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辛亥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与辛亥革命
摘要:掀开2011年的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一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是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这两个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
翻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剧本,我们发现湖南以及湖南人在其中占据着巨大的篇幅。
一批又一批的湖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篇章,给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
关键词:辛亥革命、湖南、湖南人、革命精神、、
1903年,黄兴、宋教仁等创立的华兴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革命团体。
杰出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撰写的《警世钟》、《猛回头》等,在全国起了巨大的革命激励作用。
1906年冬爆发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湖南成为“首应”的省区,在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的倡议与领导下,趁着湖南巡抚余诚格打算分散省会新军兵力、准备将部分新军调往常德之际,发动了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军很快占领了抚署,随即将该署改名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军政府”,宣布了湖南革命政权的建立,并在起义胜利后迅速派出湘军援鄂,给武昌革命政权以很大支持,推动了其他各省区的反清独立。
上述事件就是湖南辛亥年长沙的光复起义。
正是广大湖南革命志士们坚定的态度与果敢的行动,才真正实现了“中国革命以两湖为主动”的共同愿望,湖南作为最先响应武昌首义的省份对推动其他省份的起事与全国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在湖南能够成功并且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从一方面来说这与湖南的人文环境分不开的
古往今来,湖湘大地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古称“潇湘”,地处华中偏南。
北枕长江,南邻广东,地处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通南北,故简称“湘”。
湘江之畔,鱼米之洲,湖南又被称之为“鱼米之乡”。
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湖南人,同时也孕育了湖南人“不怕辣,吃得苦,霸得蛮”的文化。
正是因为湖南这种辣的文化使得湖南以及湖南人与辛亥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湖南人的文化一直以“辣”为特色,说到“辣”人们一定会想起“辣妹子”,而“辣妹子”多半是指湖南妹子,因为他们的文化里面比四川、比湖北,浸润了更多的辣的风格。
湖南人
的辣是出了名的,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豪气冲天的果敢和无所不能的锐气,这是一种最自信、最有闯劲的表现,湖南人说话声音都是响亮无比,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麻麻利利,胸怀坦坦荡荡。
这种辣的性格使湖南人特别讲义气,湖南形容朋友之间的关系,有句话叫“头砍下来给你当凳坐”。
湖南人的辣,其实是一种达到极致的强硬刚直的性格。
正因为湖南人这种火辣的性格使得革命的火种有了孕育的温床。
湖南人的另外一种特质就可以用“霸得蛮”的“蛮”字来形容。
一讲到“蛮”,恨的人都会想起南蛮子。
没错,蛮本身就是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湖南作为楚国的一部分,自然就继承了楚文化中蛮的霸气。
因此湖湘文化中的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就是它的带有原始野性的“蛮”;第二、“蛮”的文化物质的第二个层面是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
但是,这种情感,在包括湖湘在内的楚人身上表现特别强烈;第三、“蛮”文化特质的第三个层面便是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更是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操发挥的淋漓尽致,一部《离骚》就寄予啦其强烈的爱国思想。
所以说,湖南人与生俱来的蛮劲,是一种特立独行、自强不息、虽九死而不悔的执著精神。
霸蛮”是湖南人的性格中最重要的特征,人们对湖南人的感觉是,敢说,敢做,个性张扬。
湖湘土人并无一般书生的那种柔靡、纤巧之风,总是充满着豪迈、刚勇之气,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用兵打仗,扎得硬寨,拼得死命,兼书生意气和武侠豪气而有之。
所以湖南人做起事来说起话来,不但坚韧不拔,而且痛快淋漓,往往一下子就把话说到了底,把事做到了位。
湖南人这种霸蛮的精神可以追溯到楚国时期,在近代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正所谓“湘省土风,云兴雷震,威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语)。
具备这种精神品质的代表人物就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等。
由于湖南的地形地貌就是一个多山的省份,而且是三面环山,过去是土匪强盗出没最多的地方,所以谈到湖南人的时候就不能不谈到他们身上的英雄和强盗结合的一种气质。
湖南人大多除了霸气以外,还有股匪气。
他们不会去妥协和折中,他们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候意气用事,凭感情做事,行为和语言充满了一种非理性。
他们大多数都很适合白手起家,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打天下的主,这样才会有意思,才能显出自己的英雄气,才能让人服气。
而打天下,没有一股"匪气"似乎又不行。
他们的言语中透着一种逼人的气势:"老子不信邪"。
他们的行为中给人一种力量的美,说干就干,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就更不愿回头了,他们连死也不怕。
正是湖湘大地孕育的这种”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怕辣”品质的湖湘人,提供了革命火种孕育的土壤,为辛亥革命在湖湘大地上爆发提供了人文基础。
从另一方面来讲,湖南是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这与当时湖南所处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湖南地处中国腹地,因而,湖南人没有像东部沿海各省民众那样,直接地感受列强侵凌的屈辱。
但是湖南人自湘军兴起之后,己有了关怀天下的思想,亡国灭种的危险即己如此之明如此之大。
湖南将如何自保?湖南将如何自强?便成为了湖湘各阶层密切关注的话题。
湖南地方自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维新时期湖南的南学会和保卫局被公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自治机构,
从保湖南、强湖南的愿望出发,湖南官绅合力,在短短三年维新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具有地方自治色彩的事业。
其中以南学会、保卫局、时务学堂、《湘学报》、《湘报分、课吏馆、浏阳算学社等,最具代表性。
这些事业都或多或少带有地方自治色彩,体现了维新期间湖南地方自治萌芽的主要内容。
在清光绪变法维新运动中,湖南成为全国“最富生气的一省”。
这一时期,湖南出现了谭嗣同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热烈主张变法维新。
在谭嗣同等人倡导和组织下,《湘学报》、时务学堂、《湘报》相继开办,南学会和其他学会纷纷成立,各地办学堂,除旧布新,蔚成风气。
近代机器工业在湖南也开始产生和发展。
湖南一度出现了维新的大好局面,并给南方各省以很大影响。
使得湖南逐步走向近代化,政界商界不仅纷纷投资办厂,经济开发的步子加快,而且各项制度与文教的改革力度也扩大了,湖南成为了响应维新变法最活跃的省份,也成为新闻媒体革命团体创建最早的省份,更是辛亥革命最先响应首义的身份,各阶层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抵制洋货,兴办教育。
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创办了一系列的新式学堂。
一批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归来,带来西方独立自由思想为湖南的辛亥革命事业奠定了憨实的思想基础。
创办的新军在革命党人的领导下成为了辛亥革命在湖南乃至全中国革命的攻坚力量。
早在1903年,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就爆发了萍浏醴起义。
使得湖南具备了革命的思想。
对今后湖南的革命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湖南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辛亥革命对湖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这场革命开创了近代湖南民主革命的先河,激发着先进的湖南志士们继续为维护民主、再造共和而不懈奋斗。
其次:辛亥革命催生了湖湘大地光辉的革命传统,彰显了湖湘文化特有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办事作风。
再次:辛亥革命为湖南提供了工商经济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促进了湖湘大地近代民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兴盛与繁荣。
最后,辛亥革命促进了湖南人文思想的开化和意识形态的震荡,推动了民国年间湖南社会风气的变迁
参考资料来源:
1.百度、湖南:/view/8581.htm
2.常柳缨子的博客:《略论辛亥革命对湖南的历史影响》
3.《湖南近代社会史论》-----------社会功能篇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风情湖南之人文历史:楚文化传承八千年》
/20090903/n266435671.shtml
6.《湖南人》
/view/db949a29915f804d2b16c15d.htm l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