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困境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困境及其对策

作者:林淑文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46 更新时间:2007-11-9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香港教育学院的课堂学习研究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迎接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怎样开展课堂学习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结果(learning outcomes)的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7年9月29-30日,在黄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和香港教育学院协作举办了“2007粤港课堂学习理论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课堂学习研究是深化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深远的实用意义,其中已经充分显现出来的有“提升学生学习结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化学校文化”等。教育改革能否创新,能否深入,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堂学习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中,构建研究型学习共同体成为其中一种有效和突出的途径。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论方向

“在当代,课程改革遭遇的两难困境,将教师推到了教书育人和自身发展的双重挑战面前。所以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和培育学生,还要反思自身和实现专

业发展。这使得教师专业发展,逐步演变成了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又一个基本视角。”[1]在课程与教学论的框架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教师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傅乐(Fuller,1969)就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进行过研究,他认为“一个专业教师的成长,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2]只有当教师真正进行学习,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后,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教师的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在专业研究者的指导下进行,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者的学习有机连结起来,构成一个研究型的学习共同体。

(三)走向实践的探索

正如黄老师在《动员信》中所说的,这次的选题训练是一次宝贵的选题“实战”训练。如何选定一个主题并对其展开研究,这是一个训练逻辑思维、提高方法论水平和锻炼个人研究水平的过程。另外,以后我们走向社会的工作主要还是从事教育工作,主要还是从事教师职业,现在对课堂学习理论的有关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我们以后更好地从事教育实践,并且提前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也是对以后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做好铺垫和打好基础。

二、重要概念界定

1、共同体

“‘共同体’一词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社会学者认为,‘共同体’概念进入学科领域应从1887年斐迪南·腾尼斯(Ferdinad Tonnies)发表《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und Gesel lschaft)一书算起,德文‘Gemein schaft’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 腾尼斯使用‘Gemein schaft’这一概念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

‘Gemeinschaft’的归属感、认同感。”[3]

在腾尼斯在最初关于共同体的理解中,共同体具有一种基于某种关系的自然性和封闭性,他将共同体划分为三类——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与精神共同体。而马克斯·韦伯(Marx Web)也曾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对“共同体”这一概念有着精辟的论述。他定义道:“在个别场合内、平均状况下或者在纯粹模式里,如果而且只要社会行为取向的基础,是参与者主观感受到的(感情的或传统的)共同属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称为‘共同体’。”[4]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共同体成员共同的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将个体的“我”(I)转型为集体的“我”(we)。在这个共同的集体中,成员们分享共同的价值、意义、情感和文化传统。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分享与反思成为共同体的主要特征。

2、学习共同体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上,还是从实践应用上,学习共同体在发达国家发展得比较快。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学习共同体’这一名词是经常出现的。美国的第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在1927年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建立的。在后来的70多年里,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的学习共同体。”[5]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6]学习共同体包括学生学习共同体和教师学习共同体。3、教师专业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7]。根据笔者的梳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以专家指导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项目合作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不同学校的合作研究);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国外的学习共同体还包括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进修比如教育硕士课程中设置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一些学校建立的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体等。在教师专业共同体中,和学习共同体相同,都存在指导者和被指导者。指导者可能是本校的老师,无论是年长的或者年少的教师,也可能是从大学聘请的教授专家,也有的是由校长兼任。

4、研究型学习共同体

本研究中的研究型学习共同体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以教师学习为根、以研究者学习为导、以实习教师学习为附产物的学习共同体,其具体的内涵还有

待笔者的进一步学习与构建。

三、文献回顾和综述

(一)有关教师专业共同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研究的理论基础回顾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渐进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得以实现的。国内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比较丰富。这与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有关。知识经济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美等国为先导,西方国家教师教育范式开始出现转变,新的教师教育范式在目标追求、课程规划、教学形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在组织形式方面,新的范式更加强调将教师置于各种专业共同体之中。人们期待,教师将在共同体的学习中养成更高水平的教学实践智慧。而从摈弃传统的科层模式向以专业共同体为基础的转向是与多种理论取向的转向有关的[8]。

(1)主体观的转向

传统的主体性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以一种孤立的、封闭的单子式生存方式存在着,在主客二分原则的支配下,每一主体都把周围的其他主体“客观化”,主体与这些“客体”之间构成了一种等级或者并列关系,他们之间多数时候是互相封闭和彼此疏离的。20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主题之一是从“主体性”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