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
广西居民储蓄的趋势分析
广西居民储蓄的趋势分析
近年来,广西居民储蓄呈现以下趋势:
1. 储蓄额呈上升趋势。
随着广西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储蓄额逐年增加。
2019年末,广西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2.86万亿元。
2. 储蓄方式逐渐多样化。
传统的储蓄方式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
近年来,广西居民开始尝试更多的理财方式,比如购买基金、保险、股票等。
这些理财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收益,还可以有效应对通货膨胀。
3. 储蓄结构更趋合理。
以前广西居民往往存储蓄在银行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风险和收益,将储蓄分配到不同领域,以达到更好的综合效益,比如购买房产和股票等。
4. 年轻人开始重视储蓄。
过去,年轻人更倾向于消费,不重视储蓄。
现在,随着教育和信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意金融知识,从而更频繁地进行储蓄,以保证自己未来的生活需求。
尽管广西居民储蓄呈现多种趋势,但总体上,居民的储蓄意识和储蓄能力不断提高,这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储蓄率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
关于储蓄率问题的若干观察与分析周小川尊敬的洁蒂行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感谢马来西亚央行同事们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
当前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同时,人们也不禁会联想到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的危机给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亚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此过程中,马来西亚通过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维护了林吉特币值的稳定,有效保持了市场信心,使经济尽快走向复苏。
十年来,马来西亚央行运用灵活的货币和汇率政策,逐步解除临时性外汇管制,促进了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
今年是马来西亚央行成立五十周年。
中国与马来西亚同为亚洲国家,存在着很多共同点:首先,两国都是东亚及太平洋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和国际清算银行顾问委员会(ACC)的成员,拥有很多共同工作的宝贵经验;二是两国同属新兴市场国家,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两国政府和民众还共同经历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都渡过了相当长的困难时期,并逐步从危机中走出来;三是在2005年7月期间,马来西亚和中国都分别进行了重大的本币汇率机制改革,这让双方也有了更多共同经验。
目前,包括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内的不少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储蓄率,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共同问题值得探讨。
目前,全球经济又再度面临金融危机的考验。
不过,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危机是从发达国家蔓延开来的。
而关于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近来国际上讨论得很热烈,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这其中,东亚地区、产油国较高的储蓄率和美国较低的家庭储蓄率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部分观点认为亚洲和产油国储蓄率过高是全球失衡和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人们也在观察的基础上研究是否有何种政策能明显左右一国的储蓄率。
目前,尚无充分可信的学术研究成果说明储蓄率的高低与某种特定因素有关。
有学者认为高储蓄率与以人均GDP衡量的富裕程度有关,也有一些分析认为与汇率、金融媒介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民族传统、人口结构、社会保障的优劣等有关。
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状况及问题研究
我国居民储蓄状况及问题研究作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目录一、储蓄、居民以及居民储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一)储蓄、居民以及居民储蓄的概念 (1)储蓄率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1)(二)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2)1、个人可支配收入 (3)2、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收入 (3)3、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3)4、其他相关因素 (3)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 (4)(一)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居民储蓄的主要情况 (4)1、居民储蓄的情况(储蓄率偏高) (4)2、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5)(二)居民储蓄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5)1、社会保障感缺乏 (6)2、投资渠道不足 (6)3、我国目前人口年龄结构 (6)4、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长 (6)5、物价上涨 (7)6、利率的影响 (7)7、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 (7)8、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 (7)9、人口负担轻 (7)三、我国居民储蓄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7)(一)居民储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7)(二)居民储蓄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9)四、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比中、外的金融体制并从中获得启示 (10)(一)针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见解 (10)(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和债券市场强化 (10)(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金融环境并轨 (10)(四)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 (11)(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 (13)五、结论与对策 (13)(一)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结论 (13)(二)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14)1、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14)2、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生活保障性 (14)3、规范资源分配秩序 (15)4、积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扩大投资渠道 (15)5、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势头加强中国金融与世界接轨的改革 (16)(三)对以上分散性的见解进行总结,并提出长远的规划 (16)我国居民储蓄状况及问题研究【内容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国民储蓄率一直居于世界之首;1989年至1993年统计,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总产值的35%以上,尽管近几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热情丝毫未减;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速度越来越快,然而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覆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金融体制一、储蓄、居民以及居民储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一)储蓄、居民以及居民储蓄的概念广义的讲,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而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此时储蓄是居民(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狭义的讲,储蓄是指居民储蓄,也就是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而不包含政府储蓄;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居民储蓄也有广义的概念,通常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证券投资、保险及外汇等金融类资产的持有;从储蓄的概念中,我们可得出储蓄率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不同的研究目的的储蓄率含义不同,研究居民储蓄行为多采用居民储蓄与居民收入比,而储蓄率的部门分析则多采用居民储蓄总量与GDP之比;(二)储蓄率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储蓄率是广义概念,包括狭义的国内储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及外汇储备;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人均储蓄率是中国人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而决定储蓄率的因素有:1.收入的不确定性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因此,降低城镇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措施都是提高居民消费、降低储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2.家庭的年龄构成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产生以上影响的内在机理在于不同年龄人口所对应的教育、医疗支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和医疗体制下,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二)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2.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收入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收入即人对于自己将来的可收入的一种设想,能够支撑起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从而满足在各方面得到可支配状态;3.较高的通货膨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即是1)利率提高,人们就会把钱存进银行,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减少,从而降低通胀;2)利率提高,人们可以得到更多利息,也即意味着政府投入到流通中的货币增多,会增加通货膨胀;利率的提高促进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在金融产品不发达的情况下,将资金存入银行生息是普通居民首选的一种投资方式,特别是对于经济更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所以当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时,就会促进居民的储蓄意愿;4.其他相关因素实际存款负利率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较多,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的分流作用明显;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趋于活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储蓄存款的分流;房地产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投资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储蓄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所以消费支出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直接因素;[6]居民的消费意愿可以由居民对当期的物价满意度来评价;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一)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居民储蓄的主要情况1.居民储蓄率偏高近几年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之中,而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高储蓄率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此外,储蓄的高增长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而债券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却发展总体滞后,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过大;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有向银行业集中的趋势;高储蓄率导致的高投资率,也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我国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投资依然无法完全吸收过高的储蓄率,而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出又不能被国内消费吸纳,这就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4]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来扭转对外贸易顺差较大,国内需求不足的局面;2、我国居民储蓄的愿望强烈我国居民的储蓄愿望强烈,但消费和投资数量增长相对迟缓或滞后,内需严重不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消费信心缺乏,消费信心用来概括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的总合,这些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缺乏消费信心是致使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低下的原因之一;首先,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以至于很多人丧失了对消费的信心,形成了有钱即储蓄的心态;2.住房、教育、医疗负担沉重,众多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在住房、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很多居民长期的财富积攒知识为了购买最基础的生理需求物品,以至于无法进行随性的消费;(二)居民储蓄率偏高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主要的因素是:1.社会保障感缺乏个人财富增长的同时,消费却不升反降,除了消费信心不足或投资渠道匮乏的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正是在于社会保障感的缺乏;社会保障感的缺乏也就是说居民预期未来的消费会增多,从而抑制当期消费;即形成所谓的“预防性储蓄”;2.投资渠道不足除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外,投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渠道的缺乏,是中国储蓄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全球经济角度而言,我国居民储蓄率明显偏高,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40%左右,远远高于世界25%左右的一般水平;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把仅有的一点闲钱存到银行成为许多居民不得已而为之的理财方式,在利息率极低,甚至是负利率的条件下,亦是如此;[5]3.我国目前人口年龄结构储蓄意愿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性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一般来说,低龄及高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考虑居住、教育、养老、医疗等各项支出,因而具有较强的储蓄动机;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恰好是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4.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长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储蓄的基本前提;这些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尽管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高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5.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比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比储蓄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所以消费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的一个直接因素;居民的消费意愿可以由居民对当期的物价满意度来评价;物价上涨幅度越大,居民对物价的满意指数会相对下降,消费意愿也会下降;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食品类涨幅最大;6.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诱导居民通过储蓄来实现自我保险;7. 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导致居民具有高储蓄倾向;8. 人口负担轻,因此经济剩余比例大;通过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我国现阶段的高储蓄率状况以及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存在我们将如何进行解决,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三、我国居民储蓄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一)居民储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1、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首先,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其次,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储蓄余额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有能力储蓄更多,这是看得到的财富;2、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危害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最近几年,在宏观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下,高储蓄率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值得担忧,不希望这种现象再继续下去;首先,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改革还没有到位,金融市场规模偏小,投资渠道狭窄,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很少有其他渠道来消化存款;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导致银行业的风险累积;其次,储蓄的高增长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而债券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却发展总体滞后,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结果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最后,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我国的储蓄率过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投资增长27.8%,依然保持高位;而过去几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占到GDP的45%左右,这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资金等待投资;高储蓄率必然导致高投资率,也就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而我国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投资依然无法完全吸收过高的储蓄率,而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能又不能被国内消费吸纳,这就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3、居民储蓄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表面来看,储蓄率的高低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储蓄率的高低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首先,高储蓄率必然会影响人民的物质生活是毫无疑问的;假如每个公民把得到的钱都进行储蓄不进行消费,那么就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其次,高储蓄率必然会影响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足以证明了高储蓄率会影响人民的文化生活;总之,储蓄率间接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综上论述,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既有贡献,也有危害;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时间上来看,贡献更多地来自于过去,危害更多影响到未来;从性质上来看,贡献更多地指向我们应该竭力避免和改变的方面,危害主要针对我们要追求的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经济展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让这种贡献无的放矢;这样,就目前的时间点和经济形势来讲,高储蓄率的危害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在未来长期稳定的增长,降低储蓄率、扩大内需是不仅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手段;四、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比中、外的金融体制并从中获得启示(一)针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见解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一半部分就是实物资产的累积和调控,这里主要有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加强宏观调控中消费导向的力度和作用,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拉动内需的最主要的方面,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人口基数很大,这样对稳定中国经济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发展以按揭为主的居民部门金融负债,配套培育消费热点,以国家的宏观手段、微观的市场调节和思想层面的诱导都可以拉动内需就,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实体经济,只有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才可以增加储蓄和消费的基数,进而增加储蓄量;(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和债券市场强化扶持企业债券市场,构筑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首先适度扩大发行规模有效增加国债余额;其次以增发长期国债作为解决债市诸多难题的突破口;来增加我国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平稳化;当债券市场得到了完善,中国的股票市场也会得到发展;股票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中国融资环境的改善,进而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会储蓄和投资的改善;(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金融环境并轨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实行对外开放首先在于利用国外资金,以弥补我国现代化建设资金之不足;我国的现代化是赶超型的现代化,具有明显的高起点、高速度、高目标的特征,引进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是我国现代化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除了依靠国内的积累之外,还需要利用国际市场进行积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在引进国外资金方面迈开很大的步伐,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等形式,引进巨额的外国资金和海外资金,同时还通过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品,获得了巨额的外汇,为现代化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其次是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培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和产业结构的高度;作为赶超型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并以较快的速度赶上世界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购买技术专利、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允许外资独资经营等方式,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培植起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了这些产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见,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加速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增加与世界各国金融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利用世界各国之间的资源来繁荣中国的市场,发展中国的经济;(四)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通过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环境,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特别是宏观政策上的支持,消费增长有很大的挖掘潜力;1.宏观政策刺激消费增长;历届美国政府不仅充分发挥财政、工资政策对消费的调控作用,而且引入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储蓄政策、消费信贷、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重要调控手段;同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项目和范围,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实行了失业补偿、老年保险、医疗照顾制度,为社会提供“安全网”和消费增长的“内在稳定器”;2.金融创新挖掘消费潜力;住房按揭贷款及其证券化是美国促进消费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把消费者一生的财富做了均衡安排,把家庭的经济压力分解到贷款期的各个还款时点上,使贷款者除享受住房之外还可利用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满足衣、食、行、娱等其它消费需求;美国还通过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居民提供财产增值渠道和新的收入增长来源;3.技术、产品与经营模式创新诱发消费需求;美国拥有鼓励创新的制度架构,始终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国家,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源源不断地开创出崭新的投资、消费需求,驱动经济发展;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从制造产业到文化创意,激发强大的消费动力;迪斯尼、互联网等就是创新创造需求的例证;4.充分发育的商品市场体系优化消费环境;美国大力优化各种消费环境,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多层次市场定位的商品市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消除区域市场分割,形成高度统一的商品市场与流通体系,如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对居民消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对我国而言,东部发达地区可能较早步入高收入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配套政策,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大力完善社会信用体制和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鼓励居民适度的负债消费,将居民可预期的未来收入转化为当期消费,合理配置生命周期的投资与消费比例;运用经济学当中的IS—LM的理论来全面分析中国投资和储蓄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中的经济;(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1.促进就业结构从农业向城市有序转移;2.有计划地分配公共投资,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道路、港湾、城市基建积累社会资本;3.积极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产业组织引进高层次教育训练,培养技术高度熟练的劳动力,不断提高生产率;4.减少管制,激励国民技术创新;通过大力引入高科技,交通运输和通信业迅速发展;5.大力消除农业与工业之间、地区之间、大小企业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稳定;五、结论与对策(一)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上问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居民储蓄问题主要就是,居民的储蓄率相对比较高;这样会使大量的资金被存到银行里,进而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性;资金的流动性被限制就会使市场的需求被降低,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降低储蓄率;(二)降低储蓄率的对策1、扩大内需,刺激消费1.国家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2.国家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出台并落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定并发布增加各项农业补贴的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4.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2、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生活保障性完善市场分配制度,促进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完善社会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或资源的效能转换,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生产要素的市场调节和效能转换;就目前情况看,微观经济主体所具有的市场主要还是消费品市场,而关系到经济主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比如,由于没有健全的资本市场,经济主体需要钱不能从资本市场上获得,其生存就处于十分脆弱的地位;因此,资金始终成为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也是现在企业发展首要的制约因素;如今的问题是,如果还仅仅把劳动量的多少作为社会对个人分配和收入的主要的,甚至是单一的依。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现状及成因分析
经济论坛中国的居民储蓄率现状及成因分析张静(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高储蓄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储蓄率超过50%,这被认为是导致国内内需不足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提振内需,扩大内需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得到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并出现了负增长,长期以来的高储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居民储蓄率的降低对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应采取合理措施将居民储蓄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经济增长;影响因素1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分析我国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不断增长,到2005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应注意区别国民储蓄率与居民储蓄率的概念,国民储蓄可以按照进行储蓄的部门而划分为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私人储蓄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
所以说,国民储蓄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代表居民储蓄率的高低。
2中国居民高储蓄率原因分析2.1居民的预防性动机强随着由于社会制度的改革,许多由国家负担的成本逐渐转移到居民个人身上,居民增加了对未来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的顾虑,需要保持一定储蓄来应对未来的支出。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健全而且水平低,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增加储蓄。
由于政府的公共消费支出水平低,导致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居民需要进行预防性储蓄以应对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
导致居民的即期消费下降,边际储蓄倾向加强。
2.2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储蓄来自收入,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的储蓄额是不同的,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储蓄额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从储蓄的分布情况来看,家庭储蓄的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居民储蓄集中在少数家庭,主要是收入最高的那部分家庭,低收入家庭对居民储蓄率的贡献是有限的,而高收入家庭由于生活消费已经趋于饱和,又缺乏投资渠道,大量结余资金被大量沉积在银行,这也是造成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之一。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情况的变化2004年第3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5458.7亿元,增加额从2003年第3季度以来出现了连续下降的势头(2004年第1季度除外),由2003年第3季度的3214.03亿元持续下降到2004年第3季度的1666.27亿元;同比增长率也由2003年第3季度的19.22%连续下降到2004年第3季度的14.44%。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10月公布上调存款利率,虽然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同比增长率在2004年第4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保持下去,2004年将是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
本文利用了1999年1季度至2004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居民储蓄-[飞诺网]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表现出几乎完全一致的走势,即1999年第3季度至2002年第2季度一直稳定上升,2002年第3季度略有下降后又恢复上升,2003年3季度2004年第3季度以较大速度下滑;各年1季度数据相比较,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从2000年至2004年均稳步上升。
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等于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当收入不变时,储蓄率随储蓄存款增加额的变化而变化,即两者同步变化并表现出一致的走势;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居民收入是不断提高的,只有当存款增加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时,储蓄率才会表现出与储蓄存款增加额一致的走势,所以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
每年1季度的储蓄率远大于其他3个季度,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
这一期间,1998年12月、1999年6月和2002年2月,三次降低存款利率,但上述两个指标并没有因利率下调而下降;相反,2004年10月上调利率时,两个指标均大幅度上涨。
对石城县居民高储蓄率的分析
对石城县居民高储蓄率的分析高储蓄率导致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引起产能过剩与内需低迷的矛盾,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对石城县居民高储蓄率的变化和现状及产生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降低储蓄率,促进经济良性运行的对策。
一、石城居民高储蓄率的变化和现状<一)从纵向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石城居民储蓄额和储蓄率持续快速上升。
1、储蓄额快速增长。
1990年,年末居民储蓄额为5209万元;2000年,年末居民储蓄额达到59709万元,比1990年增长10.5倍,年均增长27.6%;2018年,年末居民储蓄额达到328718万元,比2000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15.3%。
2018年,人均储蓄额达到10291元/人,分别比2000年的2051元/人和1990年的205元/人增长4倍和49倍。
b5E2RGbCAP2、储蓄率持续攀升。
1990年,居民储蓄率<年末居民储蓄额占GDP的比率)为24.7%;2000年,居民储蓄率达到69.6%,比1990年上升44.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4.49个百分点;2009年,年末居民储蓄额首次超过GDP,居民储蓄率达到102.9%;2018年,居民储蓄率继续攀升,达到105.8%,比2000年上升36.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3.62个百分点。
p1EanqFDPw<二)从横向看1、储蓄率远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2018年,石城居民储蓄率达到105.8%,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高26.8、40.4和17.8个百分点。
DXDiTa9E3d2、人均储蓄额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2018年,石城居民人均储蓄额10291元/人,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低20004、8535和4037元/人。
RTCrpUDGiT3、居民储蓄额增速慢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2018年,石城年末居民储蓄额328718万元,同比增长15.1%,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慢1.5、3.8和5.6个百分点。
市储蓄存款形势分析与预测_床垫销售工作总结与分析
市储蓄存款形势分析与预测_床垫销售工作总结与分析储蓄存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来说,储蓄存款的增长与减少能够反映出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的收入水平。
下面将对市储蓄存款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我们可以从过去几年的储蓄存款情况来分析市储蓄存款的发展趋势。
以往的数据显示,市储蓄存款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说明当地居民的储蓄意识较强,并且拥有一定的储蓄能力。
这种增长趋势可能是由于当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所导致的。
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市储蓄存款将继续呈增长趋势。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来预测市储蓄存款的发展趋势。
如果国内经济状况良好,经济增长稳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那么市储蓄存款有望继续增长。
如果外部经济形势不稳定,出现经济衰退或者金融危机等情况,居民可能会减少储蓄,将资金用于应对生活费用和风险管理。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便及时调整市储蓄存款的发展策略。
我们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获取居民储蓄意愿和能力的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储蓄存款的发展趋势。
通过了解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理财意识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居民储蓄并提升储蓄存款。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市储蓄存款形势分析与预测:1. 市储蓄存款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会逐渐放缓。
这是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2. 外部经济形势对市储蓄存款发展具有影响力。
如果外部环境持续不稳定,市储蓄存款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居民储蓄并提升储蓄存款。
比如提高居民收入、加强金融教育和理财意识的宣传等。
4. 需要加强对市储蓄存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
床垫销售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工作岗位,需要销售人员具备一定的销售技巧和沟通能力。
下面将对床垫销售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标签: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中国是一个以储蓄为主导的国家。
城镇居民储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的背景是我国家庭储蓄率的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家庭储蓄率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2024年,我国家庭人均储蓄率达到了38.5%,高于其他很多国家。
这种较高的储蓄率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储蓄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储蓄行为受到很多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了解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动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
比如,如果发现城镇居民储蓄主要是为了应对风险和未来不确定性,那么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和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居民的储蓄意愿。
最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对于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可以提供有关消费倾向、投资偏好和风险态度的信息,有助于金融机构开展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了解储蓄行为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
总之,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分析城镇居民的储蓄动因和影响因素,可以制定更加精确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
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个人投资者的
投资偏好,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该加强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深入研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当前我国储蓄率变化的探讨及建议
『
【 4O OO
i
35.00
.jU UU
~~
一
…
一
l995 l998 200l 2004 2007 20l0 20l3 2016 20l9 2022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平 是 我 国防 范金 融风 ij=:;=、促进 经济 发 的堆础 。而 从 H前 我 国储 蓄债 务关 系看 ,储蓄 率持续 下降 的 同 时 ,债 务规 模却 急剧 攀 Jt 。2017年 术 ,我 闻实 体经 济 部¨杠杆率242.1 ,比上 年增 加2.3个百分点 ,比 金 融 危机前 增加85.1个百 分点 。2008 2015午 ,杠杆 率 增 长 1"86.2个百分点 ,年均增幅超过 l2个 分点 。
动 r居 民收 入的怏述增加 ,『 人部分增加的收 入转化 至 17.1 ,中 青年 人 I I II 匕则 现 l 降 ,找 闭
为 J’储 蔷,导敛柑 【 储蓄牢 不断提离。近 年来 ,虽然 25 49 人I I占总 人 llI比 将 由40.9 强 33. 。
人均 町艾IfIi 入仍征小断增 ,但增速放缓 ,
( )储蓄 牢持续 降的 I,i|ll,l",我 IIil侦 务水 ·I ̄-kll
成为长 期趋 势。
急 剧 I:升
-
,
一曩。曩
储蓄 作 为债务 风险缓 释 的最终 术源 ,对全至关 重要 。较 .岛的 储蓄 水
50 OO } }
VIEWS&POINTS 探 索 与 争 鸣
世界银 行 的研究 也表 明 ,经济 所处 发展 阶段 与储 蔷 分点 ,而 同期企 业和政府储蓄率仪下 降 r1 ̄110.4个百
储蓄率的经济学分析与预测
储蓄率的经济学分析与预测储蓄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指标,它指的是居民储蓄所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在经济学中,储蓄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储蓄率的经济学分析和预测。
储蓄率的经济学分析在经济学中,储蓄率被认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储蓄率的高低将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储蓄率一般都与消费和投资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消费是储蓄率的直接对手。
当消费额增加,储蓄率会减少;反之亦然。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和储蓄是通过利率来协调的。
高利率将促进更多的储蓄,而低利率将促进更多的消费。
因此,市场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也对储蓄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投资的增加将带动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增加储蓄。
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储蓄水平较高,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此外,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是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收入增加将促使人们增加储蓄率;反之,收入下降将减少人们的储蓄。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储蓄率。
储蓄率的预测预测储蓄率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
储蓄率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自回归模型等。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
它将过去的数据作为预测未来的指标。
例如,将过去的储蓄率数据作为预测未来储蓄率的指标。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平滑法、趋势法、周期法和季节法等。
面板数据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可以将时间序列数据和交叉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点的储蓄率数据,并且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而用自回归模型进行储蓄率预测,可以通过过去储蓄率的自相关关系来预测未来储蓄率。
总结储蓄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消费、投资、收入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储蓄率的水平。
中国储蓄率的变化与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变化与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储蓄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分析中国储蓄率的变化,探讨其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具体到数字,201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4.03%,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然而,近年来中国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了制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5.7%,而2018年中国储蓄率为45.3%,虽然与201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仍然较高。
储蓄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可以更多地消费,而不是全部储蓄。
2. 金融市场开放: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投资渠道得到了扩展,人们可以将储蓄转移到其他领域进行投资。
3.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更多地将储蓄用于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消费领域,从而减少了储蓄。
以上三点原因综合作用,导致了储蓄率的下降。
二、储蓄率变化的影响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社会经济和政策息息相关。
在储蓄率下降或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影响也会有所改变。
1. 金融市场: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涌入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受到巨大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开放会使储蓄资金更多地流向股票、债券等市场,从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2. 地方发展:中国的高储蓄率使得人们向农村、小城镇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政策调整:高储蓄率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需要适时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促进消费和投资。
4. 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储蓄率下降也将推动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减轻养老压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的储蓄率未来会继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将推动储蓄率的下降。
近年来,政府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16447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中国的家庭储蓄率却一直处于偏高状态。
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家庭储蓄率概述家庭储蓄率指家庭所储蓄的收入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在中国,从1990 年代起,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人们的储蓄意识逐渐增强,家庭储蓄率也逐渐攀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但是,这种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储蓄率过高的问题资金流动负面影响高储蓄率可能导致过高的资金流动问题,使得钱财无法流向需要的地方。
这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抑制内需,减缓增长速度,进而影响就业等方面。
生活享受不足高储蓄率还可能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如果家庭过于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即使收入提高了,也不会对生活质量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这不仅导致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消费,而且可能会导致人们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
储蓄率过高成因传统文化层面家庭储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房屋买卖、结婚、送礼等重要场合都需要准备足够的储蓄。
由于文化遗传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中国人对储蓄的看法形成了深厚的认知基础。
国家制度层面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成本和风险,以备不时之需,这使得人们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储蓄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或突发情况。
解决方案完善社会保障为解决储蓄率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同时也意味着人们不必为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担忧,可以把闲置的钱财放在其他渠道中实现增值。
改变家庭储蓄观念除了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外,也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传统文化储蓄观念,让人们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投资手段,尤其是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
比如,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使人们了解到金融工具的好处,而不是只有银行存款被市场上的惯例所左右。
市储蓄存款形势分析与预测_床垫销售工作总结与分析
市储蓄存款形势分析与预测_床垫销售工作总结与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储蓄存款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但受全球经济环境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下面针对当前储蓄存款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一、当前形势分析1.总体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储蓄存款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长率为8.3%,较上年略有下降。
但在经历2014年和2015年较大波动后,储蓄存款增长率明显趋于平稳。
2.各类型存款增长情况据央行数据,2018年末,活期存款金额为3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定期存款为35.26万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1年及以内定期存款仍是储户选择的主要类型。
此外,个人活期存款占比近年有所下降,而单位活期存款增长乏力。
3.储户偏好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储户逐渐趋向多元化的理财方式。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个人理财和基金产品成为新增吸存主要渠道。
此外,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全面普及,挤出存款意愿也逐渐增强。
二、未来趋势预测未来储蓄存款增长将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健,居民储蓄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整体储蓄存款增长仍可期待。
预计2020年,我国储蓄存款增长率将在7%左右。
2.活期存款占比降低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压降活期存款利率将成为稳妥之举。
此外,虽然活期存款流动性较高,但理财及各种投资渠道越发成熟,存款的流动性优势薄弱,因此活期存款规模将会继续下滑。
3.理财、基金等理财需求逐渐上升据行业数据,2019年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更为个性化,产品也更为多元化。
特别是基金产品方面,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期,各种创新型产品层出不穷,受此影响,储户转向理财、基金类产品的投资需求将会逐步提升。
总体而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我国储蓄存款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和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2019年是床垫行业洗牌年,是经销商深度调整策略的一年。
中国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七、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中国各地区人口结构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结 果表明,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存在差异。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
在政策制定方面,本次演示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应 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民生水平。尽管本次演示 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我们相信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关中国各 地区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关系的研究。
五、结论
本次演示发现,在中国家庭层面,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的政策含义是,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 考虑通过提高养老金水平、加强养老保障等措施来缓解储蓄率的下降,以保持经 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六、政策建议
针对中国当前的情况,政策制定者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改革和完善现有 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维持较高 的家庭储蓄率。此外,鼓励和支持家庭内部的代际转移和互助,以及发展针对老 年人的金融服务,也可以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有效途径。
二、文献回顾
早期的研究如莫迪格利安尼和哈利维(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人 们会在年轻时积累财富,在中年时消费,并在老年时主要依赖储蓄生活。因此, 理论上人口老龄化应该会降低储蓄率。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老年人可能会 增加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因此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增加储蓄。
三、方法和数据
然而,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老年人口的储蓄率并不一定会继续提 高。一方面,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医疗和养老支出,从而影 响了他们的储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老年人的储 蓄意愿下降。因此,在研究储蓄率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老龄化趋势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吴翠晴较高的储蓄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足的资金供应使其从容的面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储蓄率也给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造成国内消费的不振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在开放条件下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LouisKuiis(2005,世界银行工作论文)用资金流量方法测算了中国1990—2003的国民投资和储蓄率,发现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O%上下,1994年和2Oo3年国民储蓄率更是分别高达42-7%和42.5%.中国异乎寻常的高储蓄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各界对其解释角度也不尽相同.这其中包括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信用发达程度,外界投资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理论.本文就将这些因素作为因子用SPSS软件做因子分析,评价各地储蓄率.一,因子分析法概述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降维作用较明显,且所得的结果客观性强.因此,因子分析法能很好地利用各个影响指标数据对我国各地方储蓄率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二,各因子的选取本文定义影响储蓄率的各个指标分别为:消费物价指数(CPI)(X1);总扶养比(GDR)fX2)少儿扶养比(CDR){X3);老年人口扶养比(oDR)(X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GDP/尸C)(x5):资产形成率投资率CFR{X6);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X7};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万人)X8l;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高中生人数(x9】;居民平均每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fx10)十个指标.X1的选取是因为各地区实际利率受通胀率的影响.X2,X3,X4的选取是根据人口生命周期假说而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消费者各阶段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一生的总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他会选择一个接近于他预期一生的平均水平的消费水平,且他的长期储蓄水平将与生命周期紧密相关,因此,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和人口结构变动密切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发生波动,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个国家居民储蓄率发生变化.其实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这几十年来从来没有缺乏过.因为人口结构对经济的作用和人口的增长是一样重要的.所谓"人口红利"是指总人口"中问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对"人口红利"可进一步划分为"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13红利".本文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问,区域内差异很大的国家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地区不平衡性,人口转变也是如此.因此,分析研究各地区人口转变和储蓄率问的关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CDR 等于0H14岁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量之比(%);ODR等于6S 岁及其以上人口与15N64岁人口数量之比(%l,GDR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凯恩斯理论认为,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上升而递减,储蓄率将呈上升态势.所以选取x5.X6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E重.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另一部分是存货增加一方面大量的储蓄,为高投资提供了大量的储蓄来源.另~方面高储蓄率具有较强的外生性.眙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只要保证经济有一个"台意的增长率",储蓄便能自动地全部转化为投资.X7,X8的选取,如果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看,人们储蓄只不过是延期或推迟了消费,储蓄往往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保留一部分收入在以后购买商品或支付服务费用.因此,储蓄和消费(上接第75页)1,动画情境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是寻求好奇和好看的东西,要求解惑的心情非常迫切利用他们的这些心理,可采取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动画情境例如,就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卡通动画的故事:例如初中"二氧化碳"一节,就可以结合有关"屠狗洞"制做一个小动画,一个人带狗进入山洞后不久,狗就死了,而人却安然无恙学生对此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找出凶手及狗死的原因.2,虚拟情境对于难于演示但又有启发性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创设虚拟实验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会导致水倒流,试管炸裂.3,录像情境创新教育76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录像带中许多真实动人的画面,都可以很容易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次革命.例如初中"燃烧"~节,就可选放有关部门对易燃易爆物进行防火, 防爆的消防录像,或者火灾事故的现场灭火录像.又如初中"几种常见的金属"~节,就可以选放火龙飞舞,钢花四射的炼铁,炼钢生产场面录像.真实的情境能给学生一种亲身经历的体验.4,网络情境网络通向世界的所有角落,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通过网络可以创设出无限的教学情境.如在网络上去看记忆钛合金:去看原子,分子的运动状态:……点击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是未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手段.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任何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都需要考虑其有效性.我们将学生引入情境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引导他们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创设了适宜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想象,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作好情感上,思维上的铺垫;另一方面,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有紧密的照应,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择切实有效符合自己学生的情境教学{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关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X9的选取,教育是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由于大学在校生有许多是外地生源,而且高中生是代表继义务教育后未来可能的大学生, 父母将为其未来学习储蓄.所以本文选择高中在校生为指标.当然储蓄率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各地方政府支出,各地方政策等的S影响.这些方面具有主观不稳定性,我们对其不做考虑.三,因子分析数据使用的是中国2oo5年统计数据,人口扶养比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其它所有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利用SPSS软件做KM0检验,得0.562,说明其相关性还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对总方差分解表中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做因子分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原始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表2就是由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得来的.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求出公共因子,更主要的是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 表2Ro~tedComponentMarx'Comorlent123儿歌彳产tCDR)-944—211"'总扶养比(GDR)一go3.,6832,人均地区产总值(GOPC1888—004188q卜万人f1平均校高中生人数64226311905~,E求参}养老僳舱人数(,J人)406764254消赀物价指数(CPI)—152754.118OF未参圻l疗险人数(万人)416745200资,形战率投资~CCFR—172.69g.157尝年人【j批养比(ODR)247182772农村膳民,均母户主要耐Hj晶拥有量—374063719Eract~nMethod:cipaJComponentAnaty~sRotationMethod:Varirr,~xwithKaiserNormalizatiorl RoAationconvergedin4iterations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少儿扶养比(CDR),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PC),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高中生人数,总扶养比(GDR)指标上的载荷最大,集中反映了各省份主要的收入和子女支出,第一主因子可以定义为目前必须收支储蓄;第二主因子在0S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O5年末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万人),消费物价指数(CPI),资产形成率投资率CFR指标上的载荷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未来的担心和顾虑,因此可以定义为未来谨慎储蓄;第三个主因子在老年人口扶养LL(ODR), 农村居民平均每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指标上的载荷大,反映了已存在的必要储蓄,因此定义为过去已有储蓄.考虑三个因子计算各省份的综合得分,facI__{4.254+fac2—11.9614'-foe3—11.078.储蓄率按降序排列得出: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天津,辽宁,浙江,广东,黑龙江,河北,湖南,福建,湖北,吉林,四川,河南,陕西,内蒙古,重庆,山茵,安徽,江西,广西,新疆,甘肃,海南,云南,青海,宁夏,贵州,西藏.再对这些地区作聚类分析得出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天津,辽宁,浙江,广东属于第一类,黑龙江,河北,湖南,福建,湖北,吉林,四川,河南,陕西,内蒙古,重庆,山西,安徽属于第二类,江西,广西,新疆,甘肃,海南,云南,青海,宁夏,贵州,西藏属于第三类.四,分析与建议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就综合得分而讲东部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储蓄率排名依然靠前,其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地区. 第一主因子即目前收支储蓄率的影响是最显着的,据此可以推测这些地区也是今后储蓄率排名较高的地区,这个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今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解决储蓄率问题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第二主因子应对未来谨慎储蓄我们发现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和西藏宁夏等西部地区排名接近,而东部中等发达地区和中部多数地区排名靠前以上,由于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原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第二主因子的变化影响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老龄化的来临,第二主因子的地位也会越来越明显,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三个主因子过去已有储蓄.第三个主因子在老年人口扶养比(ODR),居民平均每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反映即过去已有储蓄是经济发展的现有已有的基础.而且其对综合得分的贡献率较小,所以其影响也较小.所以目前各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第一和第二个因子影响因素上采取措施对储蓄率施加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把握发展是第一生产力之外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降低教育费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因政府教育投入不足而加重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教育负担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当增加医疗,社保等保障支出,同时引导人们合理的增加投资.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参考文献『11Modigliani.F.,"TheLifeCycleHypothesisofSavings andtheIntercountryDifferencesjntheSavingsRatio" Induction,GrowthandTrade:EssaysinHonorofSirRoy Harrod,W.A.E1tis.M.F.G.Scott,J.N.Wolfe(eds).Oxford ClarendonPress.l970.f51蔡聍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挚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研究第28卷第2期2004年3月77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