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3905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0.png)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成为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就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第一,平等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者高而生,学者低而就。
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权威关系,学生只是听从师长指导的对象。
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间应该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
师长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发挥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和探究者。
第二,友好沟通。
师生间的友好沟通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传统师生关系中,师者严肃而孤高,学者敬畏而胆怯。
师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严肃、封闭、沉默的局面。
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长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友好沟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关注学生发展。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长应该将学生的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引导自主学习。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长应该从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角色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五,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长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2024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24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a1e59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8.png)
2024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师生关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更直接关系到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未来潜能的释放。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义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和合作基础之上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权威和学生服从的模式,强调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和共同成长。
二、构建基础:平等与尊重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平等与尊重是最基本的构建基础。
教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学生也应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
三、教学互动的重要性教学互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环节。
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也能在互动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增强学习动力。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这一转变。
五、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氛围对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七、评价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评价方式需要进行创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新型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19bcc2cb14e852459fb5747.png)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新型师生关系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新型师生关系,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
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
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
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
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教师走下神坛,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
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a82617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5.png)
(下转第8页)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
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
”从前的教学,教师一言堂,具有无上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课堂气氛呆板、沉闷,缺少创新探究的精神。
而现在,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生态课堂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强大的力量,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基于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学科特点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把理论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创建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氛围宽松愉快,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新型师生关系必须打破教师和学生的“尊卑关系”和“上下级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主动参与者。
教师是引领者,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
学生之间也不能以学习成绩来划分三六九等,他们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互相尊重,哪怕是一点点的讽刺挖苦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错误都是可以理解的,并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与有序竞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分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小组学习中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走到台前往往能畅所欲言,基础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在聆听与发言中思想的火花相碰撞,认知能力相补充,就连语言的表达也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此时,教师通过在各组间巡视也可以时时答疑解惑,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课堂氛围宽松愉快,同时具有教学的凝聚力,学生好学、乐学,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b9f690733d4b14e852468e8.png)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营造自然流畅轻松的教学氛围的前提。
如何在语文课堂,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我就一堂观摩课给我的启示来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曾我观摩了一堂公开课,感受颇多。
那位老师的那堂课是“多角度作文”指导课。
她首先放了一段录象。
大体情节是,一位外国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录象中,老师出人意料地一步登上讲台,在学生们的惊呼声中,老师说:“这样才能看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东西。
你们都站上来看一看。
”接着学生们一个个依次登上了讲台。
这时候,屏幕上学生的欢呼声与上课同学的欢呼响成了一片。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屏幕上气氛轻松和谐,课堂上的气氛也轻松和谐,两者产生了共振共鸣。
2 利用学生自己的作文创设情境学生自己写的作文,是他们自身的创作实践,是他们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也是他们自身情感流露。
用他们自己的文章作为品析对象,使学生感到真实、亲切、饶有兴致。
这位老师首先用两组作文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作文题均出自学生平时的作文。
如:“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与“养成习惯是我们的失败”;“也说孙悟空”与“一只流泪的猴子”;“花样年华”与“草样年华”;“纪念五四运动”与“我的1919”等等。
学生纷纷发言,表明见解,通过比较,同学们认识到,应该从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角度去选材立意,才能写出好文章。
整个比较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老师接着朗读了学生的三篇优秀作文。
三篇作文写得各有特色,有的老练凝重,有的幽默俏皮。
其实,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便是对学生的理解与肯定。
她的朗读不时被学生会心的笑声和掌声所打断。
此时,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听课者。
在这堂课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向听课者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
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75492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9.png)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革,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尤其是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不再是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而是更加注重互动、平等、尊重和关爱。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要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就需要构建一个平等互信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的转变,需要双方都能够摒弃传统的权威思维,而是更注重平等的沟通和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使得学生能够在平等的关系中更好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从而建立起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就需要老师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搞等级差别,而是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起与学生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
情感是师生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线索,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是师生之间关爱和理解的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眼中的重要性和关注度。
而学生则需要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烦恼、快乐和成长,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密切,更加真挚。
只有通过情感沟通和情感交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情感共鸣,从而构建更加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要注重个性化的关爱和关怀。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刀切的对待。
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关爱和关怀。
老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通过个性化的关爱和关怀,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怀,从而愿意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更好地成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呢?](https://img.taocdn.com/s3/m/9f6be928763231126edb11c3.png)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呢?和谐,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
和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和谐课堂。
这给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注入了更新鲜的养分,让教育也日益出色。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呢?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
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构建这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绝对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扼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
现在这种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教育的传统观念已不适应当今教育。
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
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
教师要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需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做起。
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尊重。
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心里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当学生有了错误时,一般害怕老师批评;非凡是不希望老师在同学们面前批评。
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
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该表扬的表扬,满足学生的欲望,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
批评学生要注重方式方法,能不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讥讽、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49601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师生关系特点:
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发展,充分认可学生的努力和成就。
导师角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当着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关心和关注: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支持。
有效沟通:师生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的学科困难和需求,同时及时向学生传递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信息。
鼓励和激励: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探索和创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激励他们为个人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公正和公平: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些特点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成长。
这样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0da301c8d376eeafaa3131.png)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课程。
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兼顾两者。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
也许有部分老师注意到了了认为性的重要性,但是局限于现实中的种种困难,都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建议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
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此,教师需要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其次,教师应重建教学模式,重构课堂教学。
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发挥角色作用。
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他们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
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学生又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他们是学习者,又是受教育者,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空间,给予学生足有的尊重。
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许多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说:喜欢和佩服尊重学生的教师。
一个学生在投入“友好信箱”的信中写道:“老师,您讲课时我在下面小声说话,您不但没批评我,还让同学们听听我有什么看法,使我很感动,我觉得您这样做很好!”2以人为本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有个性的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质、辨别事非的能力、兴趣、爱好等。
高中语文新课标体系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思考
![高中语文新课标体系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b3ebfae25c52cc58ad6be0f.png)
高中语文新课标体系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思考新课标的实质是对“人”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能够自觉、独立地完成学习,从而弱化教师“教”的功能,引起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革。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相互的生活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的一种对话关系,是一种师生心灵相互接纳的至爱的情感关系。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古语说得好:“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能在教学中,精心创设宽松、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同时又以平等的心看待每一位学生,其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的实施对象是一群鲜活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能够明辨是非,会分析比较。
他们不是毫无情感的机器,对所执行的某一事物长期处于一种单调、机械,一成不变的运作会心生厌恶之感。
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人在这“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他们的作用是等同的。
要有效的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有必要使学生个体联结成一个整体,使他们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得到互补,由整体发展到求个体进步。
这其中,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架势,置身与学生当中,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会得到加强。
这样既帮助学生“联网”,又参与“网络”管理,整合传达信息,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态势。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不是要把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是要以教师行为方式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中。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要做好这一点教师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改,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自己的学生,观察他们的神情举止,用心听取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真诚的与之交流。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新型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ce4abecda38376baf1faea0.png)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新型师生关系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组织、引导、合作”。
因此,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师生关系已成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以“爱”为前提,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发展的合作者以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现象已不复存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愈见频繁,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过去“教”与“学”这种简单的关系。
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因此,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带着母亲所独有的慧眼,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
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遇见学生时的一个微笑,遭受挫折时一句鼓励的话,都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
笔者还清楚记得:笔者在班里巡视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个学生在哭泣。
可能她觉得不好意思开口。
笔者只能劝她不要再哭了,告诉她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尽管来找我。
本来事情已经过去,两个星期后,笔者看到这位学生写的一篇文章《老师,我想对您说》,原来上次的哭泣是因为害怕选不上班干部,老师的一番话,让她有了信心。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f43c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e.png)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的师道传承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新型的师生关系所取代。
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思考和探讨。
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权威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道传承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形象示人,学生则需尊敬敬畏,这种关系局限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
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学主体,应该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声音,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语文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亲和力。
亲和力是师生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例如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主动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些举措,教师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展现出自己的幽默和风趣,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强加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例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和表述等,尊重并容纳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尊重和接受他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主体间性――新型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7页word
![主体间性――新型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7页word](https://img.taocdn.com/s3/m/08655d2869dc5022abea0032.png)
主体间性――新型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在现当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堂中师生行为成为了当代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
传统师生关系的失衡与不平等遭到了猛烈的抨击,甚至于全盘否定。
当代教学论研究认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为中心,一切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
”[1]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为力求凸显以学生为本这一根本教学宗旨。
课堂中,教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可是在这种外在形式繁荣的背后,却是学生在实际所得的单薄与杂乱。
建立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新理念,就是对课堂上教师的控制与学生的自主进行协调,以求达到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
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堂交流,知识的汇合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同时也使教师自身得到专业的发展,实现双方的共赢。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的利与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立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的自主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了教师应当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意识。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学生在感悟、体验、品味中去积累语文知识,获得人格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尊重他们对文本内容选择的意愿,教师适时进行一定的动机激发,使他们乐于提出新问题,乐于去探究,去合作,去思考,从而达到知识的整合,认识的增值。
诚然,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出发,自主学习的优势是不容怀疑的,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绝对是更为持久和深入的。
在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呼唤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对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一再表示与之决绝。
浅谈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dde64ec97cd184254a3535bd.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会有良好的教育过程,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对学生的塑造和培养。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只能是一个空架子,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常常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所以说,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十分重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现存的师生关系越来越束缚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程。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被深深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主要体现在:重“教师”不重“学生”的主观性;重“传授”不重“能力”的强制性;重“记”不重“思”的浅层性。
旧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创造性,缺乏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我们教师应面向新时代,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充满温馨感的师生关系。
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一是要求学生要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交往者。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身份地位都是由原来的角色中一跃而出,共同建立一种互动的交往,而这,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交往活动,它是师生关系得以构建和发展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一旦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也就成了一句“空头禅”,无法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应是一种交往关系,而交往的双方在此过程中均是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而存在的。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88a15f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5.png)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过去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师生的平等互动和互动学习。
为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以以下几点为思考的重点: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步骤。
语文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状态。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准备和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点。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支持,有些则需要更多的放松和休息。
此外,可以通过灵活的授课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重视师生互动和共同学习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共同学习,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互动,例如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和交流互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信息。
这些资源可以是文化类的书籍、文献或者是智慧类的知识参考,都能在师生交流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和考试的形式或者是任务和组织学习方式等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技能的提升。
在教学上,可以让学生稍微靠前,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和探究问题。
此外,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因为这些潜能如何发展和提升,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科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
四、多元化教学,创造学习空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45999aa26925c52dc5bfe7.png)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国家提倡创建和谐社会,教育也要提倡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宽容地对待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语文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
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以前这样认为,“教育技术的顶峰是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
罗杰斯也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氛围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情感、人格、精神、道德、灵魂等各层面展开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最终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双方谁也不能控制谁,或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双方应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松、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
师生双方共同理解对话、和谐一致,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
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互动的、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专制”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合作的、服务的、全面负责的关系,而不是只管“教”的。
在教学过程中,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准确的学生观。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96dc7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5.png)
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模式逐渐被教育界所否定,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受到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关于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尊重与平等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师傅权威和学生服从为基础的,而新型师生关系则更加注重尊重和平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取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而应该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共同成长。
学生也要学会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只有在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融洽,语文教学才会更加顺利。
二、合作与互动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只有在师生之间充满了合作与互动的氛围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建立和发展。
三、关注与支持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能。
学生也要关注和支持教师,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只有在关注与支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四、激发兴趣与个性新型师生关系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众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受到公正、公平、无私的关爱,让孩子们有一种安全感。
因此,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
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动机的加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交技巧,并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素质如何,是保证教育和教学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
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那么,新型的师生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
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
而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中,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指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在这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既是师长,又是参谋、朋友和顾问。
语文老师怎样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而这种尊重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尊重,包括:①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得权利,比如维护自己尊严、保证自己得安全、参与有关活动等等。
②尊重学生的特点,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得人,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学生在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强求一律。
③尊重学生的水平,要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使一个学生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教师也应发现他的发展潜力,采取适合他的方式,让他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④尊重学生的状态。
每个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等方
面都有状态好和不好的时候,教育过程中要体贴学生的身心状态,不能过于机械、刻板。
2赞赏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自身的主人,也就是说,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们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时时处处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看法、思想、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让学生轮流当班级干部,人人当一回班主任的助手,既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实践能力,又融洽了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
4课下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
交谈的时候请学生坐下,和学生平起平坐。
话题不要总在学习上打转,可以聊家庭、生活、保健等等。
也可以互讲故事……至于“学习”,只在关键时刻,以物指人,讲几句关键的话就可以了。
多关心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很努力而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能让学生看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5严格要求学生
对待学生,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把这种严格要求作为一种责任。
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学习效率高。
只要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考试的时候学生才没有遗憾,考完试后才没有悔恨。
另外,学生犯错,绝对要受到惩罚,绝不能姑息,我们只是要注意惩罚的“程度”和“方式”上的技巧。
比如,病人有病,医生得对症下药;同样,学生的思维上出了问题,我们也得“对症下药”。
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乐观、顺从、主动的完成任务,认真学习,而不是命令式地让学生接受。
6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自身观念
时代在更新,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老师什么都不懂。
要随时充满危机感,不断充实自己。
同时,要更新自身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如果是班主任,则凡事要多闻、多问。
如果不是班主任的教师,要让自己在某些事情的管理上像个班主任,而不是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任课老师而对班上的事情“视而不见”,什么都不管。
我们要留给学生一个整洁的形象,还要留给学生一个刻苦、勤奋、乐观、自信的榜
样。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它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明媚的春天。
因此,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促进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新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