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部编八年级一等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学,质疑(10分钟)
1、概括段落大意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3、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 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 简析他们的态度。
4、写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解疑(5分钟左右)
组内互探 生生探究,相互解疑。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首先交代故事背 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 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 情节做铺垫。
愚 公移 山
《列子》
1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继续加强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加深 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理解寓意,探究质疑
学生自学:质疑(20分钟)
1、了解列子及《列子》 2、了解寓言 3、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4、积累常见文言句式 5、翻译全文,感知文章大意,总结寓意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 • 凭着你残余的岁月剩下来的力气,尚且损 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 ( 这么多 的)土、石怎么样呢? •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 苦而不平? •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 ,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 • 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 也没有大山阻隔了。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①两座山非常高大: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切。 ②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 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 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 大部分家人 •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 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 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寓言
•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 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 品,常带有讽刺或பைடு நூலகம்诫的性质。 • 其特点是:1、篇幅较短小,语言凝 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2、具有鲜 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3、故事具有虚构 性;4、常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 手法
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太行( háng ) 惩 ( chéng ) 汝 ( rú ) 诸 ( zhū ) 荷 ( hè ) 龀 ( chèn ) 匮 ( kuì ) 厝 ( cuò ) 万仞 ( rèn ) 塞 ( sè ) 曾 ( zēng ) 箕畚 (jī běn ) 孀 ( shuāng) 叟 ( sǒu ) 亡以应( wú )
小结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对寓言 的理解要通过故事叙述了解故事所寄 寓的深刻含义。而不要纠缠这个故事 是否“真实”,神话是否与迷信有关, 甚至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愚公的形象等。 这些都与阅读寓言的本义有违背的。
中国人这么聪明,为什么会对这样 一个疯狂的“愚”老人津津乐道千古 传诵呢?
1、坚持不懈: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 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敢为人先: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 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 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 纷纷逃亡。鲁迅《华盖集》 3、……
所 以 后 来 人 为 你 感 叹
无 路 难 啊 开 路 更 难
心 中 祈 愿
面 对 着 满 堂 儿 孙 喔 了 却 了
走 走 脚 下 一 马 平 川
望 望 头 上 天 外 天
笑 谈
想 起 来 不 是 奇 闻 谈 起 来 不 是
凭 着 是 一 身 肝 胆
面 对 着 王 屋 与 太 行
任 凭 那 脚 板 把 木 屐 磨 穿
学生自学:质疑(15分钟)
1、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 3、本文用神话做结尾,是不是封建迷 信? 4、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 深意?
合作探究:解疑(5分钟左右)
组内互探 生生探究,相互解疑。
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 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 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 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
任 凭 那 扁 担 把 脊 背 压 弯
笑 谈
听 起 来 是 奇 闻 讲 起 来 是
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总是招来人们 “不自量力”的嘲讽,可是,当年近九十 的“愚公”率领他的子子孙孙誓要移走 “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座 大山时,我们的内心却表现出无限的崇敬。 也许我们比“愚公”多智,我们会有无限 的想象力挣脱束缚,但我们多的只是方法 和技巧,缺少的恰是这种“愚公”精神。 感谢这个可爱的老头子,他为我们留下了 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财富。
一词多义
且
于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达于汉阴(介词,到) 告之于帝(介词,向)
一词多义
之 代词,他。例:跳往助之。 助词:的。例:隐土之北。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例:甚矣,汝之不惠。
而
一词多义
表承接:何苦而不平 表修饰:面山而居 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其 代词:其妻献疑曰 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第三课时
•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 道挖这两座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封 建 主 义
帝 国 主 义
学习目标
•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 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齐读对话,进入情境。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 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 •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 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写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
•
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有两个作 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二 是将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 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含作 者褒贬之意。
小结
• 移山:难
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山 ”一般的难题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志向坚定)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自强 不息) • 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 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 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 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 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 错误的人。 毛泽东(团结) • ……
歧路亡羊
• 事物复杂多变,没有一个正确 的目标和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造父学御
• 训练基本功的重要,基本功扎 实,提高就快。
詹何钓鱼
• • • • • 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 解决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 方法必须不断革新。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掌握新的方法。善于 吸收前者的经验,顺应自然之势,是获得 成功的一条捷径。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 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 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壤 ”,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3):写河曲智叟闻讯 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 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 征服的思想,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之神” 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 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二者是同时到来的。
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及作用。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作对比。
B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作对 比。 C孀妻弱子与智叟对移山的态度作对比
作用:对比,烘托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 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用神话做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
• 神话不同于迷信。古代生产力水平 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 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 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 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 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 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感天动地,增 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跟宣扬轮回报应 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差别。
文言句式
• (1)且焉置土石? • 倒装句(宾语前置)即且土石置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倒装句(谓语前置)即汝之不惠甚矣 • (3)告之于帝 •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即于帝告之
再读课文,概括寓意。
• 主题归纳 • 本文通过记叙了愚公移山的故 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 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奋斗的道理。
合作探究:解疑(5分钟左右)
组内互探 生生探究,相互解疑。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特点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 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 子》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 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 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 炙人口。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 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坚 强毅力。
• 愚公妻子 • 其妻嫌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 •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 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之孀妻弱子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 往助之。 •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举动
• 智叟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 根本不可能成功。 • 操蛇之神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 天帝 •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探究文章的内涵。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 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回忆文本,抢答问题
• • • • • • 用原文回答: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标(的)是什么?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面临哪些困难?
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反”通“返”,往返 “惠”通“慧”,聪明
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朝。 4、帝感其诚 感:被动用法,被……感动。
古今异义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以
一词多义
介词:以残年余力 连词:河曲智实亡以应
焉 语气助词:始一反焉 疑问代词:且焉置土石
翻译句子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 进都要绕远路。 •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 • 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于是带着子孙辈中能够挑得动担子的三个 人,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 的边上。
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 什么深意?
• “愚”和“智”是反义词,形成鲜明对比:愚公 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江阴”以造福人民大众 和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 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 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 ”之举。两个对比,愚公高尚,智叟平庸。 • 命名上特意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 命名“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 “智”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 “公”“叟”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公”是敬称 ,相当于“老人家”;“叟”带有一丝不敬的称 呼,相当于“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