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骨骼肌的收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ticulum)
一、骨骼肌细胞的细微结构
骨骼肌 2. 骨骼肌
电镜低倍 纵断
肌
原
纤
维
明 暗 带 带
2. 骨骼肌
肌
节
暗 (A) 带
明 (I) 带
H带
Z线
M 带 (线)
½I +
1A
+
½I
肌节:
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I + A + 1/2I。 其长度随着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变 化。 骨骼肌纤维结构和收缩的基本单位。
原肌球蛋白位移
肌动蛋白位点暴露 与肌球蛋白结合 细肌丝滑动 肌肉收缩
2+ Ca ?
立骨 体骼 模肌 式纤 图维 超 微 结 构
横管(Transvers tubule) :
T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 肌纤维垂直的小管系统。
纵管(Longitudinal tubule):
L小管或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肌纤维中特化的滑 面内质网,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 纤维。
横纹肌肌质网 Ca2+ 释放机制
运动终板兴奋
三联管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运动终板兴奋?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
(二)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 肌动蛋白(actin)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troponin)
肌动蛋白:结合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阻碍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的结合。
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诱导原肌球蛋 白构象改变,脱离对肌动蛋白活化位点 的掩盖,解除横桥和肌动蛋白结合的阻 碍作用。
(五)骨骼肌收Biblioteka Baidu的力学分析
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张力,长度改变和做功等效能, 受前负荷,后负荷和骨骼肌本身的功能状态的影响。
前负荷:指在肌肉收缩之前肌肉所承受的负荷, 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即有一定的初长。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 响 被动张力 总张力 主动张力 当前负荷-初长度增 加到一定程度时,收缩产 生的主动张力最大。能产 生最大收缩张力的前负荷、 初长度,分别称为最适前 负荷、最适初长度。
纵管包括:
纵行肌质网(Longitudinal SR, LSR):包 绕在肌原纤维周围的SR,网膜上有钙泵, 可将胞质中的钙离子主动转运到SR内。
连接肌质网 (Junctional SR,JSR):终末 池,SR接近横管时,末端变得膨大或扁 平的部分。JSR内的钙离子浓度是肌质的 数千到上万倍,其上有钙释放通道或称 为ryanodine受体(RYR)。该通道开放, JSR释放钙离子到肌质。
立骨 体骼 模肌 式纤 图维 超 微 结 构
三联体:
每条横 小管和 两侧的 终池组 成三联 体。
2.肌管系统
横管:T管(肌膜内凹而成。传AP至肌细胞深部。 ) 纵管:L管(也称肌浆网。L管两端称终末池,富含Ca2+。贮存、 释放、聚积钙。) 三联管:(T管+终末池×2)。兴奋- 收缩耦联部位。
2.兴奋-收缩耦联——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 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三个主要步骤: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 •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二节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四节
第五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专有名词:
肌细胞 肌纤维 (muscle fiber)
肌细胞膜
肌细胞质 滑面内质网
肌膜 (sarcolemma)
肌浆 (sarcoplasm) 肌浆网 (sarcoplasmic
(二)肌丝的分子结构
粗肌丝 : 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 其头部有一膨大部 —— 横桥。每个横桥都
能分别同环绕它们的6条细肌丝相对。
横桥的作用:
1.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可逆性结合,同
时出现横桥向M线方向的扭动。 2.具有ATP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 作为横桥扭动和做功的能量来源。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称为收缩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成为调节蛋 白。
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等张收缩条件下,后负荷大,产生张力也大, 缩短出现迟,初速度小,缩短总长度也小。
3. 肌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缩效
应的内在特性。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Ⅰ.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Ⅱ.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1.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
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
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
2.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可发生一次A P,随后引起肌肉产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收缩。可 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2)收缩的总和: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 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 程。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后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 舒张期,所出现的收缩过程。 ②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 缩短期,所出现的张力变化和长度缩短完全融合的 收缩。
(三)、骨骼肌收缩机制 *原理:肌丝滑行(并不是肌丝本身缩短,而是细肌丝向
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
过程:
横桥周期
(crossbridge cycling):
横桥和肌动 蛋白结合, 扭动,复位 的过程
A:肌动蛋白;M: 肌球蛋白;A-M: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结合物
肌丝滑行学说
Ca2+ 肌钙蛋白
一、骨骼肌细胞的细微结构
骨骼肌 2. 骨骼肌
电镜低倍 纵断
肌
原
纤
维
明 暗 带 带
2. 骨骼肌
肌
节
暗 (A) 带
明 (I) 带
H带
Z线
M 带 (线)
½I +
1A
+
½I
肌节:
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I + A + 1/2I。 其长度随着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变 化。 骨骼肌纤维结构和收缩的基本单位。
原肌球蛋白位移
肌动蛋白位点暴露 与肌球蛋白结合 细肌丝滑动 肌肉收缩
2+ Ca ?
立骨 体骼 模肌 式纤 图维 超 微 结 构
横管(Transvers tubule) :
T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 肌纤维垂直的小管系统。
纵管(Longitudinal tubule):
L小管或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肌纤维中特化的滑 面内质网,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 纤维。
横纹肌肌质网 Ca2+ 释放机制
运动终板兴奋
三联管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构型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运动终板兴奋?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
(二)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 肌动蛋白(actin)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troponin)
肌动蛋白:结合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阻碍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的结合。
肌钙蛋白:结合钙离子,诱导原肌球蛋 白构象改变,脱离对肌动蛋白活化位点 的掩盖,解除横桥和肌动蛋白结合的阻 碍作用。
(五)骨骼肌收Biblioteka Baidu的力学分析
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张力,长度改变和做功等效能, 受前负荷,后负荷和骨骼肌本身的功能状态的影响。
前负荷:指在肌肉收缩之前肌肉所承受的负荷, 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即有一定的初长。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 响 被动张力 总张力 主动张力 当前负荷-初长度增 加到一定程度时,收缩产 生的主动张力最大。能产 生最大收缩张力的前负荷、 初长度,分别称为最适前 负荷、最适初长度。
纵管包括:
纵行肌质网(Longitudinal SR, LSR):包 绕在肌原纤维周围的SR,网膜上有钙泵, 可将胞质中的钙离子主动转运到SR内。
连接肌质网 (Junctional SR,JSR):终末 池,SR接近横管时,末端变得膨大或扁 平的部分。JSR内的钙离子浓度是肌质的 数千到上万倍,其上有钙释放通道或称 为ryanodine受体(RYR)。该通道开放, JSR释放钙离子到肌质。
立骨 体骼 模肌 式纤 图维 超 微 结 构
三联体:
每条横 小管和 两侧的 终池组 成三联 体。
2.肌管系统
横管:T管(肌膜内凹而成。传AP至肌细胞深部。 ) 纵管:L管(也称肌浆网。L管两端称终末池,富含Ca2+。贮存、 释放、聚积钙。) 三联管:(T管+终末池×2)。兴奋- 收缩耦联部位。
2.兴奋-收缩耦联——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 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三个主要步骤: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 •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二节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四节
第五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专有名词:
肌细胞 肌纤维 (muscle fiber)
肌细胞膜
肌细胞质 滑面内质网
肌膜 (sarcolemma)
肌浆 (sarcoplasm) 肌浆网 (sarcoplasmic
(二)肌丝的分子结构
粗肌丝 : 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 其头部有一膨大部 —— 横桥。每个横桥都
能分别同环绕它们的6条细肌丝相对。
横桥的作用:
1.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可逆性结合,同
时出现横桥向M线方向的扭动。 2.具有ATP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 作为横桥扭动和做功的能量来源。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称为收缩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成为调节蛋 白。
2.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
等张收缩条件下,后负荷大,产生张力也大, 缩短出现迟,初速度小,缩短总长度也小。
3. 肌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缩效
应的内在特性。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
决定肌缩效应的内在特性主要是:
Ⅰ.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2+的水平; Ⅱ.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1.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
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
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
2.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可发生一次A P,随后引起肌肉产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收缩。可 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2)收缩的总和: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 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 程。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后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 舒张期,所出现的收缩过程。 ②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 缩短期,所出现的张力变化和长度缩短完全融合的 收缩。
(三)、骨骼肌收缩机制 *原理:肌丝滑行(并不是肌丝本身缩短,而是细肌丝向
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
过程:
横桥周期
(crossbridge cycling):
横桥和肌动 蛋白结合, 扭动,复位 的过程
A:肌动蛋白;M: 肌球蛋白;A-M: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结合物
肌丝滑行学说
Ca2+ 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