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中考总体说明(1)指导思想和命题意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与命题意图

1.命题指导思想

河南省中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标多本一试题”。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命题指导思想。

全省使用的教材版本有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出版社)、北师大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这几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编撰的。它们理念一致、目标一致,都能达到《课标》的目标,达到《课标》对初中所要求的学业水平。只是在编排方法和选录的课文上有所不同,不存在孰优孰劣、孰高孰低的问题。

全省统一命题,近百万考生在同一时间作答同一份试题,因此,试题只对《课标》负责,而不对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负责。据此,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都是依据《课标》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以下简称《说明与检测》)进行设置。(《说明与检测》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具体化。)命题的原则是:“依据课标”、“稳中求变”、“与时俱进”。

试题基本延续往年的模式,选材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突出语言的鲜活性和实效性。一般从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四个板块,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语文的能力,强调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知情兼备,全面考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2.命题意图

(1)试卷结构保持稳定,知识点的考查稳中有变。

河南省中考语文的试卷结构,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的思路框架进行设计的,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大部分组成。从2006年全省进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现有的思路框架,体现了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与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省语文教学秩序的稳定与发展。2009年至2012年的语文试题数量一直稳定在23个小题,2013年减少至22道,2014年又减至21道。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试题数量的减少,有利于简约头绪,整合考点。

知识点的考查稳中有变,避免猜题、押题的不良现象,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考查。固定题型有字音字形(选择题,4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8分,并且所有考试篇目均来自初中新课标规定的必背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篇)、名著阅读、材料分析等。变化题型有:积累与运用中的语言的运用题每年稍有变化:2011和2012年增加了选词填空,2011和2013年句子连贯以排列句序的形式出题,2014年以嵌入式补写出题,近三年均有图文转换题,2014年增加了说明顺序。现代文阅读除记叙文外的另外一篇,每两年改变一次,2006、2007年出的议论文,2008、2009年为说明文,2010、2011是议论文,2012、2013是说明文,2014年议论文,记叙文阅读题型稍有变化,更过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难度稍有增加,说明文和议论文考察的知识点也有所改变。古诗文阅读题型也是稳中求变。

(2)试题设计深入文本,提高阅读层次,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加大。

试题设计加大了选择性,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中出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回

答的题目,体现着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名著阅读从简单的叙述情节改变为结合情节分析概括,如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分析李逵的性格特征(2014年),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孙悟空几个绰号的得名缘由(2014年),从《西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按要求转述或评价(2013年),谈谈阅读名著的收获(2012年)。

现代文阅读部分对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条理性、思辨性要求提高,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基本素养,题目的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都较强,学生必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梳理才能完成任务。以往语文试卷,注重对文本内容的考查,侧重在“写什么”的层面上设置试题。近三年的语文试卷,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不仅考查“写什么”,还考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只有走入文本内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层次。如: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2014年)?你认为以下材料作为论据放在哪一段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2014年)。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主旨(2013年)。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2012年)?这些都体现着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运用语言的命题思想,体现着坚持能力为重、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价值追求。

(3)试卷选材侧重弘扬传统文化,突出语言的鲜活性和实效性,既贴近生活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育部网站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014年的语文试卷,无论是从材料的选择还是试题的设置都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句子连贯选取了有关汉字的材料,介绍了汉字的发展阶段,体现了社会上重视汉字书写的热潮;材料分析和图文转换选取了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的新闻材料,潜移默化的进行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记叙文阅读《看自行车的女人》,呼吁我们平等的对待、尊重生活中的弱者;人与人之间不应相互猜度,而要互相体谅、信任。议论文阅读《阅历与读书》启迪我们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勇于实践、丰富阅历,二者不可偏颇,要相辅相成。古诗赏析意境开阔,格调昂扬向上,让学生感受到古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珍贵友情。

2013年河语文试卷选材丰富而有内涵,中国建筑中不仅蕴含有审美趣味更有中国哲学思想;别样的谷雨图和冬至习俗的传说,借助二十四节气传递着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的神奇与厚重;龙应台细腻而尖锐的文笔让我们不得不学着思考那些习以为常的事件背后的冲突;“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提示我们最有待探索的是对我们自身的认识。这些贴近生活又丰富多样的素材,关注着生活,关注着社会,关注着我们的内心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着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

2012年语文试卷的选材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鲜明的指向性:体现传统文化的端午龙舟大赛,有关“世界水日”环保的学校节水宣传画,弘扬正气、传递善与爱的母子三人,展视勇敢与坚毅的岳桦等,无不显示着追求和谐、进步、理性的时代精神。这些既贴近生活又丰富多样的素材,引导着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把关注生活与运用语言文字融和在一起。

(4)古诗文阅读的考查,坚持以课内基础为重、适当向课外迁移的原则。

课改以来的河南省中考试题,一直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考查文言文,命题人的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