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目录
一、建设背景 (2)
二、建设历程 (2)
2.1 探索试验阶段 (2)
2.2 发展成熟阶段 (4)
三、建设成果 (5)
3.1高铁技术 (5)
3.2速度记录 (6)
3.3 营业里程 (7)
3.4客运流量 (8)
一、建设背景
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至此,高速铁路正式进入中国大众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

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其中,中东部地区铁路6条干线铁路承担全国铁路80%客运量,日均使用能力缺口50多万人次、缺少旅客列车220余对,部分列车超员100%以上;全国客运列车平均旅行速度40千米/小时以内,客货运输能力互相制约矛盾严重。

二、建设历程
2.1 探索试验阶段

90年代的广深铁路
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

中国专家还提出“高中混跑”“货中有客”观点,建设可供临时快运货物列车行驶的高速铁路,既有线仍保留客运。

高速化改造后的广深铁路
1991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布,设计“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独立研发中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12月28日,广深铁路启动准高速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工程;同一时期,原中国铁道部组织专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秦沈客运专线
1994年,中国科学界、工程学术界对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兴建高速新线”“改造提速旧线”方案产生分歧;12月22日,广深铁路完成准高速化改造,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60千米/小时,同时,中国春运问题日趋突出。

1996年,中国与韩国共同研制高速列车,并在广深铁路上进行试验。

1998年8月28日,广深铁路营运列车最高行驶速度20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第一条达到高速指标的铁路;12月,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出现“传统轮轨技术”“磁悬浮轨道技术”两种互斥争议方案。

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
1999年4月23日,广深铁路200千米/小时电气化新技术通过原中国铁道部鉴定;8月16日,秦沈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动车组试验线路。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线路的试验性工程。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建成,设计速度430千米/小时,为中国首条高速轨道系统。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线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2.2 发展成熟阶段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示意
2003年,中国高速铁路确立“市场换技术”基本思路,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建设发展中国高铁技术。

2004年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客运专线,设计速度指标200千米/小时以上。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中国正式进入标准化建设高速客运专线铁路阶段;此后,一大批干线高速铁路和城际高速铁路项目相继启动,当时的中国高铁工程以“客运专线”或“城际轨道交通”名义立项。

2007年1月5日,台湾高速铁路通车试营运,成为中国第一条投用的设计速度30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启动,部分路段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50千米/小时,中国首次在全国局部地区初具规模开行运营速度200千米/小时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速时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

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通道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高铁运输在干线铁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

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铁路“四横四纵”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

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市群建成高密度高铁路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之间完成高铁互联互通 [30]。

三、建设成果
3.1高铁技术

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32]。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列车投入运营,装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33];中国标准动车组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国际兼容标准占16%,不同列车可以重联运行 [10]。

中国高速列车生产基地
2018年8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沈高速铁路启动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试
验 [34]。

2019年6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40米跨1000吨运架成套设备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突破高铁制架技术 [35];9月底,京张城际铁路沿线5G信号基站全部开通 [36]。

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4]。


3.2速度记录

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徐兰高铁上以420千米/小时速度交会
1998年6月24日,韶山8型0001号电力机车在京广铁路试验段中创下240千米/小时速度记录,成为中国首台高速机车 [37];8月28日,“新时速”摆式列车(X2000)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16]。

2001年1月9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38]。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上的试验行车速度达到321.5千米/小时 [39]。

中国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电力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创下486.1千米/小时试验速度记录 [10]。

2014年1月16日,中国CIT500型高速列车在实验室内试验速度达605千米/小时 [40]。

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 [41]。


3.3 营业里程

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比示意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9万千米 [3]。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万千米 [42]。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2.5万千米 [43]。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2.9万千米以上 [1]。

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

3.4客运流量

中国高速铁路客运量占比示意
2008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11日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超过50亿人次 [44]。

2017年春运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8亿人次,占全国铁路客运总量51.4% [45]。

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达20.05亿人次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