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文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月日
今年选修选择了《中国茶具发展简史》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看图片看关于茶文化的影视资料及其他资料介绍,对茶具的发展历史有了大体简单的了解。家住农村,家里请客吃饭摆宴席等,桌上都要有酒有茶,茶的种类和好坏都无关紧要,但茶时必须要喝的。家里人都不喝酒,喜爱喝茶,所以小时候对茶文化很感兴趣,从各方面找关于茶的图片等资料,尤其是对各种各样材料制作的茶具感兴趣,所以当看到有这门选修就果断选择了。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歌曲、视频、图片,十分生动形象,更加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这门课程。我觉得受益良多。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同样也是茶具的发源地。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鉴赏价值,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的使用、保养、鉴赏和收藏,已成为专门的学问,世代不衰。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美食不如美器”、“葡萄美酒夜光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明.许次纾《茶疏》“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不可”。
茶具、古时候又称为茶器,陆羽的《茶经》把才茶、加工茶的趁为茶具。泡茶茶称为茶器。
宋代又合二而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
代。而茶具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茶具的发展之道,是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繁趋简,从古朴、富丽再趋向淡雅的返璞归真的过程,从茶具就可品出时代的茗韵。
最先的茶具与食具酒具的差别很难说清楚,最开始饮茶的器具与酒距、食具共用,有人说商代前后就有了茶具,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最早出现饮茶器具的是西汉,王褒《亿约》(公元前59年)“武阳买茶,享荼尽具”这个具可能是茶具或食具。
我國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專用茶具出現,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內的飲具之間,区分也並不十分严格,在很長一段时间內,兩者是共用的。那时的茶具做工粗糙,并不讲究。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而到了宋朝,茶具也由做工粗糙的陶器发展成做工精美的瓷器,宋朝烧制茶具著名的产地有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各产不同风格的瓷器。宋代全套茶具是12件以卢仝号命名为“大玉川先生”,由此可见对茶、水、具更讲究。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陆羽《茶经》推崇青瓷,“青则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但后来随着制茶工艺的发展和种植茶树技术的推广,茶的原色在变化,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所以为了更好的饮茶,当时的文人雅客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而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
金属茶具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但元代以后,金属茶具逐渐消失,用其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现因密闭性好,具有防潮、避光性能,多制成贮茶器。
瓷器茶具又分为青瓷、白瓷和彩瓷,明代青瓷以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白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同时,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颇具艺术价值,早在元代远销国外。
紫砂茶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点。
漆器茶具通常是一把茶壶连同四只茶杯,存放于茶盘内,壶、杯、盘通常呈一色,并融书画于一体,饱含文化意蕴;且色泽光亮,明镜照人;又不怕水浸,耐碱腐蚀。
竹木茶具多数为竹木制作,其来源广、无害无污染,色调自然富含艺术价值,就是不易长久保存。
玻璃茶具于唐代开始烧制,透明直观,易散热,不保温,光洁易清洗。古时又称琉璃茶具,是由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光彩照人。
搪瓷茶具清代乾隆年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成为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密度高的壶,泡茶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茶香味比较低沉。如果茶的风格比较清扬,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乌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如果所泡的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
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吸水性大的壶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
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
(一)茶器具的组成部分
1、煮水器
水壶(水注):用来烧开水
茗炉:即用来烧泡茶开水的炉子
开水壶:是在无需现场煮沸水时使用的,一般同时备有热水瓶贮备沸水。
2、置茶器
茶则:则者,准则也,用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
茶匙:一种细长的小耙子,用其将茶叶由茶则拨入壶中。
茶漏(茶斗):圆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将其放置壶口,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茶荷:用来赏茶及量取茶叶的多少,一般在泡茶时用茶则代替。
茶罐:装茶叶的罐子,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
这部分器具为必备性较强的用具,一般不应简化。
3、理茶器
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茶针:用来疏通茶壶的壶嘴,保持水流畅通。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
茶浆(刮):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可用茶浆刮去泡沫。
4、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杯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其倒入茶海。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苦涩。
5、盛茶器、品茗器
茶壶:主要用于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独自酌饮的。
茶盏:在广东潮汕地区冲泡工夫茶时,多用茶盏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盏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带,以及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又有用茶盏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盏,富有情趣。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陶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闻香杯: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
杯碟:也称杯托,用来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
6、涤茶器
茶船(茶洗):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
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上方为盘,下面为仓)。茶船有竹木、
陶及金属制品。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制作而成,也有用陶瓷制作而成。
茶巾:用来擦干茶壶或茶杯底部残留的水滴,也可用来擦拭清洁
桌面。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茶盂:主要用来贮放茶渣和废水,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
物,多用陶瓷制作而成。
7、其他器具
壶垫:纺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与茶船,避免因磨擦撞出声音。
温度计:用来判断水温的辅助器。
香炉:品茗时焚点香支,可增加品茗乐趣。
3、茶类与茶具的组合配置
①乌龙茶可用紫砂、瓷茶具。乌龙茶:壶音低沉的紫砂壶宜泡中、低挡茶,白瓷泡白豪乌龙、盖碗(广东多用)
②、名优绿茶用无花玻璃杯、或白瓷、青瓷口杯
③、普通绿茶和花茶用盖碗、瓷杯
④、红茶用瓷杯或壶、宜兴紫砂或涂白釉的紫砂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