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处理技术在VOCs废气处理过程中的研究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处理技术在VOCs废气处理过程中的研究与分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VOCs废气污染已成为世界环境公害之一。

VOCs主要产生于石油加工、化工、涂装等工业生产及储运过程,其种类繁多,多数有毒,部分致癌,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

在众多VOCs废气治理技术中,生物法具有处理高效,运行费用低,安全性好,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称为“绿色”VOCs 污染治理技术,越来越受到科技工作者及环保人士的青睐。

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处理技术在VOCs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微生物处理技术;VOCs废气处理;研究分析
1 前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对一类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总称,通常指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

按有机物的结构可分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衍生物(苯酚、苯胺等)、脂肪烃(乙烯、二氯甲烷等)、脂肪烃衍生物(甲醛、丙酮、异戊二醇、醋酸丁酯等)。

2 VOCs废气微生物处理原理
VOCs废气微生物处理原理是微生物利用废气中的有机物,完成其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同时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变为H2O、CO2等无机物,或微生物细胞物质,达到降解VOCs目的。

对用微生物法处理VOCs废气理论尚未特别清晰,荷兰学者的吸收-生物膜理论被广泛接受。

该理论认为,微生物处理VOCs废气分3个步骤:①废气中部分有机物可以溶解于水,为膜间物质传递提供条件;②利用浓度差VOCs废气扩散到膜上被微生物捕获;③有机物进入膜后成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能源,最终被代谢为小分子无机物和细胞的构成物质。

3 影响处理效率的因素
在生物法处理VOCs废气过程中,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因素都会对处理效率产生影响。

温度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的活性,对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适宜温度在10~50℃,微生物适宜pH值为6.0~8.0,少数硫杆菌和极端嗜酸菌的最适pH值为2~3。

同时,由于微生物在自身的代谢活动会改变环境的pH值,在工程应用中添加适当缓冲物质以保持pH值平衡。

利用生物处理VOCs废气,为提高处理效率,需要提供给微生物氮、磷、硫及微量元素等无机盐类营养物质。

在工程实践中,废气进气速度、液气比、循环液喷淋量等参数也会对处理效率产生影响。

4 VOCs废气微生物处理工艺
微生物处理VOCs废气的方法主要分为有生物洗涤,生物滴滤和生物过滤3
种,一般过风方式为逆流式、错流式。

4.1 生物洗涤器
生物洗涤器由吸收室和再生池两个部分组成,构成活性污泥(悬浮)处理系统。

废气从吸收室下部通入,生物悬浮液从吸收室上部喷淋,废气和微生物在吸收室内部接触,吸收了有机物的微生物悬浮液从吸收室下部导出去再生池(微生物蓄养池),通过供氧好氧方式净化VOCs,再生微生物悬浮液活性,新鲜物料再返回吸收室上部,构成循环回路。

VOCs废气被净化后从生物洗涤器顶部排出,生物悬浮液通常为活性污泥,再生时间常需数小时。

微生物悬浮液再生选择与吸收在一个反应器,还是另需一个反应器,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

吸收器中气液接触可以选择喷淋法,也可以选择鼓泡法,根据控制步骤而不同,气相阻力大时选择喷淋法,液相阻力大时选择鼓泡法。

4.2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为:废气通过增湿器达到一定的相对湿度后,再进入到生物滤池内,生物滤池放置内有生物活性填料层,规格通常为500~1000mm,有机废气从生物滤池的下部气相进入到上部生物相中,达到通过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废气的目的。

完成分解任务的生物是异氧型微生物,氧化环境为中性微碱和有氧条件。

各种有机废气最后生成的物质不同:①VOCs废气中有机氮气变成氨气后,再生成硝酸盐;②VOCs废气中一般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③废气中硫化物开始转化成硫化氢,再转化为硫酸盐;最后净化后的气体从生物滤池顶部排出。

4.3 生物滴滤塔
生物滴滤塔结构为填充塔,内设有一层或多层填料,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由微生物形成,厚度约为几毫米。

工艺为:VOCs废气从生物滴滤塔的底部进入,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从生物滴滤塔上部进入,均匀喷洒在填料上,与上升的气体进在生物膜接触,VOCs废气得到净化,液体从塔底部进入储液池循环使用,净化后气体从生物滴滤塔池排出。

5 研究分析
生物法处理VOCs废气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国内的研究近几年也广泛地开展起来。

有研究者采用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甲苯废气,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54s和43.2s,进气甲苯浓度为544~1044mg/m3,环境温度为17~26℃的条件下,出口检测不到甲苯,去除率接近100%。

也有研究者采用生物滴滤床处理甲苯废气,结果表明,在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10s,甲苯浓度为184~1223mg/m3的条件下,甲苯的去除负荷为62.4~190.7g/(m3·h),处理效果明显。

研究者采用筛选好的短杆菌菌种溶液对生物膜填料塔进行挂膜后,对中低浓度的甲苯及同系物进行小试得到良好效果,当入口气体甲苯浓度低于2000mg/m3,逆流操作的净化效率大于80%;对甲苯去除量可达104.4mg/
(L·h),短杆菌菌种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对甲苯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对苯、二甲苯等苯系物也具有同样的降解能力。

本研究人采用光催化+微生物法净化涂漆VOCs废气,微生物净化塔采用逆流及错流生物滤池,采用复配型微生物菌剂,在空床停留时间15-25s,处理含有苯类、酯类有机废气,入口VOCs浓度为80~500mg/m3,环境温度为15~40℃的条件下,VOCs去除效果明显,达到80~95%的去除效率。

6 结语
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VOCs废气,其克服了傳统处理技术能耗高、运行费用高、二次污染大等不足,必将在VOCs废气治理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但VOCs种类繁多,其污染呈扩大趋势,要想使生物法取得更广阔的前景,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培育针对性强的VOCs废气治理优势菌种(单体及复配型),缩短工程处理装置启动时间,增强微生物对VOCs的适应性,提高废气处理效率;②提高微生物净化VOCs负荷,增大微生物载体比表面积,缩小微生物净化设施的占地面积;③优化设计现有的处理工艺,简化操作,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管理的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曲茉莉.大气中VOCs的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6):102-104.
[2]栾志强,郝郑平等.工业固定源VOCs治理技术分析评估[J].环境科学,2011,32(12):3476-3486.
[3]王志良,夏明芳等.精细化工行业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及示范[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3):64-65.
[4]王灿,席劲瑛等.工业有机废气紫外-生物联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