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期末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萨伊的价值论、分配论和销售论
(1)萨伊把生产归结为创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就把价值归结为效用。
(2)从生产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论出发,萨伊认为是三要素共同创造了价值,三要素都是价值的来源。
(3)关于价值的尺度和度量,萨伊提出价值量由效用量决定,即效用论;又提出价值由三要素共同生产,三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价值量,即生产费用论;又提出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即供求价格论。
(4)在分配论上,萨伊提出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工资是劳动所生产的那部分价值,地租是土地生产性服务的产物,利息是使用资本所付的租金,至于利润可分为业主收入和利息,业主收入是业主事业心、才干和风险的报酬。
(5)销售论的核心是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其要点有三个:(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将自动调节,使商品供求平衡;(2)利率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两者均衡;(3)商品最终总是以商品来购买的。
2.(试述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1)克拉克提出的分配所依据的一般经济规律: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②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递减规律。
(2)劳动生产力递减规律:资本数量一定时,每单位连续增加的劳动提供的产品会越来越少。
(3)资本生产力递减规律:劳动数量一定时,每单位连续增加的资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少。
(4)工资由劳动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息由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
(5)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的图示:D代表最后一单元生产要素,C、D为它的边际生产力,它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
(6)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论的结论:
①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财富,双方利益一致。②劳资双方按边际生产力取得的报酬不存在剥削。
(7)平均利润是企业家的管理工资,超额利润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动态范畴,是过渡状态。
21.〔.简述配第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概括〕配第关于价值问题的论述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基础。
〔进一步说明〕(1)配第通过划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指出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量(或“自然价格”),并把劳动时间的耗费作为商品价格比较的基础。(2)他最先认识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并认为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3)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才真正创造价值,生产其它商品的劳动只是在与生产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时才表现为价值,这表明他感到了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有区别的。
22.简述“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边际革命”是指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时期。
关于“边际革命”的起因有多种观点,例如:从目的方面看的反对马克思主义之说;
从内容上看的把边际分析扩大到价值论和分配论之说;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之说,等等。其中,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的观点,比较符合历史实际。“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论的思潮有关,也与造成古典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23.简述李嘉图价值理论两大矛盾的内容和主要错误李嘉图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和最突出的代表者。他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发展到了最高
峰,但其体系中也有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一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由于李嘉图没有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因此不能说明剩余价值(或利润)在价值规律内的合理来源。
第二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或利润平均化规律,或生产价格规律)的矛盾。
由于李嘉图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同利润的概念,跳过了一系列中间环节和转化过程,因而不能科学地解决这个矛盾。
25.简述萨伊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萨伊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建立了分配理论。他认为,劳动、资本、土地三种要素在生产中都提供了服务,都应得到相应报酬。工资是对工人劳动或服务的报酬,利息是对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付的租金,地租是土地生产性服务的产物。在萨伊看来,各种收入都是合理的,不存在剥削(或者:马克思称之为“三位一体”公式)。
27.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综合性(或折中性)。这贯穿其理论体系的始终。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与综合了新旧各派理论观点和方法(其中包括约翰?穆勒的传统理论和新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数理经济学派等各派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这是约翰?穆勒之后的一次更大的理论综合,也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总结。
马歇尔的体系结合了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和节欲论等旧理论,也纳入了边际效用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新的理论观点。
由于各派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其体系中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所以,人们也把马歇尔的理论体系说成是一种折中的理论体系。
具体说来,马歇尔的理论体系包含以下特点:(1)以心理分析为基础;(2)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3)强调所谓“连续原理”;(4)强调边际增量的分析方法;(5)强调“均衡”分析;(6)强调静态分析。
试述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优越性、缺点以及分工产生原因的基本观点答: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他认为:
(1)分工的优越性:主要是在于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斯密举了有十八道工序的制针业,说如不实行分工,有的工人一天甚至不能做一枚别针;而实行分工,则平均每人每天可做4800枚。
(2)分工的缺点:在于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斯密认为,分工使工人长年累月从事单调死板的活动,损坏了工人全面的活动能力和智力发展。这既造成不平等,也对人的健康不利。
(3)分工产生的原因:斯密认为,分工是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他认为,人类的利己心产生交换倾向,而交换倾向导致分工。这是“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斯密否认分工是由人们头脑中发明出来的,这具有一定的客观意义。但他把分工归因于人类本性的交换倾向,这是因果颠倒。
什么是“斯密教条”?它错在哪里?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他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的错误从根本上说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中的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部分。因而混淆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混淆了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混淆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也混淆了资本与收入。这不仅堵塞了正确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道路,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22.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都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他们的立场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