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铝壳壳体电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动力电池铝壳壳体电位研究
作者:蔡晓利郭毓优
来源:《河南科技》2016年第23期
摘要:分析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外壳电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壳体表面残留的电解液,电芯外层隔膜破损,极耳包胶不完整均会影响壳体电位;正极对壳体电位超过1V,会导致壳体腐蚀的发生。
为避免壳体发生腐蚀,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电芯外部增加绝缘保护袋,在铝壳内部增加绝缘保护涂层,对极耳进行绝缘胶纸全覆盖。
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铝壳电位;腐蚀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6)12-0142-02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石油能源的危机,锂离子电池以其高的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重点关注。
其中铝壳锂离子电池,由于铝来源广且价格相对较低,质轻、具有延展性、易加工、重量比能量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为了防止壳体腐蚀,目前采用的是正极和盖板导通的方法,以降低正极对壳体的电位,理论上正极和壳体导通后正极与壳体间的电压应为
0V,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正极和壳体间电压大于0V的电池,现对这部分电池进行研究,分析其异常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
1 电池的制备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与导电石墨、PVDF和NMP溶剂混合,搅拌成正极浆料,浆料涂布在铝箔上,通过辊压,制片得到正极片;负极石墨与导电石墨,粘结剂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成负极浆料,浆料涂布在铜箔上,通过辊压,制片得到负极片;在叠片机上,将正、负极片与隔膜通过叠片的方式制成电芯,再通过电芯装配将电芯放入铝壳中,激光封口后,注液形成电池。
电池化成之后,进行容量测试,容量测试最后工步将电池荷电状态调整为30%SOC,对应的电池电压为3.285~3.305V;定容工步完成之后测试正极对壳体电压。
2 结果与讨论
2.1 壳体电压的形成
图1为电池电压与正负极对壳体电压之和的对比。
对正负极间电压以及正极对壳体电压、负极对壳体电压分别进行测试,正极参比壳体与负极参比壳体之和基本上与电池电压相一致。
表1为所测6 000支电池中,正极与壳体电压的分布情况。
其中,正极与壳体电压0.001~1.0V 的占比0.9%,大于1V的占比0.1%;正极与壳体电压大于1V则会发生壳体内部的腐蚀[1],即发生电池内部腐蚀的比例为0.1%。
2.2 铝壳表面电解液对正极与壳体间电位
表2为将新的盖板放入电解液中浸泡48h之后,放在空气中静置12h,测试正负极和盖板间电压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将电池放在电解液中浸泡2d正极和盖板间形成了电压。
为了进一步验证电池表面的电解液会影响正极对壳体电位,抽取10支正极对壳体电位不同的电池,电池正极使用酒精浸泡清洗24h,之后放置到空气中24h后测试正极对壳体电压的变化,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使用酒精浸泡极柱后,正极对壳体电压都呈下降趋势,说明电池表面由于电解液参与的副反应会影响正极和壳体电压;待电池表面的酒精干燥后放置
12h,正极对壳体电压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原电压值。
2.3 电池拆解
表3为壳体腐蚀的电池,拆解时正负极对壳体电压的情况,正极对壳体电压均大于1V;壳体腐蚀样品A拆解情况,发现电芯表面外层隔膜有破损,电芯最外层负极片直接与壳体接触,导致正极与壳体电压增高,发生腐蚀;壳体腐蚀样品B拆解情况,发现极耳包胶不完整,负极耳与壳体接触,导致壳体与负极等电位,在充放电过程中或者存储过程中,锂离子通过电
解液可能会优先嵌入铝壳中,产生嵌锂的铝化合物进而发生腐蚀;腐蚀点铝壳内部呈灰色,主要成分是Li2O3和铝盐[2]。
3 结论
对影响铝壳体电位的因素进行分析,壳体表面残留的电解液,电芯外层隔膜破损,极耳包胶不完整均会影响壳体电位;为了避免腐蚀的发生,需要降低正极和壳体间电压,通过欧姆电阻导通正极和壳体,并避免负极和壳体的直接接触,对电芯外部增加绝缘保护膜,在铝壳内表面增加绝缘涂层,对极耳进行绝缘胶纸全覆盖,可有效避免电芯和壳体的接触,避免电池发生腐蚀。
参考文献:
[1]张娜,李杨.锂离子动力电池铝外壳的腐蚀[J].腐蚀与防护,2015(4):351-365.
[2]张智贤,阴育新.铝壳锂离子电池壳体腐蚀的研究[J].天津科技,2016(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