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探索课题研
究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小学,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二、研究的目的意义1、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2、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经验,为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师资准备。3、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4、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案例,提供**地区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共性经验。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资源开发(2)小学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及学习包编写(3)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2)小学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3)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评价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5、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四、研究的主要步骤1、准备阶段(2002年3月-2002年8月):(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3)送骨干教师到上海参观学习;(4)强化劳技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5)建好校园网,构建初步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6)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分年级编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包;(7)成立少年海洋科学院,落
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8)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2、组织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2)分年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4)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5)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6)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五大块研究任务。3、总结阶段(2003年8月):完成课题研究主报告,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化辅助管理软件。五、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六、研究的条件分析:1、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承担过多项省规划课题的研究,而且研究课题获得过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校长本人对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劳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比较熟悉,有过十年的小学海洋教育活动课程研究经历,接受过为期一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综合实践活动所包含的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学校都已陆续开展,最短的也已有一年的工作积累。3、学校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面后来居上,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校园网,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准备了优良的网络条件。4、近两年,教师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师资队伍基本素质上的保证。5、学校所在的沈家门街道对社区管理作了
重大改革,一大批热心教育工作的青年社区干部充实到各社区管理层,客观上为学校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七、研究的组织管理: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周旭光,校长,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课程研究的全面领导,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副组长:徐海兵,书记,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成员:张朋军,教导主任,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领导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翁舟梁,办公室主任,领导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负责课程评价;张英,教科室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分析,课题档案管理。2、根据研究内容规定的五大块,按年级段建立子课题组。3、按教师个人特长,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4、班主任组织班内综合实践活动分组管理和协调。八、研究的主要措施: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定学习领域的时间。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每周安排2节信息技术课,其中1节为汉字输入技能训练;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其中五、六年级可以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调剂使用,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整合到整个课题研究中去。三年级开始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提前到一年级使用。劳动与技术课:一、二、三、四年级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