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道路工程》勘误二(作者核实版)7.12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误时间:2016.7.12)

试验检测考试用书—《道路工程》勘误二

(作者核实版)

说明:下面勘误中,有的下面特意有一个“作者回复”,这是作者特意补充。其他没有解释的,表示作者认可该修改。

P36,“砂垫层表面坑洼不平时,每处扣1~3分”改为“砂垫层表面坑洼不平时,每处扣1~2分”;P39,表格(续上表)中第三行,管座中的肩宽对应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10,-5”改为“+10,-5”;P53,表1-42,平整度中IRI对应其他公路的“4.5”改为“4.2”;第9项次,“右侧石”改为“有侧石”;

P81,倒数14行“……,同时转变为毛管水和……”改为:“……,同时转变为毛细水和……”;

P83,表2-1,经检查核对,7个公式需要修改,如下表红色示出:

P85,最后一行“制在“65~70℃的……”改为“制在“60~70℃的……”;

P95, 2.浮称法下面第一行“浮称法适用于土的粒径大于5mm的土”改为:“浮称法适用于土的粒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土”;

P97,式(2-32),分母“m3+m2-m1”改为“m3-m2-m1”;即:

P156,倒数第14 行,“最大干密度(kg/m3),计算至0.1”改为“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至0.001”,——该问题反映正确,此改正系依据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勘误表》中内容。

P156,倒数第3 行,整行应删掉;

——该问题反映正确,此改正系依据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勘误表》中内容;

P171,式3-2,左侧“P b”改为“ρb”;式3-2 下方一行,“集料的表观密度”改为“集料的毛体积密度”;

P177, 表3-6续上表,项次12,表观密度3500,改为“2500”;

(这是勘误一中的,此表不改动,没错误)P179, 表3-10续上表,项目氯离子含量I级0.03,改为“0.02”;

P185,倒数第12~13 行,……。达到规定的荷载后,随即卸载。”改为“……,稳压5s,然后卸荷。”;P196,细集料筛分(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精确至0.1g,……改为“精确至0.5g”。

P197,式3-29 中“A1.2”改为“A1.18”;

P201,细集料堆积密度,容量筒容积校正,温度为25±5℃,改为“20±5℃”;

P203,公式3-41下面第三行,“10g±0.1g”改为“10g±0.01g”;

P204,13行,再补加2min亚甲蓝……,改为“2mL”;

P222,表4-9,极重,特重交通基层的软石含量I、II类为“≤3%,基层粉尘含量“重中轻”交通I、II类“≤2%;

P222页,倒数第三行,就是4.粗集料下面那句话“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有问题

——(不采纳,原规范如此)

P227,表4-17,条件,里面的“=”全更为“≥”;

P227,表4-16,从左数第四栏中表示范围的数字做个小的调整,即将现有范围的数字都由目前的“由小到大”;改为“由大到小”,如第四栏的第六行中原“68~86”改为“86~68”,同理其他行也如此。这样就可以和表中其他表达规律保持一致了。

P228,公式4-2,将等号“=”改为“≥”;

P232,表4-22,频度是(每2000平方米一次)?

——(不采纳,原规范如此)

P233,“试剂”1mol/L盐酸标准溶液,而规程上为0.5mol/L的配量,是否正确?

——(不采纳,读者将另一个试验“石灰有效氧化钙测定方法”搞混了,那个试验用到的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是0.5mol/L)

P245,第四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本节多处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要求改成与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中粒材料的要求相同,而把中粒材料的要求改成与粗粒材料相同,例如试模和试件尺寸、风干含水率测定试样质量、试件质量的精确程度、试件高度误差范围等,看教材时注意甄别,考试以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为准;

——(不采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于2015年颁布,其中取消了φ50mm×50mm小试件相关内容,因此为了与细则的一致性以及实际工作的可行性,教材中有关试验内容与方法,如试件的制作、养生与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等,对《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有关小试件的条款做了了调整与变动。

P250,无侧限抗压结果整理的第(2)条与规范JTG E51—2009要求不一致;

——该问题反映正确,作者核实并改为如下:

(2)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倍均方差方法剔除异常值,对中试件可以允许1~2个异常值,大试件2~3个异常值。异常值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试验重做。

P255,关于复合硅酸盐水泥等级划分,改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各划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而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则不包括32.5等级,其余等级与此类水泥相同。”为此,257的表5-3修改如下:

通用硅酸盐水泥不同龄期强度表5-3

P270,表5-5,这个交通分级,水泥混凝土是分为5级,教材中是4级,少了个极重;

P281,倒数第1 行“kN/mm2•s”改为“kN/ s”,P282 第2 行“kN/(mm2•s)”改为“kN/s”;

——该问题反映正确,在说明解释中将单位表示成“kN/s”;

P283,2.粗集料1)力学性质,第三行至第四行,将根据“《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改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注:《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第一页前言中第七行“——删除了原用途及规格(2001版的4.2、4.4)”);

——该问题反映正确,可按下列表述进行修改(表5-13之上第三行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