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散曲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代背景二、文学史地位四、散
曲三、杂
剧
五、结
论
一、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97年,自世祖忽必烈始历11帝,是我国历史上较强大的王朝之一。
二、元代文学从蒙古灭金(1234年)到朱元璋占领大都(1368年)止,约134年。
三、民族政策: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具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特征。
四、蒙古的儒士政策与文学
1206年,铁木真为王,号成杰思汗,建立奴隶制的蒙古国。1234年,窝阔台灭金统一北方,在原金人统治区域实行“汉法”制度,保护农业经济。期间,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和元好问保护文化
返回
典籍和儒士的建议被耶律楚材接受,并于1230年在燕京设立编修所,在平阳设立经籍所,任用20名儒士为课税使。
1251年,忽必烈在儒士幕僚集团(如刘秉忠、姚枢、许衡、张德辉等)的支持下掌权漠南汉地,大力实行“汉法”,更改国号为“元”。1279年,南宋灭亡,统一中国。启用宋室后裔赵孟頫,获得了南方大批儒士的支持。
蒙古儒士政策:1.中央政策在地方达不到彻底贯彻;2.任用儒士在数量、职位上存在歧视;
3.元代科举时行时止,并由比例限制,仁宗后停罢科考;
4.元代官由吏出身的制度。
五、蒙古时期理学与文学
朱学在南宋宁宗庆元被视为“伪学”,遭到禁止,史称“庆元学禁”。
“北方知程朱理学,自复始。”(《元史•赵复传》),赵复为传元理学第一人。
仁宗初年,正式举行科举取士,“明经”、“经疑”、“经义”都用朱子注,至此,理学正式成为元朝官学,也是首次被认定为官学。
理学厌弃词章的做法对散文冲击最大,但并不支配文坛,反而遵从“道文合一”。元诗学唐不学宋,如李贺、李商隐等,导致香艳之风
弥漫。
六、全真教与文学
全真教是革新的道教,它在思想信仰上吸收儒释思想。创教之初,王重阳便“欲援儒、释为辅,佐使其教不孤立。”丘处机“予道经无所不读,儒书梵典亦历历上口。”元初年,他弟子李志常继掌教坛,仍把“易、诗、书、道德、孝经”作为劝导帝王、教谕徒众的经典。他们不尚符策烧炼,更轻视驱鬼镇邪、祭醮禳禁科术提倡“息心养性“除情去欲”的自我修持,达到所谓真性不灭而非生命不死的境界。
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士人中造就的厌世适世思想情绪和全真教的若干特点易于被士人认同,导致当时不少文人如商挺、胡祗通和虞集等都与全真道有不同程度的交往,这就影响到文学的创造,致使诗、词、杂剧和散曲中出现大量的“叹世”“遁世”的作品,尤其是元代神仙道化剧的流传,更是深受其影响,如《黄粱梦》《任风子》《竹叶舟》等。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剧史》)
元代文学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元之曲”,而且这一段文学最明显的
特征就是叙事性文学第一
次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
返回
1.杂剧起源
最初出现在金末元初,于蒙古改制称元后体制渐趋完备、成熟。
2.杂剧的体制
折、楔子、和本,元杂剧剧本结构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唱词:有严格规定,每折在音乐上只用一种宫调,不重复。格律较诗更为自由,常用对句,但可不计平仄。
杂剧分旦本和末本
宾白:“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分为:韵白鹤散白
科介:指表扬动作,即唱、白以外的动作。
3.杂剧的繁荣
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名演员辈出,如珠帘秀、赛帘秀等,而且赵文敬、红字李二等演员具有很高文化水平。
4.元杂剧内容与分类
第一,爱情婚姻剧
《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第二,神仙道化剧
《黄梁梦》《任风子》《竹叶舟》
第三,公案剧
《蝴蝶梦》《鲁斋郎》《灰栏记》《神奴儿》
第四,社会剧
《窦娥冤》《合汗衫》《东堂老》《老生儿》
第五,历史剧
《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单刀会》
返回
1.散曲
有人叫“词余”,但不准确,散曲有自己的特点。第一,散曲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广泛,雅俗并包;第二,散曲风格比词、诗更为平易通俗和直率自然,大量使
用口头语;第三,在形象和意境上,散曲善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第四,散曲语言通俗本色,意境清新
自然,与杂剧、诸宫调非常相似。
2,散曲体裁
小令:又称“叶儿”,是单只曲子
套曲: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曲子组成,每套末有尾声,全套必押一韵
3.散曲内容
第一,诉说当时社会的黑暗,具有愤世嫉俗的感情;
第二,慨叹世情险恶,向往田园的生活;
第三,歌咏爱情和写闺怨,不免有低俗之作,《咏睡鞋》;
第四,写景抒写山川,往往结合人生叹惜世道。
4.作家分类
第一,达官显宦,如杨果、张养浩;
第二,府曹小吏,如马致远、张可久;
第三,不仕文人,乔吉
5.创作分期
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前期中心在大都,代表人物有杨果、卢挚、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多写男女恋情,以散曲写景怀古,扩大了散曲的内容,作品有不平之气,往往显得凄凉怨愤;后期中心在杭州,代表人物有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等,散曲创作出现规范化、诗词化的倾向,并由不少的散曲总集出现。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两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