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40961
摘要:自从1998年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的增加,进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大量
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发生的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难就业的问题。通过利用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构建反馈基模,找出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原因,从而改善不利因素,帮助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系统动力学;极小基模;就业影响因素。
一、背景和目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各种类型就业中的“本”中之“本”。因为大学
生就业不仅仅牵扯到大学生本人的利益和幸福,而且还牵涉到大学生群体背后那些更庞
大的群体—数以万计的家庭的根本利益。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还涉及到国家人力
资本储备与增长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构建。所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题作为执政的首要责任之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另一方面却是劳动力就业弹性的持续下降;一方面是大学生人口比例很低、大学生人力资本储备很少的状况,而另一方面却是大学毕业生高比例的失业情形;一方面是出现“用工荒”,而另一方面却是“人才高消费”、大学生“无业可就”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渐渐的凸显出来,从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我们可以得知2011-2016年、学毕业生的人数依次为660万,680万,699万,727万,749万,765万。而且2016年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预计2017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95万。而市场需求的人数是一定的,这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我国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业率低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从系统动力的的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的原因究竟是哪些。希望能对该问题提供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二、建立大学生就业的流率基本如树
2.1确定流位流率系
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导致了待业人数基数的增加,而市场所需的劳动很难发生较大的改变,加剧了就业的激烈竞争的形式,在当今社会,我们知道我们所就读学校的名气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非很好的大学毕业生不要,还有一个现象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高能低就,这更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流位流率系:
L1(t),R1(t)------表示大学生就业人数(人),大学生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L2(t),R2(t)------表示个人能力(分),个人能力变化量(分/年)
L3(t),R3(t)------表示学校排名(位),学校排名变化量(位/年)
L4(t),R4(t)------表示就业观念(薪资),就业观念变化量(薪资/年)
L5(t),R5(t)------表示市场需求数(人),市场需求变化量(人/年)、
2.2建立大学生就业二部分图
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建立流率变量的流位因果链二部分图。
我们很容易知道就业人数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就业的增加的变化,个人能力的强弱
可以也会影响就业问题,学校的排名直接关系到到你学校招人单位的质量和数量,以及你学位的含金量,综合来讲也就会影响就业问题,就业观念关系到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否落实,市场的空缺数也会影响就业人数的变化问题。因此,R1(t)会受到L1(t)L2(t)L3(t)L4(t)L5(t)的影响。
如果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很高,那么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的大学的学习欲望会更强,所收获的也会更多。都知道学生都想考取很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大学会投入很多到学生的身上,学生所学的自然就可以更好。R2(t)会受到L3(t)L4(t)的影响我们知道好的大学出来的学生会比较容易就业,反过来也一样,就业率高的学校会促进学校排名的上升。R3(t)会受到L1(t)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能力比较强,在他心中的理想薪资就会增加,或者认为他是名校毕业,对自己的评价很高,进而会影响他的就业观念。R4(t)会受到L2(t)L3(t)的影响就业人数越多,那么就业市场就越趋于饱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就会越少。R5(t)受到L1(t)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研究分析因果链二部分图
2.3建立大学生就业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根据系统动力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借助中间辅助变量,通过对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路径的分析,得到各子系统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就业人数变化量R1(t)流率基本入树T1(t)个人能力变换量R2(t)流率基本入树T2(t)学校排名变化量R3(t)流率基本入树T3(t)
就业观念变化量R4(t)流率基本入树T4(t)市场需求变化量R5(t)流率基本入树T5(t)
三、极小基模的分析生成管理对策
3.1、二阶极小基模计算与分析
1、二阶极小基模计算:若在入树模型T1(t),T2(t)…T n(t)中,入树链向量(T1(t),T2(t)…T r(t))的第1棵入树Tj1(t)的流位Lj1(t)控制且只控制第r棵入树Tr(t)的流率Rr(t),且此控制枝与链入树向量各控制枝的各中间变量不同,则G12…r(t)=T1(t)∪T2(t)∪…∪Tr(t)生成r阶极小基模。
1)依次做嵌运算T1(t)∪Ti(t)(j=2,3…)寻找二阶极小基模。考察图2.1中T1(t):从T1(t)的树尾流位出发确定产生二阶极小基模反馈环基模的入树组合。因为T1(t)尾中只含有L2(t),L4(t),L5(t)三个流位,而T2(t),T4(t) ,T5(t)中皆含L1(t)流位,故有二阶极小反馈环基模G12(t)= T1(t)∪T2(t),G14 (t)= T1(t)∪T4(t),G15 (t)= T1(t)∪T5(t)。
2)依次做嵌运算T2(t)∪Ti(t)(j=3,4…)寻找二阶极小基模。考察图2.2中T2(t):从T2(t)的树尾流位出发确定产生二阶极小基模反馈环基模的入树组合。因为T2(t)尾中只含有L1(t)、L3(t)两个流位,而T3(t)中含有L2(t)流位,故有二阶极小反馈环基模G23(t)= T2(t)∪T3(t)。
3)依次做嵌运算T3(t)∪Ti(t)(j=5,6…)寻找二阶极小基模。考察图2.3中T3(t):从T3(t)的树尾流位出发确定产生二阶极小基模反馈环基模的入树组合。因为T3(t)尾中含有L2(t)、 L6(t)两个流位,而T6(t)中又含有L3(t)流位,故有二阶极小反馈基模G36(t)= T3(t)∪T6(t)。
4)依次做嵌运算T4(t)∪Ti(t)(j=4,5…)寻找二阶极小基模。考察图2.4中T4(t):从T4(t) 的树尾流位出发确定产生二阶极小基模反馈环基模的入树组合。因为T4(t)尾中含有L1 (t)、L6(t)两个流位,而T6(t)中不含有L4(t)流位,故没有二阶极小反馈基模。
5)依次做嵌运算T5(t)∪Ti(t)(j=6)寻找二阶极小基模。考察图2.5中T5(t):从T5(t) 的树尾流位出发确定产生二阶极小基模反馈环基模的入树组合。因为T5(t)尾中含有 L1 (t)、L4(t)、L6(t)三个流位,而T6(t)中也含有L5(t)流位,故有二阶极小反馈环基模G56(t)= T5(t)∪T6(t)。
综上可知二阶极小反馈环基模集{ G13(t), G15(t), G24(t),},对应的基模如下图
所示:
图3.1T1(t)与T3(t)极小反馈换基模G13(t)(含二阶正反馈环)图3.2T1(t)与T5(t)极小反馈换基模G15(t)(含二阶负反馈环)
图3.3T2(t)与T4(t)极小反馈换基模G24(t)(含二阶正反馈环
2、二阶极小基模分析
1)G13(t)的流图结构如图3.1,二阶极小基模G13(t)表明:当就业人数增加的时候,学校办学水平也会有所提高,从而学校排名变化量会变大,学校排名数值降低,就业难度系数降低,就业人数变化量有所增加,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