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高考基础色彩教学系列
色彩基础
色彩的基本知识
• • • • • 简介 1.色彩是什么 ? 2.形成物体色彩的原因? 3.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4.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 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怎样 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 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 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 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 的使用方法和规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 原色:根据太阳光谱绘成的颜料色环,其中红、黄、蓝 称为三原色。原色是指这一颜料中的色彩,已不能再进 行分解。也可以说,红、黄、蓝这三个基本色,不可能 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三原色是色彩中最纯正、鲜明、 强烈的基本色,但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各种色相的色 彩。 • 间色:由两个原色相混合的色彩称为间色,即红调黄得 橙、黄调青得绿、红调青得紫。由此,可产生红、橙、 黄、绿、青、紫六色色环。如将六种色与相邻色相再调 合,就可以再得六个间色,即红橙、黄橙、黄绿、青绿、 青紫、红紫。这样可绘制成12色色环 。 • 复色:如果将两个间色(橙与绿或绿与紫,紫与橙相混 合)或一个原色和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青 与橙)混合都可得复色。由此可见,复色包含了三原色 的成分,成为色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牛顿实验
形成物体色彩的原因?
• 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 我们知道颜色是光的一种特征的原理以后, 这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到解答。发光体发出的光, 是直接或通过物体的反射后间接进入人们视觉感 官的,光的波长有长有短。红色类的光波长,蓝、 紫色类的光波短。各种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 应是有选择的,同时具有吸收和反射的功能。
• 光源色
• 固有色 • 环境色
高光
亮部
明暗交界线
半明部
反光
暗部
投影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 光源,即发光体,是物体颜色的来源。发光体与产 生色彩现象的关系十分密切。太阳是主要的发光体, 阳光是具有各种波长的光,可称为标准光。所有物 体,在阳光的投射下,反映出来的色彩比较全面而 纯正,即色彩概念上的固有色。日光灯的光,是偏 蓝青色的冷调光,固有色的物体在日光灯光下,色 彩是不鲜明的。普通家用电灯的光是偏黄的,投射 在物体上,会罩上一层暖色调。各色霓虹灯光,只 有单一的某种波长的光,基本上不能显示出物体在 正常阳光下的色彩因素。同一物体在红霓虹灯光下, 就只能呈现红色,在绿霓虹灯光下,就只呈现绿色。 • 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的固有色,它对 谐调色彩关系和形成色彩调子,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色彩训练中,能认识并表现出光源色的色彩特点, 也是色彩学习的要求之一。
• 补色: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 黄与紫、蓝与橙)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பைடு நூலகம்鲜明 的对比。在对色彩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 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如一座白色房屋, 夕阳光线投射在受光面,白墙呈明亮的红橙色。未受夕阳 光辉照射的背光面的白墙,与受光面的色彩联系起来观察 时,必会产生与红橙色的补色因素——青绿色,但这红橙 与青绿补色的色彩明度、纯度,都不会是色环中所显示的 色相,而是根据具体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的。再举 一个例子,如果写生一个红色背景中穿灰色衣服的人像, 在观察色彩关系时,人像的肤色与红色背景在对比中,必 产生偏绿的补色成分,灰色的衣服也同样会显示出灰中带 绿的色调。实际上这是生理视觉形成的错觉,这错觉主要 显示出色彩对比中的补色关系。由此可见,同一物体在不 同的环境色彩对比下,所显示出来的色彩并不会是相同的。 在观察和表现绘画色彩时,利用这种视觉中产生的补色关 系,去加强色彩对比和增强美感,是很普遍使用的有效方 法。
有的物体受光后,会将不同波长的光全部 反射出来,这个物体在视觉上呈现为白色, 相反就成黑色;有的物体如只反射红色波 长的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那这物 体就是红色的。依此类推,各种物体的色 彩现象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由此可见, 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色彩,而是光投射到物 体后,通过吸收和反射才产生色彩的。
• 环境色:是指某个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环境 色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到物体上,及 物体色彩与环境色彩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变化。因此,一 个色彩单纯的物体,在具有条件的环境里,可以使单纯的 物体,产生复杂的色彩变化,这变化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一般绘画色彩,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色彩规律与色彩效果; 装饰绘画,则是研究固有色的色彩规律的。 • 固有色:在正常的自然光照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如: 白色的墙壁,即使房间里有色光源照在墙上,产生其他色 相,但在人的大脑概念中仍会出现白色的墙壁。固有色也 是人们一直认为的物体固有的色彩,如:蓝天、白云、红 花、绿叶等。 • 综上所述可知,人们生活环境和大自然的色彩现象,是由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所综合而成的。由于日光在晴、 阴、雨、雪不同的气候和早、中、晚不同时间的情况下, 光源色也会产生变化。另外,光的强弱,光的投射角度和 物体质地的不同等等条件的差别,物体的色彩也会产生复 杂变化,这产生变化的色彩也称“条件色”。绘画写生中 的色彩观察,是直接依据条件的变化规律来表现色彩的。
色彩是什么 ?
• 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之中,所见到的任何景物,都具有自 身不同的色彩。色彩通过人们的感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 产生作用。 •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色彩来 源于光的奥秘,确立了光是色彩之母的理论。 • 实验方法:在一暗室中,让太阳光束进入室内,透过三棱 镜,分解出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循序排列 的彩色光带,好似雨后彩虹。这在光学上称为光的色散,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太阳光谱。 • 原因:是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因此通过三棱镜后,便产生 不同程度的光的折射,一种光波就产生一种颜色。在没有 光照的夜晚,各种色彩现象就随之消失,只有光的来临, 万物才重现色彩。所以颜色是光赐予的,是光的一种特征, 是眼睛看得见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光。
色彩基础
色彩的基本知识
• • • • • 简介 1.色彩是什么 ? 2.形成物体色彩的原因? 3.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4.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 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怎样 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 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 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 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 的使用方法和规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 原色:根据太阳光谱绘成的颜料色环,其中红、黄、蓝 称为三原色。原色是指这一颜料中的色彩,已不能再进 行分解。也可以说,红、黄、蓝这三个基本色,不可能 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三原色是色彩中最纯正、鲜明、 强烈的基本色,但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各种色相的色 彩。 • 间色:由两个原色相混合的色彩称为间色,即红调黄得 橙、黄调青得绿、红调青得紫。由此,可产生红、橙、 黄、绿、青、紫六色色环。如将六种色与相邻色相再调 合,就可以再得六个间色,即红橙、黄橙、黄绿、青绿、 青紫、红紫。这样可绘制成12色色环 。 • 复色:如果将两个间色(橙与绿或绿与紫,紫与橙相混 合)或一个原色和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青 与橙)混合都可得复色。由此可见,复色包含了三原色 的成分,成为色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牛顿实验
形成物体色彩的原因?
• 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 我们知道颜色是光的一种特征的原理以后, 这问题就比较容易得到解答。发光体发出的光, 是直接或通过物体的反射后间接进入人们视觉感 官的,光的波长有长有短。红色类的光波长,蓝、 紫色类的光波短。各种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 应是有选择的,同时具有吸收和反射的功能。
• 光源色
• 固有色 • 环境色
高光
亮部
明暗交界线
半明部
反光
暗部
投影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 光源,即发光体,是物体颜色的来源。发光体与产 生色彩现象的关系十分密切。太阳是主要的发光体, 阳光是具有各种波长的光,可称为标准光。所有物 体,在阳光的投射下,反映出来的色彩比较全面而 纯正,即色彩概念上的固有色。日光灯的光,是偏 蓝青色的冷调光,固有色的物体在日光灯光下,色 彩是不鲜明的。普通家用电灯的光是偏黄的,投射 在物体上,会罩上一层暖色调。各色霓虹灯光,只 有单一的某种波长的光,基本上不能显示出物体在 正常阳光下的色彩因素。同一物体在红霓虹灯光下, 就只能呈现红色,在绿霓虹灯光下,就只呈现绿色。 • 光源色: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变物体的固有色,它对 谐调色彩关系和形成色彩调子,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色彩训练中,能认识并表现出光源色的色彩特点, 也是色彩学习的要求之一。
• 补色:在色环中,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 黄与紫、蓝与橙)互称为补色。补色对比,是最强பைடு நூலகம்鲜明 的对比。在对色彩观察与感受中,补色对比的情况是普遍 存在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其相应的补色。如一座白色房屋, 夕阳光线投射在受光面,白墙呈明亮的红橙色。未受夕阳 光辉照射的背光面的白墙,与受光面的色彩联系起来观察 时,必会产生与红橙色的补色因素——青绿色,但这红橙 与青绿补色的色彩明度、纯度,都不会是色环中所显示的 色相,而是根据具体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的。再举 一个例子,如果写生一个红色背景中穿灰色衣服的人像, 在观察色彩关系时,人像的肤色与红色背景在对比中,必 产生偏绿的补色成分,灰色的衣服也同样会显示出灰中带 绿的色调。实际上这是生理视觉形成的错觉,这错觉主要 显示出色彩对比中的补色关系。由此可见,同一物体在不 同的环境色彩对比下,所显示出来的色彩并不会是相同的。 在观察和表现绘画色彩时,利用这种视觉中产生的补色关 系,去加强色彩对比和增强美感,是很普遍使用的有效方 法。
有的物体受光后,会将不同波长的光全部 反射出来,这个物体在视觉上呈现为白色, 相反就成黑色;有的物体如只反射红色波 长的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那这物 体就是红色的。依此类推,各种物体的色 彩现象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由此可见, 物体本身并不具有色彩,而是光投射到物 体后,通过吸收和反射才产生色彩的。
• 环境色:是指某个物体在不同环境里,其固有色会受环境 色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环境的色彩反射到物体上,及 物体色彩与环境色彩对比中,产生的色彩变化。因此,一 个色彩单纯的物体,在具有条件的环境里,可以使单纯的 物体,产生复杂的色彩变化,这变化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一般绘画色彩,都着重研究环境色的色彩规律与色彩效果; 装饰绘画,则是研究固有色的色彩规律的。 • 固有色:在正常的自然光照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如: 白色的墙壁,即使房间里有色光源照在墙上,产生其他色 相,但在人的大脑概念中仍会出现白色的墙壁。固有色也 是人们一直认为的物体固有的色彩,如:蓝天、白云、红 花、绿叶等。 • 综上所述可知,人们生活环境和大自然的色彩现象,是由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所综合而成的。由于日光在晴、 阴、雨、雪不同的气候和早、中、晚不同时间的情况下, 光源色也会产生变化。另外,光的强弱,光的投射角度和 物体质地的不同等等条件的差别,物体的色彩也会产生复 杂变化,这产生变化的色彩也称“条件色”。绘画写生中 的色彩观察,是直接依据条件的变化规律来表现色彩的。
色彩是什么 ?
• 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之中,所见到的任何景物,都具有自 身不同的色彩。色彩通过人们的感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 产生作用。 •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色彩来 源于光的奥秘,确立了光是色彩之母的理论。 • 实验方法:在一暗室中,让太阳光束进入室内,透过三棱 镜,分解出一条按红、橙、黄、绿、青、蓝、紫循序排列 的彩色光带,好似雨后彩虹。这在光学上称为光的色散,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太阳光谱。 • 原因:是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因此通过三棱镜后,便产生 不同程度的光的折射,一种光波就产生一种颜色。在没有 光照的夜晚,各种色彩现象就随之消失,只有光的来临, 万物才重现色彩。所以颜色是光赐予的,是光的一种特征, 是眼睛看得见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