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顺应儿童的自然生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教学顺应儿童的自然生长

溧阳市实验小学周梦莉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通过教育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虽有个体差异,但外显特点大致相同,表现为好胜、好奇、好动等等,这些天性是儿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内在动力。因此,数学教学中应遵循教育的自然节律,充分关注儿童发展的敏感期,顺应儿童的自然生长。

一、顺水推舟- -以好胜启动学习

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从三岁开始就有了竞争的意识,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以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数学学习中,创设一定的比赛情境,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能快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比赛“记忆力大比拼”:

比赛分男、女生两大组,教师快速出示写有多位数的卡片各3秒,男生记的多位数是162536496481,女生记的多位数是123412341234。比哪组能记住多位数的人数多就算赢,结果女生获胜,男生大呼不公平。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比赛不公平呢?

生:不公平,因为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1234重复3次。

师: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大家觉得她们记的数有规律,所以容易被记住。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规律”。

这样通过“记忆力大比拼”的引入,在课的开始便迅速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学习期待心理,为进一步学习研究找规律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顺其自然- -让好动促进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如果单纯用讲授的方法,教师很难讲清“1千克”到底有多重,学生也很难感受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因此,创设一系列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情境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情境活动1.称一称

用台称称出一袋盐的质量,明确1袋盐正好重1千克。

情境活动2.掂一掂

小组内每人掂一掂一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情境活动3.估一估

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而再称一称验证你的估计是否

准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情境活动4.找一找

请学生先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称一称,掂一掂,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情境活动5.猜一猜

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通过猜和验证再次感知1千克,并感受物体外形大的不一定重。

情境活动6.说一说

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质量。

这样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等一系列有效的动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实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写有一段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有多么的重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获取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顺藤摸瓜- -由好奇引领研究

好奇心,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很多时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现象,多思考为什么,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开始。

例: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用一根线两人合作围长方形,注意两人围时两指叉开的距离要相等。看哪两位在游戏时最有策略,是最默契的一对。师生示范玩,学生同桌合作玩游戏。

师提问:两人玩得好有什么策略?刚才同学们用这根线围成了很多形状不一的长方形,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形状不一的长方形有没有共同之处?

这样在孩子们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如果能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势利导科学设计学习活动,将会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模仿能力、动口动手的能力发展大有好处。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真正地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