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 简答题复习整理
毛中特复习要点
![毛中特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5c15fcaaea998fcd220e5b.png)
材料分析题:1、(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大猫”指公有制经济,“小猫”指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现阶段坚持“大猫”、“小猫”都有路走是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也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破除了传统的单一公有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减缓,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正如材料中所指出的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这些都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因此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坚持“让大猫和小猫都有路走”,更好地发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出力量。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形壁垒,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师大考研毛中特简答题
![师大考研毛中特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337a4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1.png)
**师大考研毛中特简答题1.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16)(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判断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提出的科学标准。
具体内容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不同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状态和各项工作成败是非的客观标准,不能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
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标准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它的提出,有助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排除意识形态方面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使人们思考问题由从空泛的议论到从实际效果出发,将注意力转移到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来。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简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08)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a、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b、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
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毛中特1-8章复习重点
![毛中特1-8章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19f2cf89eb172ded63b73e.png)
毛概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P6答:A.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继续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B.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都是马克思主义。
(完整版)毛中特简答题复习整理
![(完整版)毛中特简答题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a3e08aa8114431b80dd845.png)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渊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任务、布局理论。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建造总布局。
4、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①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
②再而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最后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阶级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区别新旧革命标志就是领导掌握在无产还是资本阶级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站在中国革命的角度来解决革命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化(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两翼):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427e77caaedd3383c4d3df.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改造: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般来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任务。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研究生毛中特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
![研究生毛中特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e0ef150740be1e650e9afc.png)
一.中国模式1.定义发展的角度来定义“中国模式”---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追求独立、自由、民主、繁荣和富强,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
(2)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来定义“中国模式”---是经济模式、政治模式和社会模式三位一体的综合;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综合发展模式。
(3)从意识形态或者政治特征来定义“中国模式”---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即把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
对“中国模式”内涵的认识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中国模式”在经济领域的核心内容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有调节的市场经济的结合。
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强化政府的制度供给功能和经济功能。
在文化领域表现为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组成的社会资本塑造和谐社会。
在社会领域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完善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发展目标。
在外交领域,体现了中国“和谐世界”的价值观,追求世界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和谐相处。
在生态领域,“中国模式”倡导的是降低发展成本,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中国模式在现实中表现在了许多具体方面:从经济体制的角度看,有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价格双轨制、财政包干制、利率和汇率双轨制、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等。
从区域特色的角度看,有深圳模式、浦东模式、顺德模式、苏南模式、昆山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华西村模式、南街村模式、鄂尔多斯模式等。
从发展道路的角度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等。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看,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的模式以及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模式等。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c91e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5.png)
毛中特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2.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3. 毛泽东思想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B.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C.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核心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D. 党的建设理论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包括()。
A.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B.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3.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艰苦奋斗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2.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案: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案: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最新自学考试毛中特概论考前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汇总
![最新自学考试毛中特概论考前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ef4005bddccda38366baf17.png)
自学考试毛中特概论考前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
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与第51条)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015.10》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考简答题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考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6ef0d176eeaeaad1f33090.png)
第一章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指导实践);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实践上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中特试题库和答案
![毛中特试题库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774df6294dd88d1d26b1c.png)
第一章一、单项一、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七大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会议是: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实事求是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8.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A.《井冈山的斗争》B.《反对本本主义》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现代政党发展的新趋势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D.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是因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D.它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下列各项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的有:A.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C.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三、判断题三、判断题(全部正确)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dca34763231126edb116a.png)
毛中特简答题汇总及参考答案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只会给中国革命带来损失。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与时俱进。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2.把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答: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6.“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答:(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涵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等)
![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等)](https://img.taocdn.com/s3/m/e18473bf7e21af45b207a89f.png)
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2.如何正确处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1)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发展农村新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4.党中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
材料题1.文革(1)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中国建国以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
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的发展太慢。
社会主义总要比资本主义优越。
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应该相应的更加强盛一些。
在这一方面我们经过了几次曲折。
(2)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毛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1-12章)
![毛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1-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e2d9d1aa8114431b90dd824.png)
毛中特复习题目第一章辨析: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做出了其他人都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2)毛泽东思想井不等同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重要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包括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创、翟秋白、蔡和森、张闻天等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内涵。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以人为本是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一根红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是因为:第一,全面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协调发展,是指人自身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人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是协调发展的核心和主体;第三,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然是围绕着人进行的;第四,科学发展的实质是“五个统筹”,就是要解决好反腐败和社会公平问题,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所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论述: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绝对不能丢的,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尽管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渊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任务、布局理论。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建造总布局。
4、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理论联系实际③实事求是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①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
②再而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最后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阶级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区别新旧革命标志就是领导掌握在无产还是资本阶级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站在中国革命的角度来解决革命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化(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两翼):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四马分肥”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需举例)★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五章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9个特征由...逐步转变为...的历史阶段(不一定考)14、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存在发展面临新的重要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③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④“自力更生,艰难创业”(党的优良传统)第六章17、社会主义本质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风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坚持科学发展①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③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21、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七章22、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①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②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2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③全局和局部的关系;④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⑤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5、“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八章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现市场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现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他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7、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特点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8、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和政府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29、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3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①全面依法治国;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33、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④增强全面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⑤社会主义荣辱观35、创新社会治理体制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④健全公共安全体系⑤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第九章3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①一个中国(核心)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3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①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②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十章38、两个中间地带:第一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第二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
39、三个世界:第一美国苏联。
第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
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40、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70年代,“一条线”的外交战略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真正的不结盟”战略第十一章4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
4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43、建设一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①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②能打胜仗是核心③作风优良是保证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建军原则。
第十二章★44、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①执政考验;②改革开放考验;③市场经济考验;④外部环境考验①精神懈怠的危险;②能力不足的危险;③脱离群众的危险;④消极腐败的危险45、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46、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