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角色
一、本章的学习目标
1.了解教师角色的内涵和特点;
2.把握国外教师角色观的演变
3.学会批判性分析我国的传统教师角色观以及多视角理解我国现代教师角色;
4.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精神,把握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和要求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本章重点:教师角色的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
转换的科学认识。
2.本章难点:西方现代教师角色观的综合把握;我国的传统教师角色隐喻及评析。
三、本章的内容要点
(一)教师角色的内涵与特点
1.教师角色的内涵。一般而言,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2.教师角色的特点
(1)自主性。教师不仅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权威和自主权,而且在自我专业发展方面也享有自主权。
(2)个体创造性。这一方面是指教师在劳动过程中必须根据千差万别的学生的需要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同时也指教师的劳动方式和职业文化类型趋向于个人主义。
(3)人格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崇高人格对学生具有感化作用。
(4)多样性和发展性。多样性是指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和“教书育人者”所承担的多种多样的角色。发展性是指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及其要求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
(5)弥散性和模糊性等特征。教师劳动的集体性、长效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角色责任时常表现出弥散性和模糊不清的特征。
(二)国外教师角色观考察
1.国外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其演变的主线是:教师是“神父”,“专家”,“学生行
为的塑造者”,“教育环境的设计师和规定者”,“知识的传授者”等,其中心是强调教师对儿童的支配和控制。
2.国外现代教师角色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的一些重要理论流派对教师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批判教育理论等从不同的维度和情境出发来审视现代教师的角色(参见表1-1)。
表1-1:理论流派与西方现代教师角色观
理论流派教师角色观
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
义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社会建构主
义
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者、探究者、有力量
的思想者
人本主义促进者、引导者、教学艺术家实用主义学习者、反思型实践者
批判理论变革者
3.当代西方教师角色定位。按照教师处于各个空间的作用和地位,当代西方对教师角色的各种描述可以归入四个向度——社会因素、学校与课堂情境和个人发展诉求下形成的以下四类角色:
(1)社会角色——教师促进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色;
(2)学校角色——教师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如校长等)和社区的合伙人,或者说合作者、合伙人角色。
(3)课堂教学角色——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4)自我职业角色——自我职业认同和自我角色重塑。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西方的教师角色是多维的。
(三)中国的教师角色观梳理
1.我国传统教师角色隐喻及其评析
在我国,有几种典型的教师角色隐喻折射出人们对于教师角色的传统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教师角色隐喻的积极意义和不合理之处加以反思,以有利于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1)“蜡烛论”这种教师角色定位强调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社会风气形成,这是其积极之处,但它也有不合理之处:“蜡烛论”将教师无限拔高而带有将教师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质生活、经济地位及其持续的专业发展。
(2)“工程师论”。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心灵,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但是把教师比作工程师也有欠妥的地方,它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不恰当地把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但同时,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的执行者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师论”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3)“园丁论”。“园丁论”在强调为学生准备田园式的宽松学习与成长环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同时,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对于工程师论来说,园丁论呈现出某些矫枉过正的倾向。
(4)“一桶水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就形象地反映应试教育对教师职业能力在“量”方面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再将教师和学生分别看成“倒水者”和“接水者”显然是不恰当的。同时,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将教师的知识储备看成静态的“一桶水”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教师的知识应当是时时更新的“泉水”。
2.我国现代教师角色观
当今教师究竟应当承担哪些角色?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对教师角色加以审视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社会视野中的教师角色(请见教材第一章中的表格:教师角色的类型与特征)。
(2)师生关系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教师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导航者;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是因材施教者。
总体来看,现代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多样化的。
(四)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从2001年6月起,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由此拉开序幕。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来说,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观、教学方式观、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