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焊接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桥梁焊接发展历程

君子兰

⒈中国钢桥发展概况

常见的钢桥型式有:梁桥(I型板梁、桁梁、箱梁),拱桥(系杆拱、下承拱、上承拱、中承拱),以及悬索桥和斜拉桥等。大跨径公路钢桥主要是悬索桥(图 1 a)和斜拉桥(图1b);铁路钢桥多为梁桥和拱桥。图1c为低塔斜拉公铁两用梁桥。按造桥方法,钢桥可分为:

a b

C d

图1 焊接钢桥的几种桥型

a---西陵长江大桥(公路桥);b--- 南京长江二桥(公路桥);

c---芜湖长江大桥(公铁两用桥);d---贵州北盘江大桥(铁路桥)

铆接桥(工厂制造和工地拼接均为铆接)、栓焊桥(工厂制造为焊接,工地拼接为高强度螺栓

连接)和全焊桥(工厂制造和工地拼接均为焊接)。栓焊桥和全焊桥统称为焊接桥。

我国仅在长江上已有各种型式的桥梁29余座,其中接近半数为钢桥。“万里长江成了中国当代桥梁的展台。”(北京日报,2002.07.17)。关于焊接钢桥,可以公路桥为对象作比较,按大跨径悬索桥的跨径L≥600m,大跨径斜拉桥L≥400m,进行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中国已建成大跨径悬索桥7座,大跨径斜拉桥10座;同时期国外建成的大跨径悬索桥有10座(其中日本6座),大跨径斜拉桥有15座(其中日本6座)。按跨径大小排序〔1〕〔2〕,在世界上建成的全部悬索桥中排名前十位的焊接钢桥中,中国有2座:江阴长江大桥(L=1385m)排名第四,香港青马大桥(L=1377m)排名第五;日本明石海峡大桥L=1990m,居首位;丹麦的Great Belt大桥L=1624m,排名第二。而在全部斜拉桥排名前十位的焊接钢桥中,日本的多多罗大桥L=890m,居首位;中国有6座桥,排名第三、四、五、六、七和第九(南京长江二桥L=628m,排第三位;武汉长江三桥L=618m,排第四位)。其中“不少已跻身‘世界级’桥梁,展示出中国当代建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北京日报2002.07.17)。

1996年布达佩斯国际焊接钢桥会议中,日本东京大学伊藤教授在题为“东亚焊接桥的技术进展”〔2〕(p.67)中讲了日本的情况,并着重评述了中国钢桥的发展,“中国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经济工作,条件允许,也需要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大规模建设永久性基础设施。在建设大跨度索承载桥(cable-supported bridge)方面,中国仅次于日本,也有显着的成就。”“(中国)目前正在非常积极地开发焊接桥梁。”“关于焊接桥,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努力开发几百米跨径的全焊结构。”实际上他还并不完全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这时中国已经建成第一座全焊钢桥,即西陵长江大桥(L=900m,单跨悬索钢桥,1996年)。当然,这较之世界上第一座全焊悬索钢桥Severn大桥(英国,1966年,L=987.6m)晚了30年。在〔2〕中,伊藤教授提到:“日本钢结构的生产超过了其它所有国家”,“研究开发了多种用于日本钢桥的焊接技术,但迄今为止,关于工地焊接方面似乎还有些保守。”这说明当时日本还未全力开发全焊钢桥。看来,中国焊接钢桥已经开始疾步赶上并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为了便于了解,将我国近50年来有代表性的钢桥按建成年代排序,如表1所示。所谓有代表性,不涉及任何方面评价问题,而是为说明各时期桥型、钢材及钢梁制造安装方法等的演变。

中国焊接钢桥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设计、冶金、焊接各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密切配合,经历了几个阶段,努力不懈地试验研究,攻克一个个难关,才可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中国钢桥是从建设铁路桥起步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采用铆接制造技术。采用的钢材是低碳钢。60年代初,开始栓焊钢桥的研制,并于1962年和1964年分别建成雒容(L=44.62m)和浪江(L=61.44m)两座试点钢桥,取得了初步经验。

修建成昆铁路时,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于1965年组成“栓焊梁战斗组”,集合有铁路系统内外19个单位共68人。其中,清华大学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担负焊接试验工作,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负责超声波探伤开创工作。以成昆铁路建设为契机,中国开始进入了栓焊钢桥时代。成昆铁路全线共建成栓焊钢桥44座122孔,用钢量1.2万吨(16Mnq),高强螺栓100万套。“栓焊结构基本上代替了铆接结构,是我国钢桥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并为我国钢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践的经验,起到了促进作用。”〔3〕

我国在70~80年代,桥梁用钢的质量不理想,同时也存在对焊接技术可靠性的疑虑,

而妨碍焊接技术在桥梁钢结构上的应用。1966年列为当时重点工程的枝城长江大桥(701桥),为三跨连续桁梁铁路桥,L=160m,原设计为栓焊梁。专为该桥开发了新桥梁钢 15MnVNq,并进行了全部的焊接性和焊接工艺试验;但最终仍将栓焊结构改变为铆接结构。只当15MnVNq钢经过不断优化,并将白河大桥作为试验桥取得成功后,才在1992年应用于九江长江大桥,建成L=216m公铁两用三跨连续系杆拱栓焊钢桥(最大板厚为56mm)。

进入90年代,经济发展对交通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跨江河、跨海湾通道的建设,迫切要求修建大跨度钢桥。同时,我国冶金技术在不断进步,优质低合金高强钢有了长足发展。除了山海关和宝鸡两个桥梁厂,大型船厂如沪东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及广州造船厂等均有条件承担大跨径钢桥的制造任务,并且已经成功地制造出高质量的焊接钢桥。

1991年开始,上海率先先后建成三座斜拉式栓焊公路桥:南浦大桥(1991年,L=423m,结合梁)、杨浦大桥(1993年,L=602m,结合梁)、徐浦大桥(1996年,L=590m,混合梁)。

正在建设的上海卢浦大桥,L=550m,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钢拱公路桥。1996年、1997年相继建成全焊结构的单跨钢箱梁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L=900m)、虎门大桥(L=888m)。以后陆续建成江阴长江大桥、汕头 石大桥、武汉长江三桥、宜昌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天津塘沽海河大桥及南京长江二桥等多座公路大桥。在建中的润扬长江大桥南汊大桥,L=1490m,为我国当前跨距最大的公路悬索桥。铁路钢桥也有明显进步,建造了诸如九江长江大桥、孙口黄河大桥、长东黄河二桥、芜湖长江大桥等公铁两用栓焊钢桥或铁路专用栓焊钢桥;而且结构型式由源于铆接钢梁的节点栓接到焊接整体节点,栓焊比例由初期“少焊多栓”发展到全焊整体节点,钢材由16Mnq发展到14MnNbq,钢板厚度由24mm 发展到56mm。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被铁路系统“誉为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我国桥梁建设的第四座里程碑〔4〕。”这样,中国自90年代开始了焊接钢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表明,如实际有需要,中国完全具备条件有能力建设大跨度或超大跨度焊接钢桥。

2. 中国焊接钢桥的若干技术进展

2. 1 桥梁钢的开发与优化

我国在发展焊接钢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国产钢材(表1),钢的强度级别主要是屈服点σS≥345Mpa级,如16Mn(Q345)。少数大桥应用了σS≥420Mpa级的15MnVN。也采用过国外的钢材,钢的强度级别均相当于Q345,如SM490C、Fe510D、StE355之类。

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采用的是前苏联提供的低碳钢,牌号为CT.3 (相当于Q235)。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建桥初期,使用的也是前苏联提供的低合金钢,牌号为Нл2(σ

S=290~390Mpa),但仅供应少量后就停止了。从此开始了自力更生。鞍山钢铁公司全力以赴地开发16Mnq钢,以解南京长江大桥的“燃眉之急”。开始时,成材率很低,钢的质量不够

理想,也不够稳定;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改善,并成为国内各个钢厂长时期的基本产品。

16Mnq钢就是这样诞生的。

在制造成昆铁路栓焊钢梁时,使用了国内几个钢厂的16Mnq钢,曾遇到钢板严重的碳偏

析情况。标准规定碳的含量上限为0.20%,而有的钢板碳含量高达0.24%。在工型杆件角焊

缝埋弧焊时,焊缝产生热裂纹。不得不进行焊丝的优化工作,用H03MnTi焊丝代替H08A,焊

剂HJ431也作了优化,结果才得以使用这批钢板。〔3〕

1985年以前,由于16Mn钢的生产工艺改进较小,钢的质量与国外同类钢材差距较大,

钢中硫含量高,非金属夹杂物多,钢材性能低,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因而,冶金部组织力量在“六.五”期间进行了科技攻关。在冶炼方面,采用了喷射冶金、

稀土处理、微合金化等措施;在轧制方面,采取了控制轧制、热机械控制处理(TMCP)、水

幕冷却等新工艺,使16Mn钢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指标达到了当时国外同类钢材的

水平。〔5〕表2列出新冶炼工艺的效果。将优化的16Mn钢与近些年应用的几种同类钢材作

对比,列于表3,从表3可见,优化的16Mn钢的韧性确已得到明显改善。

1966年初,为满足枝城长江大桥的需要,鞍山钢铁公司开始开发15MnVNq。针对设计的

最大板厚为38mm,屈服点σS≥420Mpa,确定正火供货,以保证韧性。起初,经过焊接性和

焊接工艺试验,发现,正火的15MnVNq对焊接热循环敏感,过热区韧性降低幅度比较大,必

须进一步优化。1976年,15MnVNq的优化工作取得了成果,并应用于白河大桥。该桥为单线

铁路桥,三跨连续桁梁,L=128m,作为试验桥已运营多年。15MnVNq钢的优化,实际是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