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
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由城市化定义到特征再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方法。
2.通过对比城市化的不同类型,总结共同的本质成因,熟练归纳推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培养学生遵循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2.通过中国城市化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北京城市用地的扩展”图,展示1949年以前、1965年、1990年和2019年北京城市用地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过渡] 北京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二)第一轮活动
[课件]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点评。必答题设计如下:
1组:什么是城市化?
2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3组: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组: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问题小结]
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4、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三)第二轮活动
[课件]展示有关城市化动力的图文资料,让学生尽最大限度获得相关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该轮活动出现一个抢答题。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点评。必答题设计如下:
1组: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2组: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3组: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4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抢答题: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工业的发展,那么,三次技术革命对城市化的进程有何影响?
[问题小结]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3、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4、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抢答题:
(四)第三轮活动
[课件]展示图表资料“世界城市化的推进”、学习材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及图片“日本东京城市景观”、“传统建筑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获得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的有关知识。活动过程同前两轮。该轮必答题设计如下:
1组: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3组:试从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想一想,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组: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谈一谈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抢答题:试分析“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
[问题小结]
1、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2、不合理。理由是: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3 、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抢答题: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五)第四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