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 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背景: 1、最早见于古希腊柏拉图论著、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多为自发、零散的古代城市研究。 2、城市社会学形成于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 为直接成因→人口剧增、城市数量增加、规模 扩大、生活方式变更→失业增加、食物短缺、 住宅紧张、犯罪率上升→ 需要解决城市社会问 题。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城市 的研究。而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城 市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 的美国。
C. Power/conflict school: 行动者的权力—空间等资源分配—冲突、运动

在都市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基本的人类需求是如何分布的?都
市社会学必须对此一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都市社会学家必须辨别未能得到适当的住房和交通的消费者所面
临的社会与空间约束。
• 物品分配的不平等不单纯是由于“自由市场”的作用,而是一些 特定的行动者(银行家、城市理事会、发展商、商人等)社会性后果,
(11~13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日本的研究案例)
三、城市社会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 社会学:
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基本原理→社区、城市化、 社会变迁。
• 城市学科群: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 1、城市经济学: 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城市地理学: 空间结构、地域特点,角度,城市体系、城市结构。 社会现象、过程与联系。
二、研究动态(一)
• 欧美:
1、人类生态学主流研究范式向新城市社会学范式的转变。 非主流范式的出现。理论探讨异常活跃。
2、主要流派: A、社会网理论:20世纪70、80年代,韦尔曼、奥里弗、 格兰诺维特。
B、消费社会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卡斯特、桑德斯。 C、新韦伯主义:20世纪70年代至今。雷克斯、墨尔、 帕尔。
社会的某一侧面。向注重过程转变—以城市整体 为研究对象。日本的事例:《城市社会学中范围 理论的尝试》;5、60年代中观城市研究,研究 背景等。
(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具有独立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研究方
法。调查→概括→归纳→抽象(理论)。 横向:城市的结构和功能。 纵向:动态的、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系统角度:城市结构→区位→社会生态(人
“都市亦称为间接社会。一个都市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娱乐及其他 的活动与关系模式就是它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与各种附属团体之总结构就 称为都市社区结构或都市社会组织。”
简言之,“都市就是有异质性的许多人之比较大的、密集的、永久性的聚居 地区。”(龙冠海——王云五,P.177)
对都市社会学(或城市社会学)的界定(及学科对象) 的讨论——城市化、城市发展与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变化
A. Neo-Weberian:制度—空间—资源分配—个人机会—分层
都市社会学必须考察一些基本资源的社会与空间约束,诸如住房与交通等, 这些资源并非是随机分布的。
个人获得适当的教育、工作、健康照顾以及安全的社区环境等的机会是由
居住和交通服务的社会与空间配置所形成的。因而决定空间利用的“管理者
们”会强有力地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机会。
《城市社会学》向德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系统性、归纳性强。 2、章节结构合理,除10章、11章外,涵盖了城市社会学
主要研究领域,大而全。 3、通俗易懂,具有中国特色,易与其他学科衔接。
缺点:
1、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需要归纳,突出社会学特色。 2、修辞手法单调,文风平庸。 3、缺乏实例,过于抽象。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实体或组织,同时还有各种数量与质量特质,物质与 精神的象征,难以用某一要素为标准来进行限定。(龙冠海—王云五,P.177)
“都市是聚居在一定地域界限内的一个比较稠密而具有异质性之人口集团。 A、在法律上,它具有社团法人或法定的地位; B、在政治上,它具有地方政府的体制; C、在经济上,它具有复杂的分工与互赖; D、其主要营生方法不是直接依赖自然或农耕以获取食料,而是靠工商业、人事 服务及其他专门技能; E、在日常活动与社会关系上,它多半是集体的与间接的。”(龙冠海——王云 五,P.177)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ntroduction)
现代都市社会学企图理解一些概念工具,社会科学家用以解释下述问题:
一、人类定居场所(与环境)的增长和变迁方式;
二、都市环境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并受其影响的方式;
三、都市制度体系及其扩充改变人们的想法和互动模式的方式。
总之,都市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的空间位置分布而不是研究其内部单位构 成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
• (一)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定义、研究对象、课题,与 相关学科的关系
• 1、概念定义: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是一 门研究城市结构与城市社会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 是以城市成长过程、城市人际关系、城市社会问题为 中心研究课题的社会科学学科。
累)。 • 5、与其他学科相衔接,便于开展实际的社会工作。
第一章 绪论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二、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
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也叫都 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 会学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城市社会学发 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不同学者的研 究视角、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不同 理论流派的具体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
⑶城市生活方式。沃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重点:人们相互联系的具体形式——首属交往——次属 交往。农村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
(4)城市社会关系。社会网理论。上世纪2、 30年代:拉德克利夫·布朗—人类学研究;70年 代:韦尔曼,私人网络、社区研究—范德普尔, 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5)世界城市研究。纽约、伦敦、东京。 归纳:注重结果—不同的视角仅是截取城市
3、城市规划学: 包括建筑学、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目的、
范围有差异。 4、城市生态学:
对象: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
人与环境、生态群落与人类社会,属交叉学科 →城市社会学框架。
例:东京都立大城市科学研究所:城市社会
学、行政学、财政学、经济学、防灾学、公共 科学、规划学、基础设施。
第二节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不同,研究对象不同。
⑴城市生态系统。芝加哥学派。自然—经济—社会—技 术组成的生态系统。重点:城市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伯吉斯同心圆理论——霍伊特扇型理 论——哈里斯多核心理论。 ⑵城市社会问题。早期城市社会学家。富特·怀特《街角 社会》;费舍《朝向亚文化的城市性理论》——亚文化、 越轨、犯罪。
口、经济、产业)、文化、社会心理。 动态角度:城市起源、变迁、城市化、社会
问题、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
1、城市化问题: 2、城市流动人口: 3、城市效益: 4、城市中心作用: 5、城市现代化: 6、城市环境: 7、城乡关系:
8、城市生活方式: 9、城市社会发展指标: 10、城市管理: 11、城市社会问题: 12、城市不平等问题: 13、城市社区研究:
三、学习方法与要求
• 1、学习观察、分析城市问题的方法、掌握城市研究的 视角。中国的视角,城市是一个整体的观念。
• 2、掌握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视角。结合 社会工作。
• 3、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问题、理论假设、 实证调查。归纳分析、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以上为各章思考题要求) • 4、熟悉城市社会学主要概念、流派(基础材料的积
Contemporary Urban Sociology is intended to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ual tools social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to explain: 1) the ways human settlements grow and change; 2) the ways urban conditions affect and are affected by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3) the ways in which urban settings and the extensions of urban settings change people’s thinking and modes of interaction.Urban sociology is a sociology identified with place rather than with a unit of social organization.(William G. Flanagan,
正是他们的关键性决策影响了都市环境和个人的生活机会,并进而在
社区层次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又导致了都市社会运动的产生。
( Gilderbloom, John I. & Richard Appelbaum, 1988, Rethinking Rental Housing,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D、世界体系理论,90年代末至今。多斯桑托斯、沃勒斯 坦。
二、研究动态(二)
日本: 三代社会学家,受芝加哥学派影响,创始与上 世纪20、20年代;成熟于6、70年代。对日本 的贡献。 城市社会学派:(第2代)仓泽进、铃木广、 高桥勇悦、奥田道大。 (第3代)森刚清志,西村晃彦。应用社会学 研究、社会网研究。
构性限制,社会固有的冲突的模式和过程。我们只限于研究社会过程是如何 具体体现在空间脉络中的。
( Harloe (1977, P.2): Captive Cities: Studie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ities and Regions, London: Wiley)
• 说明:城市研究起源于社会学创始人马克思·韦伯等。 直接起源于20世纪2、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代表 人物:帕克、伯吉斯、沃斯。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 社wenku.baidu.com问题与城市解体。1930年代转向城市社区研究、 城市比较研究、地域小集团研究。新近动向:社会网 理论、消费社会学、新韦伯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等。
City? Harmonds worth, Middlesex, UK: Penguin)

B. Neo-Marxists [Political Economics]: 新“马经”解释
• 过往的都市社会学者过于关注城市中的人类关系而不是城市的社会学本身。 • 我们的任务研究社会——社会对权力及其他资源的配置,对生活机会的结
• 《现代社区概论》黎熙元、何肇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补 充社区理论的不足。
• 《都市空间比较社会学》仓泽进,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9。 • 《都市社会学》藤田弘夫,有斐阁,2003。 • 《日本的社会学》铃木广,(第7卷《都市》)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2。
一、关于教材的说明
本教材说明:
城市社会学
一、关于教材的说明
使用教材:
• 《城市社会学》向德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 《城市社会学》蔡禾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编译,2003。 重点:社 会网理论、消费社会学、新韦伯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欧美最新理论 动态。
• 《城市社会学 案例教学》章友德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城市 规划、城市经济学方面的数据。(以上为参考)
个人的生活不仅是由他们与生产手段的关系决定的,而且是由他们在都市 体系中的空间位置支配的,这些空间位置将会形成其自身的阶级和冲突机制。 不平等则产生于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
为何有些城市能提供承受得起的住房而另一些城市则不能? 在居住需求的配置中,政府、银行、发展商、土地所有者和租房者各自扮 演着何种角色? ——经济学家也许会将无房的原因归结为供求问题,而社会学家则看到了 房客和可提供的住房的配置方面的制度约束(Pahl, Raymond Edward, 1975, Who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