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观察,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在20世纪初,距今也只有100年的时间。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溯源

我赞同一种朴素的观念“世界上有了两个人,就有了人际关系;世界上有了两群人,就产生了公共关系。”因为它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的演进历史,就展现了一幅威武生动的“准公共关系”的绚丽画卷。

一、古代西方人说“民众声音是上帝的声音”

公共关系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古已有之。卡特利普和森特在《有效公共关系》一书中阐述“利用宣传材料去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出现的最早阶段”。

古希腊是西方最早的民主制国家。民主政治导致公众代表会议和陪审团制度的形成,这就为公众提供了对话的讲坛,用演讲来宣传和争取民众,成为当时的时尚。世界上第一批最出色的演说家(或称辩论家)中的代表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得意门徒,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不仅像他的先辈一样重视教育,而且潜心研究,利用严禁的思维逻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写出多种科学著作,《修辞学》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讲的是语言修辞的艺术。他强调语言修辞在人际交往和宣传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修辞是沟通政治家、艺术家和社会公众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是寻求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艺术。他提出在交往沟通中,要用感情的呼唤去获取公众的了解与信任。要从感情入手去增强宣讲和劝服艺术的感召力和真实可靠性。他从语言修辞和情感感化等诸多方面,阐述了传播和沟通的必要性,以及其基本原则与手段。《修辞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公共关系思想与技术,被西方学者视为最古老的经典之作。

古罗马的政治家恺撒,一度率军远征到不列颠。他所到之处都能用热情的语言,真诚的行动与各地民众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建立了疆域广阔的罗马帝国,维护了共和国的体制,控制了元老院。他征战途中写作的《高卢战绩》,记载了他的业绩和公德,成为一部纪实性的公关传播经典之作而广泛流传。国外的公共关系学者称这部书是

出色的公共关系实务宣传的佳作。其影响力波及整个的罗马,当时帝国上层很尊重公众舆论,声称“民众声音是上帝的声音”。

二、古代中国人说“和为贵”“礼为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古代公共关系的萌芽早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与言论较为自由活跃,那时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盛世。当时产生的士大夫阶层,在社会上举足轻重,深受各诸侯君王们的器重与信赖,策士游说之风盛行、舌战宣讲艺术发达。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宣传家。他们面对社会现实,利用学术思想自由开放的大好环境,兴教立说,阐述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良策见解,逐步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其他的诸子百家,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儒家思想开创者正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为了宣扬他的思想,他携带弟子周游各国,向各路诸侯进行游说活动。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他提倡“和为贵”,“礼为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军以忠”。他主张广交朋友,一则交朋友可以有“人和”,二则广交友,可广得信息,所以朋友的到来,他很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的许多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思想与原则,至今还受到国外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的崇尚。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人与发展者。他在哲学上主张性

善,“仁”、“义”、“礼”、“智”。他最重要的思想是民本思想,孟子提

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得民心者,得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民本、人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如唐太宗30年贞观之治得力于民本思想,中国人爱国爱民的传统,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都与民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伴随着春秋战国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和诸侯国之间微妙关系的处理,作为知识者的“士”开始受到君王们的宠爱。不少贤明的诸侯国王,不惜重金聘请雇用有才华的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解决国内及国与国之间的难题。养“食客”几百乃至上千,成为贤君理政的值得自豪炫耀的财富。

战国时期的游说,以闻名中外的纵横之争达到最高境界。纵横论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和张仪。苏秦主张弱国联合共同对付强国。他利用自己的见解和成功的游说,先后得到燕王、赵王、魏王、齐王、楚王的信任和支持,并于公元前333年,促成六国诸侯集会洹水联盟,他被推为“纵约长”。张仪则与苏秦针锋相对,他也游说六国,进行离间活动,宣传弱国追随强秦才能确保自身安全。纵横两派的策士们,游说列国,各谈

国际形式,纵论利害得失,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有目标地开展大规模的宣讲沟通活动,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堪称世界古代策划游说的典范。

战国“士”的产生与策士的出色活动,使社会形成一种崇尚宣讲、劝说、争论的风气,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们给人们的启迪是:大量培养和使用贤才,重视知识分子的谋划、智囊作用,重视宣传与沟通协调活动,对治国理政十分必要。他们的实践经验为后人提供口头宣讲与关系处理的范例。

第二节 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公共关系的创立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于美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引起人们思考的是许多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当时刚刚独立的美国资本发展充分得多,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程度优越得多,他们为什么没有捷足先登呢?探究其原因后发现,美国特有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结构是摘取“创立国”桂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1、人才、智力的聚会

现代公共关系之所以最早在美国形成,其重要原因是人才的汇聚。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人种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民,除了本土的印第安人之外,几乎都是外来的移民。这里有英国的移民、德国的移民、以色列的移民、日本的移民、中国的移民、朝鲜的移民、非洲的移民,以及几乎遍及世界各国的移民。这些外来者没有统一的、固定的、传统的一体化的观念,他们以不同的语言、信仰、习惯,共同生活在这块新天地里。他们的平等意识、自由思想、群体与个体观念都比较强,这就使这个移民国家历来重视各民族优秀人才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形成一支先进强大的人才大军。其中也包括一支富有现代公共关系意识的专业技术人员。美国早期的政治家、新闻传播家、经营管理家、科学发明创造家,就来自不同的国家与民族。20世纪以来,美国的公共关系之所以那么发达而又长久不衰,那么具有竞争力与科学性,又那么能够很快传遍全世界,其关键在于有这么一支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和聪明才智的人才大军。东西南北文化的大交融,世界性人才的大汇聚,为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2、政治民主,言论自由

美国战争后,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体制与民主意识,经过改造创新,从美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推行了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科学管理结构,实行由公民投票选举国家和地方的各级领导人的竞选办法。公众的意识和行为,对政治形势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沟通公众,取信公众,获取公众支持,是每一位政治家寻求成功的基本保证。美国的立法又鼓吹平等、自由和人权思想。为言论与新闻的自由敞开绿灯。所以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社会意见。报纸、广播可以方便地提供信息和论坛,舆论的宣传与导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为既有平等性、公开性、互利性、和谐性的现代公共关系,创造了较好的政治环境与传播条件。而这些是君主制、殖民制、贵族世袭制的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