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湖第三版 09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学与生态工程o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与生 态工程
Chapter 8 Microb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3-7-15
1
主要内容( mostly content)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distributing) 微生物与环境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correlation)
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
2013-7-15 30
蛭弧菌
桎弧菌
2013-7-15
31
植物病害
根 癌 症 状
烟 草 花 叶 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病 2013-7-15
大白菜软腐病
32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 循环中的作用
Section3 Effects of Microbe on Circulation for Substance in Nature
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function)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environment protect) 微生物与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g)
2013-7-15 2
概念
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 律性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 律及其适应机理的学科。包括: 一方面,微生物 生长依赖环境,生态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 态系统,其特点、稳态、活动强度不同。另一方 面,微生物生长改变环境,保证物种转化的动态 平衡,使环境自净。
2013-7-15
14
四、空气:至85km的高空
空气干燥,无营养,紫外线照射强烈,因此空气不是微 生物生存的环境。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决定于所处环境和飞扬尘埃量。 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真菌和细菌。
2013-7-15
15
五、食品上的微生物
1. 粮食
原生性微生物区系:以种子分泌物为生,不损害 种子,与腐败菌拮抗如草生假单胞菌。是粮食储存 状况优良的标志。
24
2013-7-15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竞争: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为了生长争夺有限的营 养或空间,结果使两种微生物的生长均受到抑制。竞 争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是推动微生物发展和进化的动 力。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后 者的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取得营养,前者称为寄生物, 后者称为寄主,寄生物一般对寄主是有害的。如噬菌 体与细菌。 捕食: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如原生动 物对细菌的捕食,捕食关系在控制种群密度,组成生 态系食物链中,具有重要意义。
非特异性:乳酸菌产乳酸抑制非耐酸菌
酵母菌产乙醇抑菌 特异性:抗生素
五、猎(捕)食
较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 相互关系。如:原生动物吞食细菌和藻类
六、种间共处
两种微生物相互无影响的生活在一起,不表现出明显的有利 或有害关系。如乳杆菌和链球菌。 2013-7-15 23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013-7-15
6
(二)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存在于植物根际(根系存在的范围) 的微生物由于受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糖类、氨 基酸和维生素等)和根系死亡脱落物(碳水化 合物)的影响,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较跟际 外高,但种类较单一,且在不同的植物根际微 生物的种类会发生变化。根际微生物的存在, 对植物有益。主要表现在:改善了植物的营养 条件;分泌植物生长刺激物质;分泌抗生素类 物质;有时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也会产生有害的 影响。 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体表面,借其外渗物质 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如叶面微生物、 浆果表面微生物。
次生性微生物区系:通过各种途径侵害粮食,使 变质或产生毒素。共150多种毒素如黄曲霉素B1, 280℃抗性强,诱导肿瘤。 制造低温、缺氧、干燥条件 2. 鱼、肉、乳、果、蔬.....
2013-7-15 16
六、正常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
1. 附生性微生物: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微生物。106个/克鲜叶
2. 动物正常微生物区系:正常动物皮、毛、外腔道中存在的不 侵害肌体的微生物区系。
种间共处:两种微生物相互无影响的生活在一起,不 表现出明显的有利或有害关系。如乳杆菌和链球菌。 互生:微生物间比较松散的联合,在联合中一方或双 方都有利。如氨化菌和硝化菌。 共生:两种微生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共 生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在生理上有 一定的分工。共生分为互惠共生和偏利共生。如藻类 与真菌共生形成的地衣。 拮抗: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微生物产生某 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甚至杀 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2013-7-15 7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1. 是土壤形成的先驱生物;自身固氮微 生物造氮素,植物生长。 2. 腐生作用: 将有机物—NH3、NO3-等, 被植物利用。 3. 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增 加土壤肥力。
2013-7-15
8
(二)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场所 在自然界,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适宜环境 1. 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是异养型微生物最好的 碳氮能源; 2. 土壤矿质成分中,可为微生物提供S、P、Fe、 Mg、Ca、B、Mo、 Zn、Mn等无机元素; 3. 土壤的酸碱度接近中性; 4. 土壤的渗透压与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相近; 5. 土壤的含气量(7~8%)可保证好氧微生物的 生长; 6.土壤温度差小。
2013-7-15
9
(三)土壤中的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如:农田土15cm处的微生物量
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2013-7-15
每克土壤数量 1×108 2×106 1.2×105 2.5×104 3×104
生物量(g/m3) 160 160 200 32 38
2013-7-15
33
生物圈(biosphere):地表有生物生
存的空间范围。 生物地化循环:由生物推动的物质 循环。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 循环、其它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2013-7-15
34
一、碳素循环 空 气 二 氧 化 碳 0.03% , 仅 供 植 物 20—30 年 使 用 。 90%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补充。
2013-7-15
25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互生关系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形成的共生体、菌根菌与高等植物的共生)
微生物在高等植物中的寄生。
2013-7-15
26
微生物与人体及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与人体间的互生关系
三、寄生
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大型生物的体表或 体内,从中获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 蒙受损失甚至被杀害的现象。 如:噬菌体、食菌蛭弧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菌与植物; 白僵菌与鳞翅目幼虫。
2013-7-15
22
四、拮抗
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物可抑制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 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1. 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所起的作用
⑴ 同化作用
将二氧化碳 有机碳化物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⑵分解有机碳化合物 2. 自然界的碳素循环
2013-7-15 35
碳素循环
有机碳化物
腐烂 腐殖质
腐烂 呼吸作用 动物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2013-7-15
燃烧
腐烂
CO2
呼吸作用 植物和微生物
2013-7-15 19
一、互生
两独立生活的生物,共同生活时,通过各自的 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 方式。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相互关系。 例: 纤维素分解菌与固氮菌 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 硫磺细菌(H2S SO42-)与解酚菌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 动物与正常菌群
2013-7-15
1. 地面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一般与其所处的环 境条件有关。清洁的湖泊、池塘和水库中微生物较少,
有机质丰富的湖泊中,微生物也较多。停滞的塘水、污
染的江河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微生物较多。 2. 地下水因经过深厚的土层过滤,几乎大部分微生物被阻 留在土壤中。
2013-7-15
13
(三)海水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
2013-7-15
3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 菌种资源的开发 Section 1 microbe distributing in nature
and strain resource exploitation
2013-7-15
4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
36
二、氮素循环
1.自然界存在的氮素
分子态氮:占空气的80%大气层中约4000万 亿吨。 有机氮化物:200-250亿吨 无机氮化物:铵态氮、硝态氮约2-2.5亿吨,能 被植物利用但数量少。1.5-1.7kg/亩 2.自然界氮素循环
2013-7-15
11
三、水体中的微生物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 光 ——————————————————————— 需光、需氧微生物 假单胞 柄杆菌 浮游球衣菌 需光、厌氧微生物 光合细菌 着色菌 绿菌 脱硫弧菌 甲烷杆菌 甲烷球菌
12
厌氧微生物
2013-7-15
(二)淡水水体中微生物分布状况
高(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压环境中的微生物
2013-7-15
18
第二节 微生物与其他物种间 的相互关系
Section Interrelation Between Microbe and Other Species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体及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1. 海水中的微生物除来源于河水、雨水及污水等环境中临 时种类外,绝大多数是嗜盐菌,并耐高渗透压。 2. 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3. 微生物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一般规律为:表层主要是好 氧性异养菌,低层水体中,主要是厌氧腐生及硫酸还原 菌,两层之间紫硫菌较多。在0~10米深的海水中,菌数 较少,藻类和原生动物占较大比例,10~50米的海水中, 菌数逐渐增加,50米以下,菌数逐渐减少,200米以下, 菌数更少,在海底沉积物上,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20
二、共生
两生物紧密共居在一起,彼此依赖、互为对方创 造生存条件,甚至达到难解难分、合二为一的一种相 互关系。 如: 地衣:单细胞真菌与藻类(微生物与微生物)
根瘤: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微生物与植物)
菌根: 真菌与高等植物(微生物与植物)
牛瘤胃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与动物)
2013-7-15
21
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昆虫间的共生关系。如白蚁与其肠内原生动物 形成的外共生,微生物与许多昆虫(蚜虫)的内共生。
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寄生 悉(择)生生物:接种一种或较多种已知微生物的无 菌动物。
2013-7-15
27
2013-7-15
根瘤
28
内生菌根
内生菌根
2013-7-15 29
2013-7-15
5
一、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一)人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 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正常菌群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当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时(如皮肤大面积烧 伤),一部分正常菌群会变成病原微生物。 人体正常菌群的存在部位:人体皮肤、黏膜、与外界相 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在机体的不同部位,正常菌群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当正 常菌群的存在部位改变时,一部分正常菌群会变成病 原微生物,如存在于消化道的E.coli进入泌尿生殖系统 时可引起肾盂肾炎或膀胱炎。 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凡在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常菌 群的动物称为无菌动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已知纯种 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称为悉生生物。
10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中微生物数量
深度(cm) 好氧细菌 厌氧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澡类
3~8 20~25 35~40 65~75 135~145
7,800 1,800 472 10 1
1,950 379 98 1 0.4
2,080 245 49 5 -
119 50 14 6 3
25 5 0.5 0.1 -
皮毛: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微球菌
肠腔中:大肠杆菌、粪链球菌、魏氏梭菌、纤维素分解菌、产 气、变形杆菌。 口腔中:乳酸菌、芽孢杆菌 鼻腔中: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功能:拮抗病原菌、 肠道菌合成维生素
3. 正常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改变出现肠道疾病。
2013-7-15 17
七、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Chapter 8 Microb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3-7-15
1
主要内容( mostly content)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distributing) 微生物与环境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correlation)
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
2013-7-15 30
蛭弧菌
桎弧菌
2013-7-15
31
植物病害
根 癌 症 状
烟 草 花 叶 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病 2013-7-15
大白菜软腐病
32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 循环中的作用
Section3 Effects of Microbe on Circulation for Substance in Nature
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function)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environment protect) 微生物与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g)
2013-7-15 2
概念
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 律性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 律及其适应机理的学科。包括: 一方面,微生物 生长依赖环境,生态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 态系统,其特点、稳态、活动强度不同。另一方 面,微生物生长改变环境,保证物种转化的动态 平衡,使环境自净。
2013-7-15
14
四、空气:至85km的高空
空气干燥,无营养,紫外线照射强烈,因此空气不是微 生物生存的环境。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决定于所处环境和飞扬尘埃量。 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真菌和细菌。
2013-7-15
15
五、食品上的微生物
1. 粮食
原生性微生物区系:以种子分泌物为生,不损害 种子,与腐败菌拮抗如草生假单胞菌。是粮食储存 状况优良的标志。
24
2013-7-15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竞争: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为了生长争夺有限的营 养或空间,结果使两种微生物的生长均受到抑制。竞 争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是推动微生物发展和进化的动 力。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后 者的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取得营养,前者称为寄生物, 后者称为寄主,寄生物一般对寄主是有害的。如噬菌 体与细菌。 捕食: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如原生动 物对细菌的捕食,捕食关系在控制种群密度,组成生 态系食物链中,具有重要意义。
非特异性:乳酸菌产乳酸抑制非耐酸菌
酵母菌产乙醇抑菌 特异性:抗生素
五、猎(捕)食
较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 相互关系。如:原生动物吞食细菌和藻类
六、种间共处
两种微生物相互无影响的生活在一起,不表现出明显的有利 或有害关系。如乳杆菌和链球菌。 2013-7-15 23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013-7-15
6
(二)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存在于植物根际(根系存在的范围) 的微生物由于受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糖类、氨 基酸和维生素等)和根系死亡脱落物(碳水化 合物)的影响,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较跟际 外高,但种类较单一,且在不同的植物根际微 生物的种类会发生变化。根际微生物的存在, 对植物有益。主要表现在:改善了植物的营养 条件;分泌植物生长刺激物质;分泌抗生素类 物质;有时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也会产生有害的 影响。 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体表面,借其外渗物质 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如叶面微生物、 浆果表面微生物。
次生性微生物区系:通过各种途径侵害粮食,使 变质或产生毒素。共150多种毒素如黄曲霉素B1, 280℃抗性强,诱导肿瘤。 制造低温、缺氧、干燥条件 2. 鱼、肉、乳、果、蔬.....
2013-7-15 16
六、正常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
1. 附生性微生物: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微生物。106个/克鲜叶
2. 动物正常微生物区系:正常动物皮、毛、外腔道中存在的不 侵害肌体的微生物区系。
种间共处:两种微生物相互无影响的生活在一起,不 表现出明显的有利或有害关系。如乳杆菌和链球菌。 互生:微生物间比较松散的联合,在联合中一方或双 方都有利。如氨化菌和硝化菌。 共生:两种微生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共 生体,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在生理上有 一定的分工。共生分为互惠共生和偏利共生。如藻类 与真菌共生形成的地衣。 拮抗: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微生物产生某 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甚至杀 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2013-7-15 7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1. 是土壤形成的先驱生物;自身固氮微 生物造氮素,植物生长。 2. 腐生作用: 将有机物—NH3、NO3-等, 被植物利用。 3. 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增 加土壤肥力。
2013-7-15
8
(二)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场所 在自然界,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适宜环境 1. 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是异养型微生物最好的 碳氮能源; 2. 土壤矿质成分中,可为微生物提供S、P、Fe、 Mg、Ca、B、Mo、 Zn、Mn等无机元素; 3. 土壤的酸碱度接近中性; 4. 土壤的渗透压与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相近; 5. 土壤的含气量(7~8%)可保证好氧微生物的 生长; 6.土壤温度差小。
2013-7-15
9
(三)土壤中的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如:农田土15cm处的微生物量
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2013-7-15
每克土壤数量 1×108 2×106 1.2×105 2.5×104 3×104
生物量(g/m3) 160 160 200 32 38
2013-7-15
33
生物圈(biosphere):地表有生物生
存的空间范围。 生物地化循环:由生物推动的物质 循环。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 循环、其它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2013-7-15
34
一、碳素循环 空 气 二 氧 化 碳 0.03% , 仅 供 植 物 20—30 年 使 用 。 90%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补充。
2013-7-15
25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互生关系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形成的共生体、菌根菌与高等植物的共生)
微生物在高等植物中的寄生。
2013-7-15
26
微生物与人体及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与人体间的互生关系
三、寄生
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大型生物的体表或 体内,从中获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 蒙受损失甚至被杀害的现象。 如:噬菌体、食菌蛭弧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菌与植物; 白僵菌与鳞翅目幼虫。
2013-7-15
22
四、拮抗
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物可抑制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 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1. 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所起的作用
⑴ 同化作用
将二氧化碳 有机碳化物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⑵分解有机碳化合物 2. 自然界的碳素循环
2013-7-15 35
碳素循环
有机碳化物
腐烂 腐殖质
腐烂 呼吸作用 动物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2013-7-15
燃烧
腐烂
CO2
呼吸作用 植物和微生物
2013-7-15 19
一、互生
两独立生活的生物,共同生活时,通过各自的 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 方式。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相互关系。 例: 纤维素分解菌与固氮菌 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 硫磺细菌(H2S SO42-)与解酚菌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 动物与正常菌群
2013-7-15
1. 地面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一般与其所处的环 境条件有关。清洁的湖泊、池塘和水库中微生物较少,
有机质丰富的湖泊中,微生物也较多。停滞的塘水、污
染的江河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微生物较多。 2. 地下水因经过深厚的土层过滤,几乎大部分微生物被阻 留在土壤中。
2013-7-15
13
(三)海水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
2013-7-15
3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 菌种资源的开发 Section 1 microbe distributing in nature
and strain resource exploitation
2013-7-15
4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
36
二、氮素循环
1.自然界存在的氮素
分子态氮:占空气的80%大气层中约4000万 亿吨。 有机氮化物:200-250亿吨 无机氮化物:铵态氮、硝态氮约2-2.5亿吨,能 被植物利用但数量少。1.5-1.7kg/亩 2.自然界氮素循环
2013-7-15
11
三、水体中的微生物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 光 ——————————————————————— 需光、需氧微生物 假单胞 柄杆菌 浮游球衣菌 需光、厌氧微生物 光合细菌 着色菌 绿菌 脱硫弧菌 甲烷杆菌 甲烷球菌
12
厌氧微生物
2013-7-15
(二)淡水水体中微生物分布状况
高(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压环境中的微生物
2013-7-15
18
第二节 微生物与其他物种间 的相互关系
Section Interrelation Between Microbe and Other Species
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体及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1. 海水中的微生物除来源于河水、雨水及污水等环境中临 时种类外,绝大多数是嗜盐菌,并耐高渗透压。 2. 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3. 微生物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一般规律为:表层主要是好 氧性异养菌,低层水体中,主要是厌氧腐生及硫酸还原 菌,两层之间紫硫菌较多。在0~10米深的海水中,菌数 较少,藻类和原生动物占较大比例,10~50米的海水中, 菌数逐渐增加,50米以下,菌数逐渐减少,200米以下, 菌数更少,在海底沉积物上,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20
二、共生
两生物紧密共居在一起,彼此依赖、互为对方创 造生存条件,甚至达到难解难分、合二为一的一种相 互关系。 如: 地衣:单细胞真菌与藻类(微生物与微生物)
根瘤: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微生物与植物)
菌根: 真菌与高等植物(微生物与植物)
牛瘤胃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与动物)
2013-7-15
21
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昆虫间的共生关系。如白蚁与其肠内原生动物 形成的外共生,微生物与许多昆虫(蚜虫)的内共生。
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寄生 悉(择)生生物:接种一种或较多种已知微生物的无 菌动物。
2013-7-15
27
2013-7-15
根瘤
28
内生菌根
内生菌根
2013-7-15 29
2013-7-15
5
一、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一)人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 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正常菌群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当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时(如皮肤大面积烧 伤),一部分正常菌群会变成病原微生物。 人体正常菌群的存在部位:人体皮肤、黏膜、与外界相 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消化道、泌尿生殖道。 在机体的不同部位,正常菌群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当正 常菌群的存在部位改变时,一部分正常菌群会变成病 原微生物,如存在于消化道的E.coli进入泌尿生殖系统 时可引起肾盂肾炎或膀胱炎。 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凡在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常菌 群的动物称为无菌动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已知纯种 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称为悉生生物。
10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中微生物数量
深度(cm) 好氧细菌 厌氧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澡类
3~8 20~25 35~40 65~75 135~145
7,800 1,800 472 10 1
1,950 379 98 1 0.4
2,080 245 49 5 -
119 50 14 6 3
25 5 0.5 0.1 -
皮毛: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微球菌
肠腔中:大肠杆菌、粪链球菌、魏氏梭菌、纤维素分解菌、产 气、变形杆菌。 口腔中:乳酸菌、芽孢杆菌 鼻腔中: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功能:拮抗病原菌、 肠道菌合成维生素
3. 正常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改变出现肠道疾病。
2013-7-15 17
七、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