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却正常
为什么血糖高而精化血红蛋白却正常
![为什么血糖高而精化血红蛋白却正常](https://img.taocdn.com/s3/m/81e258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5.png)
为什么血糖高而精化血红蛋白却正常
佚名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读者:患者男,43岁,检查HbA1c结果为7.9%。
医生告诉他
HbA1c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这样的检查结果显示他最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不理想。
此后,患者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还购买了一台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
【总页数】1页(P47-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5
【相关文献】
1.DS360糖化血红蛋白仪性能评价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区间的建立 [J], 于培霞;冯军军;孟泽民
2.大小鼠血红蛋白与人正常、异常血红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J], 武莎莎;秦文斌;雎天林
3.血糖老高HbA1c却正常,原是爆发性1型糖尿病 [J], 王建华
4.我省健康成人血红蛋白A<sub>2</sub>及血红蛋白F的正常值测定 [J], 刘红莲;裴玉莲;关玉
5.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正常,用哪些药物控制较好?怎样掌握用法和用量?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却正常?
![为什么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却正常?](https://img.taocdn.com/s3/m/8ac1368cdaef5ef7ba0d3c54.png)
为什么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却正常?为什么有人每次去医院看病时测血糖都不高,医生还说他血糖控制不好?为什么有人血糖高,而HbA1c却始终在正常范围?病例经过身为集团公司老总的律先生,由于工作繁忙,患2型糖尿病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因为对糖尿病诊疗相关知识的缺乏,根本不知道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怎么一回事,更别提定期检查了。
由于他每次去看医生都是匆匆忙忙,只能查一查随机血糖,有时血糖很正常,律先生认为自己的血糖控制得不错。
医生告诉他一次血糖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定期检查HbA1c。
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
终于有一次律先生抽出时间检查了HbA1c,结果为7.9%。
医生告诉律先生,起码最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不理想。
他不明白每次去医院看病时测血糖都不高,为什么医生还说他血糖控制不好。
于是,医生详细地讲解了HbA1c的意义:HbA1c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HbA1c 反映的是过去连续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与血糖是平行的,即血糖值高,HbA1c值也高。
此后,律先生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除了每日定时定量进食三餐,按时口服降糖药,适量运动,还购买了一台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同时,每3-4个月就到医院检查HbA1c。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律先生自查血糖发现血糖偏高,空腹血糖(FBG)从未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G2h)也没低过10.0mmol/L。
然而,HbA1c却维持在5.5%左右。
这下,律先生就搞不懂了:为什么他的血糖高,而HbA1c却始终在正常范围?案例解析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与律先生有过相同的经历。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是过去连续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参考值是4.4%~6.2%(注:由于检测HbA1c的方法不同,各医院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不同)。
而用血糖仪测的血糖值仅仅反映的是一天中某一点的血糖值(如空腹、餐前、餐后或睡前等)。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空腹血糖高,能诊断为糖尿病吗?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空腹血糖高,能诊断为糖尿病吗?](https://img.taocdn.com/s3/m/016628472b160b4e767fcf41.png)
医 院 空 腹 再 检 ,血 脂 和 糖 化 血 蛋 白 ,检 查 后
多饮 、消 瘦症 状 ,那 糖 尿 病 诊 断 成 立 。如 果 无上
述 症 状 ,则 需 要 再 次 检 查 空 腹 及 餐 后 2 时血 糖 小
者是 5 1 . ,很 正常 ,血 糖8 2 . ,更高。 问这 个是
怎 么 解 释 ,是 不 是 糖 尿 病 ?
成 熟 障碍 和 低 血 钙 。 而 口服 降 糖 药 ,药 物 可 通 过 胎 盘导 致 胎 儿 低血 糖 ,甚 至 畸形 。
— —
长春 市 中心 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 窦安翔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9空腹血糖离9能诊 断为糖尿病吗?
答 :如 果 空 腹 血 糖 8 2 . ,并 且 有 口干 、 多 尿 、 问 :6 岁 , 男,体检 时 发现血 糖6 7 5 . ,去
因为母 亲 妊娠 期 高 血 糖 易导 致 羊水 过 多 、伴 有 血 管 病 变 ,容 易 发 生 早 产 。 高 浓 度 的 血 糖 可 通 过 胎 盘 进 入 胎 儿 血 液 循 环 ,导 致 巨 大 儿 、大
人 身 高16 米 ,请 问体 重 多少是正 常? .5
答 : 爱 人 的情 况 应 该 是 妊 娠 糖 尿病 。妊 娠 你
了,胎 儿 因为畸 形 而 天折 了,但她 的血 糖值 却 没有 降 下来 ,做 尿 捡 说 有 两个 加 号 。现 在
我 们 想 再要 个孩 子 ,请 问应 该 怎 么办? 我 爱
糖 。 如 果 在 控 制 饮 食 配 合 多 运 动 的 情 况 下 ,仍 然 控 制 不 好 血 糖 ,如 果 要 怀 孕 的 话 ,只 能 选 择 胰 岛素进 行 干 预 ,必 要 时 可 用胰 岛素泵 。
临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重要性及正常参考值
![临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重要性及正常参考值](https://img.taocdn.com/s3/m/129605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7.png)
临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重要性及正常参考值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因此,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
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3、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4、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5、脑血管急症等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增高。
妊娠糖尿病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子痫前期更有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1、正常值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
2、影响因素(1)参考值随年龄增大有一定增加。
(2)高脂血症标本可使结果偏高。
(3)实验室温度、试剂的离子强度、pH可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HbAlc的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020年11月26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正式公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专家委员会结合新的医学证据、专家观点等,将“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为什么要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近三个月的血糖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那么就可以证明你这三个月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
糖化血红蛋白换算成血糖是多少?
![糖化血红蛋白换算成血糖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fc19f2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3.png)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它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值与血糖值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
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比。
通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值与血糖值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状态、不同的检测方法等都会影响这种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值与血糖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血糖值(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值(%)× 0.031 + 0.014
其中,0.031和0.014是常数,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微调。
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糖化血红蛋白值与血糖值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进行换算。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检查指标和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那么,为什么要将糖化血红蛋白值换算成血糖值呢?这是因为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糖化血红蛋白值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值还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即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
糖化血红蛋白值与血糖值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预测患者未来的疾病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指标和临床表现,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糖化正常但空腹血糖高
![糖化正常但空腹血糖高](https://img.taocdn.com/s3/m/55f1536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8.png)
糖化正常但空腹血糖高在我们关注血糖健康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处于正常范围,但空腹血糖却偏高。
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 2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是通过血液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比例来测定的。
而空腹血糖则是指在至少 8 小时没有进食后的血糖值。
糖化正常但空腹血糖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其中一个常见的因素是黎明现象。
在夜间,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在黎明时分达到高峰,它们会促进肝脏释放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对于本身胰岛功能存在一定障碍的人来说,无法有效应对这种葡萄糖的增加,就会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
另外,苏木杰现象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苏木杰现象是指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后,身体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反射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反跳性升高。
比如,前一天晚餐吃得过少、运动量过大或者降糖药物使用过量,都可能在夜间引发低血糖,进而导致第二天早上空腹血糖升高。
还有一种可能是药物的影响。
某些降糖药物的作用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覆盖到整个夜间和清晨时段,从而使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
或者是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医嘱,自行增减药量,也会导致血糖波动,出现空腹血糖高的情况。
饮食习惯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如果在晚餐时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或者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些食物在夜间消化吸收缓慢,可能会导致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升高。
此外,晚餐时间过晚,或者睡前吃了东西,也会给血糖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睡眠质量同样与血糖密切相关。
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影响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影响血糖的调节,使得空腹血糖升高。
精神压力也是一个潜在的因素。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时,体内的应激激素会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促使血糖升高。
对于出现糖化正常但空腹血糖高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进行更详细的血糖监测。
血糖高会得糖尿病吗
![血糖高会得糖尿病吗](https://img.taocdn.com/s3/m/564bf5a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6.png)
血糖高会得糖尿病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血糖高”这个词,也常常会有人担心血糖高是不是就意味着会患上糖尿病。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血糖高和糖尿病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血糖高并不等同于一定患上了糖尿病。
血糖,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的量。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调节机制,将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当血糖水平超出了这个正常范围,就被称为血糖高。
那为什么会出现血糖高的情况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短期内大量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或者一次性进行了过于剧烈的运动,都可能导致血糖短暂性升高。
这种情况下,只要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血糖通常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然而,如果长期处于血糖高的状态,那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了。
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诊断依据就是血糖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但要确诊糖尿病,不能仅仅依靠一次或几次的血糖检测结果。
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血糖检测的具体数值(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及患者的家族病史等。
那么,血糖高到什么程度才会被诊断为糖尿病呢?一般来说,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 70mmol/L,或者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 65%,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后,就有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血糖暂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如果长期处于血糖偏高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前期,也不能掉以轻心。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等,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比如,怀孕期间的女性,如果出现血糖高的情况,可能会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116193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0e.png)
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关系在我们关注自身健康,尤其是与血糖相关的问题时,经常会听到“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这两个名词。
它们究竟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紧密的关系呢?这对于我们了解身体的血糖状况,以及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等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咱们来聊聊空腹血糖。
简单来说,空腹血糖就是在隔夜空腹(至少 8 到 10 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第二天清晨早餐前所测的血糖值。
这就像是给身体在“空腹状态”下做的一次血糖快照。
它能直接反映出我们身体在没有食物摄入时,自身调节血糖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的范围一般在 39 到 61 毫摩尔/升之间。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 70 毫摩尔/升,就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但要注意的是,空腹血糖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前一天晚上的饮食、睡眠状况、精神压力,甚至是测量时的操作是否规范等等。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就没那么“简单直接”啦。
它反映的是过去 2 到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当血糖升高时,葡萄糖会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而且,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就会一直存在于红细胞的生命周期内(大约 2 到 3 个月)。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在 4%到 6%之间。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 65%,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
相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优点在于它不受短期内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干扰,能够更稳定、更全面地反映出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其实,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偏高,同时糖化血红蛋白也偏高,那基本上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而且说明长期的血糖控制都不太理想。
反过来,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偏高,这就提示可能存在“隐匿性糖尿病”,或者虽然当前空腹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在其他时间段(比如餐后)血糖可能存在较大波动,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e7fac1a58da0116c1749e6.png)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
方法:172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
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
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它不仅有高血糖,而且常伴血脂异常。
血糖的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只反映当时的身体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测定前60d的血糖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反映体内血糖控制程度。
本文通过检测172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本院2007年住院病人172人,年龄30~89岁,平均年龄56.3岁,男性100人,女性72人。
1.2 方法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以EDTA-K2抗凝,空腹血糖(FPG)以肝素钠抗凝,立即送检测定。
然后服75g葡萄糖,于服后2h后再采血用肝素钠抗凝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2hPG)。
1.3 仪器与试剂深圳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上海荣盛;糖化血红蛋白(免疫比浊法),北京利德曼。
仪器在实验前皆做室内质量控制。
2 结果2.1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测定结果(见表1)2.2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r1=0.425,P<0.05;r2=0.476,P<0.05。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均呈正向相关。
3 讨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血红蛋白β链N端缬氨酸与葡萄糖进行的非酶缩合产物,先形成不稳定的Shiff碱(醛亚胺),然后经Amadori重排,形成稳定的铜胺化合物HbA1c[1]。
糖化血红蛋白换算成血糖是多少?
![糖化血红蛋白换算成血糖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1f2a25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8.png)
糖化血红蛋白换算成血糖是多少?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之间有对应关系回答收藏问题 | 查看更多问答我有靠谱回答6个回答糖人健康网糖人健康网官方帐号 6小时前5赞踩健康管理师小糖来回答这个问题。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个宏观控制指标,是评价血糖水平的“金标准”,在过去20多年中已成为评价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可靠指标和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和疗效评价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用什么方法反映血糖变化,最后都要以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作为最终评价一种药物或一个治疗方案在血糖控制上是否有效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所以糖友需要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糖达标的糖友可以半年检查一次。
血糖反应当时的血液葡萄糖水平,具有即时性,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取决于血糖水平,几十年来,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证明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在2007年EASD第43届年会上,报告了哈弗大学医学院David Nanthan领导的国际多中心合作的糖化血红蛋白推导平均血糖的初步结果:平均血糖=1.59×糖化血红蛋白值-2.59。
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性别、种族及吸烟等因素影响。
不过换算后的血糖值,只反映平均血糖,既不能代替空腹血糖,也不能代替餐后血糖,更不能用来反映低血糖或高血糖时的即时血糖水平。
糖友在日常的病情监测中,除了遵照医嘱监测指尖血糖,还应根据血糖达标情况定期去医院门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来判断近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是否有效。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1评论李青大夫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健康问答专家 12-28 00:14132赞踩网上有人提问:糖化血红蛋白换算成血糖是多少?答案是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都是糖尿病是重要指标,但二者不能换算,有一个推测值仅供参考。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a789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3.png)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指标呢!你知道吗,它就像是身体状况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的好坏。
糖化血红蛋白到底是啥玩意儿呢?简单来说,它就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就好比一块海绵,吸饱了糖水,这海绵里的糖水含量就相当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如果血糖一直处于高水平,那这块海绵就会吸得满满的,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也就会升高。
那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是多少呢?这可不能一概而论哦!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最好控制在7%以下。
为啥是7%呢?你想想看,就像开车要有个限速一样,血糖也得有个合理的范围。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了7%,那就好比车子超速了,很可能会出问题。
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控制标准可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孕妇,那可得更加严格,一般要控制在6%以下。
这就像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孕妇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糖化血红蛋白可不能超标,不然就像仪器出了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老年人呢,控制标准可能会稍微宽松一些。
毕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能要求太苛刻。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哦!就像一辆老车,虽然不能开得太快,但也得保养好,不然随时可能抛锚。
那怎么才能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呢?这可就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啦!饮食就是关键之一。
少吃那些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这就像给身体的火炉加好柴,不能加太多容易着火的干柴,而要多加点耐烧的湿柴。
运动也不能少。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
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
就像给身体的发动机加足油,让它更有力地运转起来。
按时服药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医生开了降糖药,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就像给身体的卫兵发好武器,让它们随时准备战斗。
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也必不可少。
就像定期给身体做体检一样,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忽高忽低的血糖,并发症的“元凶”
![忽高忽低的血糖,并发症的“元凶”](https://img.taocdn.com/s3/m/1cb1b34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c.png)
家庭医药 2016.1126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及糖尿病栏目特约协办:三正医疗·塔能——脑健康专家忽高忽低的血糖, 并发症的“元凶”□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胡爱民/徐乃佳临床工作中,我总会碰到这样的糖友:平时疏于自测血糖,却很重视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经常到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也比较理想,然而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他们也很纳闷,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它控制好了,不是意味着血糖也控制好了吗,为什么还是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仔细询问后我发现,这些糖友在进行血糖监测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天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
没错,这忽高忽低的血糖,就是并发症的“元凶”!血糖波动,判断有据在生命的每一天,血糖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在高峰与低谷之间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是人体为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
正常人群血糖通常为3.9~7.8mmol/L。
在进餐后10分钟左右,血糖开始上升,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2~3小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
全天血糖最高点多见于早餐后1小时。
凌晨2:00~3:00胃肠道已没有含有热量的食物,而且体内分泌的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所以血糖跌到低谷。
黎明期间因升糖激素的分泌,同时肝脏平日储存的葡萄糖被输送到血液里,又形成一个小的血糖高峰。
正常人1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每天波动5次。
每天与每天之间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内。
因为胰岛功能的下降,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再加上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糖友的血糖波动幅度比正常人大。
什么情况才是波动大呢?即一天内血糖波动可达6mmol/L,每天的平均血糖波动可达2mmol/L。
波动大的血糖危害大众所周知,持续性高血糖对身体危害极大,殊不知,波动大的血糖状态比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危害更大。
波动性血糖更易引起血管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病变,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
血红蛋白糖尿病标准
![血红蛋白糖尿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72216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0.png)
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正常值为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
150g/L。
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4%~6%,在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标准≥6.5%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内体内的血糖水平,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可能有一定偏差。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超过6%,则表明前段时间体内血糖水平数值处在偏高状态,可能与高血糖有关。
请注意,糖化血红蛋白不受低血糖、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过胰岛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可以更稳定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同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心肌梗塞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平均HbA1c每减少1%,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降低21%,心肌梗塞降低1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有关糖尿病血红蛋白的更多信息。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应尽早就医,以便确诊和治疗。
血糖控制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控制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ttps://img.taocdn.com/s3/m/2edd5f5b5f0e7cd18525361d.png)
2
组成
2 组成
组成
糖化血红蛋白(GHb)由 HbA1a、HbA1b、 HbA1c组成
1
2
其中HbA1c约占70%,且
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
控制的监测指标。
3
糖化血红蛋白 glycated hemoglobin
3
临床意义
3 临床意义
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 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
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 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 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介绍
报告人:王玎
CONTENTS
简介 组成
1 5
2
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3 6
正常参考范围 4
控制目标
1
简介
1 简介
糖化血红蛋白(GHb) 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 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 素等因素无关。因此,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 的情况。
目 标
HbAlc的控制范围应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中华医学 会内分泌学分会在2011年发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 HbAl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根据患者的年龄、糖尿病 并发症、伴发病、治疗方案等因素给出了不同的目标值。
6 目标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无 须降糖药物干预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HbA1c<6.0%
仅测血糖是不够的,要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可避免巨大胎儿、死胎、畸胎、 子痫前期更有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84e1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5.png)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生成的一种化合物,它是血糖水平的长期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其原理主要基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非酶催化糖基化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长期稳定相关的特性,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因此,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应增加。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过程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的过程。
在血液循环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糖基化反应,形成糖化血红蛋白。
这一过程是一个非酶催化的反应,不受胰岛素的调控,因此不受饮食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旦糖化血红蛋白形成,就会稳定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寿命期限,即约120天。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出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原理基于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定量检测。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离子交换层析色谱法(HPLC)和免疫比浊法。
离子交换层析色谱法是通过将血样中的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化血红蛋白分离,并通过不同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来定量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而免疫比浊法则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通过比浊法来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非酶催化糖基化反应,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反映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这一检测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受饮食、运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疾病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非酶催化糖基化反应,通过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来反映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得了糖尿病,你居然不懂糖化血红蛋白?(上)
![得了糖尿病,你居然不懂糖化血红蛋白?(上)](https://img.taocdn.com/s3/m/a09176e1910ef12d2af9e737.png)
得了糖尿病,你居然不懂糖化血红蛋白?(上)得了糖尿病,你居然不懂糖化血红蛋白?(上)医随访2015-11-09 18:05:53 糖尿病蛋白糖化阅读(17285) 评论(7)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昨天,我又去参加社区糖尿病友的聚会了,虽然雪后的北京更冷了。
“其他的病,我觉得你听我的就行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可是这个病,医生在中间起的作用真的不多,主要是靠你自己来管理,管理得好,没有并发症,那你可能过得比我还滋润呢。
”女医生的话一直在我耳中回荡,其实我是这么想的:可是怎么管理呢?日子还得过啊,我决定向老糖友请教,所以加入了这个社区的糖友圈。
我一推门进去,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但也增加了几个新人。
我随便找了个座位,旁边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化验单。
寒暄了几句之后,我们就开始像朋友那样说话。
他说了一点儿自己的故事。
他家里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妻子,所以他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把所有的收入流水似的换成药物,进入妻子的身体,让她的生命力又能延续上一点儿,可是他现在又被诊断得了糖尿病。
他说这个的时候依然盯着手里的化验单,神情和缓安静,像讲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故事。
就是这么一个坚强的人。
忽然他对我说:“听说你也是刚被诊断出来的?”“嗯啊。
”“那你能帮我看看这张单子吗?“好啊。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中我那糖尿病的化验单吗?经过我的努力学习,我很有信心,肯定不会再是这样了:很多人看过我之前的一系列文章,都大概知道了什么是葡萄糖、血糖和血糖调节和控制,也对有所糖尿病并发症了解了,我觉得,我现在应该能给普通小白吹吹牛逼了!前面都还说的马马虎虎,可是这单子上最后一项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我竟然不懂。
我现在还依稀记得我当时涨红的脸。
当时在场的其他人肯定想对我说:这怎么行,我可是要成为这样的人:其实不是我不想知道,每次我去医院,医生都谆谆嘱咐,“三个月一定要来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医生,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等我有空的时候跟你详细解释哈。
血糖正常值偏高的原因 血糖正常值偏高怎么办
![血糖正常值偏高的原因 血糖正常值偏高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99b0c47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e.png)
血糖正常值偏高的原因血糖正常值偏高怎么办糖尿病是富贵病,可就算是富贵病,也没人愿意得,那么引起血糖增高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人在空腹状态下抽取全血经检测血糖值为3.9至6.1mmol/L,此为血糖正常值。
人在餐后1小时测量血糖一般≤9.4mmol/L为正常值,最高不超过11.1mmol/L。
人在餐后2小时测量血糖≤7.8mmol/L为正常值。
人在餐后3小时测量血糖≤6.1mmol/L为正常值。
二、血糖正常值偏高的原因有哪些糖尿病糖尿病是胰腺分泌胰岛素障碍而一起血糖增高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一项诊断指标就是血糖的升高,一般空腹血糖高于11.1mmol/L即可确诊。
剧烈运动过度的剧烈运动后,人体所需糖量消耗过多,为了维持人体器官等正常所需糖量,体内分泌出各类激素加速糖源分解,进而会引起血糖增高。
情绪情绪变化,如忧虑、惊恐、悲切等等,都可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进而促进糖在体内分解,使血糖上升。
饮酒酒大多是由淀粉类粮食加工发酵而成,如啤酒中更含有大量麦芽糖,淀粉类及糖都可引起血糖增高。
饮酒后短时间内因酒精会加速胰岛素的分泌,故可短时间内降低血糖,等酒精被肝脏代谢后,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会出现明显升高。
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过度食用糖份过高的食物,使糖在人体血液中游离大量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
当摄入脂肪过高的食物,脂肪分解中耗掉大量葡萄糖分解所需物质,使得体内葡萄糖浓度上升,引起血糖增高。
妊娠部分女性怀孕后,性激素的分泌可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是胰岛素无法维持糖的代谢,引起高血糖。
三、血糖正常值偏高怎么办排除疾病可能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因到医院行系统检查,在医生的帮助下排除患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
调整情绪在排除糖尿病可能之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影响人体激素的分泌,进而一起血糖升高。
运动后及时补充能量剧烈运动后不要让自己过于劳累,在运动中途休息时可及时喝些功能性饮料,补充水分。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ttps://img.taocdn.com/s3/m/24281d3328ea81c759f57896.png)
与血糖区别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
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能够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操纵情形。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医治监测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慢慢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肚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操纵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肚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操纵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刻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阻碍。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稳固靠得住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刻,是不是空肚,是不是利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若是空肚血糖或餐后血糖操纵不行,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检测方式一、阳离子互换色谱法原理:糖化致使血红蛋白分子表面阳离子丢失。
在弱的互换剂中,例如Biorex70,伴有增加的离子浓度和(或)pH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在非糖化血红蛋白前先洗脱。
这现象产生了糖化血红蛋白最初的术语“快速血红蛋白”。
阳离子互换色谱法可用于小型、微型或大型柱层析方式或部份或全自动的PHLC/FPLC方式。
因为,其他翻译后修饰血红蛋白,例如醛亚胺型、甲酰化、乙酰化、乙醛加合物、降解物、老化人工物品和异样血红蛋白电荷互换也不同于正常的HbA0,因此已经列出了许多法的干扰因素。
利用常规HPLC的方式。
分离糖化血红蛋白亚组分是能达到知足需求的临床周密度。
但是,已知HbA1c的峰不是均一的而是包括一重要的非糖化血红蛋白部份。
少数糖化血红蛋白也整合到HbA0主峰中。
通过利用特殊的柱原料(poly-CATA)和30~40 min分离时刻能够改善分离成效。
这些方式能够作为参考步骤但不适合常规利用。
所有的阳离子互换色谱法对pH和温度的转变灵敏,因此要操纵pH和温度。
血糖老高hba1c却正常,原是爆发性1型糖尿病
![血糖老高hba1c却正常,原是爆发性1型糖尿病](https://img.taocdn.com/s3/m/085a4e0c770bf78a64295470.png)
诊断标准 以往认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特点之 一是胰岛自身抗体阴性,但近年发现患者可 以伴有自身抗体的出现,因此,抗体是否阴 性已经不再作为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依 据。目前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①发病急骤;②起病前有前驱感染 史,如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症 状;③高血糖症状出现1周内即可迅速发展 为酮症酸中毒;④血糖与HbA1c分离,即 起病时随机血糖≥16.0mmol/L(大多超过 30mmol/L),而HbA1c<8.5%;⑤胰岛β 细胞功能极差,空腹血清C肽<0.3ng/ml和 刺激后血清C肽<0.5ng/ml;⑥多数患者胰 腺外分泌受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及弹 性蛋白酶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简而言之,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 要素主要包括起病方式及胰岛功能两点。 因此,凡遇到超高血糖而HbA1c接近正常 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应考虑诊断暴发性1型 糖尿病。
预后 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比,暴发性1型 糖尿病的病情更加凶险,更易发生微血 管并发症,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 视。及时发现、正确诊治对于患者预后至 关重要。■
(发稿编辑:李瑞枫)
(上接第30页)
鱼藤酮中毒治疗要点 清洗排毒 经口中毒者可用2%~4%碳 酸氢钠液洗胃,促进毒物破坏;禁用油类 泻剂,避免促进吸收;禁食油类、酒类食 物;皮肤污染者局部可用肥皂水或清水冲 洗;眼部污染者可用2%碳酸氢钠液冲洗。 草药治疗 草药崩大碗(又名蚶壳草、 积雪草、跌打落等),对鱼藤酮中毒具有 较好的解毒作用。
E-mail:qiuhuayan@ 责编/邱华艳
诊疗康 复
血糖老高HbA1c却正常, 原是爆发性1型糖尿病
文/ 王建华(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 血红蛋白(HbA1c)往往都是双高的,然 而,近年有一种糖尿病患者,检查中发现 血糖超高,HbA1c却大致正常或仅有轻度升 高,它就是暴发性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多 起病急骤,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但糖尿病 相关抗体(如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 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等)检查则为阴性。
生活养生-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空腹血糖高
![生活养生-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空腹血糖高](https://img.taocdn.com/s3/m/9bee487d852458fb770b566b.png)
文章导读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每天的血糖测定中,数值都会有所变化,其实这些反映了当时测定时的血糖值,而很多因素会影响血糖值的偏高或偏低。
有时候,我们在测血糖时,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空腹血糖高1、糖尿病患者每天所进行的血糖测定仅仅反映了检测当时的血糖变化,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让人看到在过去的 2-3个月的时间内患者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
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经达到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而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就相对较高。
人体红细胞的寿命一般来讲有120天(3个月),在人体红细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由此看来,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每120天变化一次。
3、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所反映的是过去 2-3个月的时间内平均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
非糖尿病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4-5.5%. 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至8.1%以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将会大大地降低。
4、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测定结果是如何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糖尿病呢?假如,您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水平,发现这个值为130mg/dl,此在正常安全范围内,但是当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时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您在过去的2-3个月的时间内,您的平均血糖水平已经接近270mg/dl,这暗示您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
5、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提示: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因此需要对您的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做出重新评估,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您还需要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血糖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却正常?身为集团公司老总的律先生,由于工作繁忙,患2型糖尿病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因为对糖尿病诊疗相关知识的缺乏,根本不知道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怎么一回事,更别提定期检查了。
由于他每次去看医生都是匆匆忙忙,只能查一查随机血糖,有时血糖很正常,律先生认为自己的血糖控制得不错。
医生告诉他一次血糖结果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定期检查HbA1c。
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
终于有一次律先生抽出时间检查了HbA1c,结果为7.9%。
医生告诉律先生,起码最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不理想。
他不明白每次去医院看病时测血糖都不高,为什么医生还说他血糖控制不好。
于是,医生详细地讲解了HbA1c的意义:HbA1c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HbA1c 反映的是过去连续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与血糖是平行的,即血糖值高,HbA1c值也高。
此后,律先生开始重视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除了每日定时定量进食三餐,按时口服降糖药,适量运动,还购买了一台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同时,每3-4个月就到医院检查HbA1c。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律先生自查血糖发现血糖偏高,空腹血糖(FBG)从未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G2h)也没低过10.0mmol/L。
然而,HbA1c却维持在 5.5%左右。
这下,律先生就搞不懂了:为什么他的血糖高,而HbA1c 却始终在正常范围?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与律先生有过相同的经历。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是过去连续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参考值是4.4%-6.2%(注:由于检测HbA1c的方法不同,各医院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不同)。
而用血糖仪测的血糖值仅仅反映的是一天中某一点的血糖值(如空腹、餐前、餐后或睡前等)。
因此,您测的一次或者一天偏高的血糖值只是2-3个月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剩余时间段的血糖正常或者偏低,那么其平均血糖水平仍可能正常。
也就是说,除非一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检测血糖,您才能真正知道自己一天的血糖变化。
否则,即使一天内大部分时间监测血糖,也可能有很多时间段高血糖或长时间的低血糖(患者自己未察觉)未被发现,最后出现平均血糖即HbA1c与某一次或某一段时间所测得的血糖值不匹配。
再如一个糖尿病患者常常既出现低血糖,也有高血糖,那么他(她)的HbA1c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这时的HbA1c就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变化。
另外,HbA1c还受红细胞的影响。
因为HbA1c是血中葡萄糖和红细胞相结合的产物。
除了血糖外,红细胞的质和量的变化也直接影响HbA1c的测定结果。
HbA1c是测定血液中红细胞内与葡萄糖分子结合的血红蛋白总数的百分比。
HbA1c越高,就表示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的数量越多。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是正常的,HbA1c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越高。
假如在血液中葡萄糖的数量相等时,HbA1c的高低则取决于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的质和量。
也就是说,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病的肾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那么,所测出的HbA1c的结果也就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水平。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血糖仪的准确性。
目前,HbA1c的检测是抽静脉血送实验室,一般检测的结果是准确的,出现的误差都在允许的范围内。
但是,由于仪器老化、故障,保养和测定方法等多种原因,血糖仪测出的血糖结果也不一c的结果不匹配。
定准确。
一旦用血糖仪测出的血糖结果不准确,自然就与HbA1有些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正在使用的血糖仪有问题。
有时,为了检测自己的血糖仪是否准确,常常用自己的血糖仪和其他人的血糖仪分别测自己的血糖,然后比较所测得的血糖值,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判断自己的血糖仪是否有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用血糖仪测血糖的同时,抽血送医院检验科用大型生化仪检测。
但值得注意的是:用生化仪检测血糖时一定要及时,否则由于糖酵解的作用,得出的血糖值偏低;另外,血糖仪测的是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生化仪测的是静脉血的血糖值,空腹时,两者误差较小,但餐后误差较大。
因此,清晨带上自己的血糖仪去医院同时测两种值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一般认为,只要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与生化仪测得的血糖值两者误差不超过15%,即认为血糖仪测出的血糖值是准确的。
血糖降的越快越好吗?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而其治疗目的是通过全面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血糖过高是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的表现。
于是在平时最关心的,与其它糖尿病患者交流中谈论最多的是“你的血糖降下来了吗?”、“他的血糖降的真快。
真好!”现在,暂时不谈血压、血脂的控制问题,专门谈谈“血糖是否降得越快越好?”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最基本的特征,高血糖状态的危害性是极大的。
急性血糖升高可能造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高血糖状态则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因此,严格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对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面对高血糖状态的威胁,当务之急是如何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
临床上常有如下情况,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因对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选择不当,或因使用剂量不合理,而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致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不利于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但是,血糖下降太快,则导致低血糖反应。
而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同样不利,其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低血糖可以引起胰岛素的拮抗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升血糖素等)的分泌增加,而导致反跳性高血糖,对糖尿病控制不利;2脑组织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多次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可损伤脑细胞,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3低血糖使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供能、供氧障碍,而产生心率紊乱,甚至心肌梗死。
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昏迷或死亡。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的老化,比年轻人更易发生低血糖。
并且因神经系统的衰老,使得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受不如青年人灵敏,容易发生未察觉性低血糖。
另外,许多药物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如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水杨酸盐:阿司匹林、抗凝剂:华法林钠等。
如果因病情需要合用上述药物,应该特别注意血糖的变化。
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不仅降糖作用强,而且其代谢产物仍有降糖活性,故更常引起低血糖。
所以老年人最好不用。
总之,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或过慢”对糖尿病患者都是不利的。
所以,既要使血糖长期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又要避免因血糖下降“过快、过急”而导致的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
因此,血糖并非降得越快越好。
然而,对于众多的糖尿病患者在多长时间内、血糖下降多少为宜?正确的答案是:应该按个体化差异的原则,根据糖尿病不同类型、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病程、胰岛功能状态、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的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及程度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并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及其剂量与用法。
总的原则是:既要使血糖尽快达标,又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还要注意药物对心、肾、胰岛等脏器的毒副作用。
胰岛素治疗还控制饮食吗?临床上,许多糖尿病病人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认为用了胰岛素治疗就天下太平,不需要费神控制饮食了。
于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那么,胰岛素治疗还控制饮食吗?其实,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不但要控制饮食,而且强调进食要定时定量。
所谓定量,即每餐的重量相对固定,切不可喜欢吃就多吃,遇有不可口的菜,就少吃。
通常,胰岛素用量是固定的,吃多了,胰岛素就不够用,会产生餐后高血糖,吃少了,胰岛素用量就可能过多,容易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时发生低血糖。
这种高血糖或低血糖对全天的血糖水平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体内反应性地增加升高糖的激素分泌,进而产生低血糖后的高血糖。
这种高血糖可以持续数天之久。
所谓定时,即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进餐时间应相对固定。
胰岛素的作用有个时间曲线,食物的吸收也有个时间曲线。
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释放。
血糖越高,胰岛素释放越多,两者是同步的。
正因为胰岛素的作用能适应血糖的变化,才不至于发生餐后高血糖,这完全是人体非常精致的自动调节的生理过程。
但是,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后,不论是否进食,胰岛素都会被吸收和发挥作用。
一旦进食不及时,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相反,若进食过早,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发挥,就会产生高血糖。
当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随尿排出体外,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作用才达到高峰,此时就可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所以,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必须是进食适合于胰岛素的作用。
由此可见,未定时定量进餐,肯定是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原因之一。
胰岛素的作用和饮食、运动的关系就好比是一座天平。
一端是胰岛素,另一端是饮食和运动。
在注射的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进食过少或运动过多,胰岛素的作用就过强,容易发生低血糖;进食过多或运动过少,胰岛素作用就不够,又会发生高血糖。
因此,在注射胰岛素后,如果您的运动量比平时大,或者进餐过少,就应该注意及时加餐。
加餐的量不宜过多,如半两或四分之一两馒头。
加餐的时间,最好在胰岛素的作用达到高峰时。
反之,如果您进餐过多,而胰岛素用量没变,就应该在餐后增加些运动量;或者如果您知道这次进食会多于平时,进餐前的胰岛素用量可以适当增加。
所以,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学习和掌握胰岛素作用和进食后的血糖变化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
这会使您的生活变得更自由。
当然,除了饮食调节外,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最好学会血糖自我监测和胰岛素用量的调整。
总之,胰岛素治疗后还需要控制饮食。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李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