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圣”王羲之
东晋王羲之: 大书法家; 博采众长,书风独特;集书 法之大成,写出的字,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 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 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 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 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 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 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 台。据说,久而久之,池 水都变成黑色了。
佛教美术分类
佛教美术大致包括:建筑、雕塑、壁画。三 者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是宗教性和审美性、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体,一般的石窟和寺 庙中都绘有壁画。这一时期寺庙中的壁画, 随着建筑本身的倒毁已荡然无存,而石窟壁 画至今仍有大量的遗存。
一、新疆石窟艺术
新疆是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也是 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的桥梁。新疆地处丝绸之路 的西段,早期佛教东传,主要是从中亚经新疆 再沿河西走廊进入中原,因此大批的僧侣首先 来到新疆地区,故新疆地区最先接受佛教。当 时的疏勒、龟兹、高昌等地佛教极为兴盛,开 窟建寺,留下不少遗存。新疆石窟颇多,著名 的有龟兹石窟,胜金口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 等,而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就是克孜尔千佛洞。
佛教美术的兴起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 期 ,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经统治者提倡 和利用,发展十分迅速,佛教的传播也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带来新的因素。求法僧人 的西行和佛教的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尤其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极大 地丰富了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的创作。
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均属北魏 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加强统治而开凿, 这些石窟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应怎 样评价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石窟?
龙门石窟
3、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 天龙山腰,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 隋代继续开凿,唐代达到高峰。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 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 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 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 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 。
顾恺之论著与绘画思想
《魏晋胜流画赞》 “以形写神” 《论画》 “迁想妙得” 《画云台山记》
顾恺之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 响,他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家,其著作《魏晋 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是中国 现存最早的绘画理论及史料专著,具有极其重要 的价值。特别是《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的“以 形写神”、《论画》中提出的“迁想妙得”等, 影响都比较深远。
魏晋南北朝 美术
(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
小组成员: 秦佳彬 王瑞梅 米兰
概述
社会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 589年隋灭陈为止,前后共369年,这是中国历史 上一个动乱的年代。 动乱的年代也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大变化。从东 汉末期以来,儒家思想就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 士大夫阶层的置疑,而提倡“全真”、“养生” 思想的道家学说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文人 士大夫多崇尚老庄,追求散淡放达的生活。与 此同时,佛教也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文学、艺 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麦 积 山 彩 塑 菩 萨 像
麦 积 山 彩 塑 菩 萨 头 像
3、炳灵寺石窟
“炳灵”是藏语“十 万佛”的译音,是千 佛山,万佛洞的意思。 位于甘肃永靖县西南 小积山大寺沟西侧的 悬崖峭壁上,开凿于 西秦建弘元年,今存 窟龛183个,造像 776座。
三、中原地区石窟艺术
1、云冈石窟
位于距大同市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东 西绵延1公里,依山体分东、西区,现存窟 洞45个,大小造像5万余躯,是有北魏皇室 开凿的第一所大型石窟,创建于文成帝和平 元年,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绘画风格: 特别注重点睛传神 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 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 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 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卷》绢本设色、纵24.8cm、横 348.2cm。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现存作品 为唐代摹本。 《女史箴图》画卷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 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人物造型动 态自然,表情变化微妙,春蚕吐丝般的线描富 有韵律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 贵。
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本生
兔王本生
二、甘肃地区石窟艺术
1、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境内。莫高窟开凿 于敦煌东南约 20 公里 的断崖上。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 492 个洞窟,其中有 2000 多尊彩塑和 4 , 5000 余平 方米的壁画,被誉为举世无双的东方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壁画: 1、莫高窟壁画的题材和内容 莫高窟从十六国时期至隋以前的壁画内容,大体可分 为 : (1)佛像画:即以佛为主体的说法图,是供人们供养 礼拜的“神像”。 (2)故事画:是向人们灌输佛教思想,宣传佛教教 义,具有一定情节性的绘画。 (3)装饰性图案:这些图案往往都具有象征性意义。 (4)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女娲、 伏羲等。 2 、莫高窟壁画的技法特征 十六国、北魏前期的壁画西域画风的痕迹较重,人 物造型多用粗略豪放的线条勾画轮廓,以明暗晕染方法 表现立体感。 至北魏中期以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手法越来越 多地被采用,那种安在人物面颊染色块以表现面部形体 的晕染法也较随肌骨结构晕染的“凹凸法”更为流行。
《女史箴图卷》 东晋 顾恺之(唐摹本)
班婕妤辞辇
冯婕妤挡熊
《洛神赋图卷》
[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宋摹本)
曹僖负羁
许穆夫人
山水画的兴起
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中国美术史上独 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就和 影响是任何画种都无法比拟的。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可以追溯到非常 遥远的年代。 远在西周,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装饰 纹样,有些玉器上刻有山川云气纹,这些 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围。
《九色鹿本生》北魏、纵96cm、横385cm、壁画 敦煌257窟、西壁中层
《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纵120cm、横155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
敦煌二五九窟彩塑释迦佛
敦煌二五七窟彩塑坐佛
敦煌二五一窟彩塑胁侍菩萨
2、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的秦岭 西端,始建于十六国后秦姚兴时期,因山形似麦 积垛,故叫麦积山。现存窟194个,因山体实质 疏松,石窟造像以泥塑为主,共计有三千多尊, 其中北朝的塑像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的精华。
一、顾恺之的画论:凡画,人最难,次山 水,次狗马 ;迁想妙得 ;“传神” 二、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了绘画的社 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 三、宗炳《画山水序》为中国最早的山水 画论著作 四、王微《叙画》 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 重要文献
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最早开凿于 3 世纪末 4 世纪初,最晚的开凿于 7 、 8 世纪以后。克孜尔石窟中 3 至 4 世纪的壁画题材主要为佛传故事画、游化说法、因缘故 事、涅槃故事等。壁画的表现技法,其衣纹起伏较大,线条奔放,细劲均匀流畅如“屈铁 盘丝”。人物造型圆脸、小眼、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的棱形 画格,具有鲜明的西域民族和地区特点,展示出独特的龟兹风范。
著名画家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三国两晋时开始, 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这个 时期有姓名、事迹、画艺记载可考的著 名画家主要有曹不兴、卫协、顾恺之、 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等。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 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顾恺之: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画迹(摹本)传 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论家。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形成 气 “一笔画”的笔法,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 画为主。“画龙点睛”主人公。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 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 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第20窟露天大佛: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 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 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大同云冈石窟
2、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 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 经东魏、西魏、北齐、隋、 唐、宋诸朝,雕凿不绝。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 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 块。凿于伊阙之上,濒临 洛水之滨,龙门石窟是中 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女史箴图卷(局部) 顾恺之(东晋) 绢本设色 纵24.8cm、横348.2cm
《女史箴图卷》在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征: 一,几乎没有背景,全力投入人物描写。 二,注重人物之间动态与神情的呼应。 三,空间处理较为成熟,人物有前后远近之 别,有的地方还强调了近大远小。 四,人物身材大小的处理原则是主要人物、 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这是 早期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2、画学论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发展的 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 接连问世,以顾恺之《论画》、谢赫的《古 画品录》为代表的著述,是我国绘画史上最 早出现的理论著作。宗炳《画山水序》与王 微《叙画》是反映这一时期山水画理论的重 要著作。
以后在很 长的时间 内,山川 形象只不 过是人物 画的背景。
法家,字子 敬,会稷山阴人。为王羲之第七子。曾任 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官至中书令, 古人称为“王大令”是一位在艺术上创新 的书法家,以行草书著称于世,其传世作 品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他的 书法运笔婉转遵丽,逸奇妙生。他生前酷 爱书写曹植的《洛神赋》,但墨宝已经失 传,仅有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顾恺之 (约 346 一 407 年):字长康,小 字虎头,东晋时人,出身世族家庭。少年 时就以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 人士所器重。他是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 家,并有”三绝 之称 。顾恺之的艺术成 就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个方面。 在艺术实践上,顾恺之继承发展了卫协精 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 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 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 “春蚕吐丝”。
王献之
《鸭头丸帖 》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 《中秋帖》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绘画题材种类在原有的 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科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 壁画
人物画开始取材于文学作品;肖像画在这一 时期非常发达,出色的画家并不满足于表面 相似,还注重精神内的表现,如顾恺之的传 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 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 在玄学和道家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 了最早的山水画。 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将传统的绘画经验加 以总结,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独立画论,对中 国绘画的发展与民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 深刻的影响。
4、响堂山石窟
四、江南和西南地区石窟艺术
江南石窟 栖霞山千佛岩
西南地区石窟 广元石窟
书法和绘画艺术
大放光彩的文字书法艺术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艺术。 三国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 圣”。与王献之合称“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