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第2章 交通特性解析
2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2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69d85aa8956bec0975e3ac.png)
第二章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前言交通特性与交通调查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人、车、路交通特性的研究,以便揭示交通规律,据此编制交通规划,设计道路线形和实施交通管理。
交通调查是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多种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
所以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流理论研究等方面服务。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
研究交通流量、密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实现交通变量之间的转换,实现控制变量与交通性能指标之间的转换。
本章将先介绍人、车、路的基本特性,其次对交通量、速度、密度及延误调查进行了介绍,最后分析了交通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人、车、路基本特性一、人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主要参与者,贯穿于交通工程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汽车的结构、仪表、信号、操作系统应当适合驾驶员操纵,交通标志的大小、颜色、设置地点应考虑驾驶员的视觉机能,道路线形的设计要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交通心理特性,制定的交通法规、条例应合情合理等等。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驾驶员通过视、听、触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经过大脑进行处理,作出反应和判断,再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之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运行。
在这一过程中,驾驶员受到自身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制约的影响,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饮酒与疲劳等特性加以表现。
1.视觉特性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驾驶员的眼睛是保证安全行车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的视觉特性与交通安全有密切关系。
对于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1)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称为视力。
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顾名思义,静视力即指人和视标都在不动状态下检查的视力。
2-3交通特性分析
![2-3交通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70c7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e.png)
vs 1
1
n
1
n i1 vi
vs
1 n
l
n
i 1
ti
l —行驶路段的长度 ti —第i辆车行驶 l 距离所用的时间
2
3.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由时间平均车速推算空间平均车速
vs
vt
t2
vt
t ——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t
(vi vt )2 n
由空间平均车速推算时间平均车速
1.驾驶员对车速的影响 2.车辆对车速的影响 3.道路对车速的影响
(1)街道类型及等级 (2)平面线型 (3)纵断面 (4)车道数及车道位置 (5)视距 (6)侧向净空 (7)路面
4.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 (1)交通量 (2)交通组成 (3)超车条件 (4)交通管理 (5)交通环境
13
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
几个特征量 自由流速度 (Free-flow Speed)vf 阻塞密度 (Jam Density) Kj 临界密度 (Critical Density)Km 临界速度 (Critical Speed)vm 最大流量Qm 0流量
二、速度-密度关系
1、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 在通常的交通流密度条件下
图 2-15 京哈路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10
高速公路交通流分布特性
三、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常用: 1.中位车速
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 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 2.85%位车速
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 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 车速。 3.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d616f3e10975f46527d3e194.png)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c2a65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2.png)
交通⼯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
(构成要素:⼈、车、路;⼿段:探讨、规律;建⽴:法律、法规;⽬的:安全、快捷、⾼效)2、交通⼯程发展:①步⾏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程学科的建⽴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4、交通⼯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①社会科学⽅⾯;②⾃然科学⽅⾯;③⼯程设计⽅⾯。
5、交通⼯程学的性质:是⼀门兼有⾃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6、交通⼯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的交通特性:⑴驾驶⼈的职责和要求,⑵驾驶⼈的反应操作过程,⑶驾驶⼈的⽣理、⼼理特性:①视觉特性:视⼒、视野、⾊感;②反应特性;③驾驶⼈的⼼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2、乘客的交通特性:①乘客的交通需求⼼理;②乘车反应;③社会影响。
3、道路交通特性:⑴道路⽹体系;⑵道路⽹布局;⑶道路⽹密度。
4、车辆交通特性:①设计车辆尺⼨;②动⼒性能:最⾼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爬坡能⼒;③制动性能: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向稳定性;④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某⼀断⾯或某⼀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和⾏⼈交通量,⼀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向的车辆数。
6、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交通量(AADT)(2)⽉平均⽇交通量(MADT)(3)周平均⽇交通量(WADT)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变化:⼀年内各⽉的交通量变化成为⽉变化;⽉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平均⽇交通量之⽐称为交通量的⽉变化系数(或称为⽉不均衡系数,⽉换算系数),公式:⑵周变化:指⼀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称⽇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除以某周⽇的平均交通量。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
![交通工程学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50e7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5.png)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1. 综合运输 2. 公路交通 3. 城市交通
二.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及面临的任务
1.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 2.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1)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城市交通规划中规划化的交通调查内容、方法研究; 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规范化的研究; ③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 ④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技术的研究; 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⑦城市交通规划快速反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⑧现代先进科学方法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用的研究。
(3) 适应我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研 究
①区域交通控制软件系统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控制系统设备与配套技术的研究; ③高等级公路情报采集与信息传输、监控技术的研究; ④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体制、理论方法
与设施的研究; ⑤高等级公路立交规划设计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 交通流理论方面基础研究
hs
V 3.6
ht
式中:V――汽车行驶速度(km/h)。
§2-2 交通量特性
一. 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 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段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1.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
1 365
365
KN L
K Q Vs
式中:K――车流密度(辆/km);
N――单车道路段内的车辆数(辆);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b53f8a6a8114431b80dd819.png)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ef970e76c66137ee061918.png)
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 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例如,以 6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可看清前 方240m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车速提高到 80km/h时,则连160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 楚。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视力好是动视力 好的前提,但是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就会 有好的动视力。
自动传感器
自动控制器
显示
驾驶员能力、态度、经验、暂时损伤
道路 行人 自行车 其它车
驾驶员 感觉系 统
驾驶员感 知、注意 能力
驾驶员决 策、反应 选择
驾驶员反 应能力
车辆状态 控制
图1 驾驶员功能反馈图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驾驶员视觉特性
驾驶员反应特性
驾驶员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 1)视觉特性 眼睛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最重要的生 理器官。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直接影响 到信息获取,行车安全。
二、乘客交通特性
•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 2.乘车反应
• 3.社会影响
•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
人们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 公务、社交、娱乐等)才去乘车的,为乘车而乘车的 旅客几乎是没有的。乘车过程本身意味着时间、体 力、金钱的消耗。因此,人们在乘车过程中总是希望 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道 路设计、车辆制造、汽车驾驶、交通管理等都应考 虑到乘客的这些交通心理要求。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部分讲解:
•
• 1.行人交通流特性 •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 1.行人交通流特性
• 相对于汽车交通来说,对行人交通特征的研究是很少的。不 过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911c4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a.png)
《交通工程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交通工程学概述一、交通工程学概念1.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环保、经济和舒适。
2. 目的: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包括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加快通行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减小环境影响、节约能源等。
3. 研究内容:- 交通流的特性、规律和控制方法- 道路的设计、建设与维护- 交通规划与组织- 交通信号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 交通环境与能源消耗二、交通工程学发展历程1. 起源:交通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道路网的扩展,逐渐从道路工程中分离出来。
2. 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主要关注道路建设与维护,解决马车与早期汽车的交通问题。
-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汽车时代的到来,交通工程学开始关注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等。
- 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交通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系统等。
第二章:交通系统的特性一、引言交通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元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包括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
二、驾驶人的交通特性1. 驾驶员的生理特性- 视觉特性:- 视野范围:驾驶员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视力:驾驶员对物体细节的辨识能力,包括远视力和夜视力。
- 色觉:驾驶员对颜色的辨识能力,尤其是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 暗适应:驾驶员在光线暗淡条件下的视力适应能力。
- 视觉疲劳:长时间驾驶导致的视觉疲劳现象及其影响。
- 听觉特性:- 听力范围:驾驶员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敏感度。
- 声音识别:驾驶员对各种声音来源的辨识能力。
- 噪声影响:交通噪声对驾驶员注意力和判断力的影响。
- 反应特性:- 反应时间:从驾驶员感知到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
交通工程课后思考题
![交通工程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a72c442e3f5727a5e9629c.png)
《交通工程总论》思考题(“▲”为作业)第一章绪论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员的交通行为及心理特性如何?2.确定合理路网密度的原则是什么?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是什么?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4.▲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用途?5.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6.什么叫设计小时系数?如何确定?有什么意义及用途?7.什么是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8.行车速度有哪几种基本定义?简述各自的含义。
9.交通密度的定义是什么?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第三章交通调查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2.交通量调查有哪些方法?地点车速调查有哪些方法?3.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项目?各要调查什么内容?4.▲如何进行密度调查?用出入量法调查交通密度时,如何测定初期密度值?5.何谓OD调查?第四章交通流基本理论1.▲交通流三参数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2.▲泊松分布、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特点、参数及其适用条件?3.什么是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4.简述排队论、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
5.简述车辆跟驰特性。
6.何谓波动理论?波速度的表达式如何?第五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1.▲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是什么?有何作用?它与道路交通量、服务交通量有何区别?有何内在联系?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3.道路通行能力分为哪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如何定义的?关系?5.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车辆运行有何特征?其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6.简述平面交叉口的类型、通行能力、计算理论并写出其计算公式。
7.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如何确定的?是否合理?第六章道路规划1.简述交通规划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2.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进行哪些交通调查?3.▲何为“四阶段”预测模型?四阶段中,各阶段进行什么预测?4.什么是PA量和OD量?5.居民出行产生预测分哪几个部分?6.居民出行预测(含产生及吸引)分上班、上学、回程、弹性四类出行目的进行,为何要按这四类出行目的进行?7.简述增长系数法、重力模型法的分布预测特点。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2-5章)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2-5章)](https://img.taocdn.com/s3/m/49fd6749cc1755270722084b.png)
第二章 交通特性2-1下表为某高速公路观测交通量,试计算:(1)小时交通量;(2)5min 高峰流率;(3)15min 高峰流率;(4)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解:⑴ 小时交通量:h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5min 高峰流率:h Q /27845602325辆=⨯= ⑶ 15min 高峰流率:h Q /26841560)220219232(15辆=⨯++=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929.04671249315=⨯=PHF 2-2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造,经调查预测在规划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d ,设计小时系数K=17.86x -1.3-0.082,x 为设计小时时位(x 取30),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道路需要几车道。
解:已知:%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h 1500C ,/d 50000AADT 3.13.11==-⨯=-====--x K x 辆辆设计小时交通量:h K AAD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42.4150066301===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2-3在一条24小时Km 长的公路段起点断面上,在6min 测得10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 ,试求Q ,h t ,h s ,K 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t 。
解: 1000606100=⨯=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3206.3=⨯==t d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24===V S t h 2-4对长为100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如下表中所示的数据,试求平均行驶时间t ,区间平均车速s V ,时间平均车速t V 。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教学提纲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4a97f98b9f3f90f76c61bf3.png)
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
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
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 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
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 -车 -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14d33c856a561253d36f0d.png)
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2-2 略•2-3交通量的类型、定戈及表示方法。
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意义:为了获得人、车与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系统运动情况的数据,了解其分布特性, 为交通运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总础。
•2-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狡与测定方法。
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学中有什么作用定义:略测定方法:牌照法、流动车法、跟车法。
作用:地点车速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行驶车速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与进行通行能力分析;行程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2-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而统计分布特性: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与标准误差;中位车速;百分位车速。
•2-6吋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定狡及相互关系如何时间平均车速: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用于道路的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交通事故分析、确定道路限定车速等。
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定长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就是地点车速的调和平均值。
用于路段的服务水平的评价、路线修改设计的依据、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2-1下表为某高速公路观测交通量,试计算:(1)小时交通量;(2) 5min高峰流率;(3) 15min高峰流率;4) 15min高峰小时系数。
解:(1)小时交通量:0 = 201+208 + 217 + 232 + 219 + 220 + 205 + 201 + 195 + 210 + 190 + 195 = 2493辆"(2) 5min高峰流率:2 = 232 X—= 2784辆//?5(3) 15mi n高峰流率:e i5 = (232 + 219 + 220) = 2684辆//?15(4) 15min高峰小时系数:2493PHF-=二一=0.929671 x42-2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造,经调查预测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d,设计小时系数K 二,x为设计小时时位(x取30),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道路需要几车道。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fc2b22fdd36a32d7375818e.png)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d616f3e10975f46527d3e194.png)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81846e34028915f804dc241.png)
• •
•
•
彩色路面
发热电缆融雪系统
小结
• 人、车、路及环境交通特性(了解)
• 人、车、路及环境的协调(了解)
§2-2 交通量特性
本节内容
• 交通量定义及时空分布 • 设计小时交通量 • 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的概念(补充)
2.2.1 交通量的定义
• 交通量(traffic volume)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
• 行人交通特性基本参数 •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距离短、速度慢; –绿色、占用交通资源少; –通达性强; –依个人意志选择路线与位置; –群体效应。
2.1.3. 车辆的交通特性
• 机动车的分类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 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可用于:载运人员和/ 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其它 特殊用途,如急救、殡仪等。
是乘客、行人、道理维护管理人员等 ;
车:大、中、小型客、货车、常规公交车、BRT车辆以及轨 道车辆等; 路:人与车的载体,空间网状结构; 环境:外界影响与力量总和。
2.1.1 驾驶员交通特性
图2-1 驾驶员驾驶反应行为模式
• 驾驶员交通特性
–驾驶员驾驶反应模式 –驾驶员生理基础
• 人眼在驾驶中的作用
• 道路的功能
–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 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国道
按其重要性 和使用性质
省道
高速 一级
按技术标准
县道
专用公路
二级 三级 四级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01efe4f6b0717fd5360cdc6c.png)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答第二版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2、简述我国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与重点任务。
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与作用。
第二章1、交通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2、交通特性对交通流理论建立、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
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时间平均速度与空间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2、交通量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调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3、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4、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5、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行车速度调查时应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6、交叉口的交通调查包括哪些项目?各要调查什么内容?7、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第四章1、交通流三参数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2、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3、简述离散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4、简述连续流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5、简述描点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6、简述排队论、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
7、简述车辆跟驰特性、跟驰模型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8、简述车流波动理论、回波速度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1、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及它与道路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方面?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是如何定义的?4、道路的服务水平是如何定义的?服务水平的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服务水平高低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何关系?5、写出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7b6222c964bcf84b8d57b35.png)
(2)支撑通过性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Pt G
车轮接地比压(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
5、机动性
指车辆转弯、转向的能力。常用最小转弯半径表示。
6、行驶稳定性
指行驶中车辆抵抗侧滑、侧翻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轴距,重心高度、位置, 转动惯量,轮胎特性,外廓形状,路面状况等。
二、自行车交通特性
1、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1)短程性
5、疲劳与饮酒
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心理、生理机能下降、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 驾驶疲劳。分身体疲老、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自身原因和外界条件原因。
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
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注意特性
注意特性可由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三方面来体现。
单幅公路
双幅公路
一块板断面
广州解放路
两块板断面
Mexico City
三块板断面
桂 林 解 放 桥
四块板断面
Berlin
超高
视距的保证: 平面:
纵断面:应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 半径。
六、道路交叉(形)
1、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口存在交通特征点:合流点、分流点、冲突点。冲突点最危险,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冲突点个数:
三、乘客的交通特性
1、交通需求心理
希望乘车过程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
2、乘车反应
(1)对线形条件的反应 在弯道上有不稳定感,需对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横
向力有一个变化过程,需设缓和曲线,并对其最小长度进行限制。 (2)对路面状况的反应 要求路面平整 (3)对道路横断面情况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公共交通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范围内,横 向靠步行或非机动车,有利于公交布线和组织
管道
31.04
57.07
14.08 861.56 98.78 129.59
典型公路网布局形式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与性能
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间的联系 优点: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影响 缺点:周围城镇之间联系不便
一般用于规模相当的重要城镇间的直达交通联系 优点:通达性好,运输效率高 缺点:建设量大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高, 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则要 求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 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 求较大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时 个人空间大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 注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视 线,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汽车交通特性
主要技术参数
尺寸参数
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
质量参数
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或装载质量、自身质量利 用系数、轴荷分配
性能参数
动力性、制动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 通过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
汽车交通特性
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Vmax 加速时间t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0→400m或0→100km/h) 超车加速时间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生理、心理特点
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与性别、年龄、气质、职业等相关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疲劳
身体、心理上的疲劳
测定方法:生化测定、生理机能测定、神经 机能测定、自觉症状申述等
酒后驾驶
血液中酒精浓度与事故发生率关系
0.03%~0.09% 7倍
0.1%~0.14% 32倍
最大爬坡能力
用汽车满载时第I档在良好的路面上可能行车的 最大爬坡度imax(%)表示
汽车交通特性
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
L V2
254( i)
制动效能的力度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
自行车交通特性
自行车基本特性 短程性 行进稳定性 动态平衡 动力递减性 爬坡性能 制动性能
自行车交通特性
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 群体性 潮汐性 离散性 赶超现象 并肩或并排骑行 不易控制
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道者蹈也,路者露也”(《尔 雅》)
功能
生产、生活的动脉 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 安排排水等其他基础设施的主要空间
特性
量、质、形
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分类
公路: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 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 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不完善
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公路上分叉出 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村寨与市、县政府联接起来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和性能
优点: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 性好,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
道路结构
路基、路面、桥涵…
道路线形
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附属设施 路网密度
面积密度、道路面积率、人口密度、经济密度
道路网布局
2003年主要国家公路网密度比较
国别
按人口计算的 网络密度
(公里/万人)
按国土面积计算的 网络密度
(公里/万平方公里)
铁路 公路
中国 0.56 13.83
印度 0.63 33.20
第二章 交通特性
Human
Vehic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Environment
Road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职责和要求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熟练的驾驶技术
驾驶员 vs. 驾驶人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反应操作过程:感知、判断决策和操纵三 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0.15%
128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乘客的交通特性
交通需求心理
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
乘车反应
不同的道路等级、线型、路面质量、汽车行 驶平稳性、车厢内气氛、载客量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
乘客纠纷等
行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交通流特性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文化 素养
心境
街景 交通 状况 生活 区域
行人速度
个人空间
行人注意力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为1.0~1.3m/s之间,儿童 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大, 老年人较慢 男性比女性快
工作、事务性出行,步 行速度较快,生活性出 行较慢
心情闲遐时速度正常, 心情紧张、烦恼时速度 较快 街景丰富时速度放慢, 单调时速度加快
感觉 vs. 知觉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生理、心理特点
视觉
视力-静视力(》0.7)、动视力 视野-随车速增大减小 色感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兴奋、警觉 黄色光亮度最高、反射强度最大,易引起注意 绿色较柔和,使人平静、安全感
视野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生理、心理特点
反应特性
2.5~3.0s
巴西 1.61 114.45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
8.32
19.79 5.86
228.35 288.32 62.31
管道
0.23
0.17
0.69
29.05 31.50 15.08
铁路
74.90
210.98 32.76 246.68 62.05 50.41
公路 1838.54 11159.44 2326.13 6773.15 904.07 535.67
拥挤时,注意力集中
城里人步行时注意力比较集 中,乡村人比较分散
汽车交通特性
汽车分类
轿车:2~8人,按排气量分微型、普通级、中级、中高 级、高级
客车:9人以上,按车长度分微型、轻型、中型、大型、 特大型
货车:按载重量分微型、轻型、中型、重型 越野汽车 自卸汽车 牵引汽车 专用(特种)汽车
大致相当
工作、事务性出行,注意力 比较集中,生活性出行注意 力分散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一般对空 间要求高,也比较注意文明 走路和交通安全
心情闲遐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紧张时比较集中
街景丰富时注意力分散,单 调时集中
拥挤时,速度放慢
城市人生活节奏快,步 行速度高;乡村人生活 节奏慢,步行速度慢
拥挤时,个人空间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