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建设
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资源 禀赋较 差 , 总量虽然较 大 , 但 人均 占有量" 3 - , 0 4 5 种 主要矿 产资 源人均 占有量不到世 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 特 别是石油 、 天 然气 、 铁 矿石 、 铜 和铝土矿等 关系国家经济和安 全的大 宗资源将严重短缺 。 它们 分别为 世界人均水平的 1 / 1 0 、 1 / 2 0 、 2 / 5 、 2 / 5  ̄ 1 ] 1 / 1 0 。 并且一 些主要 矿 产资源 的开 采难度越来越 大, 开采成本 增加, 供给 形势相当严 峻。 目前, 我 国单位产值 能耗 是世界 平均水平 的3 倍, 与发达 国家差 距 更大 , 分别是 美国的4 . 3 倍, 日 本的1 1 . 5 倍。 4 、 生物物种 也在加速灭 绝。 中国是生物 多样性破 坏较 严重的国家。 据 保守估 计, 中国的植物 物 种 中约 1 5 % 一 2 0 %处于濒 危状态 , 仅高 等植物 中濒 危种 类就高 达4 0 0 0 — 5 0 0 0 种。 近3 O 年来 的资料 表 明, 白鳍豚 、 野象 、 大熊猫 、 东北虎 等珍 贵 野生动物分布 区显著 缩小 , 种 群数量锐 减 。 属于中国特 有的物 种和国家 规 定重 点保 护的珍 贵、 濒 危野生动物 有3 1 2 种, 正式 列入 国家濒 危植物 名录 的第一 批植物 有3 5 4 种。 近海的一 些宝贵的生物 资源也 因失 去良好 的生存环境 和营养供应地而难 以得到应有的保护。 三、 努力建 设 生态 文 明 建设 生态文 明必须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 始终坚持以人 为本 , 坚持 又好又快发展 的思 想, 着力从 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 一) 提 高生态 文明意识 。 在 生态文 明建设过 程 中, 把生 态意 识的 形成作为一 项基 础性 、 先导性 工作 , 努力把 生 态文 明意识 变成 全 民共 识, 变成全社会的 自 觉行 动。 深 入开展保护生态、 爱护环境 、 节约资源的 宣传教 育和知识 普及 , 增强公众 的生 态忧 患意识 、 生态 价值意 识、 生态 道德意 识, 不 断提高公众生 态文 明的认知度、 生 态知识 的普及 度和生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这一观点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人类文明都不可能脱离这条社会发展的普遍定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环境宣言》中写道:“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遍数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
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
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
发源地随后的生态转衰,给几大古文明以几近致命的毁灭。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有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
”过度放牧、过度伐木、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让植被锐减、洪水泛滥、河渠淤塞、气候失调、土地沙化……生态惨遭破坏,它所支持的生活和生产也难以为继,并最终导致了文明的衰落或中心的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顺自然规律者兴、逆自然规律者亡。
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
在文明进步中,什么时候生态被牺牲掉了,生态危机出现了,文明危机也就不远了。
生态危机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
人类的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
不幸的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与自然矛盾激化,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包括我国虽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工业文明负效应,最严重的当属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都推动着人们更加关注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从保护绿水青山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在众多方面进行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态保护,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也应该围绕生态保护展开。
只有全面推进生态保护,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是世代之责,也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我们不保护好环境,那么将会面临着生态危机的威胁,从而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比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枯水河流、火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都已经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威胁。
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环境状况、掌握环境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承担起管理责任,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经济上,需要加强绿色经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升级。
社会上,需要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和素质。
文化上,需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文明、绿色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政治上,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推动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最后,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对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
社会 的奋 斗 目标和 主要 内容 。近二 十多年 来, 随着 中国x &4 进程的加速 , -  ̄ - 出现 了严峻 的生态环境 问题 , 生态危机 凸 显。必须把建设 生态文 明放在 突 出位 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变思想观念和 经济发展 方式 , 转 完善政府 的政 。 二是土地 、 森林 、 淡水等资源稀缺 。中国土地辽阔 , 但平
可能有高度的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 。没有生态安全 , 人类 自 身就会 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 。没 有生态文明 , 就不可能有 高度发达的物质 文明 、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 , 生态文 明是 自然 经济社会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所在 和重 要标志 . 建设社会 主义物 质文 明、 治文 是 政
明和精神文 明的基础 。
二、 中国 的生 态环境 问题严 重 , 生态 危机 凸显
( ) 一 能源资源 日趋短缺 中 国人 口众 多 , 能源资 源匮乏 , 已经难 以支撑 传统 工业 文 明的持续增长 , 未来十余 年 , 而 中国要 全面推进 小康社 会 建设 . 能源资源状况将 面临着 巨大的挑 战和压力 [。 3 ]
有 良好 的生 态条件 , 人类 既不可能 有高度 的物质享 受 , 也不
灌溉用水 利用 系数 为 0 , 为国外先进水平 的一半 。 .仅 4 未来 十 几年 ,中国人 口仍将 以每年净增 10 0万左右 的速度增加 , 0 人们 的消费结 构将加快 升级 。 若按照现有的能源资源利用水 平, 要实现 2 2 0 0年 G P翻两 番 的经济发 展 目标 , D 能源资 源 消耗 将是 目前 的 4 5倍 , ~ 能源资源供 需失衡 日趋严 峻 , 生态
源是美 国的 45 、 . 倍 欧盟的 77 、 .倍 日本的 1. 。工业耗水 1 5倍 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近 3 , 倍 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1 O多倍 。 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方向
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
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半叶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据统计,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不仅消耗着世界7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资源,而且还利用其在资源消耗方面的优势,对本国自然资源实行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从而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的破坏。
我国的生态形势也十分严峻。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
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如人均矿物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
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建立全民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最关键的观点,是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双方,是和谐相处的统一体。
第一,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之子。
由自然孕育、哺育了人类,使人类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二,发展使人类变得不断强大,强大又使人类自我意识膨胀,使自然之子自以为是自然的主人,向自然索取没有限制,破坏生态平衡没有限制,因而引发生态恶化。
第三,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人类不仅要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更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既要考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其它物种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和自然要协调发展。
第四,建立全新的生态文明观念,不仅科学家要高度重视,而且政治家、企业家及全体公民都要高度重视,站在自然之子的角度,人类应当约束自己,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形势与政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班级*********组员名单管理工程系2014年05月17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们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利益;道德教育;消费主义;目录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 (1)1.1.1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冲突 (1)1.1.2经济利益至上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1)1.2建设生态文明与社会不公正的矛盾 (2)1.2.1社会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2)1.2.2社会不公正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 (2)1.3建设生态文明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矛盾 (2)1.3.1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3)2 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3)2.1加强生态伦理学研究 (3)2.2广泛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3)2.3抵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4)3 结语 (5)4 参考文献 (6)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为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十分艰巨和紧迫。
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价值观等众多领域,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
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大至国家,小至社会、集体、个人,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话题,然而,经济利益的获得本身往往以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资源容量已达到支撑的极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生态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生态安全有何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它不仅关乎着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对未来的生态安全产生着深远且至关重要的影响。
生态安全,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不受威胁和破坏的状态。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一系列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和措施。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对生态安全有着怎样具体且关键的意义呢?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大自然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网络,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例如,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湿地可以过滤污染物、储存水分、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
然而,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如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行为,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受损。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能够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比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让受损的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重新恢复其应有的平衡和稳定,从而保障生态安全。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采取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大量排放污染物,过度消耗资源。
这不仅导致了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严重污染,还使得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
这有助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生态安全筑牢防线。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危机之一,其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能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生态文明建设名词解释
生态文明建设名词解释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构建一种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文明,以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使得社会环境获得和谐发展。
它永久维护人类生态环境,让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社会各个群体得以安定发展,让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多个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绿色经济发展等。
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积极建立绿色环保理念,做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再生利用。
其次,绿色经济的发展、低碳社会的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此外,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环境、资源、能源和气候法律法规,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再生利用行为的规范,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同时,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推动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加快实施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体系要建立在防治污染的前提下,以减少污染和减少能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自然资源,降低资源开发和消费成本,改善居民质量生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多部门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清洁、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人类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呢?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之一。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罚标准,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其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是重要举措。
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我们应当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关键环节。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降低对有限的化石能源的消耗,保障能源安全。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样不可或缺。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草原等,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
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片面和短视的行为。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培养人们的环保习惯和责任感。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呢?生态文明建设,简单来说,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关注的是环境的保护。
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以及多样的生物物种。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如过度的开采、肆意的排放、无节制的砍伐等,这些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来保护和恢复这些被损害的生态环境,让我们重新拥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需要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推广节约型的技术和理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在农业生产中,发展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良好习惯,减少资源的消耗。
生态文明建设还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过去,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惜牺牲环境,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比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支撑。
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和监管。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实践论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根据我国国情,生态文明的建设面临许多问题。
但生态文明的建设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生态文明;问题;对策;意义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
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1、人口问题突出。
首先,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其次,人口老年化问题严峻,青少年人口比重严重偏低。
使得我国老年抚养系数快速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加剧、老年医疗和养老等问题突出。
2、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
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矿、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较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尤其是铁、铜、铝土、铅、锌和金等多为贫矿,难选比重大,开采成本普遍比较高,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
基于生态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思考
建设和社会建设 五位 一体的地位上,说 明党 中央对生态文 明
建设的重视 。
人与社会之 间,还要处理好人与 自然之 问的关系 ,这就 需要
大 学 生 具 备 相 应 的 生 态 道 德 素 质 , 具 备 相 应 的 生 态 道 德 观 念 ,这 直 接 指 导 着 大 学 生 的行 为 。 1 . 3 生 态 文 明观 教 育是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大学 文化 是在大学 长期 办学过程 中经历 历史积淀 而逐
民福祉 、关乎 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 对资源约束趋紧、环 境污染严重 、 生态系统退化 的严 峻形势, 必 须树 立尊重 自然、
顺 应 自然 、保 护 自然 的 生态 文 明 理 念 ,把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放 在 突 出地 位 ,融 入 经 济 建 设 、政 治 建 设 、文 化 建 设 、社 会 建 设 各 方 面 和 全 过程 ,努 力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实 现 中华 民族 永 续 发
展 。” 党 的十八大报 告用整整一个 章节的 内容描述 生态文 明
建 设 ,并 且 把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放 在 经 济 建 设 、政 治 建 设 、文 化
学 生, 大学生不仅要具备 专业技术素质 , 还需具备道德素质,
其 中生 态 道 德 观 是其 中重 要 的 内容 。随着 人 与 自然 关 系 的密 切, 大 学 生 在 社 会 中生 存 和 发 展 , 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
改 革开放三 十 多年 来 ,我 国经 济发 展取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经 济 总 量 排 名 世 界第 二 , 综 合 国 力 大 幅 度 提 升 ,但 是 , 这 些 成 就 的 背 后 是 以 巨 大 的 资 源 消 耗 和 严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为 代 价 的 ,近 几年 ,环 境 污 染 的 恶 果 我 们 已经 品尝 到 了 ,沙 尘
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论文导读:生态文明建,发表论文,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
本·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机取代 了经济 危机 。  ̄ [ 1 1 4 8 6
阿格 尔 认为 , 马克 思没 有预见 到 “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在其 以过 快 的速度 积 累资本 以致难 以有 效 利用 的内在 固有 的趋势 中有 继续 生 存 的能 力 ” { 躺 , 早期 垄 断资本 已经代 替 了 自由经 营 的市 场 资本 主 义 , 这
2 . “ 异 化 消费” 是 资本 主 义生 态危机 的根 源 。马
克思在 批 判 继 承 德 国古 典哲 学 的基 础 上 , 在《 1 8 4 4 年 经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中提 出 了“ 异化劳动” 的理 论 。 “ 异化 ” 作 为一个 哲 学 概念 , 是 指 主体 在 自己的 发展 过程 中 , 由于 自身 的活动 而产 生 出 自己的对立 面 , 然 后 这 个对立 面 又作 为 一种 外 在 的 、 异 己 的力 量 反 过 来 反对 主体 自身 。 参照 马克 思 的“ 异化 劳 动 ” 理论 , 阿格 尔 的异 化
当代 西 方马 克思 主义 的重要 流派 之一 。本 ・阿格尔 ( 以下称 阿格 尔) 作 为生 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主要 代 表 ,
他在《 西 方 马克思 主义 概论 》 一书中 , 不仅 明确 提 出
从 根本 上 延缓 了 资 本 主 义的 最 终 崩溃 。对 此 , 阿格 尔作 出这样 的解 释 : 一 是 欧没有 牢 记 自己的革命 使命 , 一 战爆 发 导致
到 了 消 费领 域 , “ 异 化 消 费” 是 导 致 生 态 危 机 的 主要 根 源 。 为 此 , 他 提 出 了解 决 生 态危 机 的 方 法 : “ 期 望破 灭 的辩 证 法” 所 导 致 的
模 式 变革 , 通 过 分散 化 、 非 官 僚 化 以及 民粹 主 义与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结 合 走 向 生 态 社 会 主 义 。 探 析 本 ・阿格 尔 的 生 态危 机 理 论 , 有 利 于 当前 我 国 生 态文 明制 度 建 设 探 索 , 对 我 国走 出一 条 适 应 中 国 国情 的生 态文 明建 设 道 路 具 有 重 要 启 示 。
论当代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课时间:周________节2015年9月论当代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科技在不断地向前飞跃,在各个领域都有重大突破,然而人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却也遭受着来自生态方面的恶性反应,如这一段时间以来华北华东地区的雾霾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当地人们正常的住行生活。
面对这一困境,无论是受到环境恶化困扰的人们还是其他,都应积极用新的发展策略与方案来解决当下生态难题与危机。
一、当代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1.什么是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建设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地提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巨大的财富。
但是,在此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却往往使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正是由于人类种种不合理的活动方式,在局部地区或者全球范围内导致的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生命维持系统瓦解,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造成现如今的“生态危机”。
而“生态危机”亦是意味着“生态失衡”!美国学者福格特在1949年首次提出“生态失衡”的概念,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等引起的生态条件的恶化,所产生的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现象。
与此同时,高兹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机,所有这些危机都是与生态问题有关,或者说都源自于生态危机,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也就是破坏”。
因此,自原始文明的依赖自然,到农业文明的敬畏自然,再至工业文明的改造自然,如今的我们不得不开始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下顺应自然!通过拥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及更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于传统工业文明之后,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
布克金的生态危机根源说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 破 坏却 不是 由这些 国家而 是 由 占有 世界 一 半 以
上 资源 的发 达工 业 国造 成 的 。并且 后 果 还是 由发 展
界 造成 巨 大 的影 响 .而且 也使 我 们人 类 的 生存 遭 到 威 胁 。 因此 , 在我 们 的生存 环 境 变得 不可 救 药 之前 , 我们 必须 探求其 根 源 , 以求 得解 决 的方案 。
、
批 判 各 种 生 态 危 机 根 源 说
在生 态 危机 的 产生 根源 上 ,有 人 归 因 为人 类 中
心 主义 , 有 人归 因为 资本 的扩 张 , 有人 归 因 为科 学技 术, 有 人 归 因 为经 济 增 长 , 有 人归 因为 人 口膨 胀 , 也
有人 归 因 为异 化消 费 , 当然 , 也 有 人把 其 归结 为 上述 多方 面 的原 因。对 以上 种种 生态危 机根 源说 , 布克金
危 机 同 时存 在 . 但 二 者之 间究竟 是何 种 关 系 , 我们 没
办法直 接下结 论 。 比如 , 我们都 知道 发展 中 国家的人 口大 幅 度增 长 , 甚 至 出现人 口爆 炸 , 但 当今最 严 重 的
都 表示怀 疑并进 行批 判 。布克金认 为 , 当今 我们社 会
已经遭 受 到前 所未 有 的破 坏 ,这 种破 坏 不 仅对 生 物
பைடு நூலகம்
多关 于生 态 的 著作 , 比如 《 食 品 中 的化 学 物 质 问题 》
( 1 9 5 2 ) , 《 生态 学 与革 命 思想 》 ( 1 9 6 4 ) , 《自由生 态 学 : 等级 制 的 出现 与消 解》 ( 1 9 8 2 ) , 《 社会 生 态 学 的哲 学 》
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类社会进行全面转型的重要内容,它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基础上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它要求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
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问题,必将导致环境崩溃,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绿色发展,让人与自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途径。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政府应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其次,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环境管理的有效实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责任。
本文将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性:1.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可以保护珍稀物种免受人类活动的威胁,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2.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环境。
3.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以满足现世代需求的同时,不会危及后代子孙的发展空间。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举措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举措:1.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2.加强环境资源管理:加强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低碳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4.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人们养成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的习惯。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虽然各国都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仍然面临许多挑战:1.经济发展压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难以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解决生态问题防止生态危机的开题报告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解决生态问题防止生态危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大规模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并将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与修复、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生态安全与健康等多方面,而且还需要进行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深度转变。
本文通过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可以为加速解决生态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与原则。
通过文献调研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
2. 生态问题现状及其影响。
通过对中国生态问题的归纳概括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实质和成因,同时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生态问题的整体策略和具体措施,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些策略和措施。
3. 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分析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并探讨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4. 生态监管及防治生态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生态环境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措施,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具体措施。
并探讨如何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收集和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包括学术研究成果、政策法规、实践经验等,并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
2. 实证研究法。
通过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相关企业、机构、政府部门和公众对生态问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生态危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摘要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爆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界研究的热点。
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危机环境自然生态文明0.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也因此得以飞速发展。
同时,自然界己越来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实践的烙印。
人类已由古代惧怕自然转向征服自然、统治自然。
人类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然而,人和自然的矛盾却始终未得到完满的解决。
随着人类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的索取,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自然己被人类的盲目行动弄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人口的增长、森林的减少、土壤的流失、环境的污染、能源的短缺……,这一系列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地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人类自身的生存正日益受到他自己造成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人与自然的对立也己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生态危机已不只是一般的环境危机,而是全球性的危机,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它都超过了以往人类历史的总和。
它不仅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日益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视阈和新的理论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结合,热切地关注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探索1.1 科技进步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固然与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关,但却不能由此而归罪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由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
首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根源于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
科学技术的利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确实有它的负作用,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上。
比如,农业上使用DDT杀死了大量的害虫,挽救了农作物,然而却同时毁灭了野生动物和鸟类,使百花吐艳、百鸟争鸣的春天即将沦为“寂静的春天”;钢铁工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高炉冒出的滚滚浓烟却严重导致了空气污染;越来越多的汽车、小轿车的生产和使用,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生活,带来了舒适和安逸,然而却使大街上弥漫着有毒的烟雾和气体;原子能的利用开发了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然而核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祸及子孙后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科学技术是一位“两面神”,一把“双刃剑”。
但我们却不能由此而断言,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恶的性质,因为这种负作用的产生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造成的,科学技术只不过是由人研究、设计和利用的工具,它本身并无自主力量。
人类只要生产,只要生活,便总会有污染物和废物排除,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无论科学多么进步,技术多么发达,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这个定律都不会改变。
但可以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科技进步而不断预防和控制这种负作用。
其次,生态危机是人类对科学技术滥加利用,盲目征服自然的恶果。
近代工业革命吹响了人类全面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号角,人类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控制了一个又一个的自然物,取得了征服自然的辉煌胜利。
人类被这种征服自然的成功所陶醉,感到自己力量无比强大,可以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为所欲为,似乎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再受自然的限制,可以无限地向自然界索取,把自然界看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和可以任意排放废物的无底的垃圾桶。
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事实正是如此,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和破坏大大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再生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结果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活动的结果使自然界返过来成为祸害人、对抗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
其三,是人类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所引起的恶果。
恩格斯说:“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
”比如为了多生产粮食而不惜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为灭害虫而使用大量的有机杀虫剂.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
即使有些国家、有些单位领导人已经意识到眼前的短期行为可能会带来长期的不良后果,但由于这种后果不是降临在他们身上,而是降临在他人或后代身上,他们也不会花大气力、下大本钱去治理污染。
比如,明知工厂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了河流,但只要本厂经济效益好,管它会对下游人民生活带来什么灾难性后果;燃烧煤炭的发电厂只管发电量的提高,至于排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的破坏.那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更不会计人他们的生产成本中去。
他们想的只是在自己的任期里获得实际经济效益才算政绩,政绩突出才能继续得以提拔和重任,而把治理污染这种劳神费力、费钱的事留给以后的人去干。
由此可见,生态危机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拼命追逐自己的特殊利益、眼前利益所造成的恶果。
其四,是出于反动政治目的的需要,把科学技术作为侵略扩张,霸占他国、毁灭人类的残暴手段。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实施的“731”细菌战、化学战就是这方面的血证。
有时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时,也会通过运用现代武器来摆平。
1945年,美国把研制成功的第一颗原子弹投向广岛,其强大的核辐射造成的污染,危害的决不是一代人、二代人。
总之,只有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才能既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共同目标应该是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探索关于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是理论界探索较多和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总是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不合理使用,过分夸大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还有的认为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搞工业化,必然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对生态危机成因问题的探索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比较有深度和特色的部分。
它在继承和发展环境保护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基础上,对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科学技术及其不合理使用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层面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刻分析。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将自然看成是资源的“水龙头”和废弃物的“污水池”。
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矛盾的,资本的扩张成为一种无限制的必然趋势,而自然承载力则是有限的。
今天,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已经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批判领域。
生态危机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的和科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集中体现。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对外扩张方式的多重视角,对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环境危机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对自然必然采取一种掠夺的立场,把自然看成是掠夺资源和堆放垃圾的场所。
在不断加强对工人剥削和掠夺的同时也在加强对自然的掠夺。
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资本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必然想方设法把一部分成本外部化。
因生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费用应该计入生产成本之中,但是,资本家总是绞尽脑汁地使这部分成本外在化,或者把它转嫁给社会,或者转嫁给后代。
如随便丢弃工业废弃物,把废水排入江河湖泊;让后代去支付这笔治污费用。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资本家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利润的不断增加,才会投资治理环境污染。
高兹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和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这必然引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就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任何生产都是同生态系统的破坏联系在一起的。
尽管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它的长远利益,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生态问题,但是,这些措施仍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限度内进行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利润的不断增长,所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内在必然联系的揭示,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结果。
资本主义过去的发展已经在生态方面犯了巨大错误,而且现在仍以占世界25%的人口消耗着占世界7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原料;造成目前地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释放的导致“气候变暖”的气体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2/3。
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应对生态危机负主要责任的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所以它通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掠夺来转嫁和缓和危机。
西方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和剥削是造成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它必然不断地开拓世界市场,通过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凭借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掠夺和占有全球性的资源,在第三世界推行“生态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源实行疯狂的掠夺。
法国学者阿尔贝·雅卡尔在《我控诉霸道的经济》一书中则控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霸权,西方国家已经控制了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占全球人口20%的西方人消费着占全球80%的生态资源。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掠夺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他们的生态殖民地。
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结果。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生态掠夺同原始积累时期的奴隶贸易,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商品和资本输出的那种掠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 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2.1 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