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fd83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9.png)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 网络攻击风险网络攻击是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之一。
黑客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攻击,例如DDoS攻击、恶意软件攻击、远程入侵等,从而导致系统故障或瘫痪,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往往对网络安全意识不足,容易受到社会工程学攻击或被诱导下载恶意软件,从而给系统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3. 设备安全漏洞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存在安全漏洞的风险,这些安全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从而实施网络攻击。
4. 数据泄露风险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大量数据可能涉及到用户隐私以及国家安全,一旦泄露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5. 网络通信安全隐患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涉及到大量的网络通信,如果通信链路不安全,容易被黑客窃取数据或者篡改通信信息。
1.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划分用户权限、加密敏感信息、管理系统访问权限等,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防范网络攻击的能力。
定期对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检测、漏洞修复和升级,确保系统设备的安全性。
4. 数据加密保护对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采用安全可靠的网络通信协议和加密技术,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提高通信安全性。
6. 强化系统监控与防护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防护,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7.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网络安全防护的合力,共同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c8cf718762caaedc33d43d.png)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二〇〇五年十一月目录1总则 (1)2规划、设计与配置 (1)3线路保护 (2)4母线与断路器失灵保护 (3)5变压器与发变组保护 (4)6二次回路与抗干扰 (6)7运行与检修 (8)8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和要求 (9)附录:《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相关专业条款摘录..............................................................................。
(12)1总则1.1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以下简称《重点要求》)。
1.2《重点要求》是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基础上,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等反事故措施文件,汇总近年来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方面的经验制定的。
1.3《重点要求》强调了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的原则和重点要求,但并未涵盖全部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也不是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应有的全部内容。
有些内容在已颁发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中已有明确规定,但为了强调有关内容再次重复列出.因此,在贯彻落实《重点要求》的过程中仍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1.4《重点要求》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中继电保护相关专业条款摘录附后。
1.5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扩建和技改等工程均应执行《重点要求》。
对变电站、发电厂已投入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凡严重威胁安全运行的必须立即改进,其余的可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更新或改造,不能满足要求的应结合设备大修加速更换.而对不满足上述要求又不能更改的,应组织设计、制造和运行等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doc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7d986b3169a4517723a366.png)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五年六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2)3 防止机网协调事故 (6)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9)5 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11)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13)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15)8 防止直流输电和换流设备事故 (18)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23)10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28)11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33)12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40)13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46)14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48)15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电力通信网事故 (54)16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58)17 防止火灾事故 (59)18 防止交通事故 (62)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加强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和做好各项安全措施1.1.1 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的有关要求。
1.1.2 根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并据此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要定期检查危险点分析工作,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1.1.3 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警示牌,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2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1.2.1 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等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临时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作业。
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临时或新参加工作人员单独从事危险性工作。
1.2.2 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伤害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
![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ff458e1ae518964bcf847cfa.png)
第十六章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一、填空题1.备调的技术支持系统、通信通道应独立配置,实现运行数据与支持系统的备用。
答案:异地2.建立基础数据“、”的一体化维护使用机制与考核机制,利用状态估计等功能,督导考核基础数据维护工作,不断提高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与维护的及时性。
答案:源端维护、全网共享3.发电厂 AGC 与 AVC 子站应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对调度自动化主站下发的AGC指令与AVC指令进行 ,拒绝执行明显影响电厂或电网安全的指令。
答案:安全校核4.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一次设备检修, 对调度范围内厂站远动信息(含PMU信息)进行测试。
遥信传动试验应具有传动试验记录,遥测精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答案:定期5.电网调度机构与其调度范围内的下级调度机构、集控中心(站)、重要变电站、直调发电厂与重要风电场之间应具有个及以上独立通信路由。
答案:两6.通信机房、通信设备(含电源设备)的与防护能力应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与过电压防护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答案:防雷、过电压7.通信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入网试验应严格执行电力系统通信运行管理与等方面的标准、规定。
答案:工程验收8.传输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通信通道应满足收、发与相同的要求。
答案:路径、时延9.通信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管理规定相关要求。
答案:电力通信检修10.严格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技术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答案:一主两备11.制定通信网管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落实数据备份、病毒防范与工作。
答案:安全防护12.信息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前,相关业务部门要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组织对业务系统的情况进行评审。
答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13.系统运维部门(单位)要在建设阶段提前介入,就信息安全以及运行维护中的信息安全提出意见建议。
答案:防护措施、风险14.业务信息系统上线前应组织对统一开发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测评,测评合格后方可上线。
2024年电网调度管理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三篇)
![2024年电网调度管理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9028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2.png)
2024年电网调度管理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①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②可靠的继电保护;③高素质的调度人员。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1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继电保护既是电网运行的安全屏障,同时又可能是电网事故扩大的根源。
搞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
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三个管好”:(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
便于运行中检查。
(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
(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
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三个检查”:(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
(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电力行业防止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的重点要求
![电力行业防止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的重点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93d85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a.png)
电力行业防止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的重点要求1 防止电力自动化系统事故1.1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和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厂站的主要设备(数据采集与交换服务器、监视控制服务器、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分析决策服务器、磁盘阵列、远动装置、电能量终端等)应采用冗余配置,互为热备,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中央处理器负载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备用调度控制系统及其通信通道应独立配置,宜实现全业务备用。
1.2 主网500kV(330kV)及以上厂站、220kV枢纽变电站、大电源、电网薄弱点、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并网且装机容量40MW及以上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均应部署相量测量装置(PMU)。
其测量信息应能满足调度机构需求,并提供给厂站进行就地分析。
相量测量装置与主站之间应采用调度数据网络进行信息交互。
新能源发电汇集站、直流换流站及近区厂站的相量测量装置应具备连续录波和次/超同步振荡监测功能。
1.3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应采用专用的、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UPS)供电,不应与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合用电源,不间断电源涉及的各级低压开关过流保护定值整定应合理。
采用模块化的UPS,应避免并联等效电阻过低,引起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监测误告警。
UPS单机负载率应不高于40%。
外供交流电消失后UPS 电池满载供电时间应不小于2h。
交流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来自不同电源点供电。
发电厂、变电站远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或站内直流电源供电。
具备双电源模块的装置或计算机,两个电源模块应由不同电源供电。
相关设备应加装防雷(强)电击装置,相关机柜及柜间电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1.4 厂站内的远动装置、相量测量装置、电能量终端、时间同步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及安全防护设备等自动化设备(子站)必须是通过具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质检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编制释义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编制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ecf11628eefdc8d376ee32f4.png)
编制释义一、指定目的及依据(一)必要性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以下简称《原二十五项反措》)自2000年9月发布以来,在防范电力生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发电厂和电网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特高压、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新能源、新技术不断发展,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的问题,近些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具有新特点和新趋势,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新划分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调查处理权限;2011年9月,《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进一步规定了电力安全事故的定义、等级划分标准、调查处理权限,强化了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
201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防范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3)427号),对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需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完善电力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国家能源局决定在《原二十五项反措》基础上制定新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二)指导思想及指定目的本次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以防止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和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为重点,全面总结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完善、规范和统一事故预防措施,有效指导电力生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设备运维及技改检修等工作,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根本目的。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https://img.taocdn.com/s3/m/a4d666d5a58da0116d17490c.png)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2014年4月15日发布2014年4月15日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内容提要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完善电力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提高电力生产整体安全水平,有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国家能源局以国能安全[2014]161号文印发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本书列出了防止人身伤亡事故、火灾事故、电气误操作事故、系统稳定破坏事故、机网协调及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锅炉事故、压力容器等承压设备爆破事故、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事故、分散控制系统和保护失灵事故、发电机损坏事故、发电机励磁系统事故、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事故、GIS和开关设备事故、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输电线路事故、污闪事故、电力电缆损坏事故、继电保护事故、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发电厂和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水轮发电机组(含抽水蓄能机组)事故、垮坝和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
本重点要求是全国各火电厂、热电厂、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场和各电网企业、输变电企业、供电企业、农电企业,以及各设计、科研、施工单位等电力各企业从事电力生产、运行、维护、检修、调度、试验、设计、科研、安装等生产工作的所有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进行认真贯彻、落实责任和对照检查的必备书籍。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北就;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5(2014.6重印)ISBN978-7-5123-5866-9Ⅰ.①防…Ⅱ.①国…Ⅲ. ①电力工业-安全事故-预防Ⅳ.①TM0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88255号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19号100005http//)北京丰源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售*2014年5月第一版2014年6月北京第三次印刷850毫米×1168毫米32开本10.125印张213千字印数50001-80000册定价35.00元敬告读者本书封底贴有防伪标签,刮开涂层呆查询真伪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版权专有翻印必究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通知(国能安全[2014]161)各派出所机构,各电力企业为进一步完善电力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提高电力生产工作水平,有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国家能源局在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现予以印发,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各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落实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切实保证有关要求在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等阶段落实到位,有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修改版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37fcaeaf45b307e87197ea.png)
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10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修改版)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关于印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139号) 、《关于印发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137号)、《关于印发<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防人身事故十二条措施(试行)>、<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 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0〕174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重点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基建〔2008〕696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2008〕891号)、《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Q/GDW250—2009)及其它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 根据工作内容做好各类作业各个环节风险分析,落实风险预控和现场管控措施。
严格执行《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计划管理规定》,统筹基建、技改、用户等工程,详细编制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和班组周工作计划,结合生产计划的编制认真开展班组承载力和作业风险分析,制定落实现场风险预控措施,严格执行到岗到位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控,有效防范各类作业风险。
十八项反措通信
![十八项反措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c53dfa0c02020740be1e9b28.png)
16.1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为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应认真贯彻落实《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516-2006)、《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监安全[2006]34号)、《电网调度系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国家电网调[2009]38号)等的有关要求,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需要,规范和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
16.1.1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16.1.1.1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SG-OSS)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站系统、调度数据网络等系统的主要设备应采用冗余配臵,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CPU负载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16.1.1.2调度端及厂站端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应满足“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基本原则。
安全防护策略从边界防护逐步过渡到全过程安全防护,安全四级主要设备应满足电磁屏蔽的要求,全面形成具有纵深防御的安全防护体系。
16.1.1.3主网500kV及以上厂站、220kV枢纽变电站、大电源、电网薄弱点、风电等新能源接入站(风电接入汇集点)、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并网且装机容量40MW及以上的风电场均应部署相量测量装臵(PMU)。
其测量信息能上传至相关调度机构并提供给厂站进行就地分析。
PMU子站和电网广域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系统(WAMS)主站之间的通信方式应统一考虑,确保前期和后期工程的一致性。
16.1.1.4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供电电源应配备专用的、冗余配臵的不间断电源装臵(UPS),不应与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合用电源。
交流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来自不同电源点供电。
发电厂、变电站远动装臵、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备的供电电源应配冗余配臵的不间断电源(UPS)或站内直流电源供电。
具备双电源模块的装臵或计算机,两个电源模块应由不同电源供电。
相关设备应加装防雷(强)电击装臵,相关机柜及柜间电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
16.1.1.5电网内的远动装臵、相量测量装臵(PMU)、电能量终端、时间同步装臵、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备(子站)必须是通过具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质检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14 二十五项反措 第19部分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试题库
![14 二十五项反措 第19部分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dd83eda2cc58bd63186bdd5.png)
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知识试题库第19部分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一、填空题1、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互为热备,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中央处理器负载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2、应制定和落实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急预案和故障恢复措施,系统和运行数据应定期备份。
3、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通过质量控制及应急措施消除或降低评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4、主网500kV及以上厂站、220kV枢纽变电站、大电源、电网薄弱点、风电等新能源接入站(风电接入汇集点)、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并网且装机容量40MW及以上的风电场均应部署相量测量装置。
5、相量测量装置与主站之间应采用调度数据网络进行信息交互。
6、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应采用专用的、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供电,不应与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合用电源,不间断电源涉及的各级低压开关过流保护定值整定应合理。
7、交流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来自不同电源点供电。
8、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一次设备检修或故障处理,定期对调度范围内厂站远动信息(含相量测量装置信息)进行测试。
遥信传动试验应具有传动试验记录,遥测精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9、调度端及厂站端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规定》,及配套方案,确保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完整可靠,具有数据网络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和网络安全隔离措施,分区合理、隔离措施完备、可靠。
10、调度端及厂站端应配备全站统一的卫星时钟设备和网络授时设备,对站内各种系统和设备的时钟进行统一校正。
11、主时钟应采用双机冗余配置。
时间同步装置应能可靠应对对钟异常跳变及电磁干扰等情况,避免时钟源切换策略不合理等导致输出时间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被授时系统(设备)对接收到的对时信息应做校验。
12、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系统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硬件应满足要求;生产控制大区一和二区之间应实现逻辑隔离,防火墙规则配置应严格。
19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题库
![19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53335111eff9aef8941e061e.png)
19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一.填空:1.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用采用冗余配置,互为热备,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中央处理器负载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2.相量测量装置与主站之间应采用调度数据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3.具备双电源模块的装置或计算机,两个电源模块应由不同电源供电。
4.厂站内重要自动化设备必须是通过具有国家级监测资质的质检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5.至调度主站(含主调和备调)应具有两路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
6.发电厂、变电站现场设备的信息采集、接口和传输规约必须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要求。
7.线路纵联保护使用复用接口设备传输允许命令信号时,不应带有附加延时展宽。
8.电网一次系统配套通信项目,应随电网一次系统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运,以满足电网发展需要。
9.电力通信网络节点应具有备份恢复能力,并能够有效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所引起的网络拥塞、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
10.构建网络基础设备和软件系统应安全可信,没有预留后门和逻辑炸弹。
11.为防止信息系统事故,应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12.为防止信息系统事故,应配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并开展有效的管理、考核、审查与培训。
13.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邮件系统、目录系统、数据库、域名系统、安全设备、密码设备、密钥参数、交换机端口、IP地址、用户账号、服务端口等网络资源统一管理。
14.通过灾备系统的实施做好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备份,以应对自然灾难可能会对信息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15.网络节点具有备份恢复能力,并能够有效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所引起的网络拥塞、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
16.信息系统上线前测试阶段,应严格进行安全功能测试、代码安全检测等内容17.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应合理配置和设置物理环境、网络、主机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等方面的设备及安全措施。
18.信息系统在管理上应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持续改善安全保障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d9fd3b5727a5e9856a619f.png)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的通知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完善各项反事故措施,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生产水平,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公司系统发生重大事故的特征,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制订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现印发执行。
做好防止电网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1 —位的共同任务。
因此,各有关方面都应认真贯彻落实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本重大反措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重大反措和已下发的输变电设备预防事故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二○○五年六月十四日主题词:电网反事故措施通知抄送: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05年6月15日印发—2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二○○五年六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2)3 防止机网协调事故 (6)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9)5 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11)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13)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15)8 防止直流输电和换流设备事故 (18)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23)10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28)11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33)12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40)13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46)14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48)15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电力通信网事故 (54)16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58)17 防止火灾事故 (59)18 防止交通事故 (62)—4 —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加强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和做好各项安全措施1.1.1 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的有关要求。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201206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201206](https://img.taocdn.com/s3/m/15f56e79f18583d04864592f.png)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二○一二年六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9)3 防止机网协调及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 (26)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39)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42)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50)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59)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61)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73)10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 (83)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91)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96)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109)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17)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24)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15017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175)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178)前言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包括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中全部条款,结合江苏公司电网现状,细化并新增了部分条款,并用楷体表示;对未作细化的条款仍按《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要求执行,用宋体表示;本《实施细则》中涉及到的国家标准、规程、文件等若有更新,参照最新要求执行。
为便于核对查找,《实施细则》的条款编号与《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一致。
参加《实施细则》编制的部门和单位有省公司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发展策划部、基建部、营销部、科技信息部、物资部、机关工作部、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省检修分公司和部分市供电公司。
并广泛征求了各市供电公司、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省检修分公司、省建设分公司、省信通分公司和江苏省电力设计院等单位的意见。
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文(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要求,保障江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实施细则》。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1)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气部分)(1)](https://img.taocdn.com/s3/m/da561c17647d27284a73511f.png)
1.10防止电力生产交通事故
2、防止火灾事故(11个方面,102条) 2.1加强防火组织与消防设施管理 2.2防止电缆着火事故 2.3防止汽机油系统着火事故 2.4防止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着火事故 2.5防止制粉系统爆炸事故 2.6防止氢气系统爆炸事故 2.7防止输煤皮带着火事故 2.8防止脱硫系统着火事故(第1条) 2.9防止氨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第3条) 2.10防止天然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
搬运
華潤電力(宜昌)有限公司
China Resources Power (Yi Chang) Co. , Ltd.
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0个方面,92条)
1.7防止烟气脱硫设备及其系统中人身伤亡事故(第6条)
1.7.6加强保安电源的维护,发生全厂停电或者脱硫系统突然停电时,保安 电源能确保及时启动并向脱硫系统供电。
華潤電力(宜昌)有限公司
China Resources Power (Yi Chang) Co. , Ltd.
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0个方面,92条)
1.6防止起重伤害事故(第9条)
1.6.9在带电的电气设备或高压线下起吊物体,起重机应可靠接地,注意与 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制订好防范措施,并设电气监护人监护。
全厂停电 脱硫系统突然停电
加强保安电 源维护
及时启动 向脱硫系统供电
華潤電力(宜昌)有限公司
China Resources Power (Yi Chang) Co. , Ltd.
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0个方面,92条)
1.8防止液氨储罐泄漏、中毒、爆炸伤人事故(第7、18、19条)
电网十八项反措电气一次培训
![电网十八项反措电气一次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56e3b6a28e9951e79a892761.png)
(5)第十五章《防止继电保护事故》中,删除“技术监督应 注意的问题”,增加“智能站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国网经研院对其中与设计相关的条文进行梳理,共筛选出主 要变动条文126条,其中修改56条,删除2条,新增68条。
8
二、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6
一、概述
(5)第十一章《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中,增加“防止电 子式互感器损坏事故”、“防止干式互感器损坏事故”内容;
(6)第十四章《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中,增加“防 止避雷针事故”内容;
(7)第十六章《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 信息系统事故》中,增加“防止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事故”、 “防止网络安全事故”内容。
十 防止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
十 一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十 二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十 三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3
主要内容
十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四
十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五
十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六
4
一、概述
总部运检部会同发策部、基建部、交流部、直流部、 国调中心、营销部、信通部等部门,组织国网经研院、 中国电科院、相关省公司等单位及专家,对十八项反措 进行修编。本反措是在2012 年版《十八项反措》基础上 修订完善的,本反措颁布后2012 年版《十八项反措》相 应废止。本反措依旧保持了十八项,但根据近年来电网 发展和发生的一些事故情况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和 补充。
(二)调整删除的内容 (1)第一章《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中,删除“加强对外包 工程人员管理”,增加“加强验收阶段安全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4d1698fc4ffe473368abab.png)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公司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2)3 防止机网协调事故 (6)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9)5 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11)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13)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15)8 防止直流输电和换流设备事故 (18)9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 (23)10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28)11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33)12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40)13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46)14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48)15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电力通信网事故 (54)16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58)17 防止火灾事故 (59)18 防止交通事故 (62)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加强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和做好各项安全措施1.1.1 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的有关要求。
1.1.2 根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并据此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要定期检查危险点分析工作,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1.1.3 在作业现场内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警示牌,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对交叉作业现场应制订完备的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2 加强作业人员培训1.2.1 定期对有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技术等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临时和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作业。
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临时或新参加工作人员单独从事危险性工作。
1.2.2 应结合生产实际,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和伤害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2018版-18项反措(修订版)
![2018版-18项反措(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3543e8a1c7aa00b52acb74.png)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8修订版)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5)3 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 (11)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18)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 (21)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29)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 (37)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 (39)9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损坏事故 (48)10 防止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 (55)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 (62)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67)13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76)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81)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87)16 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 (100)17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事故 (118)18 防止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121)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0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8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Q/GDW 1799.1-201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Q/GDW 1799.2-2013)、《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212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强化本质安全的决定》(国家电网办〔2016〕624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7〕1101号)、《国家电网公司业务外包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质〔2017〕311号)、《营销业扩报装工作全过程安全危险点辨识与预控手册(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11〕237 号)、《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作业安全管控标准化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电网安质〔2016〕35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1 加强各类作业风险管控1.1.1 实施生产作业标准化安全管控,科学安排作业任务,严格开展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有序组织生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防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一、填空题1.备调的技术支持系统、通信通道应独立配置,实现运行数据和支持系统的备用。
答案:异地2.建立基础数据“、”的一体化维护使用机制和考核机制,利用状态估计等功能,督导考核基础数据维护工作,不断提高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维护的及时性。
答案:源端维护、全网共享3.发电厂AGC 和AVC 子站应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对调度自动化主站下发的AGC指令和AVC指令进行,拒绝执行明显影响电厂或电网安全的指令。
答案:安全校核4.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一次设备检修,对调度范围内厂站远动信息(含PMU信息)进行测试。
遥信传动试验应具有传动试验记录,遥测精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答案:定期5.电网调度机构与其调度范围内的下级调度机构、集控中心(站)、重要变电站、直调发电厂和重要风电场之间应具有个及以上独立通信路由。
答案:两6.通信机房、通信设备(含电源设备)的和防护能力应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和过电压防护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答案:防雷、过电压7.通信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入网试验应严格执行电力系统通信运行管理和等方面的标准、规定。
答案:工程验收8.传输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通信通道应满足收、发和相同的要求。
答案:路径、时延9.通信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管理规定相关要求。
答案:电力通信检修10.严格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技术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答案:一主两备11.制定通信网管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落实数据备份、病毒防范和工作。
答案:安全防护12.信息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前,相关业务部门要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组织对业务系统的情况进行评审。
答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13.系统运维部门(单位)要在建设阶段提前介入,就信息安全以及运行维护中的信息安全提出意见建议。
答案:防护措施、风险14.业务信息系统上线前应组织对统一开发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测评,测评合格后方可上线。
答案:安全15.严禁将承担的对外网站托管于公司外部单位。
答案:安全责任16.应确保一体化信息系统级联贯通和持续稳定运行,将级联贯通情况纳入。
答案:日常巡检二、单项选择题1.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应采用()配置,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CPU负载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A)单套;(B)双套;(C)三套;(D)冗余。
答案:D2.支持调控一体化的厂站间隔层应具备双通道组成的双网,至调度主站(含主调和备调)应具有()路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
(A)2;(B)3;(C)4;(D)5。
答案:A3.发电厂、变电站基(改、扩)建工程中调度自动化设备的设计、选型应符合调度自动化专业有关规程规定,并须经相关()部门同意。
(A)生产运检管理;(B)调度自动化管理;(C)项目管理;(D)设计。
答案:B4.电网调度机构与直调发电厂及重要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实时业务信息的传输应具有()路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
(A)2;(B)3;(C)4;(D)5。
答案:A5.在基建或技改工程中,若电网建设改造工作改变原有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设备配置、技术参数时,工程建设单位应委托()对通信系统进行设计。
(A)信通公司;(B)生产运检部门;(C)设计单位;(D)调度部门。
答案:C6.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在进站门型架处应(),防止一次线路发生短路时,光缆被感应电压击穿而中断。
(A)安装牢固;(B)标示清楚;(C)可靠接地;(D)封堵严密。
答案:C7.通信动力环境和无人值班机房内主要设备的告警信号应接到()。
(A)有人值班的地方或通信综合监测系统;(B)调控中心或操作队;(C)操作队或通信综合监测系统;(D)有人值班的地方或调控中心。
答案:A8.因一次线路施工或检修对通信光缆造成影响时,一次线路建设、运行维护部门应提前()个工作日通知通信运行部门(A)2;(B)3;(C)4;(D)5。
答案:D9.因通信设备故障以及施工改造和电路优化工作等原因需要对原有通信业务运行方式进行调整时,应在()小时之内恢复原运行方式。
(A)24;(B)36;(C)48;(D)72。
答案:C10.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相关业务部门应会同信息化管理部门,对()进行信息安全培训,确保其遵循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保密要求。
(A)系统用户;(B)项目开发人员;(C)系统管理员;(D)项目负责人。
答案:B11.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要落实国家要求,对涉及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和密码产品要坚持()原则。
(A)国产化;(B)技术领先;(C)质量优先;(D)自主研发。
答案:A12.以()为主体对下属单位互联网出口进行严格管控、合并、统一设置和集中监控,有条件的单位可统一至唯一互联网出口,以减少由于互联网出口众多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A)国网公司;(B)省级单位;(C)市级单位;(D)县级单位。
答案:B13.在运信息系统应向()备案,未报公司备案的信息系统严禁接入公司信息内外网运行。
(A)总部;(B)网省公司;(C)市公司;(D)县公司。
答案:A14.电力通信网的网络规划、()和改造计划应与电网发展相适应,充分满足各类业务应用需求,强化通信网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力求网络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协调发展。
(A)设计;(B)施工;(C)制造;(D)建设。
答案:A15.通信设备应在选型、( )、调试、入网试验等各个时期严格执行电力系统通信运行管理和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规定。
(A)设计;(B)安装;(C)运行;(D)维护。
答案:B16.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在( )处应可靠接地,防止一次线路发生短路时,光缆被感应电压击穿而中断。
(A)杆塔;(B)接续盒;(C)进站门型架;(D)导引光缆。
答案:C17.通信站内主要设备的告警信号(声、光)及装置应真实可靠。
通信动力环境和无人值班机房内主要设备的告警信号应()。
(A)接到有人值班的地方;(B)接入通信综合监测系统;(C)A和B;(D)A或B。
答案:D18.通信运行部门应与一次线路建设、运行维护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
因一次线路施工或检修对通信光缆造成影响时,一次线路建设、运行维护部门应提前()个工作日通知通信运行部门,并按照电力通信检修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如影响上级通信电路,必须报上级通信调度审批后,方可批准办理开工手续。
防止人为原因造成通信光缆非计划中断。
(A)3;(B)4;(C)5;(D)6。
答案:C19.线路运行维护部门应结合线路巡检每( )对OPGW 光缆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通信运行部门。
(A)二个月;(B)三个月;(C)半年;(D)一年。
答案:C20.通信运行部门应每半年对ADSS 和普通光缆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站内及线路光缆的()等,并对光缆备用纤芯的衰耗进行测试对比。
(A)外观;(B)接续盒固定线夹;(C)接续盒密封垫;(D)A和B和C。
答案:D21.独立通信站、综合大楼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 )进行一次测量,变电站通信接地网应列入变电站接地网测量内容和周期。
(A)二个月;(B)三个月;(C)半年;(D)一年。
答案:D22.严格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技术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进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操作演练,提高值机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确保会议质量。
(A)“一主一备”;(B)“一主两备”;(C)“两主一备”;(D)“两主两备”。
答案:B23.通信设备运行维护部门应每 B 对通信设备的滤网、防尘罩进行清洗,做好设备防尘、防虫工作。
(A)二个月;(B)季度;(C)半年;(D)一年。
答案:B24.调度交换机运行数据应每()进行备份,调度交换机数据发生改动前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A)月;(B)季度;(C)半年;(D)一年。
答案:A25.调度录音系统应每()进行检查,确保运行可靠、录音效果良好、录音数据准确无误,存储容量充足。
(A)月;(B)季度;(C)半年;(D)一年。
答案:A26.各()负责监视及控制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通信网故障信息,指挥、协调通信网故障处理。
(A)通信调度;(B)通信运行;(C)通信监控;(D)通信机构。
答案:D27.为防止电网信息系统事故,应全面落实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三同步”原则。
(A)同步设计;(B)同步实施;(C)同步投入运行;(D)同步验收。
答案:C28.管理信息系统遵循“双网双机、分区分域、()、动态感知、精益管理、全面防护”的安全防护策略,切实做好边界、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的安全防护。
(A)安全隔离;(B)安全接入;(C)等级保护;(D)安全认证。
答案:B29.设计开发前,相关业务部门要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组织对业务系统的()情况进行评审,并由公司信息安全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向行业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申请进行信息系统等级定级审批。
(A)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B)信息安全平台设计;(C)信息安全风险分析;(D)信息安全措施落实。
答案:A30.信息系统开发要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要求、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通用设计要求以及本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要求,明确信息安全控制点,严格落实信息安全防护设计方案。
(A)软件开发与测试验收管理规范;(B)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实施细则;(C)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D)信息系统调度运行管理实施细则。
答案:C31.信息内网禁止使用无线网络组网。
要强化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无线网络应启用()和身份认证,应用高强度加密算法、禁止无线网络名广播和隐藏无线网络名标识等有效措施,防止无线网络被外部攻击者非法进入,确保无线网络安全。
(A)安全访问协议;(B)上网行为审计;(C)流量控制;(D)网络接入控制。
答案:D32.加强对信息系统内外部合作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的信息安全管理,通过合同、()、保密承诺书等多种方式,严禁外部合作单位和供应商在对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网络和信息系统中存储运行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和公司敏感信息。
(A)保密协议(B)技术协议(C)安全责任书(D)安全承诺书答案:A33.以()为主体对下属单位互联网出口进行严格管控、合并、统一设置和集中监控,有条件的单位可统一至唯一互联网出口,以减少由于互联网出口众多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A.国网公司B.省级单位C.市级单位D.县级单位答案:B34.系统上线运行()内,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组织进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结合智能电网项目评估工作,组织国家或电力行业认可的队伍开展等级保护符合性测评。
A.10天B.一个月C.两个月D.三个月答案:B35.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访问策略和()进行全面清理,复查账号权限,核实安全设备开放的端口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