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船舶原理 第3章 单体船
高性能船舶要点
高性能船舶知识概要1绪论1.1什么是高性能船舶?基于不同的流体动力原理,高性能船有不同的类型和船型,可以是排水量船型,还可以是流体动力船型,还可以是不同原理的混合船型。
不管是哪一种船型,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高水平的综合航海性能,以及具有完善的满足其主要使用要求的船舶功能。
这样的船舶统称为高性能船舶。
1.2高性能船的特点有哪些?航速高,优良的耐波性能,载运能力较大,经济性好,优美的造型和舒适的舱室空间环境。
1.3什么是傅氏数和容积傅氏数,引入傅氏数的目的是什么?船傅氏数就是傅汝德数,傅氏数(L为船的设计水线长),容积傅氏数(▽为排水体积)。
引入傅氏数的目的:表达船舶相对速度。
1.4航速对船舶首尾吃水的影响规律?(1)当Fr▽<1时,此时航速较低,流体动力所占的比重极小,船体基本上由静浮力支持,船体的航态与静浮时变化不大。
(2)1.0<Fr▽<3.0时,此时随着航速的提高,航态较静浮状态有明显的变化,船首上抬较大,船尾下沉明显,整个船体呈现明显的尾倾现象。
(3)Fr▽<3.0时,此时航速很高,船体吃水变化很大,而且整个船体被托起并在水面上滑行,仅有一小部分船体表面与水接触。
1.5根据流体动支持力的大小船舶运动可分为哪几种运动航态?根据流体动支持力的大小船舶运动可分为排水航行状态,过渡(或半滑行)状态和滑行状态1.6高性能船舶有哪几种类型?高性能船舶主要包括: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双体船,滑行船,水翼艇,气垫船,地效翼船,高性能排水式单体船。
1.7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有哪几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有三种研究方法:理论计算研究,模型试验研究,实船试验研究,特点如下:理论计算研究特点,高性能船舶是现代高科技应用和发展的产物。
在每种高性能新船型开发研制工作一开始,以船舶水动力学为基础的各种分析计算方法即被引用于性能研究工作,而且收到了比单体船性能研究中使用理论计算方法更好的效果。
船舶原理课件课件
初稳性的影响因素
船型、装载状况、风浪等都会影响船舶的初稳性。
3
初稳性与横摇周期
初稳性越高,横摇周期越长,船舶的舒适度越高。
03
船舶阻力与推进
船舶阻力
船舶阻力定义
船舶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碍其前进的力。
阻力产生原因
由于船舶与水之间的摩擦、冲击和粘性作用, 以及船体形状造成的水流分离现象。
船舶的经济航速与经济航程
经济航速定义
经济航程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航程,耗油量最少 的航速。
在一定油量或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航 程最远的航速。
影响经济航速与经济航程的因素
经济航速与经济航程的确定方法
船舶类型、船体设计、推进系统、货物类 型等。
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运营条件 进行选择。
04
B
C
D
通风机工作原理
通风机是用于向船内提供新鲜空气或排除 污浊空气的机械设备,确保船员生活和工 作环境的舒适和卫生。
压缩机工作原理
压缩机是一种使气体压缩并提高其压力的 机械装置,将低压气体转化为高压气体。
船舶管路系统
船舶管路系统概述 船舶管路分类
阀门的作用与分类 附件的作用与分类
船舶管路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船舶管路、阀门、 附件等。
02
船舶浮性与稳性
浮性原理
浮性原理
船舶在水中能保持漂浮状态,是由于船舶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浮力 与船舶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船舶保持平衡。
阿基米德原理
船舶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排开水的重量相等,即船舶受到的浮力大小 等于船舶所排开水的重量。
排水量
高性能船舶要点
高性能船舶知识概要1绪论1.1什么是高性能船舶?基于不同的流体动力原理,高性能船有不同的类型和船型,可以是排水量船型,还可以是流体动力船型,还可以是不同原理的混合船型。
不管是哪一种船型,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高水平的综合航海性能,以及具有完善的满足其主要使用要求的船舶功能。
这样的船舶统称为高性能船舶。
1.2高性能船的特点有哪些?航速高,优良的耐波性能,载运能力较大,经济性好,优美的造型和舒适的舱室空间环境。
1.3什么是傅氏数和容积傅氏数,引入傅氏数的目的是什么?船傅氏数就是傅汝德数,傅氏数(L为船的设计水线长),容积傅氏数(▽为排水体积)。
引入傅氏数的目的:表达船舶相对速度。
1.4航速对船舶首尾吃水的影响规律?(1)当Fr▽<1时,此时航速较低,流体动力所占的比重极小,船体基本上由静浮力支持,船体的航态与静浮时变化不大。
(2)1.0<Fr▽<3.0时,此时随着航速的提高,航态较静浮状态有明显的变化,船首上抬较大,船尾下沉明显,整个船体呈现明显的尾倾现象。
(3)Fr▽<3.0时,此时航速很高,船体吃水变化很大,而且整个船体被托起并在水面上滑行,仅有一小部分船体表面与水接触。
1.5根据流体动支持力的大小船舶运动可分为哪几种运动航态?根据流体动支持力的大小船舶运动可分为排水航行状态,过渡(或半滑行)状态和滑行状态1.6高性能船舶有哪几种类型?高性能船舶主要包括: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双体船,滑行船,水翼艇,气垫船,地效翼船,高性能排水式单体船。
1.7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有哪几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有三种研究方法:理论计算研究,模型试验研究,实船试验研究,特点如下:理论计算研究特点,高性能船舶是现代高科技应用和发展的产物。
在每种高性能新船型开发研制工作一开始,以船舶水动力学为基础的各种分析计算方法即被引用于性能研究工作,而且收到了比单体船性能研究中使用理论计算方法更好的效果。
高性能船舶讲义
高性能船舶授课讲义周松辰编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船舶及海洋工程系目录1 跨越学习课程的门槛 (1)1.1 船舶快速性漫谈 (1)1.1.1 “高性能船舶理论”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定位 (1)1.1.2 傅汝德的贡献 (2)1.1.3 决定船舶速度的因素 (2)1.1.4 船舶舾装 (2)1.1.5 船舶推进器的发展 (2)1.1.6 水中航行器阻力描述 (3)1.1.7 船舶拖曳水池试验 (3)1.1.8 船模阻力试验 (4)1.1.9 实船阻力的估算 (4)1.1.10 制约传统船型实现高航速的瓶颈 (4)1.2 船舶耐波性相关知识 (4)1.2.1 耐波性对船舶航行状态的影响 (4)1.2.2 伟大的傅立叶 (5)1.2.3 船舶耐波性研究方法 (6)2 高性能船舶概述 (8)2.1 高性能船舶基本概念及特点 (8)2.1.1 什么是高性能船舶 (8)2.1.2 高性能船舶的主要优势 (8)2.2 船型与船舶航行性能 (8)2.2.1 船舶航行中力的平衡关系 (8)2.2.2 傅氏数和容积傅氏数 (8)2.2.3 航速对船舶首尾吃水的影响规律 (9)2.2.4 船舶航行状态及容积傅氏数范围 (9)2.3 高性能船舶发展概况 (9)2.3.1 高性能船舶有哪几种类型 (9)2.3.2 高性能船舶的发展特点 (9)2.3.3 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研究方法 (10)2.3.4 新一代排水式高性能船的水动力设计原则 (10)2.3.5 高性能船舶的发展示例 (10)2.3.6 我国高性能船舶发展状况 (11)3 高性能排水式单体船舶 (14)3.1 瘦长船舶及其兴波阻力 (14)3.1.1 速度势 (14)3.1.2 势流理论基础方程 (15)3.1.3 瘦长船舶兴波阻力积分公式 (15)3.2 主要性能与船型的关系 (16)3.2.1 船型基本形式 (16)3.2.2 航速概念 (17)3.2.3 主要船型参数 (17)3.3 高速方尾圆肶型排水船舶阻力估算 (17)3.3.1 计算船舶傅氏数Fr,选择相应的的基准剩余阻力图谱 (17)3.3.2 确定剩余阻力系数Cro (17)3.3.3 计算船型参数和相应的剩余阻力修正系数 (18)3.3.4 计算修正后的剩余阻力系数 (18)3.3.5 计算摩擦阻力系数(船舶阻力粘性阻力部分) (19)3.3.6 总阻力系数 (20)3.3.7 估算湿表面积 (20)3.3.8 计算出总阻力 (20)3.3.9 确定裸船体有效功率 (20)3.4 NPL系列图谱使用方法 (21)3.4.1 选择图谱曲线 (21)3.4.2 估算单位排水量剩余阻力 (21)3.4.3 排水量长度系数的修正系数 (21)3.4.4 棱形系数的修正系数 (22)3.4.5 计算设计船的单位排水量剩余阻力 (22)3.5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估算过渡型快艇阻力的方法 (22)3.6 高速深V船型 (24)3.6.1 什么是深V船型 (24)3.6.2 深V船型的斜升角 (24)3.6.3 船体折角线 (25)3.6.4 深V船型的特征 (25)3.6.5 深V船型的优点 (26)3.6.6 深V型船和圆舭型船的比较 (26)3.6.7 深V型船型发展前景 (26)3.6.8 深V型船型应用实例 (27)3.6.9 艉部龙骨升高对快速性的影响 (28)3.6.10 方尾船型水动力特点 (28)3.6.11 方尾特征参数 (28)3.6.12 方尾船的“虚长度” (28)4 高性能双体船舶 (30)4.1 双体船的分类 (30)4.1.1 普通双体船 (30)4.1.2 高速双体船 (30)4.1.3 高性能双体船 (30)4.2 高速双体船及特点 (31)4.2.1 双体船的船形特征 (31)4.2.2 双体船存在的不足 (31)4.2.3 双体船存在的不足 (31)4.3 高速双体船阻力特性 (32)4.3.1 高速双体船阻力构成 (32)4.3.2 临界航速的概念 (32)4.3.3 高速双体船附加干扰阻力 (32)4.3.4 影响双体船阻力性能的主要因素 (33)4.4 高速双体船阻力的计算方法 (33)4.4.1 计算原理 (33)4.4.2 双体船剩余阻力图谱剩余阻力系数曲线 (34)4.4.3 双体船剩余阻力图谱片体B/T影响系数曲线 (35)4.4.4 双体船剩余阻力图谱方形系数影响系数曲线 (36)4.4.5 双体船剩余阻力图谱片体内侧间距影响系数曲线 (37)4.5 小水线面双体船 (37)4.5.1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型特征 (37)4.5.2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性能特点 (38)4.5.3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历史 (39)4.5.4 世界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基本概况 (39)4.5.5 我国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基本概况 (40)4.6 高速穿浪双体船和多体船 (42)4.6.1 什么是高速穿浪双体船 (42)4.6.2 影响WPC船性能的主要船型参数 (43)4.6.3 三体船和高速穿浪三体船 (44)5 动水力支持船舶 (45)5.1 水翼船 (45)5.1.1 水翼船的原理和主要性能特点 (45)5.1.2 水翼船的主要性能特点: (45)5.1.3 我国水翼船研发概况 (46)5.1.4 简述水翼艇的减阻原理 (47)5.1.5 水翼的浅浸效应 (47)5.1.6 割划式水翼艇特点 (47)5.1.7 全浸式水翼艇的特点 (48)5.1.8 水翼艇航行状态下的的稳性特点 (48)5.1.9 水翼艇在波浪中运动可能出现的的典型运动方式 (48)5.2 滑行艇 (49)5.2.1 主要性能特点 (49)5.2.2 槽道型滑行艇 (49)5.2.3 槽道水翼滑行艇工作原理 (49)5.2.4 滑行艇纵向运动稳定条件 (49)5.2.5 滑行艇的主尺度对性能的影响 (50)6 表面效应船 (52)6.1 气垫船 (52)6.1.1 概述 (52)6.1.2 全浮式两栖型气垫船 (53)6.1.3 全浮式两栖型气垫船的特点 (53)6.1.4 侧壁式气垫船 (54)6.1.5 侧壁式气垫船的特点 (54)6.1.6 中国气垫船的发展 (55)6.2 地效翼船 (55)6.2.1 什么是地效翼船 (55)6.2.2 地效翼船类型 (56)6.2.3 地效翼船的航速 (56)6.2.4 载重量 (56)6.2.5 适航能力强 (56)6.2.6 安全系数高 (57)6.2.7 操纵性能好 (57)6.2.8 经济效益高 (57)6.2.9 地效翼船与普通飞机的区别 (57)6.2.10 中国地效翼船 (58)6.2.11 地效应船的主要应用方向 (58)1跨越学习课程的门槛1.1船舶快速性漫谈1.1.1“高性能船舶理论”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定位我与大家一样也是船舶工程系船体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于华中工学院。
船舶原理练习题3章(航海)有解答之欧阳引擎创编
《船舶原理》练习题3章欧阳引擎(2021.01.01)【第3章】稳性概念(GM,BM ) (1)【第3章】初稳性初步 (6)【第3章】初稳性高GM (8)【第3章】横稳心高KM (8)【第3章】载荷重心高度KP (12)【第3章】自由液面之影响 (13)【第3章】轻货操作之影响 (17)【第3章】大倾角稳性初步 (22)【第3章】复原力臂GZ 初步 (24)【第3章】静稳性曲线 (26)【第3章】动稳性曲线 (29)【第3章】稳性衡准数 (34)【第3章】临界初稳性与重心高度 (36)【第3章】横摇周期与GM关系 (37)【第3章】横倾角判断初稳性 (38)【第3章】观察现象判断初稳性 .............................................................. 39 【第3章】稳性的调整原则 .................. 41 【第3章】垂向移动载荷调整稳性 (42)【第3章】增减载荷调整船舶稳性 (43)【第3章】改善稳性之措施 (45)【第3章】初始横倾角的调整 (46)【第3章】稳性概念(GM,BM )·2 按作用于船上外力矩的性质,将船舶稳性划分为 。
A. 静稳性和动稳性B. 横稳性和纵稳性C. 大倾角稳性和初稳性D. 破舱稳性和完整稳性·3 按船舶横倾角的大小,将船舶稳性划分为 。
A. 横稳性和纵稳性B. 破舱稳性和完整稳性C. 大倾角稳性和初稳性D. 静稳性和动稳性·4 按船舶的倾斜方向,将船舶稳性划分为。
A. 横稳性和纵稳性B. 破舱稳性和完整稳性C. 大倾角稳性和初稳性D. 静稳性和动稳性·6 船舶稳性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
A. 破舱稳性和完整稳性B. 初稳性和大倾角稳性C. 动稳性和静稳性D. A、B、C均是·7 船舶倾斜前后,重力和浮力。
A. 大小不等,浮心位置不变B. 大小不等,浮心位置改变C. 大小相等,浮心位置不变D. 大小相等,浮心位置改变·8 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等容微倾时其会发生较明显变化。
高性能船舶
题目:高速排水型船姓名:学号:摘要:船舶的阻力主要由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两部分组成。
对于给定航速,粘性阻力与船舶湿表面面积成正比,但船体湿表面面积受到设计用途和船型参数的限制不易改变或改变不大,而在一定的弗汝德数范围内,兴波阻力对船型的变化相当敏感,如适当的修改船体型线,可使兴波阻力显著降低m。
因此,用理论的、实验的以及计算的手段探讨兴波阻力的机理,预估实船的兴波阻力,并以此改造优良的船型,一直是船舶阻力和性能研究的中心的内容之一。
Abstract:The ship's resistan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viscous resistance and wave resistance of two parts. For a given speed, viscosity resistan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hip wet surface area, but the ship wet surface area is limited to the design purpose and ship type parameter is not easy to change or change is not big, an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the RuDe number, the wave-making resistance of ship form is quite sensitive, such as the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 hull lin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wave-making resistance m. , therefore, the use of theory, experiment and calculation metho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wave resistance, estimate the testing result of the wave resistance, and excellent form, has always been the center of the ship resistance and performance study of one of the content.背景:船舶的大型化、高速化是现代水路交通发展的趋势之一,这是运输业追求高效率的必然结果。
高性能船-排水式单体船
瘦长船舶概念及其兴波阻力 船型基本形式与航速概念 主要性能与船型关系 高速方尾圆舭排式船型 高速深V船型 SSB船型
2
3
船的长度L同船的宽度B之比很大的那些船 特别是高速排水式的船舶
4
Michell积分
5
F g1/ 3
6
快速性能与主要船型参数的关系
Cp、ψ、B/T、L/B
横向斜升角和艉部龙骨升高对阻力的影响
1988年马场弗所做变β角实验
三条试验模型的船型要素
斜升角β对首加速度αf的影响
不同斜升角对阻力的影响
不同修长度船模下β变化对阻力的影响
底升角与其他参数一起对快速性的影响
深V船型的后体斜升角不宜过小 底升角对深V船型的阻力影响情况与 长度系数的关系 斜升角对Cr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取决 于航速
V度对高速船阻力性能影响的机理
不同艉部龙骨升高k对有效功率的影响
艉龙骨升高对快速性的影响
增加艉板处龙骨升高使艇的有效功率减小 采用较小的艉板处龙骨升高k值对减小阻力最为 有效,当k值继续增加时则阻力的减小变得缓慢 艉部龙骨升高k的选取要与横向斜升角有良好的 配合 当β>20。时,k值增大对阻力性能的改善作用 不显著; 当k≠0时,β表征船肿剖面的横向斜升角;当k =0时,β表征深v船后体剖面的横向斜升角。
加装SSB对深V加速度的影响
加装SSB对深V升沉的影响
加装SSB对深V升沉的影响
不单位排水量阻力变化趋势
耐波性能与主要船型参数的关系 耐波性衡准
9
10
11
以牺牲部分快速性为代价,提高高速舰艇在汹涛中的耐波 性。以此方法将滑行艇的底升角加大,航行于排水状态,这就 是深V船型。
高性能船舶船型介绍
高性能船舶船型介绍发布: 2010-3-11 18:07 | 作者: lowellzhu | 来源: 龙de船人[i=s] 本帖最后由lowellzhu 于2010-3-11 18:27 编辑接触高性能船舶时一直不太理解什么是高性能船以及高性能船舶船型的分类,经过翻阅各类书籍及论文,总结一下,供船人参考,并希望专业人士斧正!当前,高性能船舶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备受国内外造船界的青睐,其船型更是国际著名学者机构研究的热点。
这类船舶种类繁多,新船型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在各类船舶中是新思想最丰富、最有创新、也最有活力的领域;其高航性、优良的耐波性、低物理场辐射特征、舒适安全性、良好的经济性等性能受到军事和民用领域的极大关注,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依据支持船重的方式和作用原理的差异对高性能船舶船型进行分类,并分别介绍各类船型。
1高性能船舶的分类高性能船舶按其特性可分为气垫船,水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多体船,地效翼船,高速单体船等各式各样的显著不同于常规船舶的船型。
而按照支承船重的方式和作用原理差异,把高性能船舶分为:浮力支承型、静态气垫升力支承型、动态升力支承型、复合型。
本文将按照后者分类方式分别对各种高性能船舶的船型进行介绍。
2船型介绍2.1浮力支承型1)高速深V型船船首部横剖面呈深V形,并突出到船体基线的下方,其V形断面比U形断面的船体可以更好的满足适航性的要求。
深V船型具有两种基本的舯剖面形式,即单折角线或双折角线(见下图)。
当要求设计艇有较大内部容积和较低的相对航行速度(低傅氏数)时采用双折线型,而单折角线型的艇则更适合于要求较低的排水量和较高的相对航行速度(较高傅氏数)的情况。
然而,对船舯剖面形式的选择不存在确定性的规则,因为其它的参数也起重要作用。
所以双折角线型也可以应用于快艇,反之亦然。
1.jpg2) 小水线面双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水下体(提供浮力)、桥体结构(生活与工作平台)、支柱(星双凸流线形截面,作为前二者之联结体)。
第1章 绪论-高性能船舶原理
1.5 高性能船舶耐波性评估标准
• 耐波性包括安全性与舒适性。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卫生与安全委员会 (HSC)船舶耐波性执行标准:
(垂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横摇角;纵摇角) – 正常运营安全标准; – 预定最坏条件安全标准; – 舒适性标准; – 结构设计标准;
高速双体船 (“合资企业号”是澳大利亚造船公司设计和制造的)
(5)优美的造型和舒适的舱室空间环
境。
1.2 船舶水动力技术与船型的演变 1.2.1 船舶航态与船舶性能 随着航速的提高,船舶的航态会因流体 动支持力的比重不同而发生变化。讨论船舶 航态与航速的关系时,因为船舶的吃水和水 线长度要随航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时已 不能再假设船舶设计水线等于船舶静止时的 水线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使用长度傅氏数来作为 船舶的相对速度,而通常用与船舶重量相关 的容积傅氏数来表示船舶的相对速度,因为 静浮时排水容积的大小与航速无关。
船舶相对速度:
长度傅氏数: Fr V ,L为船舶水线长 gL
体积傅氏数: V Fr ,为船舶排水体积 1 g 3
图中的曲线表示船舶以不同航速运动时,船 体各部位的升沉变化情况。
船体垂直方向上的力平衡关系
g 1 LD 排水量;1 - 排水体积;LD - 流体动升力 1 )排水航行状态; 2)过渡(半滑行)状态 ; 3)滑行状态;
排水量船型; 流体动力船型; 不同原理的混合船型。
追求高水平的综合航海性能,以及具有 完善的使用功能。
“高水平的综合航海性能”: 最重要的标志是高速性能和优良的耐波 性能。 其次是经济性好、载运能力较大,以及 环境舒适和形态美。
二、高性能船的特点 (1)优良的耐波性能; (2)航速高; (3)载运能力较大; (4)经济、安全;
高性能船水动力原理与设计
高性能船水动力原理与设计
高性能船是指速度远高于传统船只的船只。
水动力原理是高性能船能够实现高速航行的关键。
高性能船的设计要求船体具备较小的水阻、较高的推进效率、较大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水动力原理主要包括船体阻力和推进力。
船体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波浪阻力,推进力则由船舶引进装置提供。
高性能船的设计需要在降低船体阻力方面下足功夫。
船首处应设计成船头尖锐的形状,以使水流被分离,从而减少阻力。
船底和舵应当设计成光滑的曲面,以减少流体摩擦力。
另外,为了减少波浪阻力,应采用船体外形对称的设计。
推进力对高性能船的性能至关重要。
传统的轮式船舶引进装置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高性能船快速航行的要求。
因此,水动力推进装置的出现是提升高性能船性能的必然选择。
常见的水动力推进装置包括泵喷推进器、轴流泵、螺旋桨等。
其中,泵喷推进器效率高、推力大、噪音小,已经成为高性能船的主流引进装置。
高性能船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高速船船体的纵向稳定性不如传统船只,因此需要采用船体减震、降低船体重心等措施来提升稳定性。
另外,高性能船舵和推进器的控制机构也要设计成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为船员提供更快的控制响应,提高控制性能。
综上所述,水动力原理对高性能船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优化船体形状、采用高效的水动力推进装置以及提升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等措施将为高性能船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船舶推进螺旋桨基础理论PPT课件
第34页/共42页
船舶推进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2、当转速不变,随进速的 增大,攻角随之减小,从而 力矩和推力也相应减小。
当进速的增大到某一数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故叶元体的推力等于零。
螺旋桨不发出推力时旋转一周所前进的 距离称为无推力进程或实效螺距 。
4、推力的另一种表达式:
轴向诱导速度越大, 推进器产生的推力也 越大。
9
第9页/共42页
船舶推进第二章 螺旋桨几何特征
六、理想推进器的效率
推进器的效率等于有效功率与消耗功率的比值 1、推进器在静水中航行时产生推力,则其有 效功率为:
2、推进器工作时,单位时间内尾流所取得的 能量为:
10
第10页/共42页
也就是说,有限翼展的机翼微段相当于二因次 机冀,故机翼微段将受到与VR垂直的升力dL和 与VR方向一致的粘性阻力dD。
26
第26页/共42页
船舶推进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三、螺旋桨的作用力
27
第27页/共42页
船舶推进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上式把螺旋桨的推力、转矩与流场及螺旋桨的 几何特征联系起来,因而比动量理论的结果要 精密完整得多。
24
第24页/共42页
船舶推进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由于自由涡的存在,在空间产生一个诱导速 度场。在机冀后缘处,诱导速度垂直于运动 方向,故也称下洗速度。
25
第25页/共42页
船舶推进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考虑了尾涡的诱导速度后,我们可以将有限翼 展的机翼微段近似地看作二元机冀的一段,如 果已知在y处的环量,从茹柯夫斯基升力公式 可知,dy段机翼所受的升力dL垂直于来流VR, 其大小为:
船舶推进第三章 螺旋桨基础理论
高性能船舶原理 第3章 单体船
Fr=1.3
方尾型船的水动力特点
• 在低速时,弗劳德系数小于0.45时,方尾船尾部 水流不能迅速脱离船体,会在船的尾部形成大量 漩涡。
方尾型船的水动力特点
• 当弗劳德系数大于0.45时,船尾部水流具有 足够动力克服粘性的影响,而脱离船体, 这种现象称为“水流突离现象”
船舶系数 对耐波性的影响
• 斯簧船舶试验结论:
•
1.船型系数对耐波性能的影响由
C W
Cb CVP
• 联系起来,显然采取较小的垂向棱形系数和较大
的方形系数可以获得较大水线面积系数,这有利
于增加船的摇荡阻尼,减小运动幅度。
• 2.B/d对运动的影响,处在较高速时,一般较弱。
• 3.实验表明,波浪中总功率的变化与在静水中的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1.方形系数Cb 莫尔给出了水线面与方形系数间的关系:CW C 0.75Cb 并且由上面三式也可知,Cb对纵摇、升沉、功率都成正相关性。 2.斯簧在排水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船模试验,研究Cb、L/B和L/d对 运动和加速度的影响。同样得出了与莫尔相同的结论,L/B对运动和加速度
影响不显著,L/d与一定范围内的Cb的增大会使纵摇和升沉运动改善。
船体棱形系数
船体棱形系数:C P
AM L
棱形系数反映船体水下形状尖瘦成度或排水容积相对船中的集
中与分散分布情况。
C 越大,则船体的排水容积越均匀,船首、尾也相对较丰满 P
船体修长度
船体修长度:
L
1
3
1 3
L 1 3
1.00083
L 1
3
也称“排水体积长
t m3
高性能船-普通双体船
13
- =2C /B的关系 粘性干扰因子β与片体间距C /B的关系 粘性干扰因子β与片体间距C
0 0
14
特征参数与阻力的关系
其粘性干扰因子β与形状因子(1+k)与航速无关。 β主要取决于L/B 。对于片体为水下侧投影面积较大的wigley数学船型来说,β随C0的 增大而减小。 当片体间距保持不变,兴波干扰相位和幅值随片体的长宽比(L/B)的 变化而变化,(L/B)越小兴波干扰效应越大,峰谷点的位置趋向更高 的Fr数。 在Fr=0.35—0.42范围附近通常可以获得有利的兴被干扰结果。 将Fr=0.5作为区分高速双体船和低速双体船的临界速度是适当的。 在超过某一速度Fr。(称谓无效干扰速度)之后,片体间的兴波干扰与 片体间距C0和长宽比L/B无关并且完全可以忽略。
高性能船舶水动力学
第三章 普通高速双体船
高速双体船的特征 高速双体船的阻力特征及临界速度概念 高速双体船阻力计算 高速双体船耐波性近似计算
2
一、高速双体船 船型特征
3
较单体船瘦长
同 船 长 内 河 船 阻 力 系 数
推驳 货船 单体客船
双体船
双体船的优点
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特别宽敞的甲板 良好的稳性和耐波性 良好的操纵性和机动性 在侧向受风时,双体船比相同受风面积的 单体船横漂要小 装卸货物容易
圆舭高速双体船的剩余阻力系数曲线
20
圆舭高速双体船的干扰系数kr=∆Cr/Cr曲线 圆舭高速双体船的干扰系数kr=∆Cr/Cr曲线 kr
21
片体间距对阻力的影响
22
片体间距对阻力的影响
23
临界干扰片体中心距
24
片体横剖面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圆舭双体船横剖面
高性能船水动力原理与设计讲解
“高性能船水动力原理与设计”思考题及部分答案整理1. 何谓高性能船,其特点是什么?答:具有高水平的综合航海性能,以及具有完善的满足其使用要求的船舶功能,这样的船统称为高性能船舶。
特点:航速高;优良的耐波性能;载运能力较大;经济性好;优美的造型和舒适的舱室空间环境。
2. 高性能船的种类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排水型船?哪些是水动力支撑?哪些是空气动力支撑?答:小水线面双体船;滑行船;水翼艇;气垫船;地效翼船。
排水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双体船。
水动力支持:水翼艇。
空气动力支持:气垫船;地效翼船。
3.船型和兴波阻力的关系?P9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固定的船体参数条件下,舶型的改变对兴波阻力的影响很显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其次是肋骨线型。
船型设计的主要着眼点之一就在于寻求使兴波阻力最小的船型。
对于高性能船,兴波阻力与船体的线型密切相关,其线型设计需要能精确的计算其兴波阻力。
4. 线性兴波阻力理论在船型设计中的作用?当船型参数中船宽B与长度L之比和船宽B与吃水T之比都很小时,就称此船型为薄船,由薄船建立的兴波阻力理论称为薄船理论。
吃水与船长和吃水与船宽的比值都很小的船型称为扁船,由扁船所建立起来的兴波阻力理论称为扁船理论。
对普通的船来说,宽度和吃水与长度相比都很小的,可近似看成细长船;用细长船建立起来的兴波阻力理论称为细长船理论。
米切尔积分计算兴波阻力。
5.船型的概念,船型包含那些内容?P9所谓船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征船体形状的特征参数即尺度和系数二是船体形状即线型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沿船长方向变化)肋骨线型首尾端轮廓线形状。
6. 随体积傅氏数变化,船舶的航态如何变化,如何划分三种典型航态?答:用体积傅氏数表征船舶的相对速度,船在航行时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衡关系为:1)排水航行状态:当0<Fr<1,流体动力占的比重极小,航态与静浮时变化不大,这一状态的船统称为排水型船。
2)过渡状态:当1<Fr<3,船首上抬较大,船尾下沉明显,船体明显尾倾,流体动力明显增大,垂向动力不可忽视,排水体积较静浮力时明显减小。
高性能船舶的定义
高性能船舶的定义
高性能船舶是为突破常规船舶性能和适应特殊环境要求而开发的,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船舶。
它们具有高航速、浅吃水、耐波性、两栖性,或兼而有之。
这些船舶多为短程高速小型船舶,主要用作内河和沿海客运、交通、观光、游览和救生等。
按作用原理和特性,主要分为气垫船、水翼船、滑行艇、高速单体船、双体船、冲翼艇、飞翼艇等,其中气垫船又分为全垫升式和侧壁式,它们与冲翼艇和飞翼艇同为空气静(动)力支撑船;水翼船又分为割划式水翼船和全浸式水翼船,它们与滑行艇同为水动力支撑;双体船又分为高速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它们与单体高速船同为水静力支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1。
高性能船
高性能船舶------排水式高性能船舶浅谈高性能船是舰船中排水量相对较小而综合性能突出的船舶,从技术内涵来看,高性能船舶是指应用了某一或者几个流体力学支撑原理、航速高于常规船,而其综合航行性能优于常规船的船舶。
其优越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两栖性、浅吃水性、舒适性、极小物理场等,其中高速性能和优良的耐波性是高性能船的主要关注点,同时也是高性能船有别于其他常规船型的主要特点。
而高性能船舶中,排水式的高性能船主要是指体积傅汝德数在1.0和3.0之间,此时随着航速的提高,航态较静浮状态有明显的变化,船艏上抬较大,船尾下沉明显,整体船体呈现明显的尾倾现象。
在这种状态下,船体的流体动力较正常船舶的排水状态有明显地增大,在艇体垂向支持力中,升力L(公式:)所占的比重加大,而排水体积较正常的船舶静浮时排水体积小,是属于在传统排水型船舶与高性能滑行船舶之间的过渡型船舶,称为高性能排水式船舶。
目前高性能排水式船主要有高速深V船、高速圆舭型快艇、高速双体船、SWATH (小水线面双体船)、WPC(高速穿浪双体船)、和高速多体船等。
高性能排水式的船相比非排水式的高性能船舶(滑行艇、水翼艇、掠海地效应船、气垫船等)在发展上相对滞后,船型的提出也较非排水式的较晚,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陆续从新概念提出到实用发展的阶段过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目前世界现有的排水式高性能船舶实船比非排水式的要少很多,船型的优化、减摇装置的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都处于发展当中,同时尽管发展的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其中高速穿浪双体船的概念仅仅刚提出,在随后的十年当中发展迅猛,澳大利亚等国已把相对成熟的WPC技术应用到了大型船舶当中。
排水式高性能船舶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受人瞩目是有其突出的几个特点的。
这些高性能船舶各具特色,各有优缺点。
如高速单体船的优点是船型、布置、建造等简单方便,在中速时有较高的升阻比,但缺点是在波浪中砰击大,垂向加速度高,稳性差,高速时升阻比小,甲板面积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分析法
阻力表达式的参数选取: 1 3 X , 排水体积长度系数(公认最重要的参数) L Z= , 滑行艇的静载荷系数 B3 U 2ie , 关于半进水角ie与艇前体的形状关系的参数 W= At , 尾板面积与中横剖面的比值 Am
(为了考虑尾板流动对阻力性能的影响) 排水量总阻力表达式: Rt A 1 A 2X A 4U A 5W A 6 XZ A 7 XU A 8 XW A 9 ZU 2 2 A A A24UW 2 A27WU 2 10 ZW A 15W 18 XW A 19 ZX A 1 ~ A 27 : 为方程式的各项系数,可通过查表求得。
0.552v 0.552v A7 A8 L L 2.升沉有义值:
2
L L A4 B T v L
1
A0 A1CW A2Cb A3 (2Z a) 0.3084 1 3 RYY A7 A5 LCB A6 L 3.功率增加的平均值
海水质量密度, 1.025 t
另一种修长度表示方法: “排水量长度系数”
3
m3
0.01L
二者关系为: 3 0.01L 0.01
1.025
3
排水体积长度系数
排水体积长度系数: 1 L L 1 3 C B d b •由上式可知,排水体积长度系数,综合了宽吃水比、长宽比 L 和方形系数Cb LBd
NPL型船系列图谱
英国高速圆舭艇《NPL系列》,涉及 船舶阻力性能、航行中的稳性、推进、 操纵性和耐波性等各个方面。 适用的航速范围和主要参数变化范围为: 长度弗劳德数:Fr 0.3 ~ 1.2 1.0 ~ 4.0 L 容积弗劳德数:Fr 0.5 ~ 3.3 相应速长比: 长宽比: L/B=3.33 ~ 7.5 宽吃水比:B / d 1.72 浮心位置:LCB=2% ~ 6.4% L(舯后) L 排水量长度系数: 1 4.47 ~ 8.3 3 VS
方尾型船的水动力特点
• • • • “虚长度”概念 尾板后水流空穴长度△L称为“虚长度” 作用: 增加了船体长度,使船体修长系数加大, 从而降低了兴波作用,快速性得到提高。
方尾特征船型的相关参数
• 尾板宽度b/B,船尾部宽度与船宽的比值。 • 尾封板底部的横向斜升角 •
b / B值减小, 增大,有利于克服低速时的粘压阻力。反之, 当b/B接近于1时,L相对增长,有利于降低高速时的兴波阻力。 从方尾图谱中可以看到,当船达到一定速度后,L会接近某一 个固定值,这就对我们确定b / B和的大小非常有利。
高性能船舶原理与设计
第3章 高性能排水型单体船
影响高速排水型船舶性能的主要因素
1.阻力性能——快速性 2.耐波性能——舒适性
阻力性能与船型系数
• 高速排水型船舶大多处于过渡航态, • 即 1 Fr 3 • 船体受到的阻力主要为兴波作用,所 以主要考虑影响兴波阻力的两个系数: • 1.船体棱形系数 • 2.船体修长度
苏联《方尾图谱》
方尾图谱基准船型的主要参数: 宽吃水比B/d=3, 尾板处的水线相对宽度b/B=0.6 尾封板底部横向斜升角 9,修长系数
《方尾图谱》的基准船型的 剩余阻力计算
为方便起见,我们通常用无因次阻力系数来计算: R C= 1 2 V 2 S R : 阻力
:水密度
V:航速
预报高速方尾排水型船舶阻力性能 的电子方尾图谱法
• 简介: • 电子方尾图谱法,通过输入主尺度和船型系数等 基本数据,应用EXCEL执行方尾船舶的快速性计 算,自动对新方尾图谱的电子阻力数据进行查值 和主要影响数据的修正计算,粘性影响修正,以 及确定总阻力和有效功率曲线。 • 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便于不同尺度方案的快 速性比较,是一种实用、高效、灵活、便捷与可 靠的计算方法。
船舶尺度及船型参数 对耐波性的影响
• 1970年莫尔通过船模自航试验,在多元回 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纵摇角、升沉有义 值和功率增加与船舶主尺度、航速间的关 系。
莫尔的回归分析模型
1.纵摇角有义值: (2 a) A0 A1CW A2Cb A3 1
3
R L L A4 A5 LCB A6 YY B T L
船体棱形系数
船体棱形系数:C P AM L
棱形系数反映船体水下形状尖瘦成度或排水容积相对船中的集 中与分散分布情况。
CP越大,则船体的排水容积越均匀,船首、尾也相对较丰满
船体修长度
3 也称“排水体积长度系数” 船体修长度: L
1
1 3
L L 1.00083 1 3 1 3
船型参数对剩余阻力的影响
船型参数b / B、B / d 和 为任意值时对剩余阻力的影响,可以通过 查表,由剩余阻力的影响系数来获得。下面以当b / B 0.6时为例, 查询尾宽与船宽的修正系数Kb / B
船体总阻力的计算
1 V 2 S 2 总阻力系数:Ct C f Cr C f Ca Cap 船体总阻力:R t Ct C f :船体摩擦阻力系数 Cr : 剩余阻力系数,查表可得 Cf Rf 1 2 V 2 S 0.455
剩余阻力图谱
NPL图谱主要船型系数均为常数: 方形系数:Cb 0.397, 最大横剖面系数:CM 0.573 棱形系数:CP 0.693 对于不同的L / B,NPL阻力图谱共5幅。 每幅的剩余阻力表达式为: Rr L f ( 1 3 , Fr )千牛/吨 图为L/B=7.5,NPL剩余阻力图谱
m
L L 5 A A C 0.5 A A A4 LCB 0 1 b 2 3 P B T W K KW 0.7458 1 3 R L 0.552 v YY A5 A6 A7 A8 L2 L T L 式中A 0 ~ A8为系数,由BTTP (英船模试验池委员会)的波谱计算表查得。
3 1
K 和K CP , 最后得到修正后的剩余阻力 : L Rr Rr f 1 , Fr K K CP 8, L / B 7.5 3
回归分析法 估算过渡型快艇的阻力
• 回归分析法: • 通过试验获得过渡性快艇和滑行快艇的静 水阻力试验资料,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确 定各个参数间的线性相关性,建立数学模 型。
方尾型船的水动力特点
• 在低速时,弗劳德系数小于0.45时,方尾船尾部 水流不能迅速脱离船体,会在船的尾部形成大量 漩涡。
方尾型船的水动力特点
• 当弗劳德系数大于0.45时,船尾部水流具有 足够动力克服粘性的影响,而脱离船体, 这种现象称为“水流突离现象”
方尾型船的水动力特点
• 方形船尾部发生水流突离时,尾板后不会 在出现漩涡,而是在船侧和船底水流在船 后某处交汇,形成鸡尾状的水丘。
2.58
lg Re C f 0.2 ~ 0.4 10 3 Ca 0.6 ~ 0.96 10 3
裸船体有效功率: R VS EPS t ( KW ) 1944
(勃兰特 许立汀公式,Re
VL ) v
Cap (0.05 ~ 0.1 ) 10 3
船体V度和尾板形状 对阻力的影响
b W VP
改善排水型单体船 航速与耐波性的措施
• 1.增大船长,提高修长度 • 2.增大船底部横向斜升角。向深V型发展 • 3.船的排水容积和质量分布后移,形成尖劈 型船体 • 4.适当增大首部干舷,改善适航性
2.高速方尾排水型船的阻力性能 及预报方法
• • • • 高速排水型船的基本特征:方尾和圆舭 船型包括: 苏联高速小型排水艇系列,Fr=0.45~0.7 英国高速圆舭NPL系列,试验范围 Fr=0.3~1.2 • 瑞典SSPA高速小型排水艇,范围可达 Fr=1.3
13
• 高速排水型船舶,通常为轻型船,受横摇和缓性要求, B/d在2.5~3.5;L/B在6.5~10,受耐波性和快速性限制, 方形系数在0.42~0.52.因此,由上式可知, • 高速排水型船舶排水体积长度系数为6.3~8.8
耐波性能与主要船型参数
耐波性最优化模型: R 8.422 45.104CWF 10.078CWA 378.465 23.501CVPF 15.875CVPA CWF ——舯前水线面面积系数 CWA —舯后水线面面积系数 C:龙骨截止点至首垂线的距离 CVPF:舯前垂向棱形系数 CVPA:舯后垂向棱形系数 CVP CW , 表排水体积沿船长的垂向分布 AW d AW , 表船体水平剖面的肥瘦程度,与快速性、稳性有关 L B d C 1.273 L L
3.3高速深V型船
• 定义: • 深V型船是指沿船长的整个底部都有较大且 几乎不变的横向斜升角的高速船舶。
基本特征:
高速深V型船
1.横剖面形状呈“V 斜升角 20,横剖线呈直线或几乎直线形状。 2.具有反向的龙骨坡度,首部附件的龙骨下沉到基线以下, 形成类似于球鼻首形状的半潜体(SSB)。 3.整个后体的横剖面底部斜升角 设计成不变或近乎不变。 4.在后体设置有较短的舭龙骨或尾鳍,以改善艇耐波性和 首部龙骨下沉对航向稳定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5.船体形状简单,便于建造。
NPL图谱的修正
• 与苏联《方尾图谱》相比,NPL图谱的航速 较高,方形系数较小,棱形系数较大,更 适合于中、小型高速排水量型船舶的阻力 计算。但NPL图谱的长宽比L/B适用范围较 小,对于L/B>7.5的范围和不同的棱形系数, 必须要对L/B和棱形系数进行修正。
NPL图谱的修正
修正方法: 1.根据不同的L / B, Cb , L / d 计算出: L 1 L L 13 C B d b 然后由吉尔斯影响系数曲线,分别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