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防护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防护林防灾显身手
位于防城港港口区光坡镇的沿海防护林。
张雷摄
7月19日,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先后登陆海南、广东之后,其台风中心在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再次登陆。
“威马逊”肆虐广西,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灾害。
广西有记录以来最强台风登陆处,会是怎样一种情景?
记者从内陆直奔沿海。
出了南宁城区,一路可见连片折断或倒伏的桉树、甘蔗、香蕉等;越往前行,倒的林木和作物越多,面积越大,境况越差。
车出高速公路口,还没到防城港城区,只见大道景观树整排整行向一边歪斜,大型广告牌有的只剩下骨架,有的倒了下来;路边厂房有的顶棚被掀开,有的连同墙体一起倒塌。
我们做好了思想准备——“威马逊”登陆的海岸,情景肯定惨不忍睹。
来到台风中心首袭处,发现情况与想象大不一样:一登陆本该来个“下马威”的“威马逊”,一家伙撞上高大茂密的沿海防护林,展开了一场“刚”与“柔”的较量,留下让人惊叹的罕见场景。
防护林呵护之下的房屋完好无损
台风中心最先到达港口区光坡镇,坐落在企沙半岛滨海的沙螺寮村按理应是重灾区,然而全村545户人家,竟看不到一间房屋倒塌。
村干部介绍,这归功于1993年种下的数公里长、数百米宽木麻黄防护林,这些木麻黄树现今已长到5—6层楼高;“躲”在防护林后、“藏”在防护林中的民居,普遍是平房,或只盖两三层高,防护林比屋顶高出一大截。
尽管比大腿粗的树也被拦腰折断,大部分民居却连瓦片都没被掀走一块。
村民伦宣和伦贤是临海邻居,两户相隔不过30来米,都是平房,高矮一致,新旧差不多,连屋顶瓦片都一模一样,台风过后结果却完全不同:伦宣的房屋完好无损,伦贤的房屋瓦片大都刮飞了,碎片散落一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户农宅的差别在于:伦宣房前是高出屋顶3—4倍的木麻黄树林,而伦贤房前只有比人稍高一点的矮树。
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中国引种还不到百年历史,现已成为广西沿海防护林的主导树种。
木麻黄根系具根瘤菌,能在瘦瘠沙土上迅速生长,很耐盐碱,不怕沙埋,其枝干柔韧,抗风力强,是沿海固沙护岸的优良树种。
前所未遇的强台风中心正面来袭,木麻黄虽偶有折断甚至被连根拔起,一般仅限于最外面几排树,整个防护林带安然无恙,风采不减。
绿色之“柔”,真真实实地“克”了强台风之“刚”!
历史教训:没有植被的地方抗灾力弱损失巨大
在东兴市京族三岛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国家海防林南端界碑”。
木麻黄防护林在沿海密密麻麻,连成长长的绿色屏障。
我们特意驱车环岛走上一段路,十分意外地看到,与高速公路两旁桉树林连片倒下截然不同,三岛上种植在木麻黄防护林后面或者夹杂种植在其间的桉树,很少见到被台风刮断吹倒的,顶多稍微弯下点腰身而已。
已成为休闲旅游热点的京岛,近年海鲜大排档越来越多。
为争海景搭建在防护林外面的,受损往往较重,大多在停业维修;而“隐身”防护林内的,哪怕同样是简易大棚,受损往往较轻,甚至“毫发无损”。
防城港市林业专家李世生特意带我们到京族三岛上的贵明村一带海边。
海堤外连绵约5000亩的红树林让人叹为观止,天空盘旋起舞的白鹭群令人心旷神怡。
李世生介绍,30年前,这里只有稀稀拉拉的野生红树林。
1986年7月,同样编号为第9号的强台风,袭击这一带沿海地区,随后引发特大海潮,造成严重灾害。
灾后,沿海地区组成联合调查组,就台风灾害与森林植被关系形成调查报告,结论是:没有植被的地方,抗灾力最弱,损失巨大;有林带的地方,抗灾力较强,损失较轻;建议营造具有一定标准的木麻黄、红树林带,建立沿海防护林体系。
那一年,攻读林业专业的李世生刚好大学毕业,第9号强台风当头给了个天大教训。
随后,从1986年到1988年,当地沿海以木麻黄、红树林为主大种防护林。
贵明村一带滩涂上3年间种下约2000亩红树林,经过20多年生长繁衍,红树林长高长壮,面积扩展了1倍多。
回望海堤内,连片虾塘上打氧机翻起堆堆浪花,养虾人或在悠然守望,或在轻松劳作,丝毫看不出超强台风几天前曾到这里“造访”。
我们与来自浙江的养虾人老朱聊了起来,得知这片虾塘有40多亩,现在,塘子里的虾一只约有10克重。
说起“威马逊”来袭时的情景,老朱直叫“吓死了吓死了”:屋顶掀走了,全身湿透,海水、雨水沿排水沟倒灌进来,有的地方刚好漫进虾塘,大多数地方都只差个三五十厘米就“水漫虾塘”。
要不是红树林消减风浪,潮水越过海堤涌进来,这整虾塘和养虾人的结局可想而知——“那就全完了全完了!”老朱连连摆手。
全区建设1000多公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
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分布于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和玉林五市共18个县
(市、区),海岸线长度1595公里,其中宜林海岸线1016公里。
1999年以来,广西沿海工程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28.6万亩,累计投入4.6亿元。
目前,红树林面积达14.8万亩,沿海基干林带1000多公里,在广西沿海地区初步构筑了一条绿色屏障。
沿海防护林对防御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减轻海浪对海岸的冲刷,固沙保土,保护工农业正常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记者更早到“威马逊”登陆处考察灾情的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介绍,广西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比较完善。
从沿海滩涂向内陆延伸,依次构筑了三道防线,抵御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第一道防线以营造滩涂红树林防浪消浪林带为主体,第二道防线以营造防风固沙基干林带为主体,第三道防线以营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纵深防护林为主体。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增加了森林面积,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40.2%提高到2013年的52%,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0多万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这场超强台风的考验,我们对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需要重新认识。
”蒋桂雄表示,下一步,广西沿海防护林建设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保护力度。
沿海基干林带是抵御台风、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
各级政府在沿海经济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大防护林管护力度,杜绝擅自砍伐防护林的违法行为,保护好建设成果。
蒋桂雄还建议改变以往分散的项目安排办法,将有限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建设和完善基干林带上,实行重点突破,逐年逐段建设和完善基干林带。
每个沿海县(市、区)选择本县基干林带的一端作为起点,每年对10千米—20千米长的基干林带查漏补缺,确保能够建成一条有一定宽度、林分质量较高、防护功能较强的防护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