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时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Atkinson & Shiffrin,1968)的记忆存储库理论 示意图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修订的记忆系统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补充)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型
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 & Lockhar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按记忆的意识维度,长时记忆还可分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内隐记忆:又称非陈述性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 在特定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换言之,内隐记忆是指人们既 没有觉察到自身拥有,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但在特定的任务操作 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对当前任务的 顺利完成产生易化的作用。
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声像记忆的存在。
第一节 记忆概述
2.短时记忆 是指人脑对刺激信息保持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 和编码,是信息的感觉接受器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中间环节。
詹姆斯(James)提出记忆的二元理论,将记忆分为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类。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提出两种记忆系统模型。 彼得森(Peterson)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支持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证据,是源自自由回忆实验的系列 位置效应。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视觉和听 觉的感觉记忆被分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 (echoic memory)。
美国心理学家斯珀林(Sperling)证明了视觉感觉记忆 的存在。
整体报告法(whole report)和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达尔文(Darwin)等人用类似于斯珀林(Sperling)的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干扰项数目和回忆正确率之间的关系(补充)
第一节 记忆概述
项目干扰数与回忆成绩成反变关系,当项目干扰数较小时,回 忆成绩好,项目干扰数大时,回忆成绩低。Waugh和Norman针 对这一实验结果,认为目标数字和探测数字之间间隔减小时,回 忆成绩上升,这属于初级记忆;反之,间隔增大,回忆成绩降低 ,提示项目需要从次级记忆中被恢复。
第四章 记 忆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配套教材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
【本章要点】
在介绍记忆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 述记忆的相关代表性理论,并就记忆障碍的概念、类型和临 床表现及其在大脑中的解剖定位进行陈述,最后介绍遗忘症 的临床评定与康复治疗方法。
(一)内侧颞叶损伤引起顺行性遗忘
内侧颞叶(medial temporal cortex)包括海马(hippocampus) 和海马邻近的内嗅皮质、嗅周皮质和旁海马皮质,其损伤后导致顺行性 遗忘主要是丧失了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能力。
发病原因:大脑皮质颞叶区域产生了特定损伤,尤其是在邻近大 脑皮质底部的海马回(或称海马体)以及其它结构损伤时会出现顺行性 遗忘,又称为前瞻性遗忘的记忆紊乱。
加拿大Montreal神经学研究所的Brenda Milner对H.M. 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一、器质性遗忘症(organic amnesia)
(一)定义
人脑在遭遇到外伤或产生某些器质性病变时,以记忆损害为主 的综合征。
脑损伤包括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癫痫以及 老年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 又称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是指外部环 境的刺激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被暂时储存起来,即便刺激停止 作用后,感觉还会短暂地残留。
作用:把环境刺激保持一定时间,以有利于进行更精确的加工,这对 于相对简单的刺激(例如字母、词或视觉物体)和诸如语言等复杂的 信息都很重要。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二)临床表现
1.选择性遗忘 指遗忘的内容经过高度选择,以适合特殊感情需要。 2.分离性遗忘 指患者发生的遗忘和其显示出的知识能力之间,存
在明显的矛盾和分离。 3.阶段性遗忘 指的是完全不能回忆起过去生活中某一阶段的事件
和经历。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 记忆错误(补充)
第一节 记忆概述
3.长时记忆 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记忆形式为长时记忆,其信 息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可达终生,它的容量是无限的。
安德森(Anderson)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 (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又称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
第一节 记忆概述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彼得森(Peterson,1959)等人的验结果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实验证据:
沃和诺尔曼 (Waugh & Norman)也开展了短时记忆的 研究,他们用由16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探索初级记忆中项目的记 忆特点。这些项目以每秒钟1个数字的速度呈现给被试。最后, 给出探测数字,它是序列中某一位置上曾出现过的数字。探测 数字出现时伴随有一个声音,此声音提示被试回忆数字序列中 紧跟在探测数字之后第一个出现的数字(目标数字)。例如,
著名病例:一名被称作H.M.的严重癫痫病患者在接受神经外科手 术后,顺行性遗忘却成为他的一个后遗症。(见专栏1)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内侧颞叶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Milner从遗忘症患者发现颞叶的记忆功能
经典病例:H.M.患者,难治性癫痫而进行手术,手术切除 双侧内侧颞叶、杏仁体和海马。
CONTEX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第三节 临床应用——遗忘症的评定与康复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 积,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而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 言,记忆则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遗忘症(amnesia)
逆行性遗忘
事件发生前的 一段记忆丧失。
顺行性遗忘
不能保留新近 获得的信息。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二、功能性遗忘症
(一)定义
又称心因性遗忘症,是指患者在应激或某些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 某一特定情境的遗忘,它与器质性遗忘症的区别在于看不到患者脑内 神经结构的改变,通常因创伤、行为习惯改变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引起, 机制尚不清楚。
杨治良(1999)认为虽然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之间的差异很大,但 它仍是证实内隐记忆的主要标志之一。启动效应研究的范式可分为 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也可分为知觉启动和概念启动。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三、记忆的理论
(一)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Atkinson & Shiffrin)提出记忆的三级加工 模型,认为人类记忆系统中存在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三种 信息存储系统。 1.外部环境信息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进入记忆系统。 2.短时存储系统(或称短时存储库)体现了工作记忆。 3.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也可能从感觉登记直接进入
1.基本观点 这个模型认为记忆的存储在编码这一加工水平维度上是 连续发生变化的,具有无穷多的加工水平,不赞同把记忆分成三种独 立的存储系统以及信息的存储位置决定其编码特征的观点。
2.加工水平模型的实验证据 克雷克和塔尔文(Craik & Tulving)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单词再认成绩与不同加工水平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2.逆行性遗忘 又称作远期记忆障碍,指的是患者对发生脑损伤之前的 某一阶段事件的记忆障碍,即发病或损伤之前记忆的缺失,不能回忆损 伤发生前的一段时间经历的事件。
颅脑外伤患者常常有这类症状,对事故发生前的经历和事件有间隔不 等的记忆缺失。逆行性遗忘还是镇静催眠药物的一种副作用,表现为用 药后不能记忆信息。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巴德雷(Baddeley)等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连续流动的 记忆,由若干个短时记忆按照时间顺序组合而成,短时记忆是 它的组合元件或“次级系统”,它与短时记忆的区别在于,工 作记忆包含心理计算及对计算结果进行储存,而短时记忆则强 调对最近信息的存储。工作记忆的功能在于对信息进行暂时性 的加工和储存,有助于完成学习、运算和推理等复杂认知活动。
(二)临床表现
1.顺行性遗忘 大脑对受损后发生的事情难以形成或不能形成新的记 忆;即发病之后的经验记忆丧失,不能回忆起损伤之后一段时间内的 经历,但是对以往发生的事情却能很清楚地记得。患者具有完好的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储存系统,只是缺乏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 能力。
常发生于心脏病突发、外伤、缺氧或癫痫突发,也可发生于一些药 物使用后,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可致用药 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的事情失去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三,启动效应。
在残词补全测试中,若给出这些词的前几个字母或残词,需要患者 用首先联想到的词将其补全,患者却表现出更多地采用学习过的词 而不是其他词来补全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启动效应。 (priming effect),它是指先前加工的刺激对之后呈现的刺激的 加工产生的正或负的影响。
78512893034670602 (声音)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该实验中,正确的回忆是8(8在第一次出现的2之后)。在序 列中,有10个数字穿插在目标数字(8)和探测数字(2)之间。 此实验应用了一个变量,即在探测数字和目标数字之间应用不同 长度的项目干扰数。利用这个变量可以测量出其与回忆成绩间的 关系。因为被试起初并不知道哪一个数字是回忆线索,所以,无 法专注于任何一个数字并复述之。实验结果见图4-1(补充)。
(一)记忆错构症:记忆有时间上的错误。 常见于更年期综合症、脑动脉硬化症。
(二)记忆恍惚:似曾相识症,旧事如新症。 以上两种记忆病症常见于癫痫、中毒、神经症、精 神分裂症等。
(三)记忆虚构:并未发生,异想天开。 最典型的例子见于Korsakoff综合征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三、记忆障碍涉及的大脑系统及解剖定位
陈述性记忆:是指有关事实的知识,可通过言语获得、提取的 信息。
非陈述性记忆:对于动作或程序等技能性的记忆,大多数情况 下难以用语言描述出这些信息,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塔尔文(Tulving)将长时记忆分为情节记忆(或情景 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这主要是针对陈述性记忆的分类。语义记忆是 关于世界抽象的、普遍的知识记忆,是使用语言所必需的。 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情节构成了人的情节记忆。
外显记忆: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有意识地提取过去经验的记忆, 或称陈述性记忆,即为传统记忆测验(或记忆的直接测验)所对应的 记忆现象。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内隐记忆的独立性须与三个方面紧密相关:
第一,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明显 差别(杨治良等,1999); 第二,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 直接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利用学习阶段所学到的材料来完成 任务,例如:回忆和再认测验等。 间接测验:测验阶段通过指导语等条件的控制,使被试无意识地 利用学习阶段所学习的材料,常用的间接测验包括词干补笔、知 觉(词汇)辨认、词汇联想、模糊字辨认、残词补全、残图命名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