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剿劣水三年行动方案暨2018年工作方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剿劣水三年行动方案
暨2018年工作方案
为打好全市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实现“一三五”治水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市发〔2017〕11号)精神,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巩固提升2017年“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治理成果,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镇截污纳管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剿劣水十大工程,实现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沟渠、池塘等各类水体水质达标,维护好河湖生命健康。
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大西安境内劣Ⅴ类水体,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
渭河西安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灞河、泾河等“长安八水”水质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太平河、漕运河等排水河渠水质达到Ⅴ类;兴庆湖、汉城湖等城市生态景观湖池水质达到Ⅳ类以上;金盆水库、李家河水库等4座主要水库及昆明池(斗门水库)、渼陂湖等3座重点湖库水质达到Ⅲ类。
二、重点任务
(一)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改造工程
以全面提升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水质为重点,通过激励措施指导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提高出水水质,制定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再提标改造三年行动方案。
到2020年,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除总氮指标外,基本控制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
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2018年,重点确保鱼化污水处理厂、常宁新区污水处理厂等二座在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产运行,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项目主体工程建成。
启动第十二污二期、十三、十四污水处理厂和蓝田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环保局。
实施单位:西安水务集团,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以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以建设清洁乡村、美丽乡村为目标,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采用“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到2020年,全市6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蓝田、周至2个县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阎良、高陵、长安、临潼、鄠邑等5个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区。
2018年,采取以奖代补激励政策,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项目,6月底前,38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部开工,年底前全部建成。
2017年建成的5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规范运行,达标排放。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环保局。
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城镇截污纳管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按照污水“全收集”的目标,制定截污纳管与雨污分流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各区(开发区)、街办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污管道接入市政管网,加强污水管网的日常养护,按照规划完成新建排水管网工作。
到2020年,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完成60%以上。
2018年,重点完成全市河流截污工程,完成西沣路立交泵站、幸福河上游2.9公里截污工程等六项河流截污工程,雨污分流改造完成30%以上。
[牵头单位:市建委、市水务局、市市政局、市规划局。
实施单位:市市政局,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沿河工商企业执法监管工程
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
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工业废水必须
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同步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未按要求建设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按照监测全覆盖、监管全天候的目标,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管。
所有重点水污染排放企业均按要求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现全天候监控。
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
每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未能达到要求且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
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定期开展沿河小作坊、小餐饮、洗车场、洗砂场、搅拌站、农贸市场、早夜市、“农家乐”等微小污水乱排问题专项治理行动。
到2020年,全市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自动监控,工业集聚区污水治理设施完善,水环境执法监督威慑作用明显提高。
2018年,全市所有国控企业完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微小企业污水乱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秦岭办]
(五)沿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工程
全面推进沿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提高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
到2020年,实现全市498个沿河行政村生活垃圾全收集
全处理。
2018年,主要完成166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处置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六)农业面源污染及养殖场治理工程
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和病虫害监测预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和模式,持续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配建,在养殖集中区域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不断提高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防止河道污染。
调整水产养殖布局,明确水产养殖区域,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池塘循环水养殖,减少尾水排放。
到2020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2018年,全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化肥减量1万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以上,农药减量5吨,肥料、农药利用率均
达到35%以上,完成50个规模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配建,建设2个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示范中心。
[牵头单位:市农林委。
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七)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工程
按照《西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西安市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对城区居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探索河道海绵化改造,减少初期雨水污染河流,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到2020年,把小寨区域、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打造成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区,高新、曲江、浐灞、常宁、洪庆等5个地区打造成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示范区。
2018年,按照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在小寨区域、西咸试点区域及高新、曲江、浐灞、常宁、洪庆等地,优先选取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道路管网、建筑小区、公园绿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样板工程。
开工建设西安石油大学LID改造工程、含光路LID改造、纬零街雨水灌渠工程、观音庙调蓄池工程等66个海绵化改造项目,基本完成西北水电南院LID改造、省军区家属院LID改造等14个项目。
[牵头单位:市建委。
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八)河流湖库治理工程
按照“8+5+2”大西安水系治理规划,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堤防建设、污水治理、河道绿化及景观建设为重点,加快灞河、沣河、泾河、浐河等主要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全面落实湖长制,编制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汉城湖、兴庆湖等20座湖库的一湖一策治理保护方案,加快推进昆明池、渼陂湖等重点湖库建设。
到2020年,基本完成“8+5+2”治理任务,西安境内河流湖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
2018年,重点完成泾河高陵段、灞河灞桥段、沣河良家滩段、潏河三星段、辋川河峪口段、沣河沣东段等示范工程建设。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城管局。
实施单位:西安水务集团,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九)水生态修复工程
在渭河主要支流入渭口建设人工湿地,给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配建人工湿地,在有条件的河流沿岸探索建设循环泵站,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逐步恢复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和水体自净能力。
到2020年,全市新增水面1万亩,新增湿地1.5万亩,全市水生态系统基本恢复,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2018年,开工改扩建皂河入渭口、泾河入渭口等湿地,全市新增水面2300亩,新增湿地5000亩。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市农林委。
实施单位: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十)河湖监测管理工程
加快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强化河流湖库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充分运用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河湖智慧化管理。
到2020年,建成河湖管理大数据库和市政管网大数据库,实现全市河湖信息化管理全覆盖,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全覆盖。
2018年,建成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市级重要河湖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启动河湖管理大数据库、市政管网大数据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动化监测管理系统建设。
[牵头单位:市河长办。
实施单位: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局、市工信委,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细化任务。
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要求,各区县、各开发区、各市级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区县、本部门剿劣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进度要求、考核办法、保障措施,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
市、区两级河长制作战指挥部各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任务分工,把剿劣水三年行动工作再细化、再分解,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各区县、开发区的具体任务,
协调解决河湖管理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高质量完成三年剿劣水任务。
(二)严格考核,强化问责。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巡查、考核监督、信息共享、检查验收等工作制度。
将剿劣水实施情况作为“河湖长制”督查考核的主要内容,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区县、开发区相关领导进行通报、约谈问责。
(三)统筹安排,强化保障。
市区两级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剿劣水重点项目的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剿劣水三年行动。
建立剿劣水工程应急管理绿色通道,确保各类工程项目顺利建设。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在全市持续开展“河小二”、“湖小二”宣传,选聘荣誉市民河长湖长,在中小学开展河长制湖长制宣传等活动,形成全民爱水护水氛围。
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平面、移动、网络等载体,深入宣传河湖长制和先进典型,曝光破坏水环境现象和不作为行为,凝聚正能量,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词解释
1.“一三五”目标: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三五”三步走治水目标:一年“治污水”,2017年解决垃圾河、黑臭河问题;三年“剿劣水”,到2020年全面剿灭劣ⅴ类;五年“全治理”,到2022年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美景。
2.四个一律:河道违建一律拆除;沿河无证商户和小作坊一律关停;沿河乱排污水、乱接管行为一律查处;污染水体行为一律查处。
3.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4.五策治水: 2017年8月市委主要领导提出“五策治水”,即:一要坚持工程治水,二要坚持技术治水,三要坚持生态治水, 四要坚持管理治水,五要坚持社会治水。
5.8+5+2:“8”指的是长安八水(包括泾、渭、浐、灞、沣、涝、滈、潏等河流),“5”指的是(西安护城河、黑河、清河、石川河、新河等五条河流及皂河、漕运河、幸福河、太平河等四大排洪渠道),“2”指的是两个湖池(昆明池、渼陂湖)。
6.水质标准、劣V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数字越大表示水质污染越严重。
劣Ⅴ类水,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无利用价值。
7.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8.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降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9. LID: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具体措施有: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留草沟,雨水再生系统等。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