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94f6f1770bf78a652954be.png)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 理论及其拓展
李斌
摘要 / 介绍了环境行为学的学科框架,说明了其跨学科的特点;整 理了环境行为理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并以
注释 1) William M. Pena and William W. Caudill. Architectural Analysis- Prelude to Good Design[J]. Architectural Record.1959.5 2) TAMU CRS Archives 显示为 1951 年在 Norman, Ok schools 项目中传统 策划工具第一次得到应用。 在Laredo, TX schools项目建筑策划第一次作为业 务被出售。 3) Willie Pena and John Focke.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M]. 1969.P29. 4) E. Cherry Programming for Desig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1999 P259 5) R.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 1999 P20 6) Willie Pena Steven A.Parshall, Kevin Kelly Problem Seeking. Houston. CRSS Inc,1987.P165 7) CRSS Stories: Motion in Only One Direction-Forward. Houston. CRSS Inc, 1992.P65. 8) Henry SanoffMethods of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Stroudsburc, Pennsylvania: Dowden, Hutchinson & Ross, Inc.1977. P136-137 9) Richard Oates, David Thorman, Jim Wages.K12 Building Schools: A Primer for Managing Capital Programs. Houston. CRSS Inc, 1990. 10) K-12 Lessons Learned. 11) Intergraph TM (1991); Product Literature on Project Programmer with Project Optimizer; Intergraph Corporation, Huntsville, AL. 12) SARA TM (1994); Product Literature on SARA Facility Development System software; Sara Systems, Inc., Canutillo, TX. 13) …mer Akin, Rana Sen, and Magd Donia. SEED-Pro: A Framework for Computer Supported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5213, USA 14)Johnson, Robert E., and Mark J. Clayton. 1998. The Impact of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esign andConstruction: The Owner’s Perspective.”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8, 3-14. New York: Elsevier. 15) Architecture Week. E-Commerce for Facility Managers . Architec- ture Week. Page B1.1. 20 September 2000 16) http://www.aia.org/aiarchitect/thisweek06/1230/1230blog.cfm 17)The 1st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Round Table(APRT) 由College of Architecture, TAMU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 18) CRSS Stories: Motion in Only One Direction-Forward. Houston. CRSS Inc, 1992.P66. 19)Jonathan King and Philip Langdon. The CRS team and the business of architecture.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2. Foreword. 20) 帕歇尔在 2007 年12 月第一届APRT 讲演中将其变化总结为Information System, Survey Tools, Client Interaction Tools, Gaming, Wall Displays, Virtual Squatters, Web Technology, Research Files, BIM等九大方面。 21)Willie Pena William W. Caudill and John Focke.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1977.P8. 图片来源 图1 分别来自Willie Pena Steven A.Parshall. Problem Seeking.2001 P185 和Parshall在2007年12月 图2 This picture was taken by Irv Finical
环境行为心理学第四讲
![环境行为心理学第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78f5a3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9.png)
旅游景区规划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旅游景 区规划中的应用
游客行为分析:了解游客 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
空间布局设计:考虑游客 行为模式优化空间布局
服务设施规划:根据游客 行为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 设施
环境保护:关注游客行为 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保措 施
安全管理:分析游客行为 风险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04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 未来发展
室内环境设计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满足功能需求 色彩搭配:协调统一营造舒适氛围 光线设计: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合理运用 家具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 装饰品布置:体现个性提升空间品质 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
公共设施设计
考虑用户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 注重环保:采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安全性:设计安全设施如防滑、防撞等 美观与实用并重:注重美观设计同时保证实用性和功能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环境行为心理学第 四讲
汇报人:
目 录 CTLOG
01
02
03
04
环境行为心理 学概述
环境行为心理 学的理论基础
环境行为心理 学的实践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 学的未来发展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 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人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心理学领域
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认知、环境态 度、环境行为、环境影响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群体、社区、 城市等不同层次的环境行为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 问卷法、访谈法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探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研究意义:为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访谈等方法 研究应用: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和应用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https://img.taocdn.com/s3/m/abc993440242a8956aece4a7.png)
3、环境行为学的特征
o 1)把环境与行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环境既能使人的某些行为容易产生,也能使 一些行为不容易产生或不可能产生。当环境 中的人行动时,他们也改变了身边的环境。 环境不能离开行为去孤立地研究,行为也不 能离开环境孤立地研究)
环境行为学导论(1)
2020/11/23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 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 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支撑相关学科
o 人体工程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 一门新学科。它起源于英国,是探讨人与环 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 过对人类自身身体的尺度比例等的认识,并 将其应用在设计中,从而使设计环境适合人 类的行为和需求。
环境行为学导论(1)
o 人因工程学起源于美国,是探讨人与工具、 设备、机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关系,以及人 在使用这些关系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和针 对它们的设计方法。
o 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都是研究人为环境 对使用者行为影响及如何将这种影响应用于 设计的学科。
环境行为学导论(1)
o 它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体生理特征;环 境影响(温度、照明、噪音);建筑尺度规 范,视觉心理和空间。前者强调对人体尺寸 等的研究,后者强调人对机器,工具和武器 的使用特征。虽然人体工程学或人因工程学 只是限于对小尺度的空间的讨论,但是它极 大地促进了环境行为学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dd7c7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c.png)
环境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1 2
与社会学交叉
研究环境与社会因素如何共同影响人类行为,例 如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
与地理学交叉
研究环境与空间认知、地方依恋和环境评价之间 的关系。
3
与心理学其他分支交叉
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提 供更全面的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框架。
人工智能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
02
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理 论
行为生态学理论
总结词
行为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类的行为受到其 所处环境的生态特征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理论强调环境中的资源、竞争和生态因子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例如,一 个拥挤的环境可能会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空间利用方式,而一个资源丰富的 环境则可能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冒险。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目录
• 环境心理学概述 • 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理论 • 环境-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 环境-行为关系的应用领域 • 环境-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 • 环境-行为关系的未来展望
01
环境心理学概述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 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行为影响和改变环境。
总结词
城市环境中的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类的行为。
详细描述
城市中的文化氛围、艺术活动和社交网络等,都会对人类 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城市中的文化活动和艺术社 区组织,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行为。
总结词
城市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经历 了从环境保护意识到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转变。
环境行为学概述
![环境行为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cc18e8e009581b6bd9eb8b.png)
第1讲绪论NO.1Introduction一、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第1讲绪论NO.2Introduction环境行为学也有称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t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得见)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第1 讲绪论NO.3Introduction二、行为学科的发展•环境行为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在60年代兴起,而心理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环境心理学培植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心理学在早期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50年代,有所谓的“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等带有机械唯物论色彩的理论,偏于实验室研究。
在建筑与规划上也有“建筑决定论”、“规划决定论”。
•环境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70年代形成高潮。
第1 讲绪论NO.4Introduction三、心理学原理在建筑中的运用•50年代中期城市规划家凯文。
林奇(kevin lynch)运用了心理学家有关“图式” 的理论,开始研究人们对三座不同城市的意象。
•《城市意向》(The Image of The City,1960)第1讲绪论NO.5Introduction•1。
建筑理论方面进入60年代后,环境行为科学蓬勃发展,挪威建筑学教授诺伯格•舒尔兹以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对时间、空间、运动、物理因果性等的认识)为基础,研究了“空间”问题,写出了《存在,建筑与空间》一书。
在对”空间”问题的论述上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在理论上作出了新贡献。
第1讲绪论NO.6Introduction1。
建筑理论方面文丘里(Venturi)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虽然较多的谈到建筑形式问题,但其中许多观点都与心理学有关。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29f2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0.png)
该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环境是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 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不同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环境心理学理论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类行 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VS
详细描述
该理论关注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关系, 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状 态,同时也探讨人类行为如何改变环境。 该理论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城市环境与公共安全
环境行为心理学关注城市环境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例如,城市设计如何影响犯罪率和社 会治安。
城市环境与文化传承
环境行为心理学还研究城市环境如何影响文化传承,例如,城市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如何 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
01
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 和行为的影响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如何影 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例如, 自然景观、气候变化等对人的情绪、 创造力和决策能力的影响。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目 录
•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参考文献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类行为与周围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强调人 机交互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研 究人与室内环境的交互关系,可以优 化室内设计的细节和使用方式,提高 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例如,根 据人的行为习惯和使用需求,优化家 具的尺寸、形状和功能,提高人机交 互的效率和舒适度。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7ff02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0.png)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01
包括对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 究。
02
探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如噪音、拥挤等环境因素
对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反应,如人对环境的感知、记忆、解释
03
和评价等心理过程。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环境问题开始 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
02
在70年代,环境心理学开始关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03
到了80年代,环境心理学开始注重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 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01
02
总结词:物理环境是指 个体周围的空间和物质 条件,如建筑物、自然 景观、气候等。这些环 境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 感知和认知,从而影响 其行为。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 2 3
社会关系与文化
人类行为塑造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通过交流、 互动和价值观的传递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人类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 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 等问题。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改变社会环境,引发资源 竞争、环境压力和城市规划与治理问题。
环境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室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教室环境的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教室的光线、温度和布局,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和激励学习的 环境。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a6a34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d.png)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解析环境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其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与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框架,分析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环境。
本文还将关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环境行为学及其拓展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人类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之上的。
这一学科主张,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内在因素的结果,而且是由其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认知理论、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以及环境应激论等。
环境认知理论主张,人类通过感知、理解和解释环境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这种认知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对环境进行选择性注意、解释和记忆,从而决定如何与环境互动。
环境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物质环境所决定的。
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可能论则提出,环境提供了行为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决定行为。
换句话说,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人是否利用这些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能力和选择。
环境应激论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压力源(如噪音、污染、拥挤等)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和不适,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健康。
因此,环境行为学也关注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a1678d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9.png)
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环境认知、人类行为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环境心理学、生态行为学、可持续环境行为、城市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健康与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行为学的整体框架。
1.环境认知环境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对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机制。
人们通过感官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进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环境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保护和管理环境。
2.人类行为与环境人类行为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人类的行为方式对环境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动。
3.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环境是连接人与环境的桥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位置,并创造出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视觉环境心理学、听觉环境心理学、触觉环境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它主要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人的感官机制和心理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5.生态行为学生态行为学是研究人类生态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等许多方面。
它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和发展生态行为学,我们可以促进人类对环境的负责任行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环境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是指能够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行为方式,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加强垃圾分类等许多方面。
推广可持续环境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536a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f.png)
环境行为学环境行为学的解释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涉及到多门学科,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和空间状态,我们称之为环境行为。
1.1.2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也有称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t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得见)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环境行为学是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1913—1930年,华生(Watson,John Broadus,1878—1958),经典行为主义1930年,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B.F. Skinner),操作行为主义20世纪50年代,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米契尔(W.Mischel,1930-)社会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早期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50年代,有所谓的“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等带有机械唯物论色彩的理论,偏于实验室研究.在建筑与规划上也有“建筑决定论”,“规划决定论”。
环境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70年代形成高潮。
1970年,建筑心理学国际研讨会(IAPC)美国,国际心理学会成立环境心理学分部英法德日的环境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普洛尚斯基,城市规划师林奇中国的环境心理学1993年,建筑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1996年,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后改名为环境——行为研究学会(EBRA)调查研究的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观察法现场研究法语义区分法认知地图法环境评价集结行为信息,运用心理学方法,描述环境场所及外部的因素和对行为的影响。
感觉1.1 定义: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环境行为学概论(推荐阅读)
![环境行为学概论(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3c25e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7f.png)
环境行为学概论(推荐阅读)第一篇: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曾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心理学根植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偏重于知觉理论方面。
这一规律力求说明建筑中构图规律有生理及心理基础,但也有一定片面性。
但格式塔心理学只注重人的天生因素,而没有重视人先前的经验因素。
构造论不认为形象的构图规律是人们大脑中的天生因素在其作用,而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一个知觉形象。
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的人可构造出不同的知觉。
构造论者认为,几乎所有的人在许多方面都是用相似的方法看待世界,许多感觉的机制都是相同的,但文化差别是人所共知,物体之间的关系与对被看到的世界的见解,往往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见解各异的缘由。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心理发展从婴儿到成人,都是他与外部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的一般发展原则是组织、平衡和适应。
其中组织:由于世界的一切体现在物与物的关系上,人的认识在于找出这种不同的关系。
某些不同的关系根据相似的原则又可概括为不同的模式。
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形象反应到人脑中,形成不同的图式。
图式是人们脑中的一种意象,意象与客观事物有区别,有的能正确反应客观事物,有的不能,而图式是人的心理生活的基本要素。
图式不断发展有简单到复杂,变成越来越大的体系,这就是认识发展的过程。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实际上是在一种非常活跃的情况下变化发展,人们往往是被趋使,按已有的图式去做。
但每当行动时,人们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这就是平衡。
适应:皮亚杰把肌体与环境的持续交往描述为适应,这种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
环境越复杂,人的心理结构越复杂。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506c64608a1284ac9504357.png)
第二节 环境应激
• 定义: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应 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个方 面: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主体构成威胁或 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的认知评价和承受力。因此也可以说,应激 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到顶临挑战而应对 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第四讲 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 唤醒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 一、唤醒与情绪 情绪(emotion)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
杂的概念。包含强度、形式两种属性。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 也称激活,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则决定了情绪的形 式。 一定的唤醒水平总是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状态 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情,或称“心境”(mood)
第三节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 就个体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除了唤醒理论和环境应激理论之外, 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如环境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 行为约束理论等。尽管这些理论看起来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但有利于我 们从多种角度了解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 一、环境负荷理论
• (一)梅拉比安提出,可以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 把这一概念称为环境的负荷(environmental load)。高负荷的环境就 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相等的环境中,高负荷的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强 的唤醒作用。
为了研究生活事件的应激后果,心理学家霍姆斯和拉赫对一系列生活事件进 行调查研究,根据被试者们的排列整理出生活事件量表(见下页)。也称社会再 调整等级量表。表中每一生活事件都赋予一定的分值,然后用这一量表对一般人 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积分300分以上的研究对象中,80%的人在被观察后一 年内罹患重病。一般来说,一年之内积分150-199分为中等生活危机,200-299 分为较严重生活危机,超过300分为严重生活危机。处在严重危机之中的个人,随 着积分的增加病情会加重,包括呼吸疾病、心脏病,甚至猝死。
环境行为学笔记
![环境行为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41b77b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7.png)
环境行为学笔记一、环境行为学是啥呀。
环境行为学呢,简单说就是研究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比如说,咱们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不一样的行为表现;反过来,咱们的行为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就像在图书馆里,大家通常都会安静地看书,这就是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而咱们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这就是行为对环境的积极作用啦。
二、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1. 物理环境的影响。
温度:要是天气特别热,人就容易变得烦躁,可能就没心思干事儿;要是天气凉凉快快的,人就会感觉挺舒服,工作学习效率说不定都能提高呢。
光线:光线太亮或者太暗,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比如说在特别亮的灯光下,眼睛会难受,可能就不想待太久;光线暗的地方呢,又容易让人觉得压抑,还可能会不小心摔倒啥的。
声音:嘈杂的环境会让人头疼,注意力很难集中。
像在工地旁边,那噪音嗡嗡的,根本没法好好休息;而在安静的公园里,就会让人心情放松,想多待一会儿。
2. 社会环境的影响。
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的行为也不一样。
比如说在有些国家,吃饭的时候会用手抓;而在咱们这儿,大多会用筷子。
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影响。
群体压力:当周围的人都在做一件事儿的时候,咱们可能也会跟着做。
比如说大家都在排队,你也会自觉地去排队;要是大家都在闯红灯,可能有的人就会跟着一起闯了,虽然这是不对的哈。
三、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环保行为:像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这些行为,都能让咱们的环境变得更好。
比如说垃圾分类做好了,垃圾就能得到更合理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园里的长椅、路边的路灯这些公共设施,能让它们使用寿命更长,也让大家使用起来更方便。
2. 消极影响。
破坏环境:乱扔垃圾、乱砍滥伐这些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比如说乱扔垃圾,会让街道变得又脏又臭;乱砍滥伐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
过度消耗资源:咱们现在很多人都追求高消费,过度使用资源。
比如说开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就会消耗大量的汽油,还会排放尾气,污染空气。
论《环境—行为》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
![论《环境—行为》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https://img.taocdn.com/s3/m/604ff8db84254b35eefd344e.png)
论 《 境 一 行 为 》 境 保 护研 究 主题 的 扩展 环 环
J u n lo h n o g U i e s t fSce c a d Te h o o y o r a fS a d n n v r i o in e n c n l g y
: c 0 e ¥ i 《 0 0 a霉 @ i
Ke r s o r a fEn io me ta d Be a ir n io me tlp o e t n lb leoo ia s u s ywod :J u n l vr n n n h vo ;e vr n na r tci ;go a c lgc lis e o o
创刊 于 1 6 9 9年 的《 境一 行为 》 志着 环 境行 为研 究 的诞 生 。 四十多 年来 , 环 标 环境 一 行为研 究 的学 术前 沿 大都 聚焦 于此 , 其成 为世 界 上公 认 的最早 、 使 最权威 的环境 一行 为 领域 的核 心 杂志 。由于深 受行 为 主义思 潮 的影 响 , 杂 志行 为特 色 浓厚 , 该 具有 其 他期 刊 无法 比拟 的研 究 特色 。 对 于环境 一行 为 , 国内外学 者 大体 上 以环 境 知觉 与认 知 、 境 社会 学 、 境 行 为 学 、 境 保 护 、 境 设 计 环 环 环 环
2 c o l f Hu a i e n a ,No t e se nU i e s y,S e y n 1 0 4 C ia .S h o m nt s d L w o i a rh a tr n v r i t h n a g 1 0 0 , hn )
Ab t a t sr c :M e r l gy i m p o d ort t itc n s u t o o s e l ye f he sats is i t dyig he c a n t h nge ft e e io so h nv r nm e a ot c in t m e n nt lpr e to he si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c937f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5.png)
知识和教育水平影响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选择,具备较高知识和教育水平的人可能更容易做出明智的决策。
知识和教育
03
CHAPTER
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1
2
3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等,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过度开采自然资源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工业废水、汽车尾气等,严重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研究背景
定义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它探讨个体如何感知、认知、评价和应对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表现和生活质量。
研究范围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城市环境、建筑环境、自然环境等各个领域。它关注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感受、行为反应和社会互动,以及环境对个体健康、幸福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环保宣传教育
06
CHAPTER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交叉学科融合
未来研究将采用更多元化的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等,以更全面地揭示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多元化研究方法
应用领域拓展
随着对环境行为心理学认识的深入,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如可持续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规划等。
环境行为心理学将更多地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共同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环境行为心理学可以研究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环境意识培养
政府可以运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提高环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环保政策制定
环境行为学(PPT70页)
![环境行为学(PPT70页)](https://img.taocdn.com/s3/m/8eaea7baa45177232e60a25c.png)
•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021年2月上午 12时30分21.2.1300:30Februar y 13, 2021
•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1年2月13日星期 六12时 30分8秒00:30:0813 February 2021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12时30分8秒上 午12时 30分00:30:0821.2.13
为降低成本——理由动力:
1 将“物质化”展示转为“非物质化”展示 2 影像:可包含更多内容(影像不等于多媒体、多介质展示)
困难——影像:是成熟技术,然而技术平台无法实现特定设计项目价值。 解决——影像:赋予其非常规的价值
1 对影像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相互关系的改变(旋转90度) 2 图像的异常化:俯拍,剧中人向上看 3 将影像的“视觉体验”扩展为“行为体验”(即由二位体验扩展为多维体 验)
限定是设计的核心,可避免灵感、创意、新形象、想象 力的困惑.
在做设计时,脑子里需要抱有“节约”意识,不允许出 现空洞无物,玄而又玄的装饰风格,材料等。
发现的问题: 3.120个国家,多种文化与语言环境,如何找到一 个媒介,能够跨越语言,连接人群?
如何解决:
常规做法:多语言指示,多问讯处,多道路,多导游,多声音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0:30:0800:30:0800:302/13/2021 12:30:08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2.1300:30:0800:30Feb-2113- Feb-21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0:30:0800:30:0800:30Satur day, February 13, 2021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课件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b04e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05.png)
根据柏莱恩的观点,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 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对象应该被判断为最美的, 而那些对照刺激特性过高或过低的对象则是不美甚 至是丑陋的。柏莱恩的观点在绘画和音乐领域的研 究中得到了验证,在环境评价方面只得到部分验证。
例如,施瓦茨和沃比克拍摄了 一部影片,模拟沿着按比例缩小的 街道模型旅行,通过变换建筑物的 距离和角度改变街景的复杂性。
塞利曾以白鼠为被试,以低温为应激物进行 实验室研究.发现白鼠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忍受 寒冷,但持续几个月后,这些动物终因体能耗 尽而死亡。下图描述了一般适应症候群的三个 阶段。
塞利还曾就男孩对过长应激的反应作过概括性描 述。
在警戒(或兴奋)期,可通过常规方法测得显示生 理唤醒的心律、血压、呼吸速度、肌肉紧张、皮肤 电导率,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短。
结果发现,复杂性为中等水平时 美学评价最高。在沃尔威尔的研究 中,“对环境的美学判断”与新奇 性、不一致性、意外性之间未发现 倒U形曲线的关系,认为是直线关 系更恰当——新奇性和意外性水平 越高、不一致性越低,环境越受偏 爱。对于自然环境的实验也未能验 证这种倒U形曲线的关系。
在自然与人工混合的环 境中,人工要素的位置和空 间布局对总体环境的和谐起 着重要作用。自然要素占优 势而且未被人工要素破坏其 和谐性的环境仍被认为是美 的。
柏菜恩认为,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唤醒 水平也随之提高,二者呈直线关系;随着不定性的 增加唤醒水平继续提高,探索的兴趣不再增加,而 对场所的偏爱反而降低。也就是说,人对环境的情 感评价与环境的不定性呈倒u形曲线关系。
柏莱恩称与探索和偏爱有关的环境特性为对照刺 激特性,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复杂性—— 环境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结构或组 织的复杂性,也称视觉丰富性。 (2)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 注意的特性的程度。客观上涉及环境特性的典型性 或非典型性;主观上则涉及观察者对环境特征熟悉 的程度。 (3)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意外的惊喜 使探索的兴趣和快乐的感觉倍增;意外的扫兴则会 使人泄气、沮丧。 (4)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 致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作者:李斌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刊名:
建筑学报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JOURNAL
年,卷(期):2008(2)
被引用次数:15次
1.MOORE G T New direction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 in architecture 1984
2.MOORE G T;TUTTLE D P;HOWELL S C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directions:Process and prospeets 1985
3.MOORE G T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History,developments,and unresolved iseues 1987
4.STOKOLS 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外文期刊] 1978(19)
NG J Creating architectural theory:The role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1987
6.ALTMAN I;ROGOFF B World views in psychology:trait,interactional,organismic,and transactional perspectives 1987
7.WERNER C M;BROWN B B;ALTMAN I Transactional oriented research:examples and strategies 2002
8.舟橋国男Wayfindingを中心とする建築·都市空間の環境行動的研究 1990
9.舟橋国男建築決定論と相互浸透論 2002
10.LI Bin Living environment of elderly facilities in Shanghai 2005
11.ZHANG Qiang;LI Bi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in the Mode of Aging in Place [外文会议] 2006
1.李翊.傅诚.Li Yi.Fu Cheng环境行为学导向下的公共空间活力营造[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10,28(7)
2.文晓枫.WEN Xiao-feng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开敞空间环境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0,36(28)
3.曹芳伟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城市街道研究[学位论文]2009
4.吕萌丽.吴志勇.Lv Mengli.Wu Zhiyong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道路节点空间整合研究——以广州市为例[期刊论文]-规划师2010,26(2)
5.何凡.邹瑚莹环境行为学指导的建筑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4,22(3)
6.王钫.WANG Fang人类行为学影响下的公共空间设计[期刊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4)
7.Gary T.Moore.闵书.徐雷蕾环境-行为与社会研究领域内正在出现的新方法[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7(2)
8.李东梅.Li Dongmei环境行为学研究--从住宅庭园环境调查谈人的室外行为模式[期刊论文]-工业建筑2005,35(10)
9.尹洪.冷欣.程辉论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期刊论文]-美术大观2008(7)
1.李斌.范佳纯.李华小城镇周边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变化研究——以上海市川沙镇为例[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2(11)
2.文晓枫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开敞空间环境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0(28)
3.钱俊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校园空间建构——柳州高级中学校园设计解读[期刊论文]-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8(3)
4.顾浩.何刚山地城市步行梯道的空间和行为研究——以湖北巴东新城西瀼口千步梯为例[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12(3)
5.王琰.李志民.赵红斌基于使用者行为需求的建筑设计模式研究[期刊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
6.李蒙.胡望社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初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设计为例[期刊论文]-云南建筑 2011(5)
7.孙鹏.魏民植物空间营造与行为心理形成——以华中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为例[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10(1)
8.孔帅.白旭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管理机制[期刊论文]-云南建筑 2010(1)
9.康泰源.刘塨厦门地区高校人群与湿地互动行为研究——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期刊论文]-福建建筑
2012(5)
10.朱瑞波.俞进军.崔蒙现代会展空间导向设计的系统性分析[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5)
11.阮煌胜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类型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10(9)
12.卜巍.张伶伶城市地标认知系统及其内在互动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8(12)
13.王立超浅析商业步行街中空间场所与心理行为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与环境 2012(6)
14.康泰源.刘塨厦门地区高校人群与湿地互动行为研究——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期刊论文]-福建建筑
2012(5)
15.李洋.魏峰.马松影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环境因素研究[期刊论文]-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xb200802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