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思品课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品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普及,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在课堂中通过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性,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体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普及,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改变以往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老套路。
应提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尊重学生,适时鼓励,拉近师生距离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学生,真正树立教学民主的意识。
在教学中要热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创建温馨和谐的师生氛围。
要主动掌握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告诉学生我不全以成绩来评价看待每个同学,成绩只是考察学生的一个因素。
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都可走向成功,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关键要认识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将来的成长
铺平道路,启迪学生乐学是自己的首要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
在这样的思想交流沟通中,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
观察了解,适时诱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在教学中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让其感觉老师时时关注他们,促其进步。
不厌其烦,攻克难关。
对于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生,不怕其是顽石,就怕含有真金。
对不爱学习的学生大谈学习会让其很反感。
他们中有的热爱劳动,有的很善于察言观色,机灵活泼……我积极寻找其闪光之处,分配他们做些小事,寻找时机适时谈话,鼓励,扬长避短,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时鼓励,班级中正气力量大了,一部分成绩落后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赞许对他们的重要性,学习大为改观。
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都渴望老师言语的肯定。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扮演着”导演”的角色。
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只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探求,生动活泼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热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放手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相信学生,敢于
放权。
如预习后对课文内容的质疑,在交流时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精讲多练,扩大课堂容量;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问题设计、活动安排上要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够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优势,学生可以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和自己平等人格的朋友,自己犯了错误能放下架子向学生道歉,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树立了教师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让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
综合评价、教师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无定法,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跟踪观察,定期评价。
既要有对班级的全面观察评价,还要有对学生的个别评价,另外还要实施同伴评价,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鼓励和帮助,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觉主动的学习,知识得以拓展。
这样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这些观念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诚实、向上的心态,发现优势,并发扬光大。
三、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有趣导入、创建美好的教学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使他们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在设计导入新课时,注重创设情景,设计有趣的导入话题,如故事导入,小
品导入,幽默风趣的名人轶事导入等,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辅助教学是丰富课堂的精彩之笔。
我组织了画蝌蚪撕纸游戏,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生命的短暂,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人生精彩;设计盲行游戏让我们体验到弱者需要社会的救助,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带生鸡蛋在身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学会感恩等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都想得到,却不一定做的好,这就要求我们也要敢于尝试,敢于体验,不怕失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教风,感受自己的成功。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