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下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

企业技术创新

林中萍

2008年9月6日

国家创新体系下的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部分、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与建设

第二部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第三部分、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政策措施

第一部分

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与建设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一、国家创新体系、构成、特点

二、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创新体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

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念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国立研究机构、地方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民间科技中介机构等组成的有序结构,分别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各有侧重的功能。

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安排,其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企业,尤其是对创新进行投资的企业;

促进技术进步的政府;

提供技术创新源泉的科研机构;

提供一般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公共和私有教育部门;

连接资源与市场纽带的中介机构。

开放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

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

从创新单元看,国家创新体系由国家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社会研发机构等单元组成;

从创新过程看,国家创新体系由知识生产、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

从创新环境看,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制平台的支撑,需要崇尚创新、严谨求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诚实守信、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的团队精神;

从系统调控看,国家创新体系通过特殊的制度安排,形成自我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机制。

二、我国国家创新战略体系发展历程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宏伟战略。

(一)形成阶段(1949—1977年)

(二)发展阶段(1978—1995年)

(三)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1995—1998年)

(四)国家创新体系阶段(1998年至今)

(一)形成阶段(1949—1977年)

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制定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

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二)发展阶段(1978—1995年)

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创新模式主要是计划主导模式,设立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科

技计划中引人竞争机制;

随着国有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企业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三)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

(1995—1998年)

突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进行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

宏观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制定重大科技计划逐步由科技转向科技和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出现了国家工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新的参加对象,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四)国家创新体系阶段(1998年至今)

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提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提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98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汇报提纲,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先行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国家创新体系试点,拉开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序幕。三、我国创新体系特点

(一)政府在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国有企业的份额较大

(四)科研院所的研发支出大于其它国家

(五)与科研机构相比,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相对紧密

(六)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偏重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

(七)与教育投入相比,更重视科技投入

(八)创新服务机构以公益性为主,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的构成

企业在研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是企业已经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二是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以企业自筹经费为主;

三是企业在技术交易中日趋活跃。

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来源结构(%)

各国研究开发经费执行分布(2003)(%)

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相对紧密

大学研发经费中企业投入的比例远高于政府科研机构的比例。2004年大学研发执行经费中,政府投入占54%,企业占37%;政府科研机构的研发经费支出中政府投入占80%以上,企业资金仅占5.1%。

大学和科研院所更重视应用研发

2004年大学的研究开发投入中,基础研究占24%,应用研究占54%,试验开发占22%。

政府科研机构(不包括转制科研院所)的R&D支出中试验开发支出为51%,应用研究占37%,基础研究支出仅占12%。

公共教育和R&D投入占GDP的比例比较

(2002年)

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研发又往往与企业发展的需求脱节,大量国家科技财政经费支持的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机制不健全,高校与科研单位科研成果自行产业化比例很高

3、缺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4、促进、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不配套大学、科研院所自行产业化比例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外贸增长,内部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

★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造成人民币升值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