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开放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会创造的空间,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有效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设计小学数学开放题,通常可采取如下几个方法:

一、开放条件

传统的应用题的条件是所求问题的充要条件,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当学生遇到条件不足或条件有余的应用题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或疑惑不解。将问题的条件开放,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1.条件有余

对学生熟知的某些标准题,增加一些“干扰”。如“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小强家与学校距离的2.5倍,求小强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小明家与学校距离的百分之几?”这是一道标准题,如在其条件中增加“小强家距学校500米”,或“小强放学回家用了15分钟”等多余条件,就成了一道条件有余的开放题。

2.条件不足

将某些标准题中的部分条件抽出(或改变)后所得练习题,即系条件不足的开放题。例如:“六年级甲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占55%,在一次体育活动中,有70%的学生参加了短跑50米的测验,其中男女生人数比为4:3,其余学生打羽毛球,问参加50米的测验的男生有多少人?”

这道题,从“六年级甲班有学生40人”和“有70%的学生参加了短跑50米的测验”,可只有40×70%=28(人)参加了50米测验,从“其中男生占55%”,可知该班男生有40×55%=22(人)。如果将条件“其中男女生人数比为4:3”去掉,则从所剩条件下不能确定具体有多少人,只能得出参加50米短跑测验的男生人数至少有28-(40-22)=10(人),至少有22人。此时去掉如上条件所得的练习题便是一道条件不足的开放题。

二、开放问题

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了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能发现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设计问题开放的开放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教学过“比的意义”后,可向学生提供下列信息:

小云今年12岁,是立新小学五班学生,该班共有45个学生;

小云爸爸今年40岁,在某公司上班,年薪38000元;

小云妈妈每月工资22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0人。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量,并说一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三、开放结论

传统的应用题的答案绝大多数是唯一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把一个答案找出来,不再进一步思考分析、探索解题规律和方法。将结论开放,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养成创新习惯。

如教学过“和差问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解如下的结论开放题:“用一根长5米的竹竿测水池的水深,将竹竿竖直地插入水池中,在竹竿于水面接触做一记号,将竹竿倒过来重做一次,如果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1米,那么水深多少米?”(答案:如果两个记号间的一段竹竿不潮湿,则水深2米;反之是3米。)

四、开放策略

这类题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答途径,与传统的一题多解应用题有联系,但更有本质区别。它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利用上述信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最佳的购书方案。当然,还可以将问题的条件、问题、结论、策略综合开放,要求学生自己假设和寻找,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要解决的问题。综合开放题既可以是同学科的,又可以是跨学科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开放题的设计必须讲究“梯度”,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同发明德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