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_姜鹏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 北京 100025; 2.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6)
[摘 要] 基 于 京 津 冀 一 体 化 的 背 景 , 从 异 质 性 视 角 实 证 分 析 京 津 冀 1990~2012 年 产 业 升 级 对 第 三 产 业 就 业 波 动
wenku.baidu.com
的影响。 从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技术变化两方面衡量产业升级, 不仅关注产业结构变化, 更关注劳动节约型的
区域就业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 这是较新的有关 产业升级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文献, 但其只关注了 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 忽略了产业技术进步对 就业的影响, 其文中的技术进步是针对区域的技 术, 而不是产业的技术进步。
基于上述文献, 我们发现针对产业升级与就 业关系的研究, 样本多集中于研究制造业, 而且 着重分析产业升级中的结构升级或技术进步的其 中一个方面, 忽略了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变化的 综合就业效应; 另外, 大部分文献忽略了产业布 局、 资源禀赋等区域异质性特征影响, 使结果不 够令人信服。 因此,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产业结构与技术变化对就业的综合作用; 另外, 在区域的选择上, 本文不同于已有文献, 本文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 从区域异质性视 角, 研究三地产业升级对就业波动的影响; 在产 业选择上, 选取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的第三 产业为研究样本, 探讨京津冀三地的第三产业升 级对就业规模和就业增长速度的影响。
对就业波动的影响差异性大。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就业波动; 区域异质性; 就业挤出; 就业促进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5)07-0075-05
一、 引 言 产业升级与促进就业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 临的两大重要问题。 一方面, 我国凭借低成本劳 动力优势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嵌入全球生产链条,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展; 另一方面, 我国就业形势 依然严峻, 人社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由 2000 年 的 3.1% 增 长 至 2013 年 的 4.1% , 就 业 数 量 矛 盾、 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 产业结构变动对 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研究就业变 化和产业演进的关联性及其互动影响机制, 对优 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缓解现阶段的就业结构 性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前正值京 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产业升级加速。 因 京津冀三地具有产业发展的梯次性、 资源禀赋的 互补性等特点, 立足当前环境, 探究京津冀三地 产业布局特征、 劳动力结构, 促进产业与就业协 调发展, 从而推动区域共生进步, 是当前社会关 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有产业与就业关系的文献, 为本研究提供 了宝贵的借鉴。 但大多数研究产业与就业关系的 文献, 至少存在以下几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在研究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方面, 着重分 析产业升级中的结构升级或技术进步的一个方面,
忽略了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变化的综合就业效 应,; 二是在样本选择方面, 倾向于开展全国性的 综合研究, 或以某一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开展研究, 以经济圈为样本, 尤其是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 下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 在为数不多的以经济圈 为对象的文献中, 样本选择过于宽泛, 区域内部 研究不够细致。 笼统的总样本分析, 忽略了区域 内各省份的产业布局、 资源禀赋等异质性特征, 导致结果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资金产值率增长速 度
lps
lpst-1,
2≤t≤23
第三产业增加值/第 cp
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cps=(cpt-cpt-1)/
cps
cpt-1,
2≤t≤23
控制变量
区域 异质性
市场化指数
参照《中国市场化指 mi 数--各地区市场化相
对进程报告》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所确定的变量指标构建模型如下:
技术进步导致的 “就业挤出” 效应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形成的 “就业促进” 效应, 有助于政府解决产业升级
和就业促进两大难题。 研究发现产业升级与就业波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能提升
就业规模, 但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抑制就业增长速度; 京津冀分组研究表明, 三地产业升级
二、 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是直接反映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经 济各产业部门的比例以及相互依存关系的指标; 就业结构则直接反映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 产业部门分布的比例和利用情况。 如果产业结构 与就业结构不匹配, 或产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小 于劳动力分配的速度时就可能导致失业。 配第—克拉克定理研究了产业结构演进与劳 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 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 升级,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再向第三 产业依次转移。 之后库兹涅茨的发现与配第-克拉 克定理存在轻微差异, 发现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 的变动存在不同步和不一致的现象, 即一定时期 尤其在工业化初期, 相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动, 就 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滞后性, 但从长期来看二者的 变动存在一致性, 并且第三产业有着十分显著的 就业效应。 针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研究观点有, 一是 产业升级能解决就业矛盾, 化解就业结构问题 (Tian, 2008; 孙 建 , 2008; 常 丽 , 2010; 黄 小 勇 和唐 斌 2010; 田 洪 川 和 石 美 遐 , 2013)[1-5]。 孙 建[2] (2008) 利用结构方程对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 发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 构 之 间 存 在 正 相 关 关 系 。 黄 小 勇 和 唐 斌 [4](2010) 通过对江西省的研究得出解决地区产业结构与就 业结构严重偏离的途径就是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 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的结论。 二是, 产业结构 变动负 向 影 响 就 业 (朱 轶 和 熊 思 敏 , 2009)[6], 蒲 艳 萍 [7] (2008) 通 过 对 1997 ~2004 年 中 国 省 级 面 板数据的分析显示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抑制就业 增加。 针对产业技术变化的研究, 主要存在两种主 要 观 点 , 一 是 技 术 进 步 促 进 就 业 ( Vivarelli, 1995; 田洪川, 石美遐, 2013)[5-8], 田洪川和石美 遐[5](2013) 通 过 研 究 制 造 业 产 业 升 级 对 中 国 就 业 数量的影响发现技术效率能够促进就业的增长; 二 是 技 术 进 步 减 少 就 业 ( Meyer, 1992; Pianta, 2000; 唐 国华 , 2011)[9-11], Pianta[10] (2000) 对 5 个欧洲国家 1989~1993 年 21 个制造业部门的研究 发现产业技术创新对就业总体影响是负面的。 魏燕, 龚新蜀[12](2012) 基于我国四大经 济 区 31 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 、 产业结构升级与
em=α1is+α2lp+α3cp+βmi+ε
(1)
ems=α1iss+α2lps+α3cps+βmi+ε
2015 年 7 月 第 37 卷 第 7 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Jul. 2015 Vol.37 No.7
DOI:10.13253/j.cnki.ddjjgl.2015.07.013
区域异质性视域下 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
笪 姜鹏飞 1 , 翟瑞瑞 2, 唐少清 1
三、 产业升级影响第三产业就业波动的实证 分析
⒈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 《中国经济信息网的经济 统计数据库》, 该数据库详细提供了各省市的国内 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以及就业状 况等 。 本 文 以 1990~2012 年 为 样 本 区 间 , 选 取 所 需数据, 运用 Eviews6.0 软件进行检验分析。 ⑴数据与模型设定。 变量如下: 因 变 量 — — — 就 业 波 动 针对就业波动, 本文从就业规模和就业增长 速度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就业规模, 即就业比重, 以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表 示, 就业增长速度的衡量公式是 (当年的就业人 数—上一年就业人数) /上一年就业人数。 自 变 量 — — — 产 业 升 级 区别于已有文献,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和 产业技术的变化两方面衡量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的变动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 比重表示, 产业变动的速度= (当年的产业结构变 动—上一年的产业结构变动) /上一年的产业结构 变动; 产业技术的变化用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 资金产值率两方面来表示, 这样既能体现劳动节 约型的技术进步导致的 “就业挤出” 效应, 也能 体现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形成的 “就业促进” 效应。 以此类推, 产业技术变化的速度从第三产 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和资金产值率的增长 速度两方面表示。 控 制 变 量 — — — 区 域 异 质 性 本文以区域的市场化指数衡量区域异质性 ( 见 表 1) , 数 据 来 源 于 樊 纲 [13-14]等 (2001, 2011)
收稿日期: 2015-02-05 网络出版网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50603.1418.013.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5-6-3 14:18:41 基金项目: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项目 (YETP1744); 北京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青年项目 (CEA15190)。 作者简介: 姜鹏飞 (1979- ), 女, 山东人, 博士,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工商管理; 翟瑞瑞 (1987- ) 女, 山东人, 北京邮电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应用经济学; 唐少清 (1965-), 男, 湖南人, 博士,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 学院教授, 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 工商管理。
75
姜鹏飞, 翟瑞瑞, 唐少清: 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
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促进就业提供新的证据; 第三, 细化了产业升级、 就业波动的相关变量, 尤其是从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技术变化两方面衡 量产业升级, 不仅关注产业结构变化, 更关注劳 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导致的 “就业挤出” 效应, 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形成的 “就业促进” 效应, 希望有助于为政府解决产业升级和就业促进两大 难题, 对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 背景下, 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 选取作为吸纳就 业主渠道的第三产业为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京津 冀 三 地 1990~2012 年 产 业 升 级 对 第 三 产 业 就 业 波 动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已有文献仅以北京作为研究样本, 未将其纳入当 前京津冀一体化社会发展背景来统筹考虑该经济 圈内三地的产业、 就业协调发展问题。 本文置身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 研究产业升级对就业波动 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 考虑了京 津冀三地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实证分析京津冀三 地产业升级对第三产业就业波动的作用机制和影 响路径, 有利于拓展产业发展、 就业研究的视野,
76
姜鹏飞, 翟瑞瑞, 唐少清: 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
《 中 国 市 场 化 指 数 — —— 各 地 区 市 场 化 相 对 进 程 报 告》。
表 1 变量定义
变量
符号
含义
因变量
就业
就业规模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em
总从业人员的比重
波动
就业增长速度
ems=(emt-emt-1)/ ems
emt-1,2≤t≤23
自变量
产业结构 变动
产业结构变动 产业变动速度
产业
劳动生产率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GDP is
的比重 iss=(ist-ist-1)/ iss ist-1,2≤t≤23 第三产业增加值/第 lp 三产业就业人数 lps=(lpst-lpst-1)/
升级
产业技术 变化
生产率增长速度 资金产值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