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知识分享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感——读后感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感如这本书推荐序里所提到的,“创新”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很流行,许多企业把创新当成口号,但对于创新的理解总是千差万别。
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口号,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了。
德鲁克在书中提到,无论是企业还是其它的非营利组织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特别的,德鲁克提出,有勇气面对决策并通过学习就可以表现出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其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这与他在《管理的实践》里对管理实质的定义相吻合。
德鲁克在探讨创新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是社会的创新。
跟大多数的人的观念有点出入,认为创新大多数时候都运用在科学技术的创新。
创新其实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价值。
在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领域里面都能体现出来。
而且创新要体现出它的价值,如果没有产出价值,只能定义为那是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创意而不是创新。
之前,我也曾聪明的认为,平时我自己脑子里想的一些有新意的东西就是一种创新。
现在才知道,那些都只是创意。
但我知道如果我去行动,通过系统的实践把那些创意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就变成了创新。
德鲁克在书中给出了七个创新机遇的来源,在没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但是不够系统和严谨,难怪对德鲁克的思想很是喜欢,因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在这里简单的罗列出这七个来源:一、意外事件;二、不协调的事件;三、程序的需要;四、产业和市场结构;五、人口统计数据;六、认知的变化;七、新知识。
对于这几个来源,我自己对其中的几个认识的比较深刻。
意外事件,这个来源其实包含了后面的六个来源,它们都有所重叠。
这是企业很难预料到的事情,成功的意外和失败的意外都一样。
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要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很少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抓住创新的机遇,只能使之擦肩而过。
据我自己的观察,世界上许多企业的成功,都借助了意外事件来实现。
在时代变迁的时候,在朝代变换的时候,在科学技术取得成功的时候,在新的制度政策推出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大成功的企业。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及心得体会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
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
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
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
德鲁克先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三个内部来源,四个外部来源;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实践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最后,德鲁克为我们指导了实施创新的战略方法,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等。
创新一词,遍地开花。
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
创新无疑意味着变化,但又不等同于变化。
只有这个变化,在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样的投入,更多的产出。
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
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
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
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
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
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关于此书,总结成几句话。
其一,拥抱变化。
可从二个方面来理解。
一、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就近看,手机行业就如此。
10年前,在手机行业兴起时,诺基亚成功抓住机遇,风光无限,全球市场份额在50%以上,而近几年,特别是在iphone出世后,诺基亚败退,江山不断被吞噬,如今已被苹果超越,不得不转向wp7平台,以图东山再起。
原因也很明了,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讯功能后,更加追求手机的体验感、个性化和智能化,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机后产生的变化,而诺基亚没有及时迎接变化,迟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败退。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价格应该反映消费者真正得到的“价值”,而不是供应商的“成本”。
企业家柔道战略总是以市场为中心,并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性模仿是从市场而不是从产品入手,从顾客而不是从生产商入手。
它既是以市场为中心,又是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性模仿战略就是利用他人的成功。
创造性模仿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创新”,因为创造性模仿者并没有发明任何产品或服务,他只不过将原始的创新变得更完善,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定位。
企业应最后关注利润,利润不应该是首先关注的对象。
新企业应该首先注意现金流动、资本和控制。
新企业的企业家管理应具备以下四项要求:首先,要关注市场。
其次,要有财务的前瞻性,特别是对现金流和未来资本需求的规划。
再次,要在新企业真正需要并且有能力负担起一支高层管理团队之前,就及早将它建立起来。
最后,它要求新企业的创始人确立自己在企业的角色、工作范围和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置疑目标的有效性,是因为没有实现目标。
但大多数公共服务机构的看法与此观念完全相反。
创新努力如果脱离已有的事业领域,也很少会成功。
创新最好不要多元化。
最重要的一个告诫,就是不要将经营部门与企业家和创新部门混在一起。
永远也不要将创新项目放到已有的管理部门中,绝不要让负责已有业务运营、开发和优化的人员,来承担创新任务。
要想避免因忽视而扼杀新事物的最好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建立创新项目伊始,就将它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
创新工作,特别是旨在开发新业务、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创新工作应该直接向“负责创新的管理者”汇报,而不是向原有组织层级中的直属上司汇报,并且绝不应该向负责日常运作的管理者汇报。
政策、实践以及对创新成果的衡量,使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成为可能。
基于程序需要的成功创新,必须拥有5项基本要素。
·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程序。
·一个“薄弱”或“欠缺”的环节。
·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解决方案的详细规范可以清晰地加以界定。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首先,若要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 1985 年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撰写一段评语,那便是“值得每一位即将或正在管理组织的人深入研读”。
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实践,而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往往是勇于创新的。
他对企业家精神的探讨并不仅限于商业领域,而是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提升至人类组织和社会的高度。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亦或是大学、军队、国家机构等,皆在彼得·德鲁克的思索范畴内。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为“创新实践”,主要阐述创新的来源,包括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变化以及新知识等。
德鲁克对于常人所看重的“聪明的点子”的成功率并不看好,并在书中进行了论述。
在创新的来源中,将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等变化归纳为企业、产业或一个市场内部的因素,而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则属于外部大环境。
德鲁克认为,在“内部”进行创新的成功率要高于“外部”,因为外部创新更多地依赖于大环境的转变机遇,这是企业难以控制而只能顺应的。
在书中,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一定相似之处。
然而,仅仅单纯地适应环境变化只能造就平庸的企业,若要成为卓越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对内的掌控。
本书的第二篇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将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分为企业家企业(成熟的企业)、服务机构中的企业家精神(如政府、学校等组织)以及新企业(新创建的企业)。
第二篇中花费最多篇幅论述的是如何在企业内部培育起“企业家精神”所需做的事情以及禁忌(这与养育孩子有相似之处),包括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机构以及人员和财务的配置等问题。
个人认为,这第二篇对于现有管理者以及有志成为管理者的人而言,是最为有益的启示。
第三篇是“企业家战略”,主要阐述企业面对市场创新应采取的一些战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精选5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精选5篇)第一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创新一词已不陌生。
网络、电视、杂志等宣传媒介到处充斥着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等类似字眼以博取大众眼球,仿佛创新是一种象征狂热、激情和想象力,并为大量年轻人提供创业可能的活动。
而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创意和高科技产品出现在大众眼前,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创新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近年来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雷军为代表的小米手机等企业纷纷崛起,其大力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在中国甚至国际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触动和反响,可谓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最新体现。
可是,当分析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战略及其实践时,我们不禁自问,创新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成功吗?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一、创新到底是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或许可以带领我们以全新的、系统的角度去审视创新,理解创新,并将创新贯彻到企业家精神中去。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
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
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
书中介绍了很多例子,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的社会创新。
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近期认真学习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对于德鲁克的这本著作,我反复研读,只是粗略领会了部分内涵,即感觉受益匪浅,如果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预计效果会更佳。
我对这本书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体会,但看到了很多颠覆性的思维想法,对企业创新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认知。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近期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几点的认识。
一、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什么呢?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书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创新是什么,它并不只局限于科技、发明,还有社会创新、战略决策创新等。
社会创新比如二战后的日本,资源和技术几乎归零,但它却能够做到迅速崛起,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
日本汽车在生产及运作管理上创新较好,它的精益生产、零库存生产让管理创新渗透到了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并且让这种创新在一代代人中保持下去,不仅让汽车工业在数十年内成为世界汽车排头兵,也让世界各国企业争相效仿。
这种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
他认为,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战略决策创新,比如中国南海岛礁的填海造岛,就是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一种及其精妙的战略决策创新。
在南海填海造陆之前,中国南海岛礁被周边国家占据较多,中国的海洋战略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进行了南海战略决策创新——填礁造岛,近几年来,中国在南海控制的礁盘大部分变成了岛屿,一下就改变了中国南海的严峻局势,中国的海洋战略正有条不紊地向好发展。
这种创新,目前也被周边国家纷纷效仿。
中国华为的创新实践。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在华为,这种根本性的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在众多管理学著作中,德鲁克的作品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当选择第一本德鲁克的书以“创新”为主题进行学习时,是基于现实工作中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及个人对创新机制和本质理解的不足。
而德鲁克作为毕生研究企业管理的大师,其经典之作无疑是对创新实质的深刻洞察与精粹提炼。
令人惊喜的是,大师竟能用平实的语言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阐释得如此清晰明了。
整部书籍分为三篇,其中第一篇“创新实践”篇幅最重,用十一章详细阐述。
开篇便指出创新是有目的的,并非如多数人所认为的仅是“灵光一现”,且创新是经济或社会术语,不一定与技术紧密关联,甚至无需是实物,其最准确的定义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随后,作者以七个章节深入探讨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隐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以及新知识。
仅仅这七个来源,却已涵盖了所有创新活动。
在论述完七个创新来源后,作者又提纲挈领地探讨了创新的原则,包括应做之事、应避免之事以及需满足的条件,至此,读者至少会认可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创业者入门指南”。
对于第二、三篇的内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而重点探讨本书对非创业者的普通人的启发意义。
首先,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运用创新思维。
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即便未遇问题,也可能需要创新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与单位时间产出,书中提及的原则和方法在此情境下可发挥显著作用。
其次,书中诸多思想在子女教育领域亦能大展拳脚。
因为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父母作为教育主体的管理者,第二篇中有关从企业家角度管理机构的内容极具参考价值,若再结合第三篇中的四大战略,拥有这些强大的理论工具加持,应对子女教育会轻松许多。
最后,对于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打算的人而言,本书价值不可估量。
它既能指导正确创业,又能避开前人所踩之坑。
所以,作为创业者,简单阅读远远不够,需反复研读,并据此制定自身的创业战略和方法。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学科的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
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从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企业家战略三个方面阐述了无论是普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还是新企业中的企业家都应具有创新意识和战略性地掌握创新方向和目标。
创新实践是德鲁克先生对企业家在创新方面的要求和主张。
他指出,系统化的创新要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包括机构内部、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人口统计数据、认知、意义以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等。
这七个创新机遇的来源相互关联,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重叠部分。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充斥着普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新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中。
在普通企业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例如,GE金融服务集团通过不断创新,将金融和制造业融为一体,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创新同样重要,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新企业中,管理是关键。
新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家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和改变价值和特征是四种常见的企业家战略。
孤注一掷战略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实力和勇气,一旦成功,回报将非常高。
攻其软肋战略需要企业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弱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生态利基战略需要企业找到一个细分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改变价值和特征战略需要企业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在当今的社会,创新往往通过项目的形式来执行。
由于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不能采用正常的运营管理模式来管理,人员也应选用能力强、资历老的资源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在衡量绩效时,创新项目和运营管理的绩效考量要有区别,以保证致力于创新任务的人有足够的积极性。
在创新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组织结构往往与运营分开,组织内的人职责明确,利益相关人管理职责明确,质量、成本、进度、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也是组织在管理创新任务时必须要关注的因素,未来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读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有感什么是彼得·德鲁克认为的创新?熊彼特是最早论述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于企业家精神,来源于企业家开发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详尽的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是创新以及怎么才能创新,最后创新在企业中应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一种可以应用的工具,而且和企业家精神密不可分。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有了企业家精神,创新就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能够供人们学习和实践。
一个企业从建立---发展---生存的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行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使得企业不断的寻找企业创新的机遇,挑战企业的外部威胁,最终达到为客户创造价值。
客户价值的创造是衡量企业存在的标准,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不断的存在下去。
创新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其中还包括产品的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即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
创新也不是单个高层,中层和员工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创新”—企业家精神。
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使得企业创新成为一种可以加以训练、可以学习和可以实地运行的。
当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出现时,企业家必须有目的的寻找和拽住创新的机遇,使企业和谐有序的生存下去。
创新的来源在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创新是系统化的创新,创新机遇的来源有七个方面:前面四个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
后面三个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外的变化。
(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分享1、原文:同“管理良好”的大型机构相比,小型机构更需要管理,而且管理对它们的影响也会更大。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对新建的企业家型机构,还是对业已存在的注重管理、不断发展的机构而言,管理都会做出同样大的贡献。
心得:无论对于什么样的机构和组织来说,管理都是其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管理的好与坏将会对该组织造成生存与灭亡的影响。
豫北公司作为一个大中型企业需要管理,而豫北公司下设的每一个子公司、每一个部门或分厂更需要管理,对于这些小的分厂和部门而言,良好的管理更能体现在部门的绩效表现上。
应用:设计二所实行主题早班会制度,每项重点工作设置负责人,每周早班会进行点检质询,周一点检降成本工作,周三点检质量技术攻关课题,周四点检新产品设计开发,周五点检年度重点课题,促进重点工作的完成效果和效率。
设计二所推进绩效跟踪考核办法,每月初每个设计员均要进行上月度绩效总结和本月度绩效计划,每周实行自主点检,月度绩效总结分为四个方面(任务完成量/创新点/积极主动指数/工作效率)由所长进行打分,按照打分结果进行岗位贡献奖的分配。
2、原文:麦当劳汉堡包连锁店将管理应用到了昔日毫无规划的夫妻小店的经营模式中。
首先,麦当劳设计了最终产品;随后,它重新设计了产品的整个制作工序;接着,它重新设计(或发明)了操作工具,使得每一块肉、每一片洋葱、每一个圆面包、每一根炸薯条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时间精准且完全自动化的制作流程。
最后,麦当劳着手研究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并将其定义为产品的品质和可预知性、快捷的服务、绝对的干净以及亲切。
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员工培训,同时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这些标准挂钩。
心得:麦当劳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如此地步,靠的就是“标准化”,标准化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
只有改善的活动才能叫管理,只要是改善的活动都可以叫管理,而那些没有改善的所谓日常“维持”工作不是管理而是经营、作业。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著作,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
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正如前文所述,很多人看《罗马假日》,第一遍关注的是奥黛丽·赫本,第二遍关注的是格里高利·派克;看《士兵突击》,第一遍关注的是许三多,第二遍关注的是成才。
而阅读此书,第一遍关注的是创新,第二遍则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家精神上。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优秀的作品经得起反复品味。
在本书的前几个章节,德鲁克详细分析了七种适合创新的机会,包括意外之事、各种不协调的状况、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以及新知识。
其中,“意外的成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在通常的公司会议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而很少有时间来分析做得好的方面。
例如,哪个市场突然崛起,哪个新市场的销量大幅增长,或者在生产环节,哪些措施能够实现较大的成本节约。
他指出,大企业和一贯优秀的企业往往会过于关注以往的成功市场和环节,而新企业则更有可能利用这些机会,实现后来居上。
我们可能很容易注意到“意外的失败”,但却很容易放走“意外的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诺基亚是最早开发出智能手机的企业,但它过于沉迷于过往的成功,最终被苹果超越。
德鲁克认为,企业只需每年召开几次针对意外成功的会议,或者每次预留几分钟来研究这些成功,就能避免许多创新机会的流失。
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阐述了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精神。
无论是企业创新还是公共机构创新,都需要具备市场导向的服务精神。
说到企业创新,通常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高科技企业尤其如此,这类企业往往由科学家或技术人员创立,他们更注重科技或技术本身,而容易忽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以移动通讯行业为例,摩托罗拉是移动通信的开创者,拥有最多的专利技术,但它过于沉迷于技术,忽视了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传统手机时代被诺基亚击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探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经典著作,作者彼得·德鲁克凭借其对企业家精神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 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质德鲁克在书中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家不仅仅是拥有财富和资源的人,更是能够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管理、营销、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赢得竞争。
2.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风险管理。
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对风险的敏锐洞察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3. 领导力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德鲁克认为,领导力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
领导力不仅仅是管理团队和协调资源的能力,更是能够激发员工潜力、推动组织变革和引领企业发展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强烈的领导力,能够影响他人、激励团队、制定战略并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4. 企业家精神需要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德鲁克强调,企业家精神需要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企业家不能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消费者利益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不断培养和实践德鲁克指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不断培养和实践。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一、创新实践1.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2.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
3.实践知识的内容组成主要是由目的来界定的,也就是由实践本身来界定的。
4.若要成为“企业家”企业,那么除了具备必须小和新的特点以外,一个企业还必须具备其他特性。
事实上,在所有的新创企业当中,企业家企业只占少数。
它们创造出了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它们改变了价值观。
5.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6.无论对个人或是机构而言,企业家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特性,但它并不是人格特征。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
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7.在经济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非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8.企业家颠覆现状,推陈出新。
9.由创新的企业家所引发的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
10.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
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
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这一点也定义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11.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
12.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具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13.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
事实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
14.在经济领域中,没有比“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更重要的资源了。
而购买力则是创新企业家的创举。
15.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16.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
17.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
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18.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书籍,
它深入探讨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
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不
仅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只有不
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进步,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企业家精神是指勇
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企
业家精神不仅仅是创业者所需要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只有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
的成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对个人和企
业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职员,我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
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也要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的成功。
总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也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实现个人的成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受益匪浅。
10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荐语当下没有比〃创新、创业〃更热、更让人激动的词了!那么以前它们是什么样的地位呢?早在三十年前,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就提出了许多洞见。
真正的智慧不会因岁月褪色,穿越时光,反而熠熠生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作者简介彼得•德鲁克(1909-2005)管理学大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生于维也纳,后移居美国。
一生从事管理学研究和企业管理顾问,先后出版《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著作,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其管理学思想影响了数代企业家与学者。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与德鲁克一、创新的七大来源二、创新的原则三、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四、四种企业家战略引言: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与德鲁克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是前苏联的经济学家,研究农业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
1926年,康德拉季耶夫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长波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会陷入经济盛衰的长期循环,倾向于重复一种持续50-60年的扩张与紧缩的周期。
这个周期被称作〃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进程来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科技发展兴衰相当吻合,因此有了众多信徒,被奉为圭臬。
2.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在美国失效彼得德鲁克认为,所谓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无稽之谈,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摆脱了这一周期。
在1965年到1985年的二十年间,美国新增了4000万个就业岗位。
是什么让美国经济如此不同?一般观点认为〃高科技〃是其中的主要动力。
但德鲁克并不认同〃高科技〃的作用。
他指出,美国经济提供的4000多万个工作岗位中,高科技企业提供的不足五六百万。
新成立企业中,也只有1%的企业和〃高科技〃有关。
彼得・德鲁克认为,美国经济中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扮演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一词来源于法文entreprendre,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
这个单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1800年前后,法国经济学家、作家萨伊将“企业家”一词推广使用。
2.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早就开始生产它所供应的最终产品了。
但是,凭借着应用管理概念和技巧,它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设定标准,根据标准培训人员。
麦当劳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鲜顾客群。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3.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4.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
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第二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1.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产生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2.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3.无论出于何种个人动机——追逐金钱、权力还是猎奇,或是追求名誉、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同——成功的企业家都会试图去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他们的目标非常高。
他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生产力的结构里。
4.创新的训练(它是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基础)是一种具有诊断性的训练:是对提供企业家机遇的变化领域进行系统化的检查。
5.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向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第三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1.在很多时候,意外的成功根本就没有被发现。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精品文档
2019/10/4
11
意外事件:
意外的成功 意外的失败 意外的外部事件
不协调事件:
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2019/10/4
12
程序需要 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2019/10/4
13
第二组创新机遇的来源(后三种来源)涉及企业 或工业外部的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创新实践 创新精神的实践 创新型策略 创新型社会
2019/10/4
5
“创新”:“集体的创新”
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 价值—价格)—— 企业:新产品、服务、流程—需求 购买变化 (新的所得) 非盈利机构:新政策、体制—愿意接受 可以感受(新的满意)
与“科技含量”并不对等 可习得(训练、原则条件)
定义:人口、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就业 情况、教育情况以及收入的变化。
成功利用人口变化的案例:
五十年代美国,有一家小型且默默无闻的鞋店,名曰梅 尔维尔(Melville),听说并且接受了“生育高潮”这一事实。 60年代初,也就是第一批生育高潮期出生的婴儿正好到达青少 年阶段的时候,梅尔维尔开始涉足这个新市场。它专为青少年 建立了新的、与众不同的商店。重新设计了鞋子的款式,向十 六七岁
2019/10/4
20
三、独特的风险
1、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质是动荡不安的——漫长的牵制时间和知识的聚 合带来特殊的节奏。
2、基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者发现时间与他们作对。(只有一次机会, 进入繁荣时间“窗口”时间短)
3、因为“窗口”相当拥挤,任何一个基于知识的创新者只有很小的存 活机会。
2019/10/4
改变:资源产 出
提供:价值、 满意度( via 产品、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
1.不要太聪明。如果创新想获得规模和重要地位,它们必须 能够有普通人操作。
只有重大的外部危机才可缩短这个间隔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青霉素、三极管)
2020/10/13
17
特征:2.基于知识的创新几乎很少基于一个因素,二十多种不 同知识的聚合,而且这些知识并不都是科学或技术知识
例:
怀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基于两种知识。第一个是19世纪80年代中期 设计出来的、用于发动奔驰和戴姆勒所生产汽车的汽油发动机。第二 个是数学知识:气体力学,它主要是从滑翔机的实验中发展出来的。 这二者都是完全独立发展的,但只是将二者聚合在一起,才使得飞机 制造成为可能。
2020/10/13
9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性机构当中,教育领域与医疗保健等领 域都存在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企业家精神是以经济和社会理论为依据的,该理论视变化为常规。它认 为,在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 非将已经做过的做得更好。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过多事情。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
2020/10/13
25
三个条件
1.创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识,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聪明才 智。显而易见创新者比一般人更聪明。
2.要想成功,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双重作用的效果,对一般人来说他是 顾客或老师或农民或眼科医生行为的一种改变;或是一种程 序的变化——即人们工作或生产的方式的变化。因此,创新 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而且有市场来推动。
改变:资源产 出
提供:价值、 满意度( via 产品、服务)
组织 与 “企业家” “企业家就是那些愿意过不舒服的日子,或者说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
创新 企业 与 “企业家精神” (一种行动) 风险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 作。
2020/10/13
6
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21
4.大淘汰 ——“窗口”关闭后,淘汰开始
5.赌一把接受力 ——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身固有的风险
2020/10/13
22
七种来源之外——聪明点子
1.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比所有类型的创新总和还多(例:十个专利中 七八个属于这种)
2.聪明点子风险最大,成功几率最小。建议企业家放弃基于聪明点子 的创新。
=====>创新实践 创新精神的实践 创新型策略 创新型社会
2020/10/13
5
“创新”:“集体的创新”
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 价值—价格)—— 企业:新产品、服务、流程—需求 购买变化 (新的所得) 非盈利机构:新政策、体制—愿意接受 可以感受(新的满意)
与“科技含量”并不对等 可习得(训练、原则条件)
成功利用人口变化的案例:
五十年代美国,有一家小型且默默无闻的鞋店,名曰梅 尔维尔(Melville),听说并且接受了“生育高潮”这一事实。 60年代初,也就是第一批生育高潮期出生的婴儿正好到达青少 年阶段的时候,梅尔维尔开始涉足这个新市场。它专为青少年 建立了新的、与众不同的商店。重新设计了鞋子的款式,向十 六七岁
企业家精神是有“风险”的。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 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大多数人缺乏方法论,违背了基本且众所周 知的法则。
2020/10/13
10
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内部(机构或产业):
意外事件 不协调事件 程序需要 产业和市场结构
外部:
人口统计数据 认知的变化 新知识
2020/10/13
30
四 衡量创新绩效
1、在每一个创新项目中,建立起成果与预期目标 进行比较的反馈系统。
2、将所有的创新努力汇总,进行系统评估。 3、最后,企业家管理必须根据公司的创新目标、
绩效、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它作为一个企业的整体 表现来对公司的整体创新表现进行评估
2020/10/13
2020/10/13
11
意外事件:
意外的成功 意外的失败 意外的外部事件
不协调事件:
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2020/10/13
12
程序需要 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2020/10/13
13
第二组创新机遇的来源(后三种来源)涉及企业 或工业外部的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定义:人口、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就业 情况、教育情况以及收入的变化。
2 公司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天的管理会议,了解他们所负责 部门的杰出的创新与企业家表现。
3 派一位高层 管理人员与研发,工程,生产,营销和财会等部 门的基层人员座谈。 {机遇,威胁,新事物,新产品,新的 营销、公司政策,发展方向,在业内、在技术、市场中的位 置}
4 任何人建议任何事,建议者都应该亲自去实施。
5: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制定目标 组织 激励和信息交流 衡量 培养人(包括自己)
8:八大目标 市场营销 创新 人力资源 财务资源 实物资源 生产力 社会责任 利润需求
——确立目标的领域
2020/10/13
3
有关创新的观点、行动、规则和警示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造性的讨论:
什么是“创新”、“企业家精神”?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创新实践)? 怎样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创新的载体)如何组织、配备人员? 企业家是如何有效管理的(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新企业)? 如何成功将一项创新引入并赢得市场(企业家战略)?
2020/10/13
20
三、独特的风险
1、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质是动荡不安的——漫长的牵制时间和知识的聚 合带来特殊的节奏。
2、基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者发现时间与他们作对。(只有一次机会, 进入繁荣时间“窗口”时间短)
3、因为“窗口”相当拥挤,任何一个基于知识的创新者只有很小的存 活机会。
2020/10/13
2020/10/13
15
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
杯子是半空的
杯子是半满的
黑人
白人自由主义者
分歧 机遇
产生新的黑人领袖
2020/10/13
16
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一、特征:1.基于知识的创新所需的时间间隔最长。
例:
1907-1910年之间,德国生化学家埃尔里希(Paul Ehrlich)开 创了化学疗法理论。他本人还开发了第一种抗美毒药物606(新肿凡 纳明)。应用埃尔里希的化学疗法来控制多种细菌性疾病的磺胺药剂 在25年以后的1936年才进入市场。
2020/10/13
18
二、基于知识的创新有何要求
1、对所有必要的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无论是知识本身的因素, 还是 社会、经济或认知方面的因素。这种分析必须辨别出那一种因素还不 具备,企业家才能确定所缺的因素是否可以被制造出来。(莱特兄弟)
2、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创新不能进行实验性尝试。创新的引人一般激 动人心,会吸引一大批人的注意,这意味着创新者必须一次做准。他 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基于知识的创新者一般很快会遇到超乎想象的 大量竞争者,只要走错一步就会被他人赶超上。 三个定位:①开发全套系统然后占领该领域。 ②市场定位,为自己的产品创造一个市场 ③占据一个战略位置,专注于一个关键功能
2020/10/13
19
3、基于知识的创新者——尤其是基于科学技术或知识的创新 者——需要学习并实践企业家管理。
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才使企业家的 管理尤为重要,也特别有成效。有意识地利用企业家管理, 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基于知识的创新——包括高科技的风险。 (瑞士医药公司Hoffmann-Laroche)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的探索
2020/10/13
1
“现代管理学之父”
贡献
1946年《公司概念》首次提出 “组织”的概念,并奠定组织学 的基础。
1954年《管理实践》首次提出 “目标管理”。管理学开创成为 一门学科。
彼得·费迪南·德鲁克 Peter Ferdinand Drucker
(1909—2005) 祖籍荷兰 生于奥地利 1943入美国籍
2020/10/13
14
的青少年大做广告。除了鞋类外,它还向少年男女提供服装。结
果,梅尔维尔成为美国发展最快、获利最多的零售商。10年以后,
其他零售商才开始跟进,迎合青少年的口味——当时是人口结构 的重心要转移到青年人(20-25岁之间)的时候,此时,梅尔维 尔已经将它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年龄段主力军客户群中。
31
五 结构
必须以企业家精神为中心设计各层关系,必须确保其奖励和 激励措施、薪酬待遇、人事决定和政策鼓励企业家行为,而 不是惩罚这种行为。
1我们必须将全新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项目与旧的、已有的 企业分开组织。
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
1985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管理的实践》推出后最重要的 著作之一,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 “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 经济”。
1999年《21世纪的管理挑战》: 将“新经济”的挑战—提高知识 工作的生产力。
作者
评论 “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 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 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 的发明家。”
必须对公司作为企业家和创新者的表现进行系统衡量和评估,同
时建立起内部学习机制以提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