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站后和站房工程ZTZH-1标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唐项目部

2014年7月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站后和站房工程ZTZH-1标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监理签字: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唐项目部

2014年7月

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张家口至唐山线通信专业。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进行图纸审核,熟悉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辨识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制定安全

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调查径路上既有缆线及设施,编制防护措施;与相关单位签订安全配合协议;收集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进行现场

调查,建立临时设施,满足施工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依据设计文件,综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物资申请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备料。

检验所用仪器、仪表应经计量检验,并在计量检验有效期内。

三、技术要求

1、电缆单盘测试及配盘技术要求

电缆单盘测试内容根据电缆程式及使用方式确定,但所有电缆至少应进行对号、绝缘测试。

对称电缆加感线对要使用电容耦合测试仪测试电容耦合 K1值及

对地不平衡电容 e1、e2值。

长途对称电缆配盘技术要求如下:

1)长途对称电缆配盘应按 1.5 公里或 2 公里加感节距进行配盘,

相邻节距间的配盘偏差,应不大于 5%;进入通信站应考虑

半加感节距。

2)车站及中间站引入电缆长度应计算在加感节距内,环引长度

全部计入节距,桥引长度按加感节距的 1/2 计入节距。

3)单盘电缆的电气特性指标合格及稳气的电缆才能进行配盘。

在同一个音频段内,宜配用同一工厂生产的同一结构电缆。

4)其他如区间电话、传感器、地线等可按设计要求进行配盘。

5)低频加感回线,采用 K1、e1、e2值相互抵消的方法配盘。当

计算 k、e1、e2值抵消时,在每加感节距内,不平衡的累积

值 k1一般应小于 200 微微法,e1、e2要小于 500 微微法。2、直埋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长途通信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a)电缆埋深及防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b)电缆沟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敷设电缆最大电缆直径的 15

倍。

c)电缆保护管煨弯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 6 倍。

d)穿越铁路电缆保护管的长度,必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

0.3 米;穿越公路的电缆保护管长度,应大于公路面以外 0.2

米。

e)电缆敷设的余留量:电缆接续后余留 0.8~1.5 米;通信站引

入口处余留 3~5 米;穿越 30 米以上河流时,两岸各余留

1~5 米;200 米及以上大桥两端和 250~500 米的隧道两端,各余留 1~3 米;带伸缩缝的钢结构桥梁敷设电缆时,每个

伸缩缝余留不应小于 0.5 米,通过 500 米以上隧道时,应在一侧大避车洞内适当余留。在有塌方、滑坡、穿越铁路及有

其他规划地段,应适当余留。

f)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铝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困难地段为 10 倍;铅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7.5 倍。

g)电缆标桩、地线等设施的埋设,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

关规定。

2)地区(站场)通信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a)电缆埋深及防护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b)用混凝土槽防护敷设电缆时,其埋设深度为:在站场股道附

近或铁路路肩上,槽盖板顶面距路基面不应小于 0.2m;在

石渣和砂子填平的股道间,槽盖板面至轨枕底面不应小于

0.55m。同时,盖板顶面在路基面下的覆盖厚度不应小于

0.2m。

c)敷设电缆时,铅护套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7.5

倍,铝护套电缆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d)电缆余留:接头处余留 1m;进通信站、电话所信号楼余留

1 米;分线设备和端子盒引入处余留 1.5m。

e)直埋电缆引上电杆或沿墙引上的保护管应高出地面 2.5m,

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引上钢管的弯曲半

径宜为 0.6~0.8m。

f)电缆标桩、地线等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3、管道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1)电缆管道和人(手)孔的管孔运用应符合设计规定。同一电

缆所占各段管道的管孔应保持一致。电缆在人(手)孔铁架

上的排列顺序应与电缆管孔运用相适应。在人(手)孔内,

应避免电缆相互交越、交叉或阻碍空闲管孔的孔口。

2)电缆在人(手)孔内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钢带铠装电缆进入人(手)孔内部分应剥除铠装。

3)在每个人(手)孔内电缆均应挂标识牌,电缆标识牌应防水,

防老化。

4)在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合理选用管孔,以利于施工和维护。

选用管孔的原则是:先上后下,先侧后中。大对数电缆、干

线电缆一般应敷设在靠下排两侧的管孔。

5)管孔内不得有电缆接头,电缆接头的一端距离管道出口处的

电缆长度不应小于 40cm。接头不应放在管道进口处的上方

或下方,接头和电缆都不应阻挡管道的空闲孔。

4、电缆接续技术要求

1)电缆接续前应确认电缆端别正确,并进行单条电缆测试,确认

电缆内所有芯线无断线、混线及接地障碍,绝缘良好。充气电缆单条电缆稳气应良好。

2)电缆的开剥尺寸按电缆程式及接续方式确定,开剥后电缆端头

芯线不得散开,不得破坏芯线的扭绞。

3)电缆接续时应进行施工测试,以检查电缆接续后的线路有无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