
【 摘要】国民性是 一国大 多数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表现 出来的心理特征 , 是 一种 较为稳 定的心理一行 为结构 , 是国 民素质 的核心 因素。
我 国 国 民性 既 有 其 优 良的 一 面 , 如 勤俭 节 约 、 以和 为贵 、 孝悌为先、 自强 不 息 , 等等 , 也 包括 不好 的 方 面 即 所谓 的 “ 劣根 性 ” , 如保 守、 封 闭, 爱 面子 、 重形式 , 等等 . .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就 在 于提 高全 民族 的 素 质 。 作 为 一 名教 育 3 - 作 者, 既 要 继 承 和 弘扬 我 国 国 民性 的 优 良特 征 , 又要
我 国国 民性 的 特 征 “ 国 民性” 一词是 日本 明治维新 时期译 用的西 方词 汇, 是英 语 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或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的 日译 , 由梁 启超等晚 清知识分 子从 日本 引入 , 用来发展 中国的现代 民族 国家理论 , 属于所谓 “ 先 由 日本人 以汉 字的 配合 去 ‘ 意译 ’ 或部分的 ‘ 音译 ’ 欧 美语言 的词 , 再 由 汉 族 人 民搬 进 现 代 汉 语里面来 , 加以改造而成的现代 汉语外来 词” 。通过我 国学者 对 国民性 内
和, 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一行 为结 构, 是 国民素质 的核心 因素 。国民性 好 看 。 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 我国 的国民性既 有优 良的一 面, 也包 括不好 的方 3 . 官本位思想严重 面即所谓的“ 劣根 性 ” 。 中国自古就有 “ 万般 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 中自有 颜如玉” 的思想流传。几千年来 , 人们历来最喜欢 的职业是 当官, 在传统 中 国人的心 底, 似 乎存在 这么一种意识 , 即当官就能发 财、 当官 了才能 光宗耀 古人云 : “ 俭, 德 之共也 ; 侈, 恶之 大也 ” “ 历览 前贤 国与家 , 成 由勤俭破 祖 。 中 国古 代 的 文人 为 了做 官 , 把 自 己的大部分 时 间都献给 了科 举考试 , 由奢 ” 。 勤俭 是 中 国人 的传 统 美德 , 是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传 统 。诸 葛 亮 把 “ 静 只为高中 , 谋个 一官半职 。而现代社会 , 最 热 门的职业就 非公务 员莫属 了, 以修 身 , 俭 以养德” 作为“ 修 身” 之道 ; 朱子 将“ 一粥一饭 , 当思来 之不易 ; 半 很 多 大 学 毕 业 生都 会 参 加公 务 员考 试 , 造 成 了 千 军 万 马 过 独 木 桥 的 尴 尬 就 丝半缕 , 恒念物力维艰” 当作 “ 齐家” 的训言 ; 毛泽东 以“ 厉行 节约 , 勤 俭 建 业 局 面 。 国” 为“ 治 国” 的经验。在经济飞速发展 的今天 , 我 国 仍 提 出 要 建 设 节 约 型 二、 对“ 国 民性 ” 问 题 的 教 育 学 思 考 社会 , 大力宣传节约光荣、 浪费可 耻的思 想观念 , 努 力使厉行 节约 、 反 对 浪 关于“ 国 民性 ” 的 问题 , 很 多学者也 从不 同的角度进 行了研究 和探讨 。 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视 角对“ 国 民性” 问题进 行简单 的思考。 国民性是 一 2 . 以 和 为 贵 个 国 家 大 多 数 的心 理 一 行 为特 征 , 是 一 国 国 民 素 质 的 体 现 。 教 育 是 按 照 一
( 一) 我 国国民性的优 良特征
子亦讲“ 和” , 《 老子》四十二章 中说 : “ 万物负阴而抱 阳, 冲气 以为和。 ” 孟 子 分不开的 , 而国民素质的高低和科 学的教育是分 不开的 。一 名合格 的教 育 提出“ 人 和” , 他说 : “ 天 时不 如地利 , 地利不 如人 和。 ” 新时期 , 党 的十六届 工作者应 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 既要 成为我 国优 秀民族 品质 的继承 者 , 要成 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 的机遇 和挑战 , 提 出了构建社会 主 为 国 民 “ 劣根 性 ” 的改 造 者 。 首先 , 教育要继承和弘扬我国国民性的优 良特 征。中华优 秀的传统 文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 亦是“ 和文化” 的体现 。 3 . 孝悌为先 中国有句古话 : “ 千经万典 , 孝悌 为先 。 ” 其意是 , 千万种 经典讲 的道理 , 孝顺父母 , 友爱兄弟是最应 该先做 到的。俗话说 : “ 父母在 。 不 远行。 ” 寓意 是, 父母在世 , 作 为儿 女 的 不 能 离 开 父 母 , 不能 走得 太远 , 要 在父母 身边尽 孝。虽然 , 传统的东西 , 在岁月荏 苒 中被 赋 予新的含 义 , 有 的不被 遵循 , 甚 至被摒弃 , 但是 , 无论我们怎样创新 , 孝 道 是 改 变 不 了的 , 它是 做 人 之 本 , 做 人的基石 , 这一点如果做不好 , 其它的也就暗淡失色。 化和民族精神博大精深 、 根深蒂 固 , 它 已成 为我 们 民族 凝聚 力 的灵魂和 源 泉, 成为促使 我们民族 生生不息前 进发展 的精 神动 力, 是 中华 民族 生命机 体 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在 五千多年的发展 中, 我 国人 民一 直保持着 勤 俭节约 、 以和为贵、 孝悌 为先、 自强不息的优秀 国民品质。新 时代 的教育 更 要教导下一代继承和发扬我国国民优秀的 品质 特征。一名优秀 的教 育者 , 理应为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做 贡献。 其次 , 教育要摒弃和改造我 国国 民的“ 劣根 性” 。由于 受长达 2 0 0 0多 4 . 自强 不 息 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迫害和封建小农经济 生产 方式 的影 响 , 我国 的国民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 自强不 息已经 渗入 中华 民族 的精 神血脉 中 , 成为 性格在长期的历史积 淀 中也存 在着 不好 的一 面 , 如 我 国国 民比较 保守 封 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 因子。《 周易 ・ 乾》 中说 , “ 天行健 , 君子 以自强不 闭 、 爱面子 、 官本位思想严重 , 等等。承认国民的“ 劣根性 ” 并不是对我 国优
1 . 勤俭 节 约 中国 古 代 以 “ 和” 为最 高 的价 值 。 孔 子 说 : “ 君子和而不同 , 小 人 同而 不 定社会价值 而设计 和创造 的一种 文化 形态 , 我 国教 育的根本 目的就在于提 和。 ” 孔子弟子有若说 : “ 礼 之用 , 和 为贵 。 先 王 之 道 斯 为 美 , 小 大 由之 。 ” 老 高 全 民 族 ( 指我 国国民) 的素 质 。 国 家 的 进 步 与 发 展 是 与 国 民 素 质 的 高 低
、
即使 生 活 再 贫 穷 , 婚丧 嫁娶 、 过周 岁等 活动 都讲 究排 场 , 讲 究体 面。 涵的界定 。 我们认为 , 国民性是一 国大 多数人在长 期 的历史积 淀下表 现 出 姓 中, 来 的心 理特 征 , 即 在价 值 体 系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稳 定 的 性 格 特 征 , 是 国 民 共 有 现 代 社 会 中人 们 也 很 注 重 面 子 、 形 式 问题 。 送人 礼 物 时 会 特 别 注 重 礼 品 的 甚 至有 些 礼 品 的 包 装 费 用 比 实 际 的 东 西 还 要 贵 , 为 的 就 是 形 式 上 的精 神特质、 性格特点、 情 感内蕴 、 价 值观 念、 思维 方式 和行 为方式等 的总 包 装 ,
摒 弃和 改造 我 国 国 民的 “ 劣根 性 ”
【 关键词 】国民性
一
国民精 神
特征
的, 家庭内部的男耕女织的分工协 作就足 以满 足 日常生活 的基本 需要 , 因 此,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往来交流比较少。 2 爱面子 、 重 形 式 中国人最爱面子 , 从古代 到现 代 、 从 国 家政要 到平 民百姓 都讲 面 子。
警 每
我国国民性的特征及其教育学思考
◆ 王文娅 陆 呈衍
( 曲 师范火学教育பைடு நூலகம் 学院 )
【 摘要】国民性是 一国大 多数人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表现 出来的心理特征 , 是 一种 较为稳 定的心理一行 为结构 , 是国 民素质 的核心 因素。
我 国 国 民性 既 有 其 优 良的 一 面 , 如 勤俭 节 约 、 以和 为贵 、 孝悌为先、 自强 不 息 , 等等 , 也 包括 不好 的 方 面 即 所谓 的 “ 劣根 性 ” , 如保 守、 封 闭, 爱 面子 、 重形式 , 等等 . .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就 在 于提 高全 民族 的 素 质 。 作 为 一 名教 育 3 - 作 者, 既 要 继 承 和 弘扬 我 国 国 民性 的 优 良特 征 , 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