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复习题第五章
![国际会计复习题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f5a6bef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9.png)
第五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A )A 20世纪70年代B 20世纪80年代C 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初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总部设在(C )A美国纽约B法国巴黎C 英国伦敦D 德国柏林3、至世纪之交,国际会计准则全面重组时,已经发布了(B )个国际会计准则。
A 38B 41C 42D 45二、多项选择题1、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基础包括(ABCD )A历史成本B现行成本C可变现价值D现值2、《财务报表编报的框架》特别提及的会计基本假设包括(AB )。
A 权责发生制B 持续经营C 可理解性D 相关性E 可比性3、《财务报表编报的框架》提及的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包括哪些方面(ABCD )A可理解性B相关性C可靠性D可比性4、下列关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成立初期,制定准则的原则描述正确的是(BCD )A 选择前沿的会计问题,着重制定有前瞻性的准则B 选择共同的、基本的会计问题,着重制定基本的准则C 根据各国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考虑基本的会计准则,把统一性、灵活性恰当的结合起来D 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要力求简短、明确、不复杂,可以用于各种情况。
5、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初期,推行国际会计准则依靠的力量包括(ABC )A 成员团体B 会计职业界国际组织C其他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D 各国政府6、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包括的内容有(ABCD)A 财务报表的目的B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C 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D 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国际会计7、全套财务报表通常包括(ABCD )A 资产负债表B收益表C财务状况变动表D财务报表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三、判断题1、1977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修订了它的章程,根据修订后的章程,16个发起创建该组织的会计职业团体作为“创始会员”,以后参加的其他各国会计职业团体作为“联合会员”。
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843098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9.png)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01 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
02
198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涵盖了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方面
03
19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已有的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国际会计准则
04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开始更积极地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全球应用
• 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和 资本流动的加剧,各国之间的会计 差异成为了一个问题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会计准 则委员会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
• 国际会计准则是一套国际通用的 会计标准,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企 业和个人提供一套统一的会计标准 • 国际会计准则旨在促进国际间会 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国际会计准则对各国会计准则的启示
• 国际会计准则为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国际会计准则有助于提高各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和可比性,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实施
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 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 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 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受到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支 持
05
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IFRS 1),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全新框架的建立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
01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包括起草、征求意见、修订和 发布等步骤 •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国际视野和实际应用
02 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
会计的国际会计准则
![会计的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19fb8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a.png)
会计的国际会计准则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不断增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解决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旨在提高全球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1. 国际会计准则概述国际会计准则是一套规范,用来规定企业在编制和报告财务报表时应遵守的准则。
这些准则涵盖了各方面的会计规定,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损益、现金流量等。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旨在确保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可比性,提高国际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理解和信任。
2.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许多跨国公司面临跨国交易和合并收购的挑战,因为各国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导致财务报表难以比较和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会计师公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C)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来研究并制定国际性的会计准则。
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负责制定国际会计准则。
1993年,该组织发布了第一份国际会计准则,随后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准则。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制定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
3. 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国际会计准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全球适用性:国际会计准则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旨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3.2 原则导向:国际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强调真实和公允的反映企业交易和事项的原则。
3.3 灵活性: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以准确反映其财务状况和业绩。
3.4 披露要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使其能够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79211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4.png)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会计行业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职业,其所涉及的财务信息和报告对于投资者、财务分析师、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准确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年成立,是一个由全球会计专业人士组成的独立非营利机构,其总部位于伦敦。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发布IFRS,这是公认的全球财务报告准则。
IFRS的制定旨在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增强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心。
目前,全部140多个国家都已采用了IFRS或其本土版本作为其财务报告的依据。
IFRS与传统的国内会计准则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它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财务报告准则,使得各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其次,IFRS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要求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信息。
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风险。
此外,IFRS对于重大交易和转变也有详细的规定和解释,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准则。
IFRS的采用对于全球会计准则的一体化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IFRS的制定和推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整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规则。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资,还有助于国际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开展跨境监管和合作。
此外,IFRS的推广还有助于提高全球整体的金融报告质量,减少财务丑闻和不诚信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IFRS的采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国际会计知识点
![国际会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a20c3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0.png)
国际会计知识点1. 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标准体系国际会计准则是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制定的国际通用会计准则。
它的目标是促进全球金融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金融报告编制的所有方面,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处理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年成立,总部位于伦敦。
它和国际票据委员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IFAC)一起构成了国际会计标准体系。
国际会计标准体系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会计准则体系,已被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受和采用。
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是IASB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
IFRS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可比性和透明度的财务报告,以增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能力。
IFRS的应用领域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以及其他一些特定行业。
它涵盖了财务报表编制的各个方面,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IFRS的具体准则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准则》、《资产减值损失准则》、《金融工具准则》等。
3.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信息披露,强调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稳定和政府管控,强调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
其次,国际会计准则更加灵活和通用,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更加规范和固定,对企业的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最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公允价值衡量和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8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
![8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4285f6e27d3240c8447ef6c.png)
8.2 IASC的初期立场和努力成果
IASC成立以后,所制定的IAS不可能具有法定的强制性
而且当时的权威性也未树立。
基于对这种情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一开始就明确
地声明了它的立场。
8.2.1 国际会计准则不能取代各国规范财务报 表的国内规定和准则
在具体做法上,则本着如下的原则: (1)选择共同的、基本的会计问题,着重制定基本的
学习目标
国际会计准则(IAS)是由会计职业界的民间性国 际组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的。
30年来,IASC顺应潮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调
整它的立场和政策,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不断提高国际 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在世纪之交,IASC启动了“重塑未 来”计划,机构的重组工作完成后,于21世纪初开始运 作。 本章将介绍IASC和IASs的历史和现状,并展望其未 来。要求读者以发展的观点,了解IASC的工作,并对IAS 能否最终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进行思考。
8.1.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的基本战略
基本战略: 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会计准则间的差异倍受关注; 2)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开始考虑与IASC合作的问题; 3)各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国际协调及国 际会计准则的作用。
这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有两件大事:
• (1)1990年7月,在1987年启动的对IAS的“可比性与 改进计划”的基础上,发表了《意向说明——财务报 表可比性》,把增强“可比性”的意向主要归结在减 少允许选用的会计方法并把可选用的方法区分为“基 准方法”和“可供选择(备选)的方法”两个层次。 除适用于新发布的准则外,还启动了对已发布的IASs 的修订。 • (2)1989年7月,发布了《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将其作为制定新准则和审议已发布准则的概念依据。
国际会计准则32号
![国际会计准则32号](https://img.taocdn.com/s3/m/af2b94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f.png)
国际会计准则32号国际会计准则32号(IFRS 32)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一项准则,题为《金融工具:披露和担保》。
该准则旨在规范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金融工具披露和担保的处理方法,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帮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金融风险和担保情况。
准则明确了金融工具的定义和分类。
金融工具是可以作为一种权益证券、债务工具或衍生工具进行交易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根据IFRS 32的规定,企业应该根据工具的特征和条件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金融工具,并相应地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
IFRS 32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金融工具进行披露。
企业应该提供关于金融工具的信息,包括其类型、数量、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偿还期限、利率、担保等。
这些披露要求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金融风险暴露程度和对冲策略,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准则还规定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金融担保的处理方法。
金融担保是指企业为他人的债务或金融工具提供担保责任。
根据IFRS 32的规定,企业应当将金融担保作为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的信息,如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条件等。
这些披露要求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担保责任的程度。
IFRS 32还对金融工具的转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转移是指企业将金融工具的权益或某些风险与其他方共享的行为。
根据准则的规定,当企业转移了金融工具的权益或风险时,应根据转移的程度确定是否继续将该工具列示为负债,并相应地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
需要注意的是,IFRS 32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金融工具的信息,但同时也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和估计。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状况、预测数据和专业意见等因素,对金融工具进行合理估计,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32号是一项重要的准则,规范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金融工具披露和担保的处理方法。
通过遵守该准则,企业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金融风险和担保情况,从而增强市场的信心和稳定性。
第六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第六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https://img.taocdn.com/s3/m/43a3e4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0.png)
(5)战略工作组
1997年成立,负责研究IASC在完成 核心准则以后的战略和组织结构、IASC 的运作程序、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者的 关系、以及IASC的教育培训和资金筹集。
二、IASC重组前IAS的制定和发 布程序
IASC在制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时,采
用了一套较完整的程序,称为“充分程 序”,大致如下:建议新项目-列入计划
中国于1998年5月正式加入IASC。
2、基本目标
(1)本着公众利益,制定并发布在编 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会计准则,并推 动这些会计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 遵守;
(2)为改进和协调有关财务报表列报 的规则、准则和程序,广泛的开展工作。
这标志着IASC已经趋向于把建立“全球 会计”作为它的目标了,但还没有作出 十分明确和坚定的表述。
IASC改组后,由于IASB增强了与国际
社会尤其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联
系,IFRS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它们正在 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3、组织机构
(1)理事会。
成立于1973年,成员包括职业会 计师团体,也包括其他利益集团。
理事会作为最高执行机构,负责批
准国际会计准则和征求意见稿的发 布。
(2)咨询组。
成立于1981年,包括代表报告编制 者和使用者的国际性组织、证券交易所、 证券监管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发展研 究机构、准则制定机构、政府间组织的
二、重组后的七大变化
变化之一:组织架构(P181 )
(一)原组织架构的缺陷分析
首先,从性质上说,IASC属于会计职业
界的国际组织,与IFAC具有千丝万缕的 关系,其经费也主要由理事会单位和 IFAC提供,其准则自然就更多地代表了 会计职业团体的利益,因此IASC貌似独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152f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0.png)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并探讨它们在国际商业环境中的意义。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会计准则(IAS)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IASB负责发展和推广用于商业和非商业组织的高质量、可比性强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IAS)是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前身)制定的第一套国际会计准则,后来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取代。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以提高全球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
它涵盖了财务报表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政策、报表结构、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等。
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采用。
二、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和国际审计准则(ISA)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是国际会计鉴证和审计服务机构的主要标准制定机构。
IAASB负责制定和发布国际审计准则,旨在确保全球审计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
国际审计准则(ISA)是IAASB制定的准则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审计工作。
国际审计准则旨在规范审计程序、方法和报告,以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并增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它包含了审计的目标、责任、程序和报告等方面的规定,并指导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要求。
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意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应用可以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促进全球投资者的跨境投资,并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2. 保障投资者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增强市场的信心。
会计准则变更时间
![会计准则变更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a3e8d6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7.png)
会计准则变更时间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处理和报告的原则和规则。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会计准则变更时间。
1.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立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正式成立,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为全球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
IASB的成立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更好地满足全球化经济的需要。
2. 2005年: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200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告》,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和其他公众公司应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编制财务报告。
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接轨国际会计准则,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和交流。
3. 2008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中国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报告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规范。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提高了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4. 2014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期)2014年,中国再次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处理和报告做出了新的调整和规范。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的质量和透明度,加强了对重要会计政策和估计的披露要求。
5. 2018年:实施新收入准则(ASC 606)2018年,美国实施了新的收入准则(ASC 606),这是自2002年以来对收入准则的首次重大修订。
新收入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控制权的转移来确认收入,并提供更多的披露信息,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6. 2023年:IFRS 17的强制实施202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规定,IFRS 17(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将正式强制实施。
IFRS 17的实施将对保险公司的会计处理和报告产生重大影响,要求对保险合同的估计和披露做出更详细和准确的要求。
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
![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https://img.taocdn.com/s3/m/f8a5996bb84ae45c3b358cb3.png)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官方国际会计组织,成立于1973年6月,28年的成就已经奠定了他在国际会计领域中的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
20世纪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重大战略改组,于2001年4月1日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取代了原IASC 开始行使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职责,并决定将其制订的准则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IFRS),国际会计界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动因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世纪末顺利完成了“可比性和改进计划”以及“核心会计准则制定计划”,IASC的权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其面临的诸多挑战始终威胁着其生存与发展。
1.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国际会计准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促使IASC改组的重要原因。
2.IASC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国际支持达到新的阶段,客观上要求IASC进行改组,以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与期望。
3.提高国际会计准则质量的巨大压力,I ASC不改组将有可能影响它的生存。
4.IASC的组织机制和财政困境,对IASC承担的任务和今后发展带来的制约迫使其尽快改组。
由于没有美国的参与和支持,IASC在20世纪末所处的境况决定了其除非改变自身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否则新的国际会计准则(IAS)出台将困难重重,或者即使出台,其权威性也将大打折扣,IASC的战略重组已成必然。
为此IASC专门于1997年成立了战略规划工作组(Strategyworkingparty.SWP),研究IASC在完成核心准则修订后应该采取的战略和组织结构。
1998年底,IASC完成了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委托的核心准则的制定,与此同时,战略规划工作组提出了初步重组方案。
此后,战略规划工作组在综合听取84封评论意见的基础上,于1999年11月,向IASC理事会递交了题为《关于重塑IASC未来的建议》的最终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应用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14dc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9.png)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应用引言: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和商业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起源和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各国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限制了跨国交流和比较分析。
以下是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1. 成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旨在制定并促进全球会计准则的采纳与实施。
IASC的成立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迈入一个组织化和规范化的阶段。
2. 成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F)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F)成立,旨在监督和进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并确保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3.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合并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FRIC)合并,共同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由一系列准则组成,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准则: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关于财务报表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IFRS的制定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2.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IFRIC)国际会计准则解释(IFRIC)是对IFRS的具体细化和解释,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3. 国际会计准则(IAS)国际会计准则(IAS)是在IFRS制定之前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未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
三、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实务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纳和应用。
以下是国际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 公司财务报告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要求使得财务报表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提高了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认识和比较能力。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54fa7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2.png)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差异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财务信息,还影响着投资决策和政策制定。
各个国家为了规范会计信息的报告与管理,往往会制定特定的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与中国会计准则(China Accounting Standards, CAS)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及其影响。
一、国际会计准则简介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会计原则和规则,旨在提供企业财务报告的统一标准。
IFRS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资产评估、收入确认、金融工具的处理等。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1.1 IFRS 的发展历程IFRS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各国会计准则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198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负责制定一系列国际公认的会计标准。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开始全面负责IFRS 的制定与推广。
二、中国会计准则简介中国会计准则是在经济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维护市场公平为目标。
自2006年起,中国实施的新一套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 更加接近,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
2.1 CAS 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会计制度起源于1950年代,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1992年,中国开始进行会计体制改革,并于2006年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部分国际标准,为开展报表对比与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
三、ISFRS 与 CAS 的主要差异尽管IFRS 和CAS 相似之处越来越多,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资产负债表日在IFRS 中,资产负债表日是指财务报表编制时的静态时刻,而CAS 则强调当期资产与负债的确认时间。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要点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e138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5.png)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要点国际会计准则是全球会计领域的标准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框架,以便各国之间的财务报告可以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要点对于会计专业人士和国际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的基本要点。
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负责制定和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机构。
该委员会由14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专家。
IASB的使命是加强全球金融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确保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得到准确和一致的财务信息。
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和规范。
“IFRS”这个词可以指代整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也可以指代其中的具体准则。
IFRS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框架,以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可以在其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原则和方法。
3. IFRS的应用范围IFRS适用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一些组织。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纳了IFRS,将其作为其国家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
采用IFRS的好处是提高了全球金融报告的比较性和可理解性,促进了跨国投资和贸易。
4. IFRS的核心原则IFRS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公平价值计量:IFRS要求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原则对其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进行计量,以反映其最真实的商业价值。
b. 综合收益计算:IFRS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报告综合收益,包括来自股东权益和非股东权益的所有变动。
c. 重要资源的披露:IFRS要求企业对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风险和未来预期进行全面披露。
d. 财务报表的一致性和可比性:IFRS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采用统一的格式和类别,以便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国际会计 第5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 第5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cea0fe4aef8941ea66e050c.png)
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
(二)财务报表பைடு நூலகம்素的确认
确认是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
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 1.如果符合下列标准,就应当确认一个符合要
(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出企
(2)
2.关于第(1)项标准,应考虑“未来经济利益的
22
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
(二)《框架》与准则的关系
1.《框架》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
立标准。《框架》的任何内容都不支配特定的 国际会计准则。 2.《框架》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它和某项国 际会计准则之间可能会有抵触。在那些有抵触 的情况下,应当以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框架》 的要求为准。
12
《框架》
(一)《框架》包括的内容
3.关于第(2)项标准“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4.对具有某一要素的特征但不符合确认标准的
项目,可以在财务报表的注释、说明、附表中
5.确认收益的同时,实际上意味着也要确认资
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在确认费用的同时, 则意味着也要确认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 6.在收益表中确认费用,应以所发生的费用与 所获取的具体收益项目之间的直接联系为基础,
29
国际会计准则和解释
(二)已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
2002年IASC全面重组前已发布的41个国际会计准
则及其修订、重编、修改和IASC重组后IASB对它 们进行改进、修订情况以及有些准则被废止、取 代(10个已废止,其中3个是在IASC重组后由IASB 废止的) 的情况列示如书本P149-151。 IASB已发布了7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介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88d0f609b6648d7c1c74664.png)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简称IASB官方网站IASB的前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
2001年3月,原来的IASC基金会(IASCF)改组为一个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的非营利性公司。
IASCF是IASB的母公司,在英国伦敦注册。
2001年8月1日,IASB宣布从其前身IASC接手会计准则指定的权利。
这是国际会计准则机构改革的实质性改变。
IASB的结构图请参考如下参考资料。
IASB的母体IASC基金会主要有两个部分:受托人(Trustees)和IASB。
此外还有准则顾问理事会(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 )和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pretations Committee)。
受托人指定IASB成员,监管运作和提供资金。
但IASB在会计准则指定方面是独立的。
重组前,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IASC Board)承担。
理事会由13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的代表以及不超过4个在财务报告方面利益相关的其他组织的代表组成。
除理事会外,IASC还成立了咨询团(Consultative Group)、顾问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和常设解释委员会(Standing Interpretation Committee)三个机构。
咨询团定期开会,与理事会讨论国际会计准则项目中的技术问题、IASC的工作计划及战略,在IASC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应循程序(Due Process)以及推动承认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是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的可信度,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广泛承认。
常设解释委员会定期考虑因缺少权威指南而出现分歧或不可接受的处理方法的议题,起草解释公告(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后报经理事会批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9172d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2.png)
3)《框架》中还特地指出,IASC理事会认可,在为数不 多旳情况下,它和某项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可能会有抵触。
6.4.2 《框架》旳范围
1)《框架》涉及下列旳内容: (1)财务报表旳目旳; (2)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旳质量特征; (3)构成财务报表旳要素旳定义、确认和计量; (4)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 2)《框架》涉及旳是通用财务报表,即针正确是众 多使用者旳共同旳信息需要。
2)财务报表旳质量特征 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信息对使用者用旳那些性质。 (1)可了解性 财务报表中所提供信息旳基本质量特征之一,就是便于使 用者了解。
(2)有关性 信息要成为有用旳,就必须与使用者旳决策需要有关联。
(3)可靠性 信息要有用,还必须具有可靠性。
(4)可比性 为了明确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业绩旳变化趋势,使用者 必须能够比较企业不同步期旳财务报表。
在其他国际组织方面,IASC力求与国际性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事务 监管机构、财务经理协会、财务分析师协会、律师协会、商会、自由工会联合会 等国际组织协作,争取这些组织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支持它旳工作。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十分注重发展与上述这些民间性旳国际组织以及官方机 构旳国际组织之间旳合作关系,还体现在,它们大都是IASC旳征询团旳组员, IASC还邀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国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议。
6.2.1 国际会计准则不能取代各国规范财务 报表旳国内要求和准则
在详细做法上,则本着如下旳原则:
(1)选择共同旳、基本旳会计问题,着重制定基本旳 准则。
(2)根据各国经济活动旳实际情况考虑基本旳会计准 则,把统一性、灵活性恰本地结合起来。
cpa国际会计准则
![cpa国际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3dc59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5.png)
cpa国际会计准则CPA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准则。
下文将从CPA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CPA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国际会计准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欧洲的跨国企业们面临着不统一的会计准则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洲共同体于1973年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IASC),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
然而,IAS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了限制,缺乏认可度和权威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1年改名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并重新改进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流程,将其命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从此以后,CPA国际会计准则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并且逐渐成为全球标准。
二、CPA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CPA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适用性:CPA国际会计准则是一套全球适用的会计准则,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国家或地区。
这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可以使用同一套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和理解性。
2.信息披露和透明度:CPA国际会计准则强调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要求企业按照准则的规定披露所有相关信息,以便给用户提供全面、准确和详尽的财务信息。
3.大国际会计事务所认可:CPA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重要的会计事务所(如普华永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的认可和支持,使得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更加统一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之间的差异比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作浅析,与会计界同仁商讨。
无形资产的定义不同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认为,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认为,无形资产指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把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确定为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不区分是否可辨认,即无形资产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也包括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如商誉。
而国际会计准则把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确定为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也就是说,不可辨认非货币资产不属于无形资产,如商誉。
两者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会计准则可以把商誉放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中予以规定,而我国还没有类似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认为:自创商誉由于成本不能可靠计量,而不予以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则可以确认,并在一定期间摊销。
商誉是一种综合性、组合性无形资产,又只有在企业合并中才能予以确认,所以,可以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在报表上单独列示。
这既符合会计信息清晰性原则,又符合重要性原则。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对外购无形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取得无形资产、接受捐赠取得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作了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对单独获得、作为企业合并的一部分获得、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资产交换获得、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作了规定。
两者认为,无形资产应以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之处如下:
1.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对企业合并的一部分获得、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无形资产作出规定
由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无形资产,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无形资产都涉及到要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
而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易还未形成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还不能广泛地用于资产计价,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方面往往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做法。
2.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差异较大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应予区分;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阶段,符合一定条件,企业可确定一项无形资产,并证明该资产将产生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是因为项目的开发阶段比研究阶段进了一步。
研究与开发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本来就是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一个难点、焦点。
我国将研究与开发支出确认为当期费用,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公信力不强有密切关系。
但是这样的会计信息,是以牺牲相关性来换取可靠性。
随着我国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至少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更多反映公司在研究
与开发方面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对公司革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
3.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没有对投资取得、捐赠取得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作出规定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还规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借助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市场价格来确定。
国际会计准则对上述两项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是考虑到规范的会计市场中,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高,可以依据会计基本原则进行确认。
有可靠成本的,以成本确认,没有可靠成本的,以公允价值确认。
我国以协议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因为我国还未形成无形资产交易的活跃市场,交易价格不公允,无法按公允价值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仍然是以牺牲相关性来换取可靠性,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方面的稳健原则。
但是协议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计价基础,在当前“一股独大”、评估中介机构公信力不强的环境下,上市公司很容易通过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技术入股、母公司无偿输血,来操纵公司经营业绩。
在当前环境下,只有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提高中介机构的审计、评估质量,进一步规范市场机制,减持国有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采用国际惯例,普遍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4.不同类资产交易方面的规定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确定。
不涉及补价的,换入无形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支付补价的,换入无形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公式计算确定。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与不同类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的交换或部分交换而取得,这些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该公允价值等于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经过转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调整后的数额。
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后续计量规定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其购置或完成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的基准方法是:以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进行计价;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是,以重估价进行计价,即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累计摊销额和随后发生的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不允许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重估。
如果不解决无形资产后续重估问题,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金额会重大地背离资产负债表日该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尤其是实际价值高于账面金额时),相比之下,在面对未来国际产权交易时,我国的企业很可能会处于劣势。
在加入WTO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仍然采用过于谨慎的做法,以得到财务报告收益表的高可靠性,显然不符合当前新经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贸易一体化的浪潮。
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同
1.摊销期限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有效年限、受益年限三个期限的较短者中进行摊销。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则摊销期不超过10年。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折旧金额应在其使用寿命的最佳估计期限内系统地摊销。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指出,存在一个可以予以反驳的假定,即无形资产自可利用之日起,其使用年限不超过20年。
2.摊销方法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使用的摊销方法应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方式,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递减余额法、生产总量法。
3.残值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残值只能为零。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残值假定为零,但同时指出,符合一定条件,残值可以不为零。
上述三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了国际会计准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便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
我国的规定,则灵活性不够,刚性有余,操作性更强,不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也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
在当前环境下,减少人为活动的余地,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同时也体现出制定者简化会计核算、突出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强烈愿望。
无形资产的披露不同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披露下列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而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披露的规定,分一般、不要求提供比较信息、财务报表还应披露如下内容、研究与开发支出、其他信息五部分,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对应披露的内容也规定得非常详细。
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则简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