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诱导实验论文

合集下载

4种环境污染试剂诱导蚕豆微核现象的研究

4种环境污染试剂诱导蚕豆微核现象的研究

4种环境污染试剂诱导蚕豆微核现象的研究杨蓓;许守明;赵丽芸;苏思【摘要】[目的]检测4种试剂处理后蚕豆的微核情况,以此评估一些污染物的危害性.[方法]通过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根据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蚕豆微核的损害程度,镜捡计数后计算微核率.[结果]甲醛、丙烯酰胺、硝酸铅、O2衍生物可导致蚕豆根尖细胞间期细胞微核频率明显升高,但每种污染物在不同浓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微核现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上升,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下降.[结论]丙烯酰胺、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硝酸铅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SO2衍生物低浓度时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遗传毒性效应,高浓度效应明显.%[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micronucleus phenomenon of Vicia faba induced by four invorment pollution reagent in order to assess some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 Method] By the mature root tip cells of Vicia faba micronucleus in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water pollution monitoring, micronucleus phenomenon of Vicia faba induced by four invorment pollution reagent was studied.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such as formaldehyde, acrylamide, lead nitrate, SO, derivatives could result in root tip cells of Vicia faba micronucleus frequency of interphase cells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but different pollutant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varied degrees of micro-nuclear phenomenon, and in a certain range of concentration would increase the micronucleus rate, but would decline. [ Conclusion] Formaldehyde and acrylamide had evident genotoxic effects on root tip cells of Vicia faba, lead nitrate had not evident genotoxic effects, and S02derivatives had a certain genotoxic effect at low concentration, and had evident genotoxic effects at high concentratio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1【总页数】2页(P12793-12794)【关键词】环境污染;微核;遗传毒性;蚕豆【作者】杨蓓;许守明;赵丽芸;苏思【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应用于水质污染监测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1]。

遗传学-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

遗传学-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
3.2
采用叠氮化钠处理作为阳性对照,水作为阴性对照,其余四种分别用果粒橙果汁、爽肤水、花露水、洗发露自选,处理时间为24h,注意写好标记。
3.3
换用没有诱变剂的自来水恢复培养24h。
3.4
将各组大蒜根尖剪下,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移至70%乙醇中4℃下保存。
3.
切取近根尖分生区的伸长区组织,1MHCl解离10min;水洗三次,每次1min;苯酚品红染色15-20min;压片观察;计算微核率。
5、
对于本次实验结果,实际上非常不可靠的。
(1)最后观测的样本容量过小。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忽视了样本容量的选择,每一组只制作了一个装片,导致样本容量过小。这样的结果是,阴性对照估计为1‰后,假使每张装片的微核数为1即为中度污染,微核数为2即为重度污染,这使得结果有很大的随机性。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每组必须做3个以上的装片以减少这种随机性导致的错误。
(2)可以换用其他评估标准。虽然我们设有阴性对照组,可以计算污染指数,判断诱导物质的诱变性,但是实际上由于取的样本量过少等原因没有在阴性对照观察到观察到微核,针对至观察了300多细胞的我们组来说,微核率定为1‰是不准确的。为此,我们直接参照微核率的标准划分污染等级(标准见引言),阳性对照中叠氮化钠的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其他组低于10‰,为无污染。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最常用方法是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1.3
微核率是指一个视野中微核数与细胞数的比值。
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一般认为,微核率在10‰以下时无污染,为环境本底;10-18‰时,有轻度污染;18-30‰时,有中度污染;>30‰,有重度污染。

咖啡及伴侣对细胞的微核诱导

咖啡及伴侣对细胞的微核诱导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摘要:本实验以大蒜为实验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能否诱发细胞产生微核,以及咖啡和咖啡伴侣的毒性是否有叠加效应。

实验中将咖啡和咖啡伴侣配置为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对大蒜进行诱发培养24小时,并观察检测微核的诱发率。

前言: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很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咖啡和咖啡伴侣为现代人们经常选用的饮用品。

而咖啡中的咖啡因之类的物质和咖啡伴侣中植物末(奶精)对人体的健康有没有危害呢?为此我们用大蒜作为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对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实验主要通过检测细胞微核诱发率,得到咖啡或咖啡因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材料:大蒜雀巢速溶咖啡雀巢速溶咖啡伴侣1.1.2 试剂: NaN3 HCL 卡诺固定液 70%乙醇改良苯酚品红1.1.3 仪器:培养皿量筒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手套离心管单面刀片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1.2方法1.2.1 取材:将大蒜置于24 ℃水中浸泡24 h,选择根长整齐一致,不定根长约0.5-1cm左右的大蒜随机分组。

1.2.2 处理各实验组:配置50mmol/L的NaN3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的培养液,用自来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的培养液,将咖啡和咖啡因配置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作为样品组的培养液,将大蒜置于各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

TMV溶液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的研究

TMV溶液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的研究

TMV溶液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的研究摘要: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初步研究了一定浓度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溶液对环境污染的效应。

结果表明,tmv溶液浓度与各处理蚕豆根尖微核率的相关性较强(r=0.982),且差异极显著(p=0.0030.01),且蚕豆根尖微核率与处理时间相关性不强(r=0.312)。

研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可应用于烟草花叶病毒遗传毒性监测。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tmv);蚕豆根尖;微核率中图分类号:q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61-03存在于水体中的植物病毒可能导致植物病毒病流行,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目前很难估计水体中植物病毒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威胁程度,但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通过植物根侵染植物已得到证实。

曾嵘等[1]研究发现在烤烟漂浮育苗中,tmv可以通过营养液侵染烟苗发病;刘勇等[2]研究表明水窖水体中的tmv具有侵染力。

已有从水体中分离到烟草花叶病毒的报道[3-9],水体中存在的tmv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环境污染物(如物理、化学、生物污染源)能诱发植物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断片游离在细胞质中于分裂末期形成微核。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cnt)是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出现的频率为测试终点的监测方法[10]。

目前对水体植物病毒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tmv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分别统计各处理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以及相应的污染指数,旨在初步探讨一定浓度的tmv溶液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蚕豆为青皮蚕豆(本地种),供试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的普通株系。

1.2 方法1.2.1 供试病毒液的制备将纯化的tmv接种于普通烟株k326(nicotiana tabacum cv. k326),3周后采病叶提纯tmv病毒[11],经紫外扫描测得其浓度为109.9 μg/ml[12],并将其稀释,配成浓度分别为2.7、5.4、8.1、10.8和13.5 μg/ml的病毒液各10 ml,4 ℃保存备用。

微核论文_论文-论文指导设计

微核论文_论文-论文指导设计

重金属对蚕豆的细胞诱变作用和对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的探讨摘要:以蚕豆根尖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Cu2+、Cr2+为受检物质,采用实验分析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Cu2+、Cr2+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

结果表明Cu2+、Cr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产生一定的微核率,但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所起的微核效应则不同。

关键词:Cu2+,Cr2+,蚕豆,微核试验,微核率前言:微核是指位于细胞浆中独立于主核的核小体 ,染色同主核 ,其直径一般为主核的 1 /3~1 /2, 主要由外界损害因素 (生物、物理、化学 )作用细胞后 , 导致细胞染色体丢失或断裂 , 从而在胞浆中形成 1个或数个小核。

多种实验已经证实 ,微核率的大小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故常用微核来检测各种理化因子对生物体潜在的遗传危害。

如今环境重金属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及重金属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 ,而其对染色体行为的影响少见报道。

蚕豆根尖细胞在分裂期间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 ,造成染色体畸变、微核等分裂异常现象。

因此,本实验通过计算蚕豆根尖细胞分裂后微核的数量,来监测重金属Cu2+、Cr2+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即验证微核测定技术及其作为一种环境致突变性的检测手段的广泛应用性。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蚕豆若干、烧杯、培养皿、载玻片、刀片、镊子、显微镜等。

1.2试剂卡诺氏固定液70%乙醇、0.1mol/L的盐酸、蒸馏水改良品红染液浓度为0.025、0.05、0.1mg/mL的CuSO4溶液。

浓度为0.025、0.05、0.1mg/mL的CrCl2溶液。

1.3方法与步骤1.3.1 材料准备取适量的蚕豆种子,置于铺好含充足水分的纱布的培养皿中,在 2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2-3d。

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加水,保证种子生长所需水分。

1.3.2 染毒处理待蚕豆根长出后,选取长势较好的种子进行实验。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陈凯峰;邓妍;郭建军;刘中来;祁超【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tic toxicity induced by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1-naphthlcetic acid (NAA) ,the root-tips of Vicia faba were exposed to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AA andNAA(1,3,5,7,10,20,40,60,80,100mg. /L) for 6,12,24h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AA and NAA on mitosis index (MI), micronucleus rate (MCN),and chromosomal aberration rate(CA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low,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I, MCN and CAF all increased , with an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sage and the effec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MCN and CAF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I. MCN of the treated 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 05 or P<0. 0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AA and NAA could induce genotoxic effect on the rip cells of Vicia faba root.%以蚕豆根尖为材料,采用微核实验,对吲哚乙酸、萘乙酸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3个指标.结果表明:在浓度较低时,与对照组相比,测试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同时升高,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浓度较高时,有丝分裂指数与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呈负向关系.在任何浓度下,测试组的微核率均大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果证实吲哚乙酸、萘乙酸均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45)004【总页数】5页(P607-611)【关键词】植物激素;蚕豆;有丝分裂;微核;染色体畸变【作者】陈凯峰;邓妍;郭建军;刘中来;祁超【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4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等过程[1].所以,农业上使用人工合成的激素作用于农作物,以达到农产品增产的目的.但随着剂量逐渐加大,农作物污染问题也突显出来.农药、重金属及各类有害物质的检测并不少见,但人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损害的研究并不多.微核试验是用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的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本文选用2种常见植物激素吲哚乙酸、萘乙酸,应用微核实验研究了它们对蚕豆所造的遗传伤害.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蚕豆(Vicia faba),松滋青皮蚕豆,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1.2 试剂卡诺氏固定液,1mol/L HCl,吲哚乙酸,萘乙酸,环磷酰胺(AR,均购于亦新生物公司).1.3 方法[3]1.3.1 样品的制备与固定选择饱满、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24h,放置磁盘中用湿纱布覆盖,25℃恒温培养,12h换水1次.待根长至1.5~3cm 后,用浓度分别为1、3、5、7、10、20、40、60、80、100mg/L 的吲哚乙酸和萘乙酸处理6h、12h、24h.阳性对照为环磷酰胺,阴性对照为蒸馏水.处理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3min,然后25℃恒温条件使根尖细胞恢复培养24h.剪下1cm长的根尖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 h.若固定后的根尖需存储,需将其转至70%乙醇中于4℃冰箱内保存.1.3.2 染色与制片固定后,不同浓度处理的根尖随机取5个,用蒸馏水清洗3次,1次5min.放入EP管,加入1mol/L盐酸,60℃恒温水解10min.用蒸馏水清洗3次,1次5min.用解剖针在载玻片上将根尖捣碎后,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 min,加盖玻片,轻敲打压片.1.3.3 观察与计数在40倍光学显微镜下,从左向右,随机选取清晰的视野.微核识别:在间期细胞中,凡在主核大小1/3以下,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与主核分离的小核,并且其着色与主核相似.每个根尖观察至少1 000个细胞.记录有丝分裂数﹑微核细胞数和染色体畸变数.按如下公式计算:有丝分裂数指数(MI%)=分裂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微核千分率(MCN‰)=微核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0‰;染色体畸率(CAF%)=染色体数/观察细胞总数×100%.1.3.4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用Origin6.1进行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检测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性.2 结果与分析2.1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剂量关系由表1,表2可以看出,随着吲哚乙酸浓度的加大,微核率的增加呈双波型,在5mg/L、40mg/L时到达峰值,所有数值均大于阴性对照组,有5个浓度处呈显著差异(P<0.05).有丝分裂指数在吲哚乙酸浓度≤7mg/L,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当浓度达10mg/L后开始递减,低于阴性对照,有6个浓度处呈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当浓度增加到40mg/L时,又开始回升;有丝分裂指数在浓度≤7mg/L时与微核率增加呈正相关;在浓度≥10mg/L,与微核率增加呈负相关.染色体畸变在吲哚乙酸浓度≤5mg/L时,随着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当浓度到达10mg/L之后骤然下降,有8个浓度处呈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数据说明,当吲哚乙酸浓度≤7mg/L 时,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呈正相关增长,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当浓度≥10mg/L时,随着浓度增加,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降到低于对照组,而后有丝分裂指数在40~100mg/L回升,微核率却下降,与有丝分裂指数呈负相关.各类染色体畸变见图1.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加大,微核率的增加呈双波型,在3mg/L、40mg/L时到达峰值,所有数值均大于阴性对照组,有3个浓度处呈显著差异(P<0.05).有丝分裂指数在萘乙酸浓度≤3mg/L,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浓度>3mg/L时,开始递减,在浓度≥60mg/L时,又开始回升.于阴性对照相比,有6个浓度处呈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染色体畸变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增加,呈波浪型,但总体趋势是先增后降,有4个浓度处呈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数据说明,当萘乙酸浓度≤3mg/L时,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呈正相关增长,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浓度的增加,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降到低于对照组,而后有丝分裂指数在40~100mg/L回升,微核率下降,与有丝分裂指数呈负相关.各类染色体畸变见图1.由两者植物激素对蚕豆根尖各项指标影响的比较,可以看出相似的趋势:随着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成波动型变化.在浓度较低时,它们能促进细胞分裂,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细胞分裂指数呈正相关,并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浓度较高时它们能抑制细胞分裂,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之呈负向关系,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2.2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的时间关系图2~图7是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萘乙酸处理蚕豆6h、12h、24h的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两种植物激素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的影响趋势越来越突出.在12h和24h时,不同浓度所造成的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均高于6h时,并表现出一定的遗传损伤.由此也验证了上面所分析的结果.表1 不同浓度吲哚乙酸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的影响(处理时间6h)Tab.1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AA on MI,FMN and CAF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faba for 6h*P<0.05;**P<0.01.吲哚乙酸浓度/mg·L-1 观察细胞数有丝分裂/%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0 4 873 9.23±0.46 8.40±0.59 4.53±0.83 1 5 003 10.29±0.728.83±0.51 6.32±0.98 3 4 905 10.10±0.70 10.11±1.01 7.34±1.05*5 5 044 11.06±0.67 10.43±1.36*8.24±0.71*7 4 888 9.94±1.20 9.91±0.43 7.20±0.66*10 5 094 6.25±0.79*11.40±1.67 4.84±0.41 20 3 8055.15±0.93*12.84±0.74*2.38±0.49**40 4 055 2.77±0.39**13.32±1.14*3.38±0.70*60 4 805 2.82±0.66**11.32±2.09*2.81±0.42*80 4 744 3.11±0.30**9.01±1.26 2.69±0.42**100 5 386 3.81±0.40**8.09±0.41 2.20±0.21**环磷酰胺5 021 8.21±0.23 27.94±3.80**15.21±0.87表2 不同浓度萘乙酸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微核率﹑染色体的影响(处理时间6h)Tab.2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A on MI,FMN and CAF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faba(6h)*P<0.05,**P<0.01.萘乙酸浓度/mg·L-1 观察细胞数有丝分裂/%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0 4 994 7.80±0.17 7.74±0.53 3.71±0.28 1 4 853 8.59±1.71 8.27±0.674.28±0.28 3 5 433 11.75±1.30*12.39±1.19*6.11±0.58*5 4 97511.13±1.01*10.43±1.36 4.11±1.16 7 5 632 7.62±2.55 8.24±0.464.58±0.73 10 4 755 7.66±0.79 11.40±0.74*5.10±1.29 20 4 9556.25±2.79 11.98±1.10*2.00±1.11*40 5 224 3.60±0.47**12.34±0.92*2.9±0.45 60 5 433 3.97±2.03**10.60±0.94 2.55±0.33 80 5 0844.13±1.24**9.01±1.26 2.1±0.43*100 5 325 4.33±1.72**8.09±0.41 1.04±1.32**环磷酰胺5 021 9.23±0.23 29.94±2.80**14.21±0.97图1 吲哚乙酸、萘乙酸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Fig.1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duced by IAA and NAA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faba图2 吲哚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6h,12h,24h)Fig.2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imes of IAA on mitosis index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faba for 6h,12hand 24h(*P<0.05,**P<0.01)图3 吲哚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6h,12h,24h)Fig.3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AA on micronucleus rate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faba for 6h,12hand 24h(*P<0.05,**P<0.01)图4 吲哚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6h,12h,24h)Fig.4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imes of IAA on chromosomal aberration Vicia faba root rip cells for 6h,12hand 24h(*P<0.05,**P<0.01)图5 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6h,12h,24h)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A on micronucleus rate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ba for 6h,12hand 24h(*P<0.05,**P<0.01)图6 吲哚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6h,12h,24h)Fig.6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A on micronucleus rate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Vicia faba for 6h,12hand 24h(*P<0.05,**P<0.01)图7 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影响(6h,12h,24h)Fig.7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imes of NAA on chromosomal aberration in the root rip cells of ia faba for 6h,12hand 24h(*P<0.05,**P<0.01)3 讨论吲哚乙酸和萘乙酸是常见的植物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加速植物成长.但在浓度稍高时即会引起抑制生长的作用,更高浓度即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在本文中,2种植物激素表现出相一致的趋势:当浓度较低时,促进了细胞分裂,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细胞分裂指数呈正相关.根据微核形成的原理:微核是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片段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小核[4],可以推测能进入下次分裂周期的细胞越多,产生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就越高.反之,细胞分裂的指数越低,能观察到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就越少.这也能解释在40~100mg/L时,有丝分裂指数已低于对照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也出现下降趋势(仍高于对照组).但在40~100mg/L时,有丝分裂指数有回升趋势(仍低于对照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还是在下降.可能原因是植物激素在这个浓度区间激发了植物体内某些清理机制,加强了DNA的修复.另外,有丝分裂指数的回升趋势并不明显,可能还达不到增加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作用.参考文献:[1]肖爱国.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青海农牧业,2009(1):41. [2]曹佳.微核试验在中国的应用、发展与展望[J].遗传,2003,25(1):73-76[3]孔志明.环境毒理学(第2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6-198.[4]曹佳,林真,余争平.微核试验:原理、方法及其在人群监测性评价中的应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9.。

蚕豆根尖微核诱导11

蚕豆根尖微核诱导11

蚕豆根尖微核诱导一.微核微核(micronucleus,MN)是一种类似细胞核的结构,它位于间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其形状近似椭圆形、卵圆形或圆形,而且边缘光滑整齐。

虽然它在染色性质,结构特征和折光性等方面与细胞核(主核)相似,但它独立存在,不与主核连在一起。

微核大小不一,有的较大,有的较小,不仅在不同植物和同种植物的不同细胞中是这样,即使在同一细胞中也常常是如此。

无论它存在于何处,是何因子诱导而成,其体积总比所在细胞的主核小,其直径一般只有主核的1/20~l/3,所以称它为微核。

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细胞没有微核,微核只存在于少数细胞中。

微核的产生与细胞的内外环境有关,主要是由于各种具有损伤性的理化因子影响了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使胞内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受到干扰以及纺垂体的形成出现了障碍。

有人认为,细胞微核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细胞G,期产生的染色体断片因没有着丝粒,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被纺锤体牵引到细胞两极,故在细胞进入间期时,它们被排斥在细胞的主核之外,形成微核。

另一条是一些染色体因种种原因,使它们不能按时达到细胞的中央赤道板;或到达了细胞中央赤道板,但不能很好分离;或纺锤体的功能受到损伤,致使染色体不能被纺锤体牵引到细胞两极。

由于上述原因,使一些染色体滞留在赤道板附近或细胞质中,在细胞进行分裂时不能参与细胞主核的形成,成为游离于细胞中的微核。

此外,细胞受放射线严重照射时,一些DNA双链发生断裂,产生错误修复和间期细胞核严重膨胀,在某一部分向外隆起形成瘤状突起(核芽),然后瘤状突起尾部收缩,脱离细胞核,游离在细胞质中也可形成微核。

也有人认为,细胞凋亡能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激活DNA内切酶,使其活性增加,产生较多的DNA断片【1】或细胞组分不正常(如缺乏叶酸)也在细胞中形成微核。

由此可见,微核的形成有多种途经和多种方式,而且它们中的染色体也不完全一样,既可以是有着丝粒的染色体,也可是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者二者都有。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以下 , 态呈 圆形 、 圆形 、 不 规则 形 , 主 核分 形 椭 或 与 离 的小 核 , 且其 着 色与主 核相 似. 并 每个 根尖观 察 至少 10 0个 细胞. 录有 丝分 0 记 裂 数 、微 核 细 胞 数 和 染 色 体 畸 变 数. 如 下 公 式 按
卡诺 氏固定 液 , mo/ 1吲 哚 乙酸 , 乙 1 lL HC , 萘 酸, 环磷 酰胺 ( AR, 购于 亦新 生物 公 司) 均 .
1 3 2 染 色与制 片 固定 后 , 同浓 度 处 理 的根 .. 不 尖 随机取 5个 , 蒸馏 水 清 洗 3次 , 用 1次 5mi. n 放 入 E 管 , 入 1 mo/ 盐 酸 , 0 ℃ 恒 温 水 解 P 加 lL 6
农药 、 金 属 及 各类 有 害 物 质 的 检 测 并 不 少 重 见 , 人 工植物 激 素 对 植 物 的 损 害 的研 究 并 不 多. 但 微核 试验 是用 来 评 价 药 物 、 射 线 、 毒 物 质等 对 放 有
渐加 大 , 作 物污染 问题 也 突显 出来 . 农
中用湿 纱 布 覆 盖 , 5 恒 温 培养 , 2 h换 水 1次. 2℃ 1 待 根长 至 1 5 3c 后 , 浓度 分 别 为 1 3 5 7 . ~ m 用 、 、 、、
1 、O 4 、O 8 、0 / 的吲 哚 乙酸 和 萘 乙 酸 0 2 、0 6 、 0 1 0 mg I 处 理 6h 1 、 4h 阳性对 照为 环磷 酰胺 , 、 2h 2 . 阴性对
有 丝 分 裂 指 数 、 核 率 和染 色 体 畸 变 率 同 时 升 高 , 正 相 关 , 有 良好 的 剂 量 效 应 关 系. 度 较 高 微 呈 具 浓 时 , 丝 分 裂 指 数 与微 核 率 和染 色体 畸 变 率 呈 负 向关 系 . 任 何 浓 度 下 , 试 组 的 微 核 率 均 大 于 对 有 在 测

遗传学实验——微核

遗传学实验——微核

本科生课程论文遗传学实验报告论文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零一二年实验名称 紫外线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的影响组长 张礼春 学 号 2010506076组员 朱秉坚 学号 2010506089谭志刚 2010506044杨新 2010506062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2010级生科(1)班指导教师 李桂芳日期 2012年11月28日紫外线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的影响摘要:以大蒜根尖分生区为材料,研究了紫外线对大蒜根尖分生区正在有丝分裂细胞的致畸效应。

结果表明,紫外线可使细胞核发生结构变异,在分裂间期出现微核、多核现象,分别在紫外线照射0min、15 min、25min、45min和65min 时观察各种畸变类型,且畸变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加长而增高。

关键词:微核;紫外线;大蒜;畸变引言:细胞核畸变指细胞核形状大小以及核中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和识别。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能诱发细胞核发生畸变,其中诱发细胞核最明显的畸变是细胞核呈微核和多核[1]。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微核常应运于测试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2],所以对于研究微核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大蒜是研究微核的很好材料,大蒜在室温下3~5 天即可生根,根尖生长速度一致且生根较多[3]。

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观察其在不同剂量的诱变剂下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选取个体较大,健壮无病虫害的大蒜,剥去老皮,放置于培养皿中,加蒸馏水浸没基部,每天换水2 次,室温下培养培养4天,直到根尖长到1.0cm~2.0cm 左右。

在上午11~12 时左右时,将大蒜及其根尖向上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普通灭菌台中紫外灯进行照射,分别照射0min、15 min、25min、45min和65min。

甲硝唑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研究

甲硝唑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研究
man y s de n ti x e m e tt n Byt ssu y i s o d ma: il t id i h se p r nai . h td , t h we t f )W h n tem e o ia oe u i o i 1 e h t n d z l r
A s r c :T e f c ta me o iaoe n ue e co u lu f o t pc l ii fb a b t a t h eth t t nd z l id cs h rn c s o e s nVc aw s e r t mi e or t i li aa
wa a p r n o a e -fe t r l o s p e we n h o c n r t n o to i a oe a d t e s D a e t d s g - e c e mi n h b t e t e c n e t i f me n d z l i a o r n h
c n e t t n wa . / , / 1 / 4 mg L n 0 / t e mir n ce sfe u n i s o c n r i s0 1mg L 6 mg L, mg L, 0 / a d 5 0 mg L, h c o u l u q e ce ao 2 r
中图分类号 :Q39 . 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1 0 10 .0 60 0 97 9 ( 1)40 5 —3 2
R s rh n h coul s f ot i esnI ifb d cd y t ndzl e a c e rn c u R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t aa n ue r i o e o t Mi e o T C li C a c I b Me o a e

温度骤变对大蒜根尖微核的诱导

温度骤变对大蒜根尖微核的诱导

[7]丛娟,甄卓,彭悦.重金属污染对大蒜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3):18638—18640. [8]高汝勇.低温预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农业
科技与装备,2009,(1):3—5.
The Induction of
Micronucleus
in Allium sativum by Temperature Shock
6h
/一一一-"
.一●t——一…一
12h 18h

处理时间
图3单视野最大微核率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单独记录一个视野中产生微核数最多的
万方数据
总第115期
叶石成,李桂芳:温度骤变对大蒜根尖微核的诱导
19
图2和图3表明,诱导微核产生需要一定时间,在所设 计时间范围内,微核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大趋 势,其中最高微核率接近最低微核率的十倍,并且仍有上升 趋势. 由图4可知,同种温度处理下(4℃),设定时间内,随着
或陈蒜对实验进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微核率会因之发生变 化吗?(2)处理材料时,根尖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鳞 茎皮的有无呢?(3)变量的范围及梯度的设置需要认真思 考,如本实验中温度过低或胁迫时间过长均会使试验不成
功;(4)由于条件限制,试验中遗憾的一点是未考虑根际环境 的含水量,有待进一步探究. 有学者认为微核的产生是由于温度骤变的胁迫作用导
[2]袁家辉.应用大蒜根尖微棱技术进行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56—58. [3】王晓桐,张金凤.大蒜多倍体诱导的撂究性实验[J].青海农林科
技,2010,(2):5—8.
[4]沈光平,王钬南,周社侦.微核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J].遗传,

微核诱导

微核诱导

洗手液对大蒜根尖的微核诱导摘要本实验选用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某品牌洗手液为待测样品,依据化学诱变剂可以改变细胞染色体复制、分离中的完整性及数目,从而产生有染色体或其片段形成微核结构的原理,展开实验。

其中用蒸馏水设置一组阴性对照。

关键词洗手液、大蒜、微核诱导前言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形成的。

一、诱导对象及方法:1.实验材料的培养本实验选取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

将筛选好的大蒜(2头)放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液面刚好淹没大蒜底部以保证根尖垂直、同步生长。

室温培养约2-4天,待根尖长出2-3 cm即可备用。

2.待测液处理将某品牌洗手液分别稀释5倍、10倍、50倍、100倍、200倍,配置成20 ml的溶液。

将备用的大蒜根尖浸于相应浓度的待测液中(2颗/浓度)。

另外取2颗备用大蒜根尖浸于蒸馏水中,作为阴性对照。

室温处理时间为48 h。

3.恢复培养取出待测液中的大蒜根尖用蒸馏水反复冲洗3-5次,1-2 min/次,再置于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继续室温培养24 h。

4.解离与染色恢复培养后将根尖剪下约2 cm,分别置于1M的盐酸溶液中、60°C水浴中经10 min解离取出。

取一个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在干净的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取根尖周围的水分,取根部尖端约0.5-1 cm进行染色。

将一滴吉姆萨染液滴于待染的根尖,染色约10-15 min。

5.制片与镜检吸取根尖周围的染液,滴一滴45%的醋酸溶液,盖上盖玻片,轻压。

用吸水纸包住玻片,用铅笔的橡皮头敲打盖玻片至标本呈散开的云雾状。

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

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

姓名系年级学号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组别周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

2.学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形成: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在核产生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微核,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因此,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

微核测试已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三、实验用品实验器具:显微镜、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培养皿实验试剂: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盐酸、叠氮化钠、水、洗洁精、土豆粉汤、冰红茶、尿实验材料:大蒜根尖四、实验步骤1.将大蒜去皮,在培养板上每个孔中放入2~3瓣,25℃培养48h。

2.在培养板1号孔中加入冰红茶,2号孔中加入土豆粉汤,三号孔中加入水,4号孔中加入洗洁精,5号孔中加入尿,6号孔中加入叠氮化钠,25℃继续培养24h。

3.剪下各孔内约1cm长的大蒜根,置于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固定24h。

4.弃去管内固定液,加入卡纳氏固定液保存已固定的大蒜根。

5.取出固定好的大蒜根,切取1~2mm根尖,用1mol/LHCl解离10min。

6.吸干解离液,用蒸馏水清洗2~3次。

7.吸干蒸馏水,用苯酚品红染色15min。

8.压片,镜检。

注意事项:1.诱变前培养的大蒜不要让根长得太长。

以1cm左右进行诱变最为适宜。

2.固定时,要保证固定液可以充分浸润每条根。

3.染色时最好轻轻将根尖压开一点,有利于中间的细胞着色。

11.30遗传—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

11.30遗传—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

姓名系年级学号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组别周三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摘要微核体检测是一种对环境中诱变物质进行评估的快速而简便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

此次实验,利用自主选定的化学制剂培养大蒜根尖,后通过观察根尖中的微核体来检测此试剂的诱变能力,了解了微核检测的方法和意义,掌握了一项评价环境中常见物质诱变情况的技术。

1.引言微核是细胞在间期时,染色体发生断裂,在进入下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片段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的、与主核分开的微小核,主要由外界损害因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胞的作用形成的。

19世纪末,Howell与Jolly分别在猫和大鼠外周血中发现一种小体,命名为Howell-Jolly小体,并且发现这种小体也存在于恶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

这一小体便是今日被称之为微核的小体。

1959年,Evans等将蚕豆根端细胞暴露在电离辐射下,观察到辐射诱导微核形成效应,并据此间接推断微核来源于辐射诱导的染色体异常。

这篇文献便是以微核发生率反映染色体异常来评价遗传毒性的第一篇报道。

作者认为约60%染色体断片与微核形成直接相关。

1970,年Boiler和Sehmid以中国金黄地鼠为材料,观察了抗肿瘤药三亚胺给予后,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学的变化,并且提出用本来无核的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发生率来作为微核试验的基本指标,并正式命名为微核实验。

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似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建立了微核测定法。

此后至70年代中期,Sehmid以及Heddle研究小组的工作,全面奠定了微核实验的理论及应用基础。

近年来,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日常生活中人类接触到的有潜在遗传毒性的物质越来越多,微核实验的重要性也就随之突显出来。

微核实验技术简单易行且灵敏,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2.实验材料及方法2.1实验材料2.1.1试验材料大蒜。

遗传学实验报告——微核的诱导和观察

遗传学实验报告——微核的诱导和观察

遗传学实验报告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材料: 
大蒜 
诱变物质: 
40 mMol/L NaN3,EB染料稀释液,洗洁精,少量二甲苯乙醇溶液 
实验器具和药品: 
卡诺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液,培养皿,剪子,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1.大蒜泡于水中25℃或室温发根,约24h后根长0.5~1cm。


2.各培养皿中加入各种处理药物。

 
3.根尖浸入药物皿中,25℃或室温培养24~30小时。

并留一部分发根大蒜,培养于水中作对照。

 
4.分皿固定。

从根部切下大蒜根,在3甲醇:1冰醋酸的卡诺固定液中,约24小时后转移到70%酒精中,室温1h后换至新的70%酒精,可长期冰箱保存。

 5.取大蒜根,在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洗两次以除去酒精。

1mol/L HCl室温水解10min,生理盐水洗3次。

 
6.切适当大小(2~3mm)根尖,改良碱性品红染液中切成或用镊子夹成小块,染色10min,压片观察。

 
实验结果: 
除了40 mmol/L NaN3处理的大蒜根尖产生大量微核细胞外,其它诱变物质和水的阴性对照均未产生微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多种形态的微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产生微核和畸形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视野中成片的微核细胞 畸形核
微核。

实验15 微核的诱导和检测

实验15 微核的诱导和检测

实验15 微核的诱导和检测微核(micronucleus)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断,在间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

微核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在主核的l/3以下。

其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有合成DNA 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但是已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未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独立于主核之外的核物质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形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微核。

在环境污染物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诱变活性的物质,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mutation)、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等细胞遗传损伤,染色体畸变在细胞分裂间期中以微核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微核产生的概率又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呈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的诱变影响。

目前,常用的微核检测技术主要有骨髓微核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可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环境检测的安全评价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性细胞微核试验:1959年,Evans等人首先提出用微核试验检测细胞遗传损伤,1966年,Schroeder推荐用骨髓微核试验代替相对麻烦费时的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畸变试验来研究受试物的有丝分裂毒性(mitotic toxicity)和断裂剂效应(calstogen effect)。

此后,Schmid、Heddle等人在鉴别小鼠骨髓嗜多染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的基础上建立了哺乳类脊髓微核试验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标准化体内检测系统。

具体方法为:(1)染毒:在小鼠腹腔注射受试物。

微核诱导实验论文

微核诱导实验论文

洗洁精、洗衣粉、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及检测摘要:根据微核诱导的原理,以未受污染的蚕豆和家用洗洁精、洗衣粉、甲醛为材料,测定此三种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性。

结果表明:洗洁精、洗衣粉和低浓度甲醛(0.10%)不会诱导微核的产生,而较高浓度(0.50%)的甲醛会诱导根尖细胞微核的出现。

说明甲醛具有一定毒性,而家用洗洁精、洗衣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生物细胞是无害的。

关键词:洗衣粉、洗洁精、甲醛、蚕豆、微核、诱导The induce and test of the Micronucleus in the root tip of broad bean,with the impacts of the liqui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the formaldehyde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induce of Micronucleus,we tested the three materials's toxicity to the root tip of broad bean,using the unpolluted broad bean , househol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 formaldehyde as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usehol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 formaldehyde of low concentration (0.1%) did not induce the emerge of the Micronucleus,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 (0.50%) formaldehyde could. So we can say that the formaldehyde is virose to some extent,nevertheless the household detergent and the washing powder are harmless to the biological cell in some concentration.Keywords: Washing powder ,liquid detergent, formaldehyde, broadbean, Micronucleus, induce蚕豆根尖微核(micronucleus,MCN)检测系统自1982 年由Degressi 等[1]建立以来,以其简单、快速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诱导物质的微核测试h和蝗虫的减数分裂观察

诱导物质的微核测试h和蝗虫的减数分裂观察

诱导物质的微核测试一、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程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

经过科研工作证实,整条的染色体或好几条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快。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是辐射累计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1.是了解微核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2.为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三、实验材料蚕豆根尖。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1.固定液:3乙醇:1冰醋酸2.染液:改良碱性品红液配方Ⅰ:石碳酸品红(carbol fuchsin):母液A:3g碱性品红,溶解于100ml的70%酒精中(此液可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10ml,加入90ml的5%石碳酸水溶液(两周内使用)。

石碳酸品红染色液:取母液B45ml,加入6ml冰醋酸和6ml37%甲醛。

配方Ⅱ:改良石碳酸品红取石碳酸品红染色液2~10ml,加入90~98ml45%的醋酸和1.8g山梨醇。

可以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

3.实验用具: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等。

五、实验步骤蚕豆浸种催芽:将蚕豆种子放入盛有自来水的容器内,置25℃的温箱中浸泡24~48h,此间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胀破胸后,用纱布松松包裹,置解剖盘中,保持湿度,再室温下催芽,将种子初生根长至2cm左右时,可用于检测药物溶液和环境水样遗传毒性。

根尖固定:切取1cm的幼根,用卡诺氏固定液24h,转到70%乙醇中,4℃冰箱保存备用。

环境中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山东大学

环境中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山东大学

环境中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摘要微核是间期细胞的细胞质中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染色体发生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本实验用大蒜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分别以清水和叠氮化钠溶液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用咖啡对实验组根尖进行诱变。

经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制片后观察统计各组的千分微核率,从而对咖啡的诱变作用进行分析。

1.引言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大小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

微核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表现方式。

许多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均可作用于分裂细胞而产生微核。

具体可分为:物理因素:具有能量的各种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ray,中子,质子,UV等。

化学因素:诱变剂和重金属等。

经典断裂剂:X射线。

诱变剂:环磷酰胺、氧化铬CrO3、叠氮化钠NaN3、甲基璜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

目前研究表明,微核发生率同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通过简单的微核技术可以反映诱变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危害。

因此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咖啡的主要成分为咖啡因。

198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借动物实验观察表明, 咖啡因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引起胚胎畸形[1]。

同时,据英国《独立报》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 饮用咖啡的人平均每天摄入的致癌物质丙烯酞胺, 有三分之一来自烘烤的咖啡豆产生。

人体大量摄入丙烯酞胺不但会影晌生殖系统功能, 还可致癌[2]。

为了研究咖啡是否真正具有诱变致癌作用,本次实验通过用咖啡进行大蒜诱变培养,在阴性和阳性对照设计下,计算其微核率,通过微核检测技术评价咖啡的诱变情况。

2.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材料:大蒜培养皿、单面刀片、双面刀片、Eppendorf管、油性记号笔、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冰醋酸、无水乙醇、1M HCl溶液、100mmol/L NaN3溶液、雀巢速溶咖啡粉末,染液:改良苯酚品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洁精、洗衣粉、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及检测摘要:根据微核诱导的原理,以未受污染的蚕豆和家用洗洁精、洗衣粉、甲醛为材料,测定此三种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性。

结果表明:洗洁精、洗衣粉和低浓度甲醛(0.10%)不会诱导微核的产生,而较高浓度(0.50%)的甲醛会诱导根尖细胞微核的出现。

说明甲醛具有一定毒性,而家用洗洁精、洗衣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生物细胞是无害的。

关键词:洗衣粉、洗洁精、甲醛、蚕豆、微核、诱导The induce and test of the Micronucleus in the root tip of broad bean,with the impacts of the liqui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the formaldehyde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induce of Micronucleus,we tested the three materials's toxicity to the root tip of broad bean,using the unpolluted broad bean , househol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 formaldehyde as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usehol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 formaldehyde of low concentration (0.1%) did not induce the emerge of the Micronucleus,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 (0.50%) formaldehyde could. So we can say that the formaldehyde is virose to some extent,nevertheless the household detergent and the washing powder are harmless to the biological cell in some concentration.Keywords: Washing powder ,liquid detergent, formaldehyde, broadbean, Micronucleus, induce蚕豆根尖微核(micronucleus,MCN)检测系统自1982 年由Degressi 等[1]建立以来,以其简单、快速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该系统已经成熟地应用于水污染监测领域[2-3],如早在1986 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就将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列入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用于水环境监测。

但是,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在空气污染监测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4-8]。

甲醛是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于2004 年将甲醛上升为第一类致癌物质,甲醛已成为我国新装修家庭中的主要污染物[9-10]。

随着日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类家用洗洁精和洗衣粉相继问世,其种类和产量与日俱增,并己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洗涤瓜果、蔬菜、餐具、衣物等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及食物残留,影响人类的健康,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损伤及纺锤丝毒性等为测试终点的植物体细胞检测方法,因具有材料方便,培养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准确、快速、有明显剂量效应等优点而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检测环境污染物质的检测系统。

本实验对甲醛、洗衣粉和洗洁精污染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进行检测,研究其对蚕豆的遗传毒理效应。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美化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宾馆、办公室的装修越来越多,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急性中毒明显增加。

甲醛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在装修材料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视力和视网膜的选择性损害,甲醛可引起“不良建筑综合征”和“眼鼻咽喉刺激症”[11]。

长期接触能引起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神经衰弱症状,还可以引起遗传物质的突变,损伤染色体形成微核[12]。

甲醛对健康的危害受到普遍关注。

本组还选择了洗衣水和洗洁精来做微核实验,因为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洗涤剂相继问世,其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好多方面。

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成本低、去污力强、种类多,主要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 类(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频率最高)[13]。

但是洗涤剂可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中,导致人体血液中Ca2+含量下降以及细胞染色体畸变[14]。

此外,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排入水体后,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并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环境质量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洗衣粉(雕牌)、洗洁精(立白)、甲醛、蚕豆种子、蒸馏水、卡诺固定液、1mol/L 的盐酸、改良碱性品红染色、载玻片、盖玻片、小烧杯、解剖器、EP管、普通光学显微镜、胶头滴管、瓷盘。

1.2方法1.2.1材料准备:取蚕豆种子在蒸馏水中浸泡24h[15],使种子充分吸胀,置于有滤纸的瓷盘中并盖上湿纱布,在23±1℃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l~2 d,使其长出1.5~3.0 cm长的初生根,此时切除初生根以保证侧根的生长发育。

1.2.2毒液准备:(1)一定量正常洗衣服后的洗衣水20ml;(2)浓度为分别10%、20%的洗洁精溶液各20ml;(3)浓度分别为0.50%、0.10%的甲醛溶液各20ml;1.2.3染毒处理:待侧根露白后,分别取一粒蚕豆种子浸入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等体积(20ml)的用小烧杯盛放的毒液中进行染毒,同时用等体积蒸馏水做空白对照,蚕豆根部一定要完全浸入毒液,染毒时间为6小时。

(阳性对照:用50mmol/L 的NaN3溶液,但考虑到NaN3毒性较大,在本科实验室实施比较困难,将其去除。

以老师给的图片上微核作为阳性对照)1.2.4恢复培养:12小时后将染毒后的蚕豆根用蒸馏水依次清洗3次,每次约2分钟,然后将蚕豆根置于蒸馏水中恢复培养24小时。

1.2.5根尖处理:从染毒后的蚕豆根上切下 1-1.5cm 长的根尖3至5个放于EP管中,用卡诺固定液(3 份无水乙醇与 1 份冰醋酸混合)固定12h[16],卡诺固定液要将蚕豆根尖全部淹没,12小时后用蒸馏水冲洗 3 次, 每次约 5min, 然后将蒸馏水倒出,加入1mol/L 的盐酸,盐酸容量要将根尖全部淹没,在 60°C下恒温解离 5-10分钟, 直至根尖软化, 之后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 3-4 次,直至将盐酸冲洗干净。

1.2.6染色、压片和镜检计数:从处理好的根尖上切取 1mm 左右的根尖(注意区分根的尖端和上部的伸长区,取的是根尖的部位),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将根尖捣碎, 用改良碱性品红染色 10min, 然后加盖玻片, 轻轻敲打压片, 使根尖细胞分散。

每个处理取3-5个根尖,每个根尖观察至少200 个细胞, 记录微核细胞数, 在40×10倍显微镜下,凡小于主核1/4以下的,同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的,圆形、椭圆形或其他类似的形状的染色物质都可以算作微核。

最后计算微核千分率(MCN%)。

微核率与污染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微核率(MCN‰) =微核个数/观察细胞总数×1000‰污染指数(PI)=待测水样微核率/对照水微核率(蒸馏水)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7预期结果(实验假设)空白对照组对蚕豆无害呈阴性,应该无或少数微核出现;污染物溶液具有毒性应呈阳性,所以预测细胞中微核出现较多;而不同浓度的样品中,由于样品浓度越大对蚕豆根的毒性越大,所以预计微核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具体微核千分率需实验结果的统计。

2结果及分析2.1 日常洗衣服水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用洗衣粉水处理过的根尖变黑(图1),推测可能是由于洗衣粉水浓度比较高,发生“烧苗”现象,使根尖表皮细胞部分变黑。

可以加个阴性对照图片制成x 个根尖的临时装片,每个根尖分别观察了约y 个视野,每个视野约z 个细胞,结果未观察到微核,所以,微核千分率是0‰。

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①洗衣粉水浓度比较高,其中的有毒成分抑制了根尖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根尖细胞的死亡[17]。

②洗衣粉水处理时间有点短,或是浓度比较低,未引起微核出现。

然而,另有资料显示,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能够不同程度地引发微核的出现[18],与本次实验结果不一致,猜想可能由于不同浓度洗衣粉溶液对蚕豆根尖的致畸作用不同;或是由于不同蚕豆生理状况不一致,对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溶液的敏感性不同;也可能由于是不同洗衣粉质量不同的问题。

2.2 空气污染物—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情况(表1)观察同上述数目的细胞,仅观察到一个细胞出现微核(图2)表1甲醛浓度观察细胞数目 出现微核细胞数目 微核千分率 (%) (个) (个) (‰)0.50 1000 00 0.10 10001 1图1 左为洗衣粉水处理过的蚕豆根尖 右为蒸馏水处理过的蚕豆根尖2.3 不同浓度的洗洁精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情况镜检发现,10%和5%浓度的洗洁精溶液均未诱导出微核,可能原因有①洗洁精溶液浓度较低,未达到引起微核的浓度;②染毒处理时间过短;③洗洁精浓度较高影响了蚕豆根尖的正常生命活动。

另有实验显示,洗洁精在0.25%—2%浓度范围可以明显的诱发微核效应[19],与本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①不同牌子的洗洁精对质量上有差异,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害作用不同;②不同生存条件或生理状况下蚕豆对诱变因子的敏感性不同;③本实验中所用的洗洁精浓度过高,影响到蚕豆根尖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

2.4空白对照结果无微核出现,说明蒸馏水不会引起细胞微核出现。

3.讨论3.1从本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10%和5%浓度的洗洁精溶液、日常洗衣服水对蚕豆根尖细胞无致畸作用,但实验是仅对甲醛、洗洁精少数几个浓度进行了微核诱导,不是太全面,其他不同浓度的溶液是否会引起微核出现还是未知,所以多个浓度梯度的实验需要下一步进行。

图2 出现微核的细胞(黑色箭头所示) 左为阳性对照,右为本组实验结果3.2下一步实验对实验方法的改进:①此次实验的解离时间为10min,但结果发现时间有点短,根尖的解离状况不佳,以至于制片时屡试不成,对比其他组的解离时间,计划下一步实验解离时间进行稍长些,20—30 min;②染色时间也适当延长,可能由于不同组的染液活性不同,鉴于本组的实验现象及结果,建议下步实验适当延长染色时间,以便于观察;③制备临时装片的技术方法改进一下,压片时不一定完完全全按照老师说的或查找的文献上的方法来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头脑要保持灵活些,达到实验目的即可,不要墨守成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