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的特点及影响研究
“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校“扩招百万”的政策了解较少,获取政策信息的来源 一般为教育系统的亲友介绍。目前,高职院校“扩招百 万”政策在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研究讨论较多,但仅 靠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社会 受众面不广,未能收到系统的宣传效果。虽然当前我 国网络普及度较高,但受媒体导向和群众关注度等因 素影响,加上职能部门对高职院校“扩招百万”政策解 读不足、推广力度不够,随着讨论热度的减退,“扩招 百万”的话题在网络媒体领域已基本不见。从深层次 进行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高职院校已经习惯与 传统生源互动,而与非传统生源之间存在信息模糊尧 信息错位、信息误读等多重不对称性;退役军人、下岗 职工、农民工等群体获取高职院校招生信息的渠道不 畅通,甚至不知从何处获取招生信息,这都与高职院 校的传统招生方式息息相关[5]°所以,如何把“扩招百 万”的政策宣传到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2高职“扩招百万”后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68
2021 年第 3 期
相关企业中加强宣传, 使适宜的学生群体、 市场需 求、学校招生信息三方信息有机融合,形成招生宣传 工作特色。学校针对不同生源群体的学习需求、企业 的用工需求,结合国家的政策解读,给出学校的培养 方案,并使该思路或服务理念得到“靶向宣传”,使之 深入人心,从而满足生源群体的需要。
人员、退役军人进行调研,笔者得知,退役士兵生源 群体有以下特点:
(1) 虽然政府和社会对退役军人就业有相关政 策支持,如《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暂行办法》等,但是,军人退役后就业等待期较长,就 业满意度不高;
(2) 军人退役后,学历因素是最主要的就业阻 力;
(3) 退役军人年龄集中在20耀30岁,文化基础 相对较高,对接受继续教育更有信心,求学愿望比较 强烈。 1.3新型职业农民生源群体现状调查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水平地不断提高,高校招生规模在持续扩大。
可以说高校扩招不仅有政治动因,更有深层次的经济动因,不仅是中央的决策,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校扩招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高校招生种种限制的藩篱,使大众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严谨分析。
关键词:高校招生;扩大;中国经济;影响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302-01近些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地不断变化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高校教育正在有条不紊地发展,这种发展可以透过许多指标显现出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高校扩招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尤其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一种促进。
同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高校扩招既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又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当然,积极影响是主流,我们必须对此有种清醒地认识。
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以高校扩招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为选题,进行了如下地分析和论述。
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据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高校扩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加强。
总体而言,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内需、消费三驾马车的作用,长期或短期地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具体而言,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有利于刺激教育消费目前,教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例。
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有“攒钱让孩子上大学”的传统,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居民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教育消费地增大,必然会导致其它消费内容地减少,这也就是所谓的高校扩招带来的“挤出效应”。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6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最新6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一近年来,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源源涌进市场,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加上20xx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很多公司开始裁员,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招聘需求大幅减少,劳动力市场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统计:到20xx年,中国将有650万大学毕业生,专家估计可能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毕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20xx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致使xx年底到xx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比以前更加紧张。
但经济危机绝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觉得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1、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xx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xx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xx 年69万,20xx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2、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
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经调查研究,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
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用人企业拒绝应届大学生的理由主要有应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结构变化轨迹及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自扩招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 化,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从 1998 年的 108.4 万人增 加到 2008 年的 607.7 万人, 10 年间增长了 460.4%; 1998 年 高 等 教 育 毛 入 学 率 为 9.8% , 2008 年 为 23.3%.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 甚至在世界高等教 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因而对扩招后我国高等教 育的大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以 我国普通高校十年来本专科招生规模为主要研究对 象, 以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为主要数据来源, 从多种 视角探讨普通高校招生结构变化的轨迹和特点, 并 探讨这种变化轨迹的各种影响因素 . 一, 招生规模扩张阶段性特征和影响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从 1999 年开始大规模扩招, 从普 通高校历年招生数的年度增长数和年度增长率 来 看,近十年高校招生规模变化轨迹大致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 . 急剧扩张期: 1999- 2000 年 .表 1 显示, 大规模
二, 招生规模扩张学历层次结构变动明显 从表 2 来看, 大规模扩招的第一年 (1999 年 ) 承 续了扩招前的招生层次结构, 主要以本科生为主, 本 科生招生年度增长率大于专科生,本专科年度百分 比没有显著变化, 本专比为 6: 4. 从 2000 年开始, 本 专科招生规 模扩张情况 发生了明 显变化, 2000 年 时, 专科招生年度增长率远远超过本科生, 二者相差 47.4 个百分点;本专科招生年度百分比在这一年也 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科生招生年度百分比为 52.6%, 比 1999 年下降 7.9 个百分点, 而专科生招生年度百 分比与上一年比较上升 8.1 个百分点 .此后连续四 年, 一直到 2004 年, 专科招生年度增长率都远超过 本科生,专科招生年度百分比也一直上升, 2004 年 专科招生年度百分比已升至 53.1%. 从 2005 年开始, 情况开始出现变化 . 首先, 这一 年本专科招生年度增长率没有拉开距离,二者仅差 0.4 个百分点; 其次, 本专科招生年度百分比和 2004 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最后, 专科招生年度增长率逐 渐下降, 至 2007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 (- 3.1%) , 而同 时本科招生年度增长率却在上升, 2007 年本专科招 生数自扩招以来第一次基本持平,二者仅差 1.7 万 人. 自 2005 年以来, 本专科招生年度增长率和年度 百分比形成了拉锯的局面, 可以预测的是, 随着我国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发展,这种本专科大致相当 的百分比可能会延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 从十年来高校规模扩张的整个过程来看,本专 科招生层次结构变动很明显 . 从 2000 年开始, 专科招生年度增长 率就一直高于本科生, 专科招生 年度百分比也一路攀升, 至 2006 年达到最高峰 (53.7%) . 因此, 可 以说, 在近十年的整个扩招过程 中,专科生成了扩招的主力军 . 高等职 业教育已 经成为我 国高等教 育的 " 半 壁江 山" , 成为我国实现高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助教,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思想(厦门 361 024)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正方:高校扩招利大于弊高校扩招利弊的评价标准是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下面从三方面论证我方观点:首先,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正所谓“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而高校扩招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使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趋于合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扩招调动了办学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高校教育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次,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高校扩招推动高等教育走向产业化之路,促使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协调,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同时,扩招也是符合我国教育精英化走向教育平民化、大众化转变的需要。
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再次,高校扩招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扩招满足了人们对受教育的渴求,是“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一次重大实践,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伴随着部分地区在短时期因为教育经费与办学硬件,局部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的产生。
但是,高校扩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腾飞,全民素质的提高,显然其利处是主流,决定高校扩招的性质。
而其弊端是支流,是阻挡不了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
许多家长和学生因扩招而打开理想之门,教育改变命运,实现社会了和谐。
所以,我方的观点是扩招利大于弊。
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涯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讲,都是想迈进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
只要不是死读书,不是书呆子,多受一点教育总比少一点好。
因此,我觉得大学扩招利大于弊。
利有四个方面一大学扩招可以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入学几率新时期上了高中的学生,都有其奋斗目标。
他们的家长不再是从前那种坐井观天的思想。
只要他们的孩子读了高中,没有那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能用另外一种形式上大学也是愿意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问题研究总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题名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DIA060158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拨付经费:2万元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7月课题负责人:杨晓青中国人民大学主要成员:胡娟、段晖、刘妮娜、秦昌威、晁桂明、周天摘要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
高教的大发展一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接受更多的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使高等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课题通过回顾过去,了解现状,展望未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出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应思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应遵循的若干理论以及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建议将为中央和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科学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本研究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部分展开:1、分析、研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状况,从中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2、分析、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2007年)3、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学历层次、学科专业、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现状等各种因素着手,找出并分析它们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
4、构建高等教育规模预测数学模型,对未来年份进行仿真计算。
5、提出确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目录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历程一、高等教育招生特点1、招生增长呈现出两头慢、中间持续快速增长的特点2、招生总数中,高学历层次的比例逐年加大3、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招生数的比值逐年减小4、招生总数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快速增长二、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轨迹1、在校生规模2、学历层次结构3、学科结构4、学校数量5、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布局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第二节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招生速度)的因素分析一、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1、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二、人口与高等教育1、总人口与高等教育2、学龄段人口预测3、高等教育学龄段人口与高等教育规模三、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1、高等教育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2、法制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3、教育规划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四、高等教育现状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1、规模情况2、层次、学科专业结构3、师资队伍4、办学条件5、民办高等教育第三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应思考的若干问题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满足“两种需求”1、高等教育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其他优质服务2、高等教育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二、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1、规模、速度和办学条件2、规模、速度和结构3、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4、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1、地区、城乡之间2、性别之间3、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四、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将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化2、高等教育功能、结构与形式趋于多样化3、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更加人性化4、高等教育的资金筹措呈现多元化5、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6、高等教育观念有了更新的变化第四节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预测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实现高质量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稳步向普及化高等教育迈进2、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创造性的高等教育二、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预测1、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2、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附件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方法附件二:高等教育的系统分析法参考文献第壹节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
高校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作者:练素华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10期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壮大,应用型专业学位不断增加,研究生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研究生这个群体也逐渐显现出许多新特点,这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研究生管理工作特点分析目前,管理的对象不同带来管理措施的特点不同,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差异性必然带来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多样化。
研究生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研究生群体平均年龄较高。
由于攻读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逐年增多,已经参加工作好几年甚至是工作了十几年的已婚人士重新回到了研究生队伍。
这样就造成了研究生年龄整体上比本科生高出很多。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更强,看待和考虑问题更为实际,独立意识较强,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2)年龄层次呈现多样化。
我校研究生从20岁刚出头到40岁应有尽有。
研究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难度较大,整体结构松散化。
这种年龄结构使得研究生管理呈现松散、多样、复杂等诸多特点。
(3)结构组成复杂。
婚育状态复杂、来校前各种经历复杂、生源地、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对专业学习的诉求复杂等等。
造成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压力大、存在的困难多,很难面面俱到。
(4)专业方向分散,授课时间分散、授课地点分散等。
(5)对研究生诸多方面的管理存在标准制定难、规范执行难、机制监督难、量化考核难等特点。
(6)随着高校扩招比例的增加,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其实也意味着研究生入学准入门槛的降低,研究生整体水平较以往有大幅度的下降。
由于扩招,造成教育资源紧张状态甚至部分院校出现“枯竭”之感。
上述各方面诸多特点使得研究生管理与本科生管理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要有独特的思路,从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学术培养、文化建设、生涯规划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寻求正确的对策和方法。
2 提高研究生管理质量的对策通过对研究生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具有独立、自我、结构松散、多样、复杂等诸多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经历 了多个阶段,政策的制定和实 施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起
到了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 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演进历程、 特点及问题,提出优化政策的建议,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 康发展提供参考。
应完善高等教育评估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价 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 应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将评估结果与高校经费投入、 招生计划等挂钩,推动高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02
大众化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角色定位明
确,政策协同效应明显。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资
03
源的利用效率。
研究不足与展望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地区、学校之间的不平衡 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
在教育质量的提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完善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学科建 设和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同时,也需要进 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科技创新
高素质的人才为科技创新 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 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在各地区的分 配不均衡。
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
浅析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摘要:国家和社会在进步,进步的原因之一是良性竞争的结果。
对于研究生来说竞争的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难度的增加,就业选择性减少的就业趋势。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生就业形势和特点,总结出单进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一、前言随着我国诸多教育政策的不断推出与执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生源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为了国家政策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扩招。
上到国家政府,下至广大学子都在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政策。
然而随着研究生生源的充足,社会所提供的相应岗位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人数的需求。
当供给不断地大于需求,对于工作岗位的竞争就变得越来越激烈。
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就业变得也不是那么的顺利了,除了社会工作岗位供应不足外,对于研究生自身来说对于就业的认知和判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对于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来说,专业不同就业的难易程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竞争也就更复杂更激烈。
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就业的因素越来越多等诸多方面的就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形势及其特点2.1研究生就业的形势对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分析本文从社会宏观方面进行把握,本文将从研究生人数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关系和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2.1.1研究生人数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关系随着高校的毕业研究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市场对于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地增加。
市场提供的与研究生学历匹配的职位非常有限,那么在这多对少的供需关系现实面前,研究生这个群体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在每一个研究生身上都大幅度增加,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呈现非常紧张的趋势。
2.1.2研究生的就业流向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流向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奔向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这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多的公司入驻,有较好的福利保障,对于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很多人愿意来到这样的一线城市谋求更好地发展。
高校扩招利弊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蔡张宇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高校扩招,即为本科级以上院校扩大招生人数行为,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正在有条不紊的实行,我们也从中看到高校扩招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需求人才,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大众化教育业使得全民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拉动内需,推动了教育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我方坚持认为高校扩招利大于弊,理由如下:1.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
从数量上衡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众所周知,国民素质与其所收到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大众化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渴望,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促进了人们积极参与社会道德思想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国民素质。
同时也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为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2.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上世纪以来,由于国民基数大,出生人口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国家在进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进行高校扩招计划,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推迟初次就业时间,而国家可以利用国民受教育的时间来大力发展经济,为出来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岗位,同时,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可以降低就业压力。
(有数据表明,1995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1997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1990年到2002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2003年达到顶峰。
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
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
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研究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15期2021 年 8 月Vol. 12Aug. 2021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研究曹永青S 张婧2(1.沧州师范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2.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12)摘要: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展开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发现超过75% 的高校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比较迷茫,做好就业分析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工作。
针对 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的安全性尚需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出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采集汇总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数据,优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而对毕业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就 业指导和帮助,提升了就业服务质量,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中图分类号:G647. 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 15 -0060 -02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g DataCao Yongqing 1 , Zhang Jing 2(1.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Cangzhou 061001 , China ;2. Cangzhou Central Hospital , Cangzhou 061012,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big data. Through interne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andom interview of college graduates , it is found that over 75%college graduates feel puzzle in their future. Doing well in analysis service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of daily managementin the college. There are problems in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in the college ,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safety and low employment information efficiency. It is suggested for the college to resort to big data technology , collect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data of graduates , optimiz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 timely grasp theindividual information of graduates and the post demand of employers , provide targeted guidance and help to graduates , promote employment service quality ,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Key words : Big data; College grad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数据资源不断被 积累,人们正不断从巨大的数据资源中挖掘有效信息并加以利用。
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21-01-09作者简介:杜鹏飞(1988—),男,山西榆次人,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
2021年2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Feb.2021第23卷 第1期 JournalofShanxiFinance&TaxationCollege Vol.23 No.1【教学改革与管理】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研究杜鹏飞(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太原030024)摘 要:在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将扩招百万人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从改革的必要性出发,重点探讨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四条主要路径:完善招生考核制度;实行新型现代学徒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扩招;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06(2021)01-0075-03 2019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将扩招100万人,随后在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此举掀开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扩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全面的挑战。
扩招凸显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帮助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现代经济转型、供给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的重要战略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扩招可以充实丰富职业院校生源,扩大职业院校影响。
大量的具有高中同等学历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新型学生群体使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迅速多样化。
但扩招也对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冲击。
如何抓住机遇扩大职业教育影响,改革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积极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新局面,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某某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报考以来,某某某某年、某某某某年和某某某某年我国高职分别完成扩招某某某.某万人、某某某.某万人和某某某.某万人。
”20某某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某某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鼓励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等人群和基层在岗群体报考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报考。
”高职扩招是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其扩招生源不仅包括应届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还包括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基层在岗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社会生源。
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高职扩招实施办法或方案,富有成效地推进了高职扩招工作。
本研究通过分析某某省等某某个省(市)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特征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坚持质量型扩招。
1.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特征相对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而言,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在招生对象、招生方式、考试内容及方法、录取标准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
招生对象范围具有广泛性在各省(市)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其招生对象不仅仅局限于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这四类人群,还积极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报考,部分省(市)结合自身情况将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村两委干部、乡村卫生所工作人员等群体也列入扩招对象之中,招生对象范围较为广泛。
例如,20某某年某某省高职扩招社会生源招生对象为符合相关学历、户籍或工作时间等要求的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乡村干部、乡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
各省(市)对社会生源招生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划定了不同的范围,其将有提升学历需求的多个行业、职业的人员均纳入扩招范围,使得社会生源招生对象具有广泛性。
浅析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
浅析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作者:李英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国家和社会在进步,进步的原因之一是良性竞争的结果。
对于研究生来说竞争的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难度的增加,就业选择性减少的就业趋势。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生就业形势和特点,总结出单进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一、前言随着我国诸多教育政策的不断推出与执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生源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为了国家政策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扩招。
上到国家政府,下至广大学子都在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政策。
然而随着研究生生源的充足,社会所提供的相应岗位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人数的需求。
当供给不断地大于需求,对于工作岗位的竞争就变得越来越激烈。
研究生这个特殊群体就业变得也不是那么的顺利了,除了社会工作岗位供应不足外,对于研究生自身来说对于就业的认知和判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对于当今我国高校研究生来说,专业不同就业的难易程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竞争也就更复杂更激烈。
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就业的因素越来越多等诸多方面的就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形势及其特点2.1研究生就业的形势对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分析本文从社会宏观方面进行把握,本文将从研究生人数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关系和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2.1.1研究生人数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关系随着高校的毕业研究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市场对于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地增加。
市场提供的与研究生学历匹配的职位非常有限,那么在这多对少的供需关系现实面前,研究生这个群体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在每一个研究生身上都大幅度增加,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是呈现非常紧张的趋势。
2.1.2研究生的就业流向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流向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奔向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这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多的公司入驻,有较好的福利保障,对于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很多人愿意来到这样的一线城市谋求更好地发展。
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随着高校扩大招生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高校扩招等政策的出台,使得抢夺就业机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失业率的上升更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扩招后的就业现状催生了众多研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高校扩招后的就业现状进行浅谈。
一、高校扩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确实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
根据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900万。
在这个数量年增加的同时,就业岗位的数量却没有同步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愈来愈大,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据学者统计,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大学生总人数的35%,其中还有不少学生选择了继续升学或出国留学。
二、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现状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就业难度加大,薪资水平下降,以及就业质量不高等情况。
首先,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前景日趋严峻,许多毕业生会遇到“找工作难,找工作差”的情况,使他们流落在城市胡同中,创业就业难上加难。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必须接受兼职或实习的工作安排,这使得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走进自己心仪的职业领域。
其次,薪资水平下降。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在获得的工作就业机会中,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在私营企业中,就业薪资普遍较低,难以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
与此同时,在许多地方以及许多企业,大学生的待遇和机会也一再下降,使得大学生在薪资和职业收入方面陷入了困境。
最后,就业质量不高。
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压力的增加,还有在职场中遭遇的各种困难。
根据2019年中国就业创业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至少有一半的大学毕业生感到就业市场对他们的职业愿望极为不支持,部分学生甚至称自己是“被迫就业”。
三、高校扩招后的应对策略在当前就业市场不平衡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75-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谷海茹西华大学摘要: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面对当前艰难的就业环境,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而发生变化的背后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特点;影响因素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未来职业形成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即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和职业选择中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思想观念。
它是大学生就业过程内心的“指路灯”,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价值观。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传统的“精英化”的教育模式逐渐被“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代替。
由此,高校大学生人数开始逐年缓慢增加。
近年,尽管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增长呈现出趋缓发展的状态,但总人数仍然在不断地增加。
国内高校大学毕生人数从2007年接近500万发展到2016年接近800万,每年都有所增加。
这就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越来越紧张,形式越来越严峻,加之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大数据化、就业机制的市场化以及国内产业结构化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的新特点在当前就业环境中,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求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及,微博、微信以及新兴自媒体等网络传播手段逐渐被大学生熟练运用,这促使大学生的求职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网络化。
如,网络、电视媒体提供了更便捷、广阔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些自信的大学生勇敢地走上求职舞台实现了就业。
另有一些大学生则是通过观看电视求职节目、职场选秀栏目学习职场规则、求职面试技巧,以便为今后能够顺利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岗位竞争激烈、就业门槛提高、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等。
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分配,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情况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我们需要全面分析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1. 高校扩招背景介绍高校扩招,又称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自1999年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的招生人数,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
其背景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达到适龄青年的15。
自此,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期。
在扩招政策实施之前,中国的高校招生规模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稳,年均增长大约在5左右。
1999年的扩招政策使得当年的招生人数激增32万人,招生总数达到了68万人,增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
之后的几年,扩招的幅度虽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在高位,2000年扩招幅度为16,2001年为61,2002年为46。
这种高速扩张的趋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当时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
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有其深远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许多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政府开始精简人员。
大学扩招利弊分析(1)
扩招是高等教育市场化,利:用教育来创收,提升高等教育人群占比,国家更有面子;弊端:优秀师资资源稀缺导致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下降,并形成就业困难,宏观上看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素质提升,是失败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大跃进,脱离了客观事实和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了大学生的劳动力供给,导致供给过剩,劳动力价格降低,所以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扩招是用国家政策扭曲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即浪费资源,又影响效率。
高校扩招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的同时,也同时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有利于大学和谐的发展。
一.大学扩招的利弊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
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大学扩招有许多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等等。
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主要有: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现象增加;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扩招给后勤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
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今天中国的确出现了“人才缺口”的现象,许多人觉得培养大学生应该能够填补人才缺口。
但现实中人才缺口并不等于大学生缺口,经济结构多元化要求人才多元化,而高校扩招下,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热门专业,而不慎考虑社会人才结构需求,导致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高校扩招利弊
我是深受其害,我是1999年也是第一届可以扩招的正取生一、很多有钱人可以更不把高考当回事二、很多学校把教育当产业抓三、鱼目混杂,教育混乱四、虽然大学生多了,但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素质高了五、根据了解,大多学校里扩招生与统招生之间有隔膜,我们就是30个统招生和10多个扩招生没住一起,他们住公寓,我们住宿舍,然后有活动我们举行的他们不参加他们举行的我们不参加六、同上,班级管理混乱,就是由于以上隔膜,两边都不服对方管理七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扩招弊大于利今年紧急刹车.chinareviewnews. 2006-06-12 20:43:21日前,中国教育部发布消息:今年国家下达的高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不超过5%,并采取严格措施防X高校擅自扩招。
随即,众多高校表示今年招生规模将与去年持平而不再扩招。
轰轰烈烈进展了七年的高校扩招运动终于在今年放缓了脚步,引起广泛关注。
教育界人士认为,只有这样,中国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健康轨道。
〔《工人日报》〕1、损害学术评判机制影响民族开展潜力大学扩招将原本的精英教育转化成为大众教育,虽有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目的,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认为,“扩招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压力相当明显,因为招生数量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开展,局部高校办学条件不足,师资、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高校靠收学费来维持生存。
目前,高等教育品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观、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教师队伍水准亟待提高。
〞〔某某《新世纪周刊》〕借扩招的东风,大陆高校纷纷借机创收,“教育产业化〞之风也随之大行其道。
就在高校开展一味贪大求洋之际,大陆学术界却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术评判机制。
在目前高校师资评价标准上,科研成果的数量往往是第一位的,一些真正致力于教学或者可能有重大创新的根底领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而一些具有重某某论价值的根底性创新需要付出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的精力与时间,但是目前大陆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过于重视短平快,使一些善于钻营之辈荣誉加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的特点及影响研究摘要:从专业变化的角度分析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以普通院校为主体;依靠专业点而不是专业种数的增加;以及倚重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发展来实现扩招。
这种方式迫使本科高校在办学中必须增设大量专业来吸纳学生,新增专业主要是社会热门专业,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为主,由此导致高校专业设置趋同。
热门专业规模膨胀;地方院校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巩固新设专业,出现了一些不理性行为。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专业变化;教育质量从2006年开始,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重心由规模扩张转为质量提高,如何巩固扩招取得的成绩、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主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从诸如扩充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质量的对策。
但近年的研究,无论从规模扩张的角度,还是从质量提高的角度,都较少关注扩招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作为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既是规模扩张的最终承载主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扩招对专业设置的影响,是把握高等教育量变现状,进而寻求质量提高策略所不能回避的重要内容。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少数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扩招过程中高校增设新专业的原因、扩招引发的专业设置趋同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地方高校在大众化过程中的专业建设等问题,部分学者在讨论高校教学质量现状时也会涉及到专业结构调整,但从专业角度全面探讨规模扩张对高等教育质量影响的研究还没有看到。
基于此,本文拟从专业变化的角度总结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规模扩张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扩招对于高校专业建设的实际影响,试图为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扩招的特点(一)普通高校是扩招的主要承担者,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承受着巨大的规模压力1.普通高校是扩招的主要承担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本、专科学生作为扩招的主要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普通高校不仅是普通本、专科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承担着大量的成人本、专科教育任务,是扩招的主要承担者。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整理而成,其中2003年空缺栏是因为统计年鉴上该数据缺失。
根据表1制图如下:图1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招生比例图(1998-2005)(说明:为了便于图表显示,将普通高校中得普通本专科学生和成人本、专科学生合并起来绘图。
其中2003年缺失的数据取该项前后两年的平均值填充。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1999年开始的扩招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绝大部分的成人本、专科学生都进入了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招生在高等教育总招生数中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1998年的20%略多下降到2005年不足5%。
可见,在近年来的扩招中,绝大多数的本、专科学生进入了普通高校,普通高校承担了扩招的最主要任务2.普通本科院校承受着巨大的规模压力从普通高校的数量和校均规模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这一轮扩招中,普通本、专科院校的发展方式是不相同的:专科院校以外延式发展为主,新增了许多院校,校均规模增长相对小,规模压力也较小;而本科院校中,学校数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学生数的增长速度,校均规模迅速膨胀。
由表2可见,无论是否将成人学生包含在内,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的校均规模都达到了1998年的3倍多。
同一时期专科院校的校均规模增长则小得多。
虽然有不少本科院校通过举办二级学院等方式来减轻规模压力,但普通本科院校校均规模的急剧膨胀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上可见,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扩招的第一个重要特点,是普通高校承担了扩招的主要任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校均规模迅速膨胀,承受着巨大的规模压力。
(二)主要依靠增设专业点而不是新专业种数来实现扩招高等教育扩招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消化”和“吸收”新增加的大量学生。
作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及其招生数的变化情况能较深入地反映出对新增学生的吸纳情况,提供较之院校规模变化更为精细的观察角度。
在此,我们选择专业点和专业种数两个指标,通过对其变化的分析,来了解扩招过程中普通高校的专业变化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教育学和经济管理类下设专业种数有所增加外,我国高等教育各学科专业种数整体上呈现减少趋势。
这其中,固然有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颁布后专业调整合并的影响,但从1999年以后,专业种数的变化趋势也依然如此,由此可以判断,我国高等教育1999年以来的扩招不是靠增加新的专业种数来实现的。
那么,专业点数的变化情况如何呢?根据表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各学科下设专业的设置点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经管类专业点增加势头迅猛,工学和文学类在2001年以后,专业点数也是持续上升。
综合表3、表4和图2,不难发现:我国1999年以来的高等教育扩招,不是依靠增设新的专业种数来实现的,而是依靠原有专业专业点的迅速增加来吸纳大量的新增学生,这是1999年以来扩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三)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现扩招在了解到普通院校主要通过专业点的增加来吸纳新增学生之后,再看看招生数增加最快的专业都集中在哪些领域。
从表5可以看出,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高校招生增长比例最快的是文学和经管类专业,这两大学科门类2005年招生数接近1998年的6倍。
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招生增长也非常迅速。
在位列招生增长前五名的学科中,除了理学外,其它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
从招生绝对数看,文学和经管类招生增长的绝对值超过了79万,比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数还要多。
可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主要是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招生的增长来实现的。
综合前述,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的扩招,在数量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以普通高校为扩招的主要对象;通过专业点的增设而不是新品种专业的开设来实现;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扩张为主。
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本科院校承担了巨大的规模压力,出现了部分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加的趋势。
这些特点,对于我国高校的办学必将产生重要的质的影响。
二、扩招对我国本科高校办学影响的实证分析量变必然引发质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在质、量互变的过程中,量变的方式又将深刻地影响着质变的方向和程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上述特点,对高校办学尤其是本科高校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文将以四所本科院校作为案例,从专业变化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虽然是1999年开始启动的,但为了比较扩招前后招生专业的变化,我们将1998年招生专业作为比较的基点,因此数据选择是从1998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各高校的分专业招生数据。
此外,我国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版)于1998年7月1日开始颁布实行,因此,在1998年后高校还曾逐步调整原有专业,使其与专业目录的名称相符合,这一部分专业在本研究中属于“调整改名”的范围,并没有被纳入高校新设专业中。
从本科招生规模变化上看,无论哪种类型的高校,在大众化过程中本科招生数都有了成倍的增长,其中省属211校和地方院校K的规模增长最快,部属重点校增长最慢。
那么,在这些高校内部,规模扩张是如何完成的呢?(一)通过新设大量专业来扩大招生是普通本科院校应对扩招的主要方式我们对四所高校1998年和2005年的招生专业进行了比较,发现四校1999年以来都增设了大量新专业,它们成为了吸纳新生的主体。
由上可见,扩招过程中,无论地方院校还是重点院校,都新增设了大量专业。
这些新增专业承载了相当多的学生。
在我们收集到的几所学校中,除了第一所部属院校因2003年以后按大类招生,无法统计外,其他三所学校1998年已有专业和1999年及以后新增专业的招生情况如下:从三所高校的情况来看,新设专业是它们吸纳大众化过程中新增学生的重要手段。
到2005年,三所学校中1999年以后新设专业招生占年度招生总数的比例最低为50%,最高将近60%。
这意味着通过新设专业来扩大招生,是这些高校实现扩招的主要方式。
(二)新设专业以社会热门专业为主,存在较大的雷同性在所分析的四所高校中,新设专业有相当大的雷同性,下表是四校新设同名专业情况。
由表9可以看出,四所学校开设有许多同名或相近专业,其中,大多数专业2005年招生数超过100人,部分专业甚至超过300人。
这说明,同名专业多属社会热门专业,招生量比较大,有利于高校实现规模扩张。
此外,上述专业主要是工学和经管文法类专业,不论四所学校定位如何,增设的专业如此高度相似,必然导致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趋同专业大多属于社会热门专业,容易导致专业规模膨胀,影响办学质量。
同时,争相追捧热门专业,未来容易引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新专业设置数量多,招生大,对于高校原有办学特色也必然会形成冲击,尤其是地方院校本来专业数就不多,新专业在数量上远远多于老专业数,加上新专业招生占学校招生比例大,使学校特色专业不突出,更容易冲击高校办学特色,模糊其办学定位。
(三)重点院校多依靠原有专业的交叉融合来开设新专业,地方院校则多完全新设,少有老专业作为依托,对办学质量形成一定的冲击。
新专业的开设,一般应以学校已有学科建设为基础,利用原有专业进行交叉、整合,在1998年专业新目录颁布以前,曾要求新设本科专业必须作为专科专业存在三年,因此,四校中部分新专业是将原有专科专业升本形成的。
新专业目录颁布以后,取消了上述要求,高校完全新设专业的情况开始增多。
一般来说,完全新设专业要求较多的投入,并且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来巩固它。
案例学校情况显示,重点院校新专业的设置以原有学科作为基础的多,而一般院校更多是完全新设专业。
在四所院校新设置的专业中,有部分专业是原有专科专业升格而成的。
其中除部属重点院校2000年以前的数据已经按新专业目录调整过了,无法一一辨别外,其后几年中有2个专业是专科专业升本而来;地方院校K的新专业中有两个属于这种情况;省属211校和地方院校K有4个专业属于这种情况。
除此以外,但其他新专业中,某部属重点校和某211重点院校的新设专业大多是在原有学院或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分化或重新组合产生的新专业,完全新设的专业很少。
而在两所地方院校中,则主要是重新设立社会热门专业的方式来开设新专业。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与此次扩招进程过快有较大的关系。
重点学校由于基础较好,专业招生潜力相对大,本科专业的设置一般都有相邻的专业作为支持,因此可以根据原有专业来发展新专业。
而基础薄弱的地方院校,专业本来就少,依托原有专业发展新专业的空间也小,但为了达到扩招的目的,不得不设立新的专业。
短期内快速不断地新设专业,必然无法保证专业的巩固与发展,在案例学校专业及招生的变化中,我们发现两种不正常的现象:新设专业“速生速死”和专业招生“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