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设计剖析

合集下载

基于CCD 的近红外光谱仪探测系统设计与分析

基于CCD 的近红外光谱仪探测系统设计与分析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6期·43·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6-0043-03基于CCD 的近红外光谱仪探测系统设计与分析徐乐,董云辉,赵佳麒,何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2)摘要:传统的光栅光谱仪仪器箱普遍较大,这就使得其体积、质量、功耗和造价都相对较大。

通过对整体结构的调整,使其与传统光栅光谱仪相比质量轻、体积小、功耗低、造价低,同时保留了其采样速度快、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合在线分析、测量方便、无损分析、无污染等特点。

为进一步探究光谱仪的光路结构并验证分光系统的可行性,用Zemax 软件进行光学仿真,进行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实现了900~1700nm 波段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宽光谱设计。

通过实验将实物连接后,通过G8160-03CCD 作为探测器与上位机连接后,将各个器件的位置定位校正,最终通过PC 端可看到波形的变化。

关键词:光谱仪;线阵CCD ;反射型衍射光栅;Zemax 中图分类号:TN253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6.014光谱分析仪通过测定被研究的光的光谱组成,将光按波长或波数分解得到光能量的波长分布关系,并显示记录得到光谱图[1]。

光栅具有很强的色散本领,可作为光谱仪系统中的关键分光原件[2]。

CCD 作为一种光电转换器件,将信号采集后,将数据送入计算机系统完成所采集数据处理[3],是光谱仪的核心器件之一[4]。

本文通过包括了光栅与CCD 的分光系统对光谱仪光路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1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本实验所用光谱仪由光源、准直系统、色散分光系统、成像系统、接收系统组成,并且通过合理的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将光学元器件、采集卡以及相应接口有机地封装在机壳中。

微型光谱仪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

微型光谱仪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

微型光谱仪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成分分析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分析。

而光谱学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各种材料的成分分析,以及相关的领域,如生物医学、环保、食品安全等。

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发展微型光谱仪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微型光谱仪系统具有结构小巧、易于携带、快速响应、高精度等优点,不但可以提高成分分析的速度,还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移动性。

因此,在当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微型光谱仪系统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对微型光谱仪的器件和系统进行研究,并且探讨其中的技术和特点。

首先,从光谱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介绍微型光谱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光源、光谱分散器、探测器等方面。

然后,介绍微型光谱仪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环保、食品安全等,同时分析微型光谱仪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接下来,讨论目前微型光谱仪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光谱分辨率、信噪比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对未来微型光谱仪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本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方法和计划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微型光谱仪的器件和系统。

具体研究计划如下:1. 文献调查:收集微型光谱仪系统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微型光谱仪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应用领域和前景。

2. 实验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应用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光谱分析,分析微型光谱仪在成分分析中的性能和优缺点,并对其光谱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进行测试。

3. 数据分析: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探究微型光谱仪的分析精度和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方案。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对微型光谱仪的器件和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特点,探讨其应用领域和前景。

2. 探讨微型光谱仪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光谱分辨率、信噪比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提高微型光谱仪的性能和精度。

基于ccd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总体设计

基于ccd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总体设计

基于CCD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总体设计摘要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是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被誉为分析巨人。

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成本低、无损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反映原子和分子特征的发射与吸收光谱进行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分析的物理方法。

主要用于有机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特别是对于丰富的含氢基团(C-H、O-H、S-H、N-H等)有明显的光谱信息。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综合了光谱学、化学计量学、计算机应用和基础测试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从而实现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光、机、电、算一体化设计。

电荷耦合器件简称CCD,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电荷作为信号,而不同于其它大多数器件是以电流或者电压为信号。

CCD是一种光电转换器件。

它以电荷包的形式储存和传送信息,主要由光敏单元,输入结构和输出结构等部份组成。

CCD工作过程包括电荷的产生、存储、转移和读出四个环节。

本文主要从工作原理和系统设计(包括确定仪器的工作原理、标准量的选择、信号转换与传输原理/方式的选择)、仪器的主要结构方案、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系统简图、总体布局和总体精度分配来讲述了基于CCD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总体设计。

关键词:近红外、CCD、总体设计1. 工作原理的选择近红外光谱仪器提供准确反映被测样品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吸收光谱。

其基本组成结构包括:光源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控制及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NIRS仪器,按应用场合,分为实验室仪器、现场仪器和在线仪器等;按测样方式分有透射、漫反射、光纤测量等三种仪器。

按分光方式分为:(1)滤光片型:第一台近红外光谱仪的分光系统(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滤光片分光系统。

此类仪器只能在单一或少数几个波长下测定(非连续波长),灵活性差,而且波长稳定性、重现性差,如样品的基体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滤光片”被称为第一代分光技术。

(2)光栅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光栅扫描分光系统开始应用,但存在扫描速度慢、波长重现性差、内部移动部件多的不足。

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的研究设计

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的研究设计

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的研究设计研究设计: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简介: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材料的仪器,可以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情况,用于物质的成分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应用领域。

本文将设计一种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通过光栅光谱仪的结构和信号处理技术的改进,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

研究目标:1.设计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越的高分辨率微型光谱仪;2.提高光谱仪的分辨率,实现微小物质的高精度测量;3.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光束光谱的检测精度;4.提高光谱仪的工作稳定性和信号噪声比。

研究方法:1.光学设计:a.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优化光谱仪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包括凹面反射镜、棱镜、光栅等,以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

b.优化光学路径:通过优化光学路径的设计,减少杂散光和光谱分辨率降低的问题,提高信号质量。

2.信号采集与处理:a.选择合适的光电传感器:选择灵敏度高、噪声低、速度快的光电传感器,如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

b.优化信号采集电路:设计高性能的信号采集电路,通过减小电路噪声、增加放大增益等手段,提高信号的采样精度和动态范围。

c.数字信号处理: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降噪、谱线提取等处理,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3.仪器优化:a.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选择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优化仪器的结构和组装方式,以实现微型化和高性能。

b.组织研究团队:建立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团队,包括光学设计师、电子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等,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仪器的研发。

4.验证与实验:a.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性能:设计一系列验证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光谱特性,比较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的差异,验证仪器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

b.进行性能评估:通过性能参数的评估,包括分辨率、信噪比、测量精度等,评价仪器的性能优劣,并与市场上已有的光谱仪进行对比。

红外光谱原理及仪器剖析

红外光谱原理及仪器剖析

红外光谱原理及仪器剖析红外光谱是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官能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现象得到的信息,来揭示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

红外光谱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的现象。

在物质的红外光谱图谱中,吸收峰对应着物质分子中不同官能团振动状态的特征,通过对标准物质的红外光谱图谱进行比对,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红外光谱仪是用于测量物质红外光谱的专用仪器,主要由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可以采用红外灯、光电导、红外激光等,它会发射红外光,在光学系统中被聚焦后通过样品室中的待测样品。

样品室是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通常包括样品支架和透明窗口。

待测样品经过样品支架放置在样品室中,透明窗口能够让红外光通过并与样品发生作用。

样品室的设计还考虑了对样品温度和气氛的控制,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学系统是将从光源发出的红外光聚焦到样品上,并将样品经过红外光照射后产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它主要包括光栅、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通过精确的光学调节,可以将红外光的信息传递到检测器上。

检测器是红外光谱仪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将从样品中散射或透射出来的红外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检测器有热电偶、半导体探测器和光电二极管等。

这些检测器对不同波段的红外光有不同的响应特性,可以适应不同光谱测量的需求。

红外光谱仪的工作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准备、测量条件的设定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将待测样品制备成适当形式,如固体样品经过研磨、液体样品经过稀释等。

然后,设定红外光谱仪的测量条件,包括光源的选择、采集光线的范围和速度等。

最后,将测量到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通常通过与标准物质光谱图谱的比对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生化分析、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复杂化学物质的结构和官能团。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溶解、聚合、脱附等过程,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基于DMD的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原理及优化分析

基于DMD的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原理及优化分析

第50卷第2期Vol.50No.22021年2月Feb.2021红外与激光工程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Principle and optimum analysis of small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sbased on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Liu Hongming1,3,Liu Yujuan1*,Song Ying1,Zhong Zhicheng1,Kong Lingsheng2,Liu Huaibin2(1.Key Laboratory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Equip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Instrumentation&Electrical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China;2.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130012,China;3.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134002,China)Abstract:The DMD smal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strument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quality inspection for its advantages of fast detection speed,high sensitivity,no damage detec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of portable instruments.However,as the premise of instrument design,optic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whole spectral range is the hard work of the system.In this paper,the theoretical design method of the spectroscopic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the small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 of DMD was studied.The method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double-dispensing anti-aberration lens and combining the geometric aberration theory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a small DMD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 to reduce the aberration of the entire system.Then,the opt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align the direct imaging system for optical simulation.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design simulation requirements.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hole size of the spectrometer is less than150mm"50mm><150mm,and the resolution is better than15nm in the range of 1000・l700nm in the working band.Therefore,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Key words: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strument;DMD;principle and optimum analysisCLC number:TH74Document code:A DOI:10.3788/IRLA20200427基于DMD的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原理及优化分析刘宏明乜刘玉娟匚宋莹*仲志成*孔令胜2,刘怀宾$(1.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1;2.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3.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摘要:数字微镜器件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无损伤检测、仪器小型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成分分析和质量检测。

近红外光谱仪的结构性原理分析 光谱仪工作原理

近红外光谱仪的结构性原理分析 光谱仪工作原理

近红外光谱仪的结构性原理分析光谱仪工作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利用气体或液体对红外线进行选择性吸取的原理制成的一种分析仪表,它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分析范围宽选择性好抗干扰本领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中。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接受上下两个电极的方法,通上电流,电极之间就形成一个火花式光谱仪光源。

在这火花式光谱仪光源中,电极之间空气或其他气体一般处于大气压力。

因此放电是在充有气体的电极之间发生,是依靠电极间流过的电流使气体发光,是建立在气体放电的基础上。

低压火花以及控波型光谱分析仪光源是在电容电场作用下,接受掌控气氛中放电;火花光谱分析仪光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淡薄掌控气氛中放电;等离子体火花式光谱仪光源是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掌控气氛中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以及电流的关系不遵守欧姆定律的)。

光谱分析仪光源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变成气体状态,而后激发成光谱,依据该元素谱线强度转换成光电流,由计算机掌控的测光系统按谱线的强度换算成元素的含量。

光源作用的这种动态过程,就是将样品由固态变成气态,其中一部份元素激发而发射光谱,而这些气态的样品又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分析间隙的气态样品也在不断更新,以求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当火花光谱分析仪光源激发确定时间后,蒸气云中待测元素浓度增大,只有蒸气云中浓度充分大,才能得到大的光电信号。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否稳定正常地运行,直接影响到仪器测定数据的好坏,假如气路中有水珠、机械杂物杂屑等都会造成气流不稳定,因此,对气体掌控系统要常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首先要做试验,打开掌控系统的电源开关,使电磁阀处于工作状态,然后开启气瓶及减压阀,使气体压力指示在额定值上,然后关闭气瓶,察看减压阀上的压力表指针,应在几个小时内没有下降或下降很少,否则气路中有漏气现象,需要检查和排出。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保养工作做得好,就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光纤光谱仪功能光纤光谱仪是一种测量工具,紧要用于测量紫外、可见、近红外和红外波段光强的仪器,具有测量精准、精准明确度高、使用快捷、牢靠性好等优点。

近红外光谱仪(杭州聚光)

近红外光谱仪(杭州聚光)
光栅G
反射镜M2
入射狭缝S1
离轴抛物镜M1 出射狭缝S2 平面光栅单 色仪
光电倍增管
图中的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光电转换器件,它的作用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 以便输入外围检测电路测量出强度大小。转动光栅,测出各不同波长的光分量对应的 信号强度,我们就可以得到光源的能谱曲线。当然,即使入射光的能谱是均匀的,最 终的电信号响应也很可能随出射光波长而变。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电信号时将系统的 波长相关非线性响应特性考虑进去。
SupNIR-2600系列仪器指标
操作界面
光栅扫描型光谱仪分为: 单光路和多光路
1、多光路的仪器信号强,易于
提高信噪比,重复性易于得到保 证,但光学元件过多,光程长, 体积难以做小; 2、单光路仪器可以做小,且通 过电路的加强和光路的改进,可 以使信噪比达到要求,由于测量 时间短,重复性能得到保证;
单光路的扫描型仪器图
分光系统原理图
如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聚焦 在狭缝S1处,而S1恰好处于离 轴抛物镜M1的焦面上,所以入 射光成为平行光射向光栅G。光 凸透镜 栅表面有着细密的刻纹,它的 光源 作用与棱镜类似,都可以将一 束混合平行成出射光分解角不 同的各路单色光。这一系列分 开的单色光最终经反射镜M2反 射后会聚成像在不同的位置。 如果我们控制光栅G,使其绕轴 缓慢转动,则各路出射光的像 点也会跟着移动,这样相应波 长的光就会依次射出狭缝S2, 这就是平面光栅单色仪的分光 原理。
宇 宙 线 X 真 空 紫 外 线 射 线
104 微 波
106 108 短 波
光 波
软 射 线
紫 外 线
可 见 光
近 红 外 线
中 红 外 线
X
10-3
10-1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野外现场矿物近红外光谱 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吉林大学
2002/10
a
1
目录
1、基本知识介绍
2、红外原理
3、近红外技术的应用
4、红外仪器的分类
5、我们的仪器设计方案
a
2
1 基本知识
10-10 10-8 10-6 10-4 10-2 102 104 106 108
宇 线宙

线
波光 波微 波短 波
X X

用积分球作为探头,并确定了用法,使得
光信号得到了最大利用,提高了信噪比,
同时可降低光源的功率。
4、通过改变传感器偏压和偏置电阻降低 了前端的电路噪声,通过调节切光频率, 改善了传感器信能且避开了工频干扰。并 通过合理的设计前放和窄带率波电路进一 步提高了信噪比,使得信噪比勉强满足要 求。
a
24
•5、在可承受的噪声条件下,尽量提高放
1、避开杂散光的干扰;
2、系统的信噪比要高;
3、必须使用短焦距的光学器件以
减小体积;
4、系统必须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由于是野外仪器,故功耗要低。
a
20
采用光栅扫描型的原因
1、傅立叶干涉型的光谱仪精 度高,重复性好,但其造价高, 且其核心器件傅立叶干涉仪大 且重,无法做成便携式;
2、滤光片型不能进行全谱测 量,精度不够
2.Osborne B G and Fearn T.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Food Analysis. New York: Joh, 1986
3.Wiley and Sons Inc., Wheeler O c. , 1960, 37: 2344.
移相。

近红外微型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模拟

近红外微型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模拟

第29卷,第6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9,No 16,pp1721217252009年6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J une ,2009 近红外微型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与模拟王玲芳,温志渝,向贤毅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重庆 400044摘 要 基于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和光学设计理论,以系统微型化、且能满足一定光谱范围和分辨率要求为具体设计目标,提出了基于平面衍射光栅分光的交叉式C 2T 结构的近红外微型光谱仪光学系统结构方案。

采用ZEMAX 软件对近红外微型光谱仪的分光系统、成像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与模拟分析。

最终设计与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光谱范围为900~1700nm ,分辨率<10nm ,谱面展宽为12174mm ,F 数为81128388,系统体积为51126mm ×41181mm ×22mm 。

关键词 微型光谱仪;衍射光栅;交叉式Czerny 2Turner ;分光系统;成像系统中图分类号:O438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964/j 1issn 1100020593(2009)0621721205 收稿日期:2008205218,修订日期:200820822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6DFA13510,2007DFC00040)和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CSTC ,2006AB2006)资助 作者简介:王玲芳,女,1984年生,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e 2mail :crystal_angel @yeah 1net ;wanglin1226@1261com引 言 光谱分析仪器是现代科学实验、生物医学、食品安全、工农业生产、国防等领域[1]十分重要的检测分析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众多前沿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对其微型化、集成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AOTF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武器设计报告

AOTF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武器设计报告

AOTF型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武器设计报告0、引言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按ASTM(美国试验和材料检测协会)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MIR)之间的电磁辐射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780-2526nm的区域,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

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OH、NH、CH)振动的合频和各级倍频的吸收区一致,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得到样品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而且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样品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和成本较低,不破坏样品,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由于近红外光谱仪能够广泛应用在食品,药物,勘探等领域,能够快速、便捷定量检测相关物质中的成分,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武器是很有必要的。

光谱分析作为物质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基于测量辐射的波长和强度,并且可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现在常用的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

在这些分析中,近红外光谱分析这几年发展迅速,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已经成为被国外认为20世纪末仅次于计算机普及的一次重要革命。

90年代末,来自航天技术的“声光可调滤光器”(缩写为AOTF)技术的问世,被认为是“90年代近红外光谱仪器最突出的进展”,AOTF是利用超声波与特定的晶体作用而产生分光的光电器件,与通常的单色器相比,采用声光调制即通过超声射频的变化实现光谱扫描。

光学系统无移动性部件,波长切换快、重现性好,程序化的波长控制使得这种仪器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外部防尘和内置的温、湿度集成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加之全固态集成设计产生优异的避震性能,使其近年来在工业在线和现场(室外)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便携式掺假山茶油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仪设计

便携式掺假山茶油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仪设计

河南科技上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刘莹柳星的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且c 轴垂直于InP (001)衬底。

这个结果与S EM 结果相符合。

因此也说明ZnO 纳米棒具有较高的晶体质量。

采用室温PL 谱(He-Cd 激光器,λ=325nm )研究了样品的光学特性。

ZnO 缓冲层和纳米棒的PL 谱分别如图3(a )和(b )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PL 谱均出现两个发射峰,一个是位于380nm 附近的近带边(NBE )发射峰,另一个是位于495nm 附近的深能级(DL )发射峰。

NBE 发射通常是由辐射重组的由自由激子在近带边发生激子-激子碰撞的过程,DL 发射一般是由于ZnO 中天然存在氧空位(V O )或锌填隙(Zni )引起的。

ZnO 缓冲层和纳米棒都呈现出一个强的NBE 发射峰和一个弱的DL 发射峰。

对于ZnO 缓冲层NBE 发射与DL 发射的强度比为7,而对于ZnO 纳米棒这个比值增加到9,主要是由于相对于缓冲层纳米棒具有更好的晶体质量。

而且Z O 纳米棒的半高宽(FW M )也比缓冲层的半高宽窄,因为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的高低对L 谱影响较大,表面态中光生载流子的数目与表面的原子数目成正比。

Godlew ski 等人证实粗糙的表面形貌和颗粒状的外形是导致NBE 发射变弱的主要原因,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一致,同时也得到了SEM 图像的证实。

这就意味着缓冲层中比纳米棒中存在更多的氧空位,因此我们认为ZnO 纳米棒存在很少的缺陷且具有更高的光学质量,因为在纳米棒的生长过程中引入了足够的氧气减少了氧空位,所以有理由相信ZnO 中的DL 发射是由于上面所提到的氧空位引起的。

室温PL 谱说明我们所制备的ZnO 纳米棒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低密度的结构缺陷。

三、结论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预沉积ZnO 缓冲层的InP 衬底上成功制备出ZnO 纳米棒阵列。

SEM 图像显示制备出的ZnO 纳米棒彼此分立且具有一致的生长方向垂直于衬底表面。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设计剖析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设计剖析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设计1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相关理论1.1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工作原理近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依据被检测样品中某一化学成分对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特性而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方法,它记录的是分子中单个化学键基频振动的倍频和合频信息,它的光谱是在700--2500 nm范围内分子的吸收辐射。

这与常规的中红外光谱定义一样,吸收辐射导致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发生膨胀、伸展和振动,中红外吸收光谱中包括有C-H键、C-C键以及分子官能团的吸收带。

然而在NIR 测量中显示的是综合波带与谐波带,它是R-H分子团(R是O、C、N和S)产生的吸收频率谐波,并常常受含氢基团X-H(C-H、N-H、O-H)的倍频和合频的重叠主导,所以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测量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

图1.1是近红外技术的分析过程图,左侧箭头是建模过程,右侧箭头是检测过程。

1.2近红外光谱仪光学系统基本理论在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中,用于测量近红外光谱的近红外光谱仪是系统的基础,而分光光学系统是光谱仪的核心。

1.2.1色散原理色散系统是光谱分析仪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散系统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光谱仪器的性能。

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空间色散型和干涉调制型。

空间色散型包括物质色散、多缝衍射和多光束干涉;而调制型主要为傅里叶变换分光、哈达玛变换分光和光栅调制分光等,这里主要介绍衍射色散分光。

在物理光学中,可以把光波看成在空间分布的标量电磁场,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当光波通过具有一定宽度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如果光波同时通过两个相邻的狭缝时,由两狭缝发出的光波将在产生干涉的同时还会受到单缝衍射的调制。

由此类推,对于多缝衍射,可以认为多缝衍射光强是多光束干涉光强被单缝衍射光强调制的结果,这就是衍射光栅的工作原理。

衍射光栅就是利用多缝的干涉衍射效应,对于任何装置,只要它能起到等间隔地分割波阵面的作用,都可以称为衍射光栅。

高速便携式近红外光栅光谱仪光电系统设计

高速便携式近红外光栅光谱仪光电系统设计

高速便携式近红外光栅光谱仪光电系统设计陈少杰;唐玉国;巴音贺希格;李延超;于宏柱;崔继承【摘要】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线阵CCD和USB 2.0数据采集系统的高速便携式近红外光栅光谱仪.给出了该光谱仪的光学系统设计,分析了其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特点,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分光系统采用平面光栅为分光元件,球面反射镜为成像物镜,实现了平谱面和较小的谱线弯曲(<4.2%),利于CCD探测器接收.测控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USB 2.0接口技术,不仅优化了硬件电路结构,而且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最快可达2 MB/s.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波长标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光谱仪高速便携,波长精度可达1 nm.【期刊名称】《中国光学》【年(卷),期】2009(002)004【总页数】7页(P322-328)【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线阵CC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USB 2.0;波长标定【作者】陈少杰;唐玉国;巴音贺希格;李延超;于宏柱;崔继承【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44.1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无损伤、样品制备简单(甚至不需预处理)、可在线分析等独有的特点,使其在农业、化工、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近红外光谱仪一般利用单通道光电倍增管实现光电转换,采用波长扫描机构实现整个光谱范围内的波长扫描,其测控系统多采用串口或并口进行数据传输。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1. 引言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先进分析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快速分析等特点。

它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为人们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分析结果,帮助了解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2.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概述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是一种便携式仪器,通常由光谱仪核心和样品池组成。

光谱仪核心包括光源、光路系统、探测器等部件,可产生和接收近红外光。

样品池是放置样品的区域,经过特别设计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样品。

此外,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还配备了各种软件,以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是指波长在700至25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当近红外光照射样品时,样品中的化学键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导致光的强度减弱。

通过测量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化学键的数量和强度,从而推断出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4.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领域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农业领域,它可以用于测定土壤、饲料、果品等样品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食品领域,它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保障食品安全。

在医药领域,它可以用于快速诊断疾病、监测药物代谢等。

此外,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还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石油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常被用于测定土壤和农作物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

通过对土壤和农作物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农作物的营养成分和病虫害情况等。

这有助于农民制定更加科学的种植和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6. 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微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可用于快速诊断疾病、监测药物代谢等。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 光谱仪工作原理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 光谱仪工作原理

分析近红外光谱仪中近红外光谱原理光谱仪工作原理近红外光谱仪紧要是依靠近红外光谱原理来进来一系列的测量,而近红外光谱又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紧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取。

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取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 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构成信息,特别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构成与性质测量。

但在 NIR区域,吸取强度弱,灵敏度相对较低,吸取带较宽且重叠严重。

因此,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特别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进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

其工作原理是,假如样品的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

假如我们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那么,只要测得样品的光谱,通过光谱和上述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质量参数数据。

分析方法包括校正和推想两个过程:(1)在校正过程中,收集确定量有代表性的样品(一般需要80个样品以上),在测量其光谱图的同时,依据需要使用有关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测量,得到样品的各种质量参数,称之为参考数据。

通过化学计量学对光谱进行处理,并将其与参考数据关联,这样在光谱图和其参考数据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映射关系,通常称之为模型。

虽然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样本数目很有限,但通过化学计量学处理得到的模型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对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视样品光谱与待分析的性质关系不同而异,常用的有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和拓扑方法等。

明显,模型所适用的范围越宽越好,但是模型的范围大小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有关,与待测的性质数据有关,还与测量所要求达到的分析精度范围有关。

实际应用中,建立模型都是通过化学计量学软件实现的,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如ASTM6500标准)。

(2)在推想过程中,首先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待测样品的光谱图,通过软件自动对模型库进行检索,选择正确模型计算待测质量参数。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低功耗系统的设计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低功耗系统的设计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低功耗系统的设计
Kong Mengjin;Xu Jun;Yan Wei;Chen Bin;Zou Tao
【期刊名称】《分析仪器》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针对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持续工作时间短和功耗问题,设计了一套近红外光谱仪的低功耗系统.系统包含光源能量可调模块、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源与电池充电模块;采用STM32F407为核心主控芯片,根据STM32系列低功耗特性,结合光谱仪、上位机与外设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的休眠模式、停止模式和待机模式3种低功耗工作模式.通过对样机的性能测试和功耗试验,表明该系统光谱稳定性好、基线稳定,满足近红外系统性能要求,与未采取低功耗设计的系统比较可以延长工作时间3~4小时.
【总页数】7页(P20-26)
【作者】Kong Mengjin;Xu Jun;Yan Wei;Chen Bin;Zou Tao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FPGA的低功耗微型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J], 刘雅莉;张海龙;朱波
2.基于低功耗SoC的微型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J], 胡锦;谢立红;邹望辉;张磊;胡啸东
3.低功耗微型胶囊内窥镜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J], 刘鑫;蔡乐才;高祥;刘川莉;张超洋
4.基于单片机的微型太阳能电站低功耗系统设计 [J], 秦晓梅; 巢明; 程春雨; 陈景;
孙鹏; 王开宇
5.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光谱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J], 黄磊;顾雯雯;陈亮;涂旭;尹欣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设计1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相关理论1.1 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工作原理近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近红外分析技术是依据被检测样品中某一化学成分对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特性而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方法,它记录的是分子中单个化学键基频振动的倍频和合频信息,它的光谱是在700--2500 nm 范围内分子的吸收辐射。

这与常规的中红外光谱定义一样,吸收辐射导致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发生膨胀、伸展和振动,中红外吸收光谱中包括有C-H 键、C-C 键以及分子官能团的吸收带。

然而在NIR 测量中显示的是综合波带与谐波带,它是R-H 分子团(R 是O、C、N 和S)产生的吸收频率谐波,并常常受含氢基团X-H(C-H、N-H、O-H)的倍频和合频的重叠主导,所以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测量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 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

图1.1是近红外技术的分析过程图,左侧箭头是建模过程,右侧箭头是检测过程。

图1.1近红外技术分析过程图1.2 近红外光谱仪光学系统基本理论在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中,用于测量近红外光谱的近红外光谱仪是系统的基础,而分光光学系统是光谱仪的核心。

1.2.1 色散原理色散系统是光谱分析仪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色散系统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光谱仪器的性能。

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空间色散型和干涉调制型。

空间色散型包括物质色散、多缝衍射和多光束干涉;而调制型主要为傅里叶变换分光、哈达玛变换分光和光栅调制分光等,这里主要介绍衍射色散分光。

在物理光学中,可以把光波看成在空间分布的标量电磁场,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当光波通过具有一定宽度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如果光波同时通过两个相邻的狭缝时,由两狭缝发出的光波将在产生干涉的同时还会受到单缝衍射的调制。

由此类推,对于多缝衍射,可以认为多缝衍射光强是多光束干涉光强被单缝衍射光强调制的结果,这就是衍射光栅的工作原理。

衍射光栅就是利用多缝的干涉衍射效应,对于任何装置,只要它能起到等间隔地分割波阵面的作用,都可以称为衍射光栅。

采用光栅可以使光学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光谱仪器的微型化,也便于光谱仪器的集成化,并且可具有较大光谱范围。

实际上,现有的大多数微小型光谱仪器均采用光栅作为系统的分光元件。

1.2.2 分光光学系统像差理论及校正光谱仪器光学系统不仅是能量传递系统,也是光谱成像系统,各类光谱仪器的光学系统会产生种种像差,从而影响光谱成像质量,使仪器的光谱分辨率下降,并且改变谱线和谱面上的光能量分布。

设计光谱仪器时必须了解光学系统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光谱仪器质量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像差校正措施,使光学系统的残留像差值减小。

光学系统在单色光下工作时,会产生球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五种单色光像差,这几种像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如下:球差是轴上物点唯一的单色光像差,如果光谱仪器光学系统存在球差,则会使光谱的谱线轮廓增宽,谱线中心光强度下降,因此球差会直接影响光谱仪器的分辨率。

光谱仪器光学系统的球差的影响严重时,物体的细微结构成像会变得模糊不清。

彗差是光束失去了对称性,各条光线在高斯理想像面上的交点高度各不相同所造成的成像偏差。

在光谱仪器中,彗差的宏观效果是使谱线发生单边扩散现象:谱线的一边成像明晰,而另一边如同彗尾般逐渐扩展、变暗。

谱线的单边扩散会造成单根谱线的中心位置偏移Δλ,也会明显地降低相邻谱线间的分辨率。

像散的产生是由于轴外物点发出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将在两个不同位置形成两条方位互相垂直的短焦线。

在光谱仪器中,线状入射狭缝位于子午面内,除位于光轴上的狭缝中心点以外,从狭缝上其他各点发出的光束都是轴外光束。

因此,在子午焦面处,狭缝的像将是由一系列垂直子午面的短焦线叠合而成的模糊光斑。

在弧矢焦面处,狭缝各点的像是一系列垂直弧矢面的短焦线,它们彼此方向相同、互相叠合,可以形成比较清晰的谱线。

为了减小像散,通常都把光谱成像面安置在弧矢焦面处。

并通过适当选择光学系统结构参数、改变光阑位置等方法减小或校正像散,尽量使带光视场(0.707 全视场)的子午焦面与弧矢焦面尽可能重合而达到消像散目的。

场曲是因为光学零件工作表面是球面而造成的轴外物点像差。

在光谱仪器中,细长的入射狭缝成像形成的谱线两端和中心不能同时在谱面上清晰成像,但当入射狭缝的长度比光学系统的焦距值小得多时,也就是说,光谱仪器的准直镜系统的工作视场相当小时,场曲所造成的影响通常比其他像差所造成的影响小很多。

实际放大率与理想系统放大率之差就是畸变造成的结果。

畸变只影响成像放大率,对成像清晰度毫无影响。

在光谱仪器中,物体是细长的入射狭缝,畸变造成的影响使谱线弯曲变形或使谱线在长度方向上略有伸缩。

从数值上说,由于光学系统的视场很小,畸变量也很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实际光学系统形成的图像中往往包含的是各种像差混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光学系统中要有针对性的消除或减小影响较大的像差。

对光谱仪色散光学系统的像差校正而言,它一般包括准直系统、色散元件和聚焦系统,通常,准直系统应单独校正像差,因为其残留像差很难由聚焦系统补偿或平衡。

在本设计中,由于光学系统采用的是平场凹面光栅,它是集准直、分光、成像于一体的光学元件。

通过分析可知,工作在非平行光束下的凹面光栅会产生各种附加像差,其主要部分为球差、彗差和像散。

只有在以平行光束射入凹面光栅的瓦茨沃斯装置中,衍射角为零时,凹面光栅才既不产生彗差,也没有像散,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其他情况下,凹面光栅会产生明显的像差,尤其是像散值很大,必须通过严格的光学设计来校正。

1.3 近红外光谱仪的接收系统近红外的接收系统,最早采用的是单元光电转换器件,但是它需要扫描机构的配合才能获取整段光谱信号,结构复杂不利于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光电阵列探测器不断涌现,它的优点是不再需要扫描机构,能快速获取信号,而且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结构,使光谱仪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成为可能。

现在,成熟的阵列器件主要包括几种。

①CCD探测器。

电荷耦合器件CCD探测器中储存着电荷,当光子照射到其光敏面时电荷就会被释放。

在积分时间结尾,剩余的电荷就会传送到缓冲器中,然后这个信号被传送到A/D转换卡。

CCD探测器具有自然积分的特性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动态范围,它只受暗(热)电流和AD转换卡速度的限制。

CCD 探测器的优点是象元数多、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缺点是信噪比低。

另外,由于受到材料性能的限制,在红外波段CCD探测器只能工作在短波红外,即800-1100nm。

②光电二极管阵列(PDA)。

当信号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PDA)上时,电子就会被激发并输出电信号。

大部分光电二极管阵列都包括读出/积分放大器一体式的集成化信号处理电路。

光电二极管的优点是在近红外区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缺点是象元数较少。

③CMOS 线性成像传感器。

CMOS 线性成象传感器比CCD 阵列传感器具有较低的电荷-电压转换效率,因此具有较低的光灵敏度,但是却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CMOS 探测器的优点是信噪比高;缺点是读出速率低、灵敏度低、成本相对较高。

④InGaAs 线阵成像传感器。

InGaAs 线阵成像传感器在近红外区域有着极高的灵敏度。

一般有两种InGaAs 探测器可供选择:一种是256 像素非致冷型InGaAs探测器,可用于1000-1700nm 波长区域;另一种是256 像素2 级扩展致冷型InGaAs探测器,可用于1000-2200nm 波长区域。

本论文所选用的探测器是日本滨松公司生产的InGaAs 线阵成像传感器G9203-256D,它在近红外区域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稳定型。

光电二极管阵列集成了电荷放大器、CMOS 传感器、一个移位寄存器和时钟发生器等,并采用陶瓷封装。

这是一种非致冷256像元的探测器,像元大小为50×500μm,工作波长0.9-1.7μm,具有很高的信噪比,最高能达到接近10000:1。

但是,由于采用的是非制冷技术,探测器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如图所示,可见暗电流随温度变化剧烈增长,这对电路发热量的控制提出了挑战。

图1.2 InGaAs线阵成像传感器及性能参数1.4 系统的微型化、集成化本次设计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应用新型元器件对传统光谱仪的微小型化的一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系统进行微小型化设计。

①微型化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是光谱仪的核心部分,为了微型化,必须要作以下考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系统中光学元件的数目,以减少光能传播中与光学元件作用的次数,从而减少系统光能的损失;为了便于集成化,光谱面应为一平面,且光谱在空间呈线性分布;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增长光路,以增加色散程度;优化光学系统像差以减小光谱仪微型化后性能下降的影响。

为此,我们采用了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光学结构基本解决了以上矛盾,在实现微型化的同时保证了高成像质量。

②微型化系统结构系统结构的合理布局与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微型化的关键。

在总体结构的考虑上,应尽量避免可动的扫描机构,因为可动机构除了结构复杂以外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所以,通过采用合理的光学系统结构,本课题实现了系统内无可动部件,简化了结构且增加了可靠性。

另外,相对于传统光谱仪复杂的入射/ 出射狭缝及相应耦合光路,本课题直接采用石英光纤作为入射光源,且以石英光纤头直接作为入射狭缝,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

③紧凑的电路系统应用新型电子元器件是简化电路的有效途径。

随着近红外探测器件技术的发展,本课题得以采用新型的线阵探测器实现整个方案。

同时,采用基于ARM7 的数据采集控制电路,只用几块芯片即实现了强大的功能,从而有效减小了电路体积。

2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的设计2.1 总体方案本论文确定了以全息凹面光栅为核心的系统结构;以日本滨松公司的新型非致冷室温红外探测器线阵为光电接收系统;研制基于ARM7 芯片,开发出体积小,功能强的控制、转换、处理、传输电路系统。

基于此思想,制定了总体方案:拟将系统分为光学系统、系统结构一体化集成技术、低噪声数据采集电路、信号获取软件、光谱定量分析软件等几部分开展研究。

图2.1 总体方案2.2 微型光谱仪的光学系统设计2.2.1 光学系统方案的选择光学系统是项目最底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光学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而光学系统结构形式的选择又是设计的基础。

考虑到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C-H、O-H、N-H、S-H、P-H 等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微弱,必须尽量减小光能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课题的目标是研制微小型光谱仪,所以在调研了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和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以下两种光学结构方案。

①折叠交叉式Czerny-Turner 结构(图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