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运用对联进行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怎样运用对联进行语文教学
作者:钱志勇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02期
对联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学艺术,在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对联的结构涉及遣词造句、修辞、逻辑、立意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启智力,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
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对联教学。
下面就我对怎样运用对联进行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对联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对联介绍作家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要介绍作家作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姓啥名谁、生年卒年的介绍,势必让学生生厌,提不起学习兴趣。
介绍作家作品,又常常是一节课的开始,头开得怎样,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利用对联来介绍作家作品,可以跳出老框框,换出新路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还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同时,对联还能以其精炼的文学形式唤起学生最浓郁的美感,给学生思维以最丰富的启迪。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
在介绍本文的作者时,就可先向学生介绍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联语言简意丰,深入浅出,充分肯定了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指出了蒲松龄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通过介绍对联,还使学生欣赏到了对联艺术的精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然后以联为纲,联系课文展开教学,联语起到了加深学生对联文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的理解的作用。
(二)利用对联分析人物
朱自清先生在《论雅俗共赏――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的文学道路》一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战士,但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
”《最后一次演讲》就主要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斗士――革命家的品格。
在分析闻一多这一形象时,就可向学生介绍周恩来和邓颖超挽闻一多先生的挽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联语掷地有声,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进行高度的概括。
可以说联语是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联语的分析,联文结合,学生对闻一多先生这一伟大形象便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三)利用对联分析课文
如宋朝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是历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融叙事描写和抒情议论于一体,借景寓情,情景交融。
在分析课文时,就可以用清人陈大纲题岳阳楼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联语高度凝炼集中,可将前句作为写景部分的概括,后句作为议论部分的概括。
并告诉学生,联中“忧、乐”二字来自本文里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里是用典,说明对联产生于之后。
这样联文并举,相得益彰,对联的分析也更加清晰、透彻,教学效果十分不错。
二、利用对联讲授语法知识
在讲授语法知识时,可利用学生喜爱对联的心理,利用对联来进行讲授,这样便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讲授时可采用分析联语的方式,也可采用边对对联边讲解的方式。
以分析毛泽东幼时对老师的出句联:“濯足;修身”为例,“濯”是动词,“足”是名词,二字合起来是动宾结构。
根据对联的要求,与“濯”相对也必须是动词,与“足”相对的必须是名词,二字合起来也必须是动宾结构,“修身”就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讲析完后,可立即出一上联,要学生对下联,随后对学生的对句进行分析讲评。
这样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讲授、运用、反馈、纠正等过程。
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还可运用增字对来讲授汉语知识。
相传,古代有一个能文的长工与一富家小姐对过一副对联,上联是小姐出的,出句不断增字,即玫瑰――香玫瑰――一支香玫瑰――鬓角斜插一支香玫瑰――红颜小姐鬓角斜插一支香玫瑰。
下联是长工对的,老师可先写出“粪桶”二字,要学生加字与上联相对(下联全句是:黑脸大汉肩上平挑两个臭粪桶)。
对句字数不断增加,句子结构渐趋复杂,难度越来越大。
对句中运用了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动词,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这样便能让学生在极少的文字里和极短的时间内学习和运用了极丰富的语法知识。
三、利用对联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写作
对联是“一分为二”的结合体,不管写联还是赏联,都可以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以拙联为例:“桃繁李茂皆因汝;身教言传倶是金。
(写给我师范的班主任李文刚老师)”该联就是一分二的谈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谈问题,上联讲学生能学有所成,完全是老师辛勤教育的结果,是写老师的劳动;下联讲老师在一言一行上都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得以成人,写的是老师的品德。
经过分析启发,可使学生知道,作文时找不到写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从多方面去分析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问题,不会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素材。
启迪思维和训练写作常常是同步的。
如利用对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来训练写作,教师先出上句,下句只写一个字,要学生补齐全句。
当学生写出下句后,又提出新问题:写下句的人是男是女?下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请写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加以说明。
下面是两段学生的作文,其一:“我认为下句是个女人写的。
下句显然是把男人比作太阳,把女人比作月亮。
…一月日边明‟是说女人只有依靠男人才能生存,这是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不能独立自主的思想的反映。
同时,也是这个女人讨好男人的思想的流露。
”其二:“我认为下联是男人写
的。
在这里,作者把男人比作太阳,把女人比作月亮,月亮发光借的是太阳的光辉。
这一对句反映出对妇女的歧视,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表现。
”这种方法跳出了命题作文诉老框框,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也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都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字来。
对联是一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群众性的民族传统艺术,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语文教学上,都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认真钻研,勤于实践,对联这株艺术之树,定能在语文教学这个花园中长得更加繁茂,开出艳丽之花,结出金色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