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质量测试

图像质量测试
图像质量测试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范

目录(V0.3)

第一章图像质量理论测试 (2)

(一)色板区域介绍 (2)

(二)解析度(Resolution) (2)

(三)色彩还原性 (3)

(四)白平衡(White Balance) (5)

(五)低照度(Low-Light) (6)

(六)逆光补偿(ACB) (7)

(七)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待定】 (8)

(八)曝光测试【待定】 (9)

(九)镜头畸变(Distortion) (10)

(十)暗角 (11)

(十一)视角范围 (12)

(十二)锐度 (13)

(十三)景深 (14)

(十四)噪点(Noise) (16)

(十五)散光【待定】 (17)

(十六)亮点(坏点) (18)

第二章实际景物拍摄 (20)

(十七)实际静景拍摄 (20)

第三章视频动态及场景应用 (22)

(十八)帧率(Frame rate) (22)

(十九)视频延时 (22)

(二十)产品应用模拟场景 (23)

注:

1、对比测试时需保障码流、帧率、分辨率、光圈最大等一致性。

2、若后续需要增加测试项会持续更新。

第一章

图像质量理论测试

(一)(一)色板区域介绍色板区域介绍

(二)(二)解析度

解析度(Resolution)用摄像机拍摄的影音信号需要在电视上播放时,需要换算成与电视画质相同的单位。而电视的画面清晰度是以水平清晰度作为单位。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电视上的画面以水平方向分割成很多很多“条”,分得越细,这些画面就越清楚,而水平线数的数码就越多。这个单位是“电视行(TVLine )”也称线。解析度一般与镜头、CCD 、CMOS 成像有关。区域编号

备注测试工具1

次要色彩区域,用于饱和度测试。Imatest 2

常见色彩鲜艳区域,主要用于色彩饱和度测试。Imatest 3白平衡测试区域。Photoshop/Imatest

解析度16:9测试样张Download URL :\\192.168.84.216\Dept_Tech_support\Public\xu peng cheng\Tools\HYRes3.1.zip

(三)(三)色彩还原性

色彩还原性色彩还原指彩色CCD 、CMOS 经过拍摄加工后,彩色摄影画面的色彩大体上和原景物的色彩相一致。是早期彩色电影摄影追求的目标。影响色彩还原的因素有CCD 、CMOS 的性能,摄影镜头的质量,光线的色温等。测试目的

测试摄像机解析度,即清晰度。测试工具

HYRes、解析卡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需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色板样张,并使用Lux 器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3、必需根据摄像机的画面比例进行拍摄,如4:3、16:9画面。

测试步骤1、根据摄像机的画面比例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色板样张,并使用Lux 器读出

测试环境亮度。

2、打开HYRes 软件,依次点击“File”-->“Trimming mode”进入测试界面。

3、点击“File”-->“Open”选择一个待测试文件。

4、使用鼠标左键选择如上图红色区域部分。

5、点击Execute 读取当前区域的解析度值并记录数据。

测试标准

标清测试D1,高清系列测试720P/1600*900,然后配合软件读取并记录解析值。完成标准1、软件读取的值可能有误差,每次读取的值必须经过视觉进行核实并记录。

2、主观评价样张图像效果,在测试报告中粘贴解析度的局部图。

优先等级高

色彩还原性测试样张

测试目的测试各种杂光环境下物体色彩的还原能力。

测试工具Imatest、色卡

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需在白光和暖光下分别拍摄一组色板样张,并使用Lux器读出测试环境亮度。测试步骤1、打开Imatest,点击Colorcheck并选择一个色板图像文件。

2、按住鼠标左键并将整个色板区域选中,然后调整绿色选框,保障每个绿色框

都位于不同的色块中。

3、完成选框后直接点击“Yes,Continue in Express mode”按钮开始分析数据和保

存分析结果。

4、观察色板,分别记录常见色彩区域的每个偏移量和非常见区域最小与大偏移

量,且需要记录如图红色标记处的Mean值。

5、记录当前环境亮度及主观评价结果(参见释义)

测试标准1、图中的灰色编号即色板的顺序编号。每一个小方格代表每一个标准色块所处的色彩,而小圆圈代表实际每一个色块的实测色彩。

2、如图红色标记处“△E*ab:mean=14.8”(亮度色度偏差平均总和)、“△C*ab

uncorr:mean=13”(色度平均偏差),mean表示平均偏移量。

3、首先观察13-18号色彩(即常见色彩区域)的偏移量,若色彩偏移量很大,

则说明常见色彩区域的色彩还原性较差,反之则好。

4、其次观察1-12号色彩(即非常见色彩区域)的偏移量,若色彩偏移量很大,

则说明非常见色彩区域的色彩还原性较差,反之则好。

完成标准1、分别记录色板色彩的平均偏移量“△E*ab:mean=14.8”(亮度色度偏差平均总和)

Download URL :\\192.168.84.216\Dept_Tech_support\Public\xu peng cheng\Tools\Imatest-3.1.rar

(四)(四)白平衡(

白平衡(White Balance )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

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 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

白平衡Imatest 测试示意图、“△C*ab uncorr:mean=13”(色度平均偏差)。(标准对比值:△C<30\△E<13

效果较好)

2、观察各个色块实测值与标准值状况,根据主观进行点评色彩还原效果。

优先等级高测试目的

测试各种杂光环境下白色物体的还原能力。测试工具

Imatest、色卡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需在白光和暖光下分别拍摄一组色板样张,并使用Lux 器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测试步骤1、在白光和暖光下分别拍摄一组色板样张。

2、使用Imatest 打开色板图片,按照“色彩还原”测试步骤使用鼠标拖选色卡测

试区域。

3、完成选框后直接点击“Yes ,Continue in Express mode”按钮开始分析数据和保

存分析结果。

测试标准图中最大的色块为原始摄影图块,最小面积的色块就是原始ColorChecke 理想值。

(五)(五)低照度低照度低照度(

(Low-Light )照度是反映光照强度的一种单位,其物理意义是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照度的单位是每平方米的流明(Lm )数,也叫做勒克斯(Lux ):1Lux=1Lm 平方米。上式中,Lm 是光通量的单位。

1Lux 大约等于1烛光在1米距离的照度,我们在摄像机参数规格中常见的最低照度,表示该摄像机只需在所标示的Lux 数值下,即能获取清晰的影像画面,此数值越小越好,说明CCD 、CMOS 的灵敏度越高。同样条件下,黑白摄像机所需的照度远比尚须处理色彩浓度的彩色摄像机要低10

倍。

低照度16:9画面测试样张完成标准1、记录各种拍摄环境亮度。

2、对比原始拍摄土块和理想色块,结合实拍图像记录白平衡效果。

优先等级高测试目的

测试摄像机各种低光环境下物体可分辨能力以及色彩表现能力。测试工具

无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使用可调暖色光源进行照射被拍摄物体,每一次光变都需要使用Lux 器记录。

(所取的亮度值为镜头的进光量)

3、被拍摄物体需要具备各种丰富的色彩。

测试步骤1、调节不同光线亮度,并使用Lux 器读取当前光线下的环境亮度。

2、分别拍摄1Lux 、3Lux 、10Lux 、25Lux 等亮度下图像并记录数据。

3、主观评价其低照度能力下的图像色彩/清晰度等表现强弱,然后记录结果。

测试标准无

(六)(六)逆光补偿(

逆光补偿(ACB )逆光补偿也称作逆光补正或背光补偿(Back-light Compensation,BLC ),他可以有效补偿摄像机在逆光环境下拍摄时画面主体黑暗的缺陷。在某些应用场合,视场中可能包含一个很亮的背景区域,如逆光环境下的门窗等,而被观察的主体则处于亮场的包围之中,画面一片昏暗,无层次。此时,需要引入逆光补偿功能。摄像机仅对整个视场的一个子区域进行检测,通过求此区域的平均信号电平信号来确定AGG 电路的工作点。由于子区域的平均电平很低,AGG 放大器会有较高的增益,使输出视频信号的幅值提高,从而使监视器上的主题画面明朗。此时的背景画面会更加明朗,但其与主体画面的主观亮度差会大大降低,整个视场的可

视性得到改善。

逆光补偿实际拍摄差别样张完成标准

每一次光线变化都需要使用Lux 器记录亮度值,且亮度值必需和每张图片对应。测评方式

主观评价低照度能力并记录相关数据。优先等级高测试目的

摄像机在逆光环境下拍摄时画面主体逆光平衡处理能力。测试工具

无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背景亮度必需比主体被拍摄物体亮度高出许多。

测试步骤1、在逆光测试灯箱中放置物体,且物体处于灯源的中心处。

2、使用被测摄像机进行拍摄逆光下的主体。

3、拍摄图片,观察被拍摄主体的分辨能力。

测试标准1、无逆光补偿:主体显得特别暗,几乎无法识别。

2、有逆光补偿:背景的亮度会自动降低,从而使整个视场的可视性得到改善。

完成标准1、使用Lux 器记录亮度,并且保存测试图片,然后测评和记录图像逆光补偿程

度。

测评方式主观评价,从主体可识别能力进行点评。

(七)(七)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对数码相机简单来说就是亮部与暗部的细节表现,也就是黑与白的极端表现。大家在拍摄中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画面的光暗对比太强烈,特别在逆光拍人像的情况下,我们将很难兼顾人的面部和背景的曝光。测试时可参考Imatest 中的Total 数值,数值越大其动态范围也越大。动态范围越大,所能表现的层次越丰富,所包含的色彩空间也越广。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越大,它能同时记录的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越丰

富。

动态范围测试样张优先等级中测试目的

测试摄像机动态层次范围。测试工具

Imatest、灰阶卡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需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全画面样张,并使用Lux 器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测试步骤1、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包含灰阶卡的全画面样张。

2、打开Imatest 工具,点击“Stepchart ”按钮选择需要测试的图片。

3、使用鼠标拖动选择一个测试区域,然后调整使十字坐标矫正至被测区域的中

心处。

4、完成矫正直接点击“Yes ,Continue in Express mode”按钮开始分析数据和保存

分析结果。

5、查看Figure No.2:Stepchart noise detail 窗口中的分析结果。如上图。

测试标准动态范围越大,所能表现的层次越丰富,所包含的色彩空间也越广。数码相机的

动态范围越大,它能同时记录的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越丰富。

(八)(八)曝光测试

曝光测试

不同光线下的灰墙拍摄样张

通过脚本生成的曝光曲线图表完成标准

查看并记录灰阶得分值,如上图红色线条标示处。数码相机灰阶一般在5.5以上。优先等级高测试目的

测试摄像机实际杂光环境下曝光能力。测试工具1、Extract_RGB_103098a.Xls 测试脚本

2、DSC_AmbTrk.xls 测试脚本

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只拍摄纯灰色的物体,如灰墙。

测试步骤1、在杂光环境下使用可调节的灯源调整出不同的环境亮度,并通过Lux 器记录

Download URL:\\192.168.84.216\Dept_Tech_support\Public\xu peng cheng\Tools\Extract_RBG.zip

(九)(九)镜头畸变(

镜头畸变(Distortion )它是像差的一种。物体上的直线经过透镜成像后变成弯曲的现象。畸变是由于透镜的放大率随光束和主轴间所成角度改变而引起。光线离主轴越远,畸变越大,但是若与主轴正交并通过主轴,则不发生畸变。放大率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增大时称正畸变。(即枕形畸变图20b )。放大率随入射角度增加而减小时负畸变(即桶形畸变图20c )。换句话说,若物点离开光轴约远,放大率越大,就产生畸变,如果物点离开光轴越远,放大率越小则产生负畸变。特别是镜片屈光度大时,像的畸变现象严重。由于畸变,看物体,像失去了原来的正确形状。减小畸变的方法是,对单一透镜改变镜片的外形,采用最佳的外形可以使畸变减小到最小程

度。

镜头畸变测试数据样张各个不同的环境亮度值。

2、使用标准镜头在不同亮度环境下进行灰墙拍摄,如1Lux 、5Lux 、10Lux 、20Lux 。

(为保障测试数据精确,至少需要拍摄十组不同亮度的图像样张)

3、使用工具读取RGB 值,然后在DSC_AmbTrk 中形成灰度曝光曲线图。

4、观察曲线,并进行点评和记录测试数据。

测试标准1、曝光度有一个标准的曲线,如图,若测试的曲线图像在上下虚线内比较平稳,

则说明各种亮度环境下曝光准确均匀。

2、若测试的曲线图像在上下虚线内波动较大,则说明各种亮度环境下曝光不均

匀,在某些波动较大的曲线光线处会出现色彩偏差。

完成标准1、每一次光线变化都需要记录亮度值,且亮度值必需和每张图片对应。

2、测试结果中必须付上灰度曝光曲线图。

3、必须针对曲线给出点评。

测评方式

通过观察曲线点评。优先等级高

测试目的

测试镜头拍摄物体畸变程度。测试工具Imatest

注:畸变由镜头决定,本测试只需在第一次标配镜头时测试。

(十)(十)暗角

暗角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叫做“失光”,俗称“暗角”。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产生暗角的原因主要有:

1、边角的成像光线与镜头光轴有较大的夹角,是造成边角失光的主要原因。

2、长焦镜头尤其是变焦长焦镜头镜片很多,偏离光圈比较远的镜片为了能让边角光线通过,这些镜片必须很大。为了降低成本,缩小了这些镜片直径,造成边角成像光线不能完全通过,降低了边角的亮度。

3、边角的像差较大。为了提高像质,某些镜片的边缘或专门设置的光阑有意挡住部分影响成像质量的边缘光线,造成边角失光。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在白光下拍摄标准的Distortion 卡片。

测试步骤1、在白光下拍摄一张Distorion 卡,并记录拍摄的亮度。

2、打开Imatest 工具,点击Distotion 按钮并选择一个测试样图。

3、通过鼠标左键拖动画出测试区域,然后点击“Yes ,Continue in Express mode”

按钮开始分析数据和保存分析结果。

4、查看并记录SMIA TV Distortion 的值(如上图红色标示处的值)。

测试标准1、“SMIA TV Distortion=-12%”(红色标示处)表示畸变值,以百分数标示。2、

数值越接近零,表示畸变越小。数值为负的,表示为桶形畸变,画面向外膨胀。

数值为正的,表示为枕形畸变,画面向内收缩。

完成标准

1、记录SMIA TV Distortion 的值,并判断畸形形变。优先等级高

暗角测试样张

(十一)(十一)视角范围

视角范围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范围,当焦测试目的

测试镜头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是否有变暗的现象。测试工具

Imatest 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在白光下拍摄亮度均匀的物体,例如,电脑的白色显示屏。

测试步骤1、将电脑设置为纯白色的背景,然后将摄像机贴着显示屏抓拍一张图片。

2、打开Imatest 工具,点击“Light Falloff ”按钮并选择一个测试样图。

3、通过鼠标左键拖动画出测试区域,然后点击“Yes ,Continue”按钮开始分析数

据和保存分析结果。

4、查看弹出的F-stop contours 窗口并记录“Worst ”与“Mean ”的值(如上图红

色标示处的值)。

测试标准1、“Corners:worst=-1.55;mean=-0.919”(红色标示处)表示暗角差值。

2、数值越接近零,表示暗角越小。数值为负的,表示为暗角偏暗。数值为正时,

表示为暗角偏亮。

完成标准

1、记录“Worst ”与“Mean ”的值,并判断暗角偏暗程度。优先等级高

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十二)(十二)锐度

锐度锐度,有时也叫“清晰度”,它是反映图像平面清晰度和图像边缘锐利程度的一个指标。如果将锐度调高,图像平面上的细节对比度也更高,看起来更清楚。比如,在高锐度的情况下,不但画面上人脸的皱纹、斑点更清楚,而且脸部肌肉的鼓起或凹下也可表现得栩栩如生。在另一种情况下,即垂直方向的深色或黑色线条,或黑白图像突变的地方,在较高锐度的情况下,线条或黑白图像突变的交接处,其边缘更加锐利,整体画面显得更加清楚。因此,提高锐度,实际上也就是提高了清晰度,这是人们需要的、好的一面。但是,并不是将锐度调得越高越好。如果将锐度调得过高,则会在黑线两边出现白色线条的镶边,图像看起来失真

而且刺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块面图像上,图像就会显得严重失真,不堪入目。

镜头锐度测试样张测试目的

测量镜头最大、最小焦距时的水平视角。测试工具

卷尺、计算器测试条件

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测试步骤1、将镜头的焦距调节至T 或W 端,分别拍摄一张样图。

2、拍摄一个固定长度的物体,如一张边长为120cm 的纸板。

3、使用卷尺测量出镜头到物体的垂直距离。

4、使用三角函数和计算机计算出T 与W 的视角。

测试标准以Windos 计算器为例,若拍摄的物体为120cm,物距为100cm,计算方法如下:

1、打开计算器计算出tanθ=120/2/100=0.6。

2、勾选计算器上的Inv,然后点击Tan 按钮即可算出角θ=30.96。

3、此时只是算出的一半角,水平视角=2θ=61.92度。

完成标准

计算出最大焦距与最小焦距的水平视角。优先等级高

(十三)(十三)景深

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摄影的距离以及弥散圈直径(目前比较公认的为0.031mm )这四个参数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即通过这四个参数来计算出相对准确的景深值。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每一支焦距、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下图是镜头各个部分的术语描述:测试目的

测试摄像机实际杂光环境曝光、色彩还原、解析能力。测试工具

Imatest、解析卡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拍摄图片必须在白光标准光线下进行。

测试步骤1、在标准白光环境下拍摄一张解析度样张。

2、打开Imatest 工具,点击“SFR:New file ”按钮选择样张。

3、使用鼠标拖动画出解析样图中的水平黑块,如上图(中)所示。

4、完成选框后会自动弹出窗口提示,此时点击“OK ”开始分析样张的锐度,然

后保存分析结果。

测试标准1、黑色实线为原始数据,红色虚线则代表移除(或加上)数字相机内建锐利化效

果的表现。观察图表中红色虚线与黑色实线的偏离情况,黑色实线的“驼峰现

象”越明显证明机身锐化越严重,甚至造成成像不自然,如图(左)所示。

2、选用MTF50的数值为参考标准,

因为将原始MTF 影像降低50%的明亮度来计算SFR,这样的做法可以继保留影像细节又不会被测试图上的杂点所干扰,如图(右)

所示。

完成标准1、记录MTF50的值。

2、将图表复制到测试报告中,并与其他镜头进行对比点评。

测评方式

在镜头对比测试时进行主观评比。优先等级高

(左景深较短右景深较长)

测试目的测试镜头景深,从而选出最佳配备镜头。

测试工具通过参数计算(景深计算.exe)或通过实际物体拍摄(视觉变化)。测试条件无

测试步骤前景深ΔL1=FδL2/(f2+FδL)(1)

后景深ΔL2=FδL2/(f2-FδL)(2)

景深ΔL=ΔL1+ΔL2=8FδLf/(4f2-F2δ2L2)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前景深。

https://www.360docs.net/doc/a52989634.html,/dofjs.html

测试标准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

完成标准1、若是手动光圈,需分别计算出最大焦距和最小焦距的景深。

2、若定焦镜头,则直接计算出固定焦距下的景深。

测评方式景深值直接对比或拍摄实际景物主观评价。

优先等级高

Download URL:\\192.168.84.216\Dept_Tech_support\Public\xu peng cheng\Tools\景深计算.zip

噪点(Noise)

(十四)

(十四)噪点

噪点(noise)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雪花斑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

当摄像机摄取较亮场景时,监视器显示的画面通常比较明快,观察者不易看出画面中的干扰噪点;而取较暗场景时,监视器显示的画面就比较昏暗,观察者很容易看到画面中雪花状的干扰噪点。干扰噪点的强弱与摄像机的信噪比指标有直接关系,即信噪比越高,干扰噪点对画面的影响就越小。

噪点测试样张

测试目的测试正常光线下景物拍摄图片的信噪能力。

测试工具Imatest

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需在白光下拍摄一组色板样张,并使用Lux器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测试步骤1、打开Imatest,点击Colorcheck并选择一个色板图像文件。

2、按住鼠标左键并将整个色板区域选中,然后调整绿色选框,保障每个绿色框

都位于不同的色块中(如上图左所示)。

3、完成选框后直接点击“Yes,Continue in Express mode”按钮开始分析数据和保

存分析结果。

4、观察色板样张测试结果,并从噪点测试结果图中读取Noise RGBY值。

测试标准1、首先观察Noise RGBY值,值越大说明噪点越多,反之则说明噪点较少。

完成标准1、记录当前环境亮度。

2、读取测试样图中的Noise RGBY值并主观评价结果。

优先等级高

散光

(十五)散光

(十五)

散光是指镜头因制作不均匀,光的折射有偏差从而影响到物体成像,造成图片在对着光源的时候有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普通场景下一般差别不大,但在一些细节上显得比较明显。在当今的数码产品领域,它往往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以下是散光测试的方法。

(标准散光测试卡)

(图像散光样张)

测试目的测试镜头表面是否平整,不会因镜面不平而造成图像散光。

测试工具无

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必须在白光环境下拍摄样张。

测试步骤1、需在白光下拍摄一组卡片样张,并使用Lux器读出测试环境亮度。

2、观察拍摄的图像。

测试标准1、观察图像,如果有杂光散光现象,那么十字架就会拍成一个圆圈。完成标准1、记录当前环境亮度。

(十六)(十六)亮点亮点亮点(坏点)

(坏点)CCD 、COMS 坏点的检测是选购数码相机的首要事项,因为它直接反映到相片上,影响成像质量。噪点特别严重的,比如亮度值超过200,接近了坏点的亮度阈值250,也不能接受,因为随着相机使用时间的推移,这些严重的噪点将可能发展为坏点。我们知道像素由RGB 三原色单元组成,其中任何一个像素出现毛病即短路都会使这个像素成为一个亮点。假如红绿蓝三原色中有一种或者更多产生故障,则该像素就不能正常的改变颜色而会变成一个固定颜色的点,在某些背景色下就会明显的看得出来,这就是LCD 的坏点。坏点是不可100%避免的一种物理性损伤,在使用中受到撞击或者自然损耗也可能导致出现坏点。只要组成单个像素的三原色中一个或者多个受到损坏,坏点就会产生,而生产和使用都是可能造成损

坏的。

(左全黑环境拍摄样张右全白环境拍摄样张)

注:此测试适用于CCD/CMOS 选型,其他图像测试不适用。2、主观描述散光情况。

优先等级中测试目的

测试CCD/CMOS 感光元气件上是否存在硬件坏点/亮点。测试工具

无测试条件

1、需要全黑环境和全白环境下分别拍摄一组测试样张。测试步骤1、将摄像机置于全黑和全白的环境并分别拍摄一组测试样张。

2、使用PC 观察这组样张。

3、记录这组测试样张中的亮点或坏点数。

测试标准

1、记录亮点或坏点数,测评CCD/CMOS 是否合格。完成标准

1、记录CCD/CMOS 样张中的亮点或坏点数。优先等级高

第二章实际景物拍摄

(十七)(十七)实际实际实际静景静景静景拍摄

拍摄实际环境拍摄测试有助于我们测评摄像机的解析度、曝光、色彩还原能力等实际情况。

实景拍摄样张测试目的

测试摄像机实际杂光环境曝光、色彩还原、解析能力。测试工具

无测试条件1、镜头必需使用最大光圈。

2、被拍摄物体需要具备各种丰富的色彩。

测试步骤1、使用标准镜头进行实际取景,如公司窗台外的楼宇、树、天空等。

2、以不同景物不同光照抓拍图片3张。

3、主观观察真实景物与拍摄图像色彩差距和细小物体清晰度。

4、给出主观评价并记录结果。

测试标准无

完成标准1、每一次光线变化都需要使用Lux器记录亮度值,且亮度值必需和每张图片对应。

2、从偏色、色彩还原、解析度、曝光能力进行记录评测。

测评方式主观评价,从偏色、色彩还原、解析度能力进行记录评测。

优先等级高

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图像的运动模糊参数来估计出图像由于运动而造成的信息损失量,并通过信息损失的多少来评价图像的质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客观地体现出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与运动模糊参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图像的质量评价特别是有参考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价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根据活动度和图像灰度梯度能客观地表示图像细节部分的特性。将图像分块,并从8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分析,客观地评价出无参考条件下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质量。关键词:质量评价;运动模糊参数;信息损失;直线运动模糊;活动度 图像的去模糊是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获取图像过程中,由于物体与相机之间的相对运动会造成得到的图像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在现实生活中,运动模糊图像广泛存在,图像会因为摄像者与对象之间的角度和物体与相机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等的差异而导致所得到的运动模糊图像有着不同的质量,这种差异即为图像的运动模糊参数的差异。找出图像的质量与其运动模糊参数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去除这些模糊之前往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来估计出图像的质量,能否准确地估计出图像质量对图像后期的去模糊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对模糊图像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主观的评价方法,但是主观评价不能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而且由于主观差异的存在,不同人的知识背景和主观目的、兴趣等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适用于很多场合。而客观质量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无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和有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1 传统的图像质量分析算法图像的质量分析一般为有参考条件下的质量分析和无参考条件下的质量分析两种[1-4]。无参考判断图像的质量评价是指在不借助任何参考图像的前提下,对模糊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而有参考图像的质量评价是指将模糊的图像与参考图像(即原图像)进行对比,得出图像的质量。传统的图像质量分析算法:(1)梯度函数。在数字图像中,图像的梯度函数可以用来对图像进行图像的边缘提取及其图像的二值化,一般来说,可以认为图像越是清晰,其图像的灰度就会变化越剧烈,就应该具有相对比较大的图像梯度值。利用梯度函数估计图像的质量一般有灰度梯度能量函数、Robert梯度和拉普拉斯(Laplacian)算子。下面以Laplacian(四邻域微分)算子和梯度幅值介绍图像的梯度函数的评价方法。对于一幅图像,对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在2×2的领域内采用Laplacian算子,得到四邻域微分值,然后再将得到的每一个微分值求和。Laplacian算子(四邻域微分)的方法如下:利用相邻像素之间的方差[6]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分析,图像质量越好,相邻像素点间的灰度差值就越大,从而S值也就越大。(3)基于图像相似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在有参考图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价,图像的相似度[7]主要利用均方差误差、平均绝对值误差、修正最大范数、多分辨率误差、均方信噪比及峰值信噪比等对图像的质量进行判断。此方法主要是将模糊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二者误差越小,它们的相似度就越大,然后通过与原始图像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图像的质量。以均方误差为例,一幅图像中,其均方差为:式中,b(x,y)是图像抛出点的边缘信息抛出量,I(x,y)是图像在像素点(x,y)的信息量。一般情况下,通过式(8)在有参考图像的条件下,只要估计出图像的运动模糊参数就可估计出图像的质量。(2)统计边缘信息一幅图像的主要信息,主要是通过其边缘信息量的多少来显示,边缘不明显的图像,可以认为其模糊度越大。一幅m×n的图像,对其进行边缘提取之后,图像中所显示的轮廓信息就是其包含的信息量。即边缘信息量: 通过对图3~图6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同一幅图像下,由于运动而导致的模糊图像中,越是模糊的图像的边缘信息抛出率η越大。而对于不同的图像,可以通过计算η来比较其质量,η越小,图像越清晰,则e越大,与图像的内容没有关系。在这一规律情况下,

[汇集]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汇集]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 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 汇总人员:于清山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 汇总人员:郑和永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0%,无废片。 整改措施: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 秘密等级:发出部门 : 颁发日期 : 版本号 : 发送至: 抄送: 总页数: 附件: 主题词:图像质量评价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文件分发清单 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 文件更改历史 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目录 1.目的及适用范围 (3) 2.规范性参考文件 (3) 3.术语与定义: (3) 3.1 主观评价 (3) 3.2 测试图像 (3) 4.一般要求 (3) 4.1测试样品 (3) 4.2测试环境 (3) 4.3 图片的选择 (4) 4.4测试项目 (4) 4.4.1静态图片测试项目: (4) 4.4.2 动态视频测试项目: (4) 4.5 评价方法及等级等级 (5) 4.5.1评价方法描述 (5) 4.5.2 数据处理 (6) 5.测试项目及评价方法 (6) 5.1 完整性及几何失真测试图 (6) 5.2 清晰度测试 (7) 5.3 图像层次、灰阶测试 (9) 5.4 色彩饱和度测试 (10) 5.6 抖动及噪点测试 (14) 5.7图像暗场特性 (17) 5.8图像亮场特性 (18) 5.9 图像完整性及失真测试 (19) 5.10 RGB重合性测试 (19) 5.11 移动字幕处理能力测试 (20) 5.11视频显示流畅性测试: (21) 5.12运动图像帧速度测试 (21) 5.13运动图像同步性测试 (21) 5.14运动图像更新程度测试 (21) 6.附件:评价项目及表格 (22) 第2页共22页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公司显示产品图像质量测试的静态图片及动态视频。 标准的目的是给出图像质量的评价、判断标准及方法。 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显示产品(DLP、LCD、IDB等)的设计、生产、调试评价的依据。 2.规范性参考文件 GB/T 9379-1988 电视广播接收机主观试验评价方法 GY/T 228 -200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主观评价 3.术语与定义: 3.1 主观评价 subjective assessment 直接利用观察者对被测系统质量的主观反应来确定被测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3.2 测试图像 test materials 用于公司显示产品图像质量评价的、在图像内容上有特定要求的静止图像或动态视频。 4.一般要求 4.1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以下简称“样品”)应是在逐批检查的合格产品批次中随机抽取的合格品。 4.2测试环境 本标准的测试环境应使用经过确认的标准测试设备,标准测试设备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显示单元及显示系统(显示系统需确认颜色一致、机械位置、光学性能参数等均已达到系统要求或客户使用要求);标准的DVD播放机;标准的信号源;标准连接线缆。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范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范

目录 一、图像质量理论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1、色板区域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解析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3、锐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4、色散..................................................错误!未定义书签。 5、色彩还原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6、肤色还原..............................................错误!未定义书签。 7、白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8、低照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9、逆光补偿..............................................错误!未定义书签。 10、灰阶、动态范围、对比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镜头畸变.............................................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暗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噪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散光.................................................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紫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际景物拍摄.............................................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实际静景拍摄.........................................错误!未定义书签。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 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图像质量评价2

基于空间域统计特性的图像质量评价 摘 要 煤矿井下的安全高效生产离不开清晰流畅的监控图像,针对煤矿井下拍摄图像光照不均匀的问题,对常见的几类可以改善非均匀照度图像视觉效果的增强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分析,分析了灰度图像空间域统计特性相关参数,对图像质量做出了客观评价。实验表明,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方法在处理低照度图像方面有不错的视觉效果,但由于它在均衡化过程中会对灰度级进行四舍五入,使得部分灰度级丢失,容易造成图像失真。 关键字:图像增强 空间域统计特性 质量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煤矿井下,调度人员了解井下重要设备、人员及生产过程的现场状况,不仅能直观的监视和记录井下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也能为事后分析事故提供相关第一手图像资料。由于井下摄像头采集到图像受到光照影响,导致在获取图像信息后对图像分析和决策等变得困难,因此在进行图像分析与决策前首先对图像信息进行增强,并对增强后图像进行相关参数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以获的人们认为较为理想的处理结果以及算法。 1 图像增强算法 基于图像处理所应用的空间不同,图像增强方法通常可以分为频域增强方法和空域增强方法两类。频域增强方法首先将图像看成一种二维信号,然后再对该信号进行基于域变换的增强。常见的空域图像增强算法有直接对比度增强、反锐化掩模增强和直方图均衡化增强。 1.1 直接对比度增强 直接对比度增强是根据特定的算法规则对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逐点改变,以此达到改变图像灰度值动态范围的目标。在图像处理中,一般将输出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值与其对应的输入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值之间的对数关系称之为图像的对数变换,该种方法常常用来压缩高灰度值范围、扩展低灰度值范围,从而使低灰度值的图像细节更加清晰的目标。其一般公式为: (,)log[(,)1]g x y C f x y =+ (1) 在式(1)中,(,)g x y 表示变换后输出图像像素点灰度值,而(,)f x y 表示变换前输入图像像素点灰度值,其中log 表示以10为底。同时,上式也可选用自然对数ln 为底。 为了增加变换的动态范围,适当考虑变换的灵活性,可以加入一些调制参数,上述公式可变为: log[(,)1](,)log f x y g x y a b c +=+ (2) 式中a 、b 、c 是可以选择的变换参数,(,)1f x y +项是为了避免对零求对数而设置。当(,)0f x y =时,log[(,)1]0f x y +=,则(,)g x y a =。而a 是(,)g x y 轴上的截距,可见参数a 的大小反映确定变换曲线的起始位置的变化关系,b 、c 两个参数可以确定变换曲线的曲率[1-2]。对数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 f x y (,) g x y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详细介绍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细则 附表(一) 1.图像清晰度(10分)(一副图像显示不清晰扣1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一副图像不均匀扣1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一副图像不标准扣1分,漏一个常规切面扣2分) 4.伪相识别(10分)(缺伪像图像相关图像扣5分) 5.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缺规定血流图像一副扣2分)6.图像于超声报告相关性(10分)(缺报告相关性常规切面图像一副扣1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纹(10分)(一副图像有斑点、雪花细粒、网纹扣1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报告所选图像与疾病相关性无关扣5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一副图像未达到1/2扣1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一副图像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不符扣1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 1.图像清晰度10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 4.伪相识别10分 5.图像与报告相关性10分 6.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文10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附表(二) 按照超声科常规切面操作规范规定细则如下: 1.肝脏:正常肝脏6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 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 异常肝脏8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2.胆囊:正常1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 异常2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异常部位图像) 3.胰腺:正常2个切面(胰腺的二维+彩色血流图像,显示胰头, 胰体,胰尾,) 4.异常3个切面(胰头,胰体,胰尾,胰腺彩色血流图像) 5.脾脏:正常2个切面(脾脏全长及脾门彩色血流图像) 异常3个切面(脾脏全长切面,异常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 5.泌尿系统:正常双肾2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双肾4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6.膀胱:正常2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 异常4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7.前列腺:正常3个切面(前列腺纵切面,前列腺横切面,前列腺彩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范标准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

目录 一、图像质量理论测试 (3) 1、色板区域介绍 (3) 2、解析度 (3) 3、锐度 (4) 4、色散 (5) 5、色彩还原性 (6) 6、肤色还原 (7) 7、白平衡 (7) 8、低照度 (8) 9、逆光补偿 (9) 10、灰阶、动态围、对比度 (10) 11、镜头畸变 (11) 12、暗角 (12) 13、噪点 (13) 14、散光 (15) 15、紫边 (16) 二、实际景物拍摄 (16) 16、实际静景拍摄 (16) 注: 1、对比测试时需保障码流、帧率、分辨率、光圈最大等一致性。 2、若后续需要增加测试项会持续更新。

一、图像质量理论测试 1、色板区域介绍 备注 2、解析度 用摄像机拍摄的影音信号需要在电视上播放时,需要换算成与电视画质相同的单位。而电视的画面清晰度是以水平清晰度作为单位。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电视上的画面以水平方向分割成很多很多“条”,分得越细,这些画面就越清楚,而水平线数的数码就越多。这个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解析度一般与镜头、CCD、CMOS 成像有关。 解析度16:9测试样

1、根据摄像机的画面比例在白色光源下拍摄一组色板样,并使用照度计读出测试环境亮 度。 2、打开HYRes 软件,依次点击“File”-->“Trimming mode”进入测试界面。 3、点击“File”-->“Open”选择一个待测试文件。 4、使用鼠标左键选择如上图红色区域部分。 5、点击Execute 读取当前区域的解析度值并记录数据。 6、测试实例: ISO12233标板在画面中过满,画面中拍摄到的这部分标板实际高度是168mm,而这标板 的实际高度是250mm,利用HYRes软件读数为1300LW/PH,因此根据: 所以最终结果应该就是: 3、锐度 锐度,有时也叫“清晰度”,它是反映图像平面清晰度和图像边缘锐利程度的一个指标。如果将锐度调高,图像平面上的细节对比度也更高,看起来更清楚。比如,在高锐度的情况下,不但画面上人脸的皱纹、斑点更清楚,而且脸部肌肉的鼓起或凹下也可表现得栩栩如生。在另一种情况下,即垂直方向的深色或黑色线条,或黑白图像突变的地方,在较高锐度的情况下,线条或黑白图像突变的交接处,其边缘更加锐利,整体画面显得更加清楚。因此,提高锐度,实际上也就是提高了清晰度,这是人们需要的、好的一面。但是,并不是将锐度调得越高越好。如果将锐度调得过高,则会在黑线两边出现白色线条的镶边,图像看起来失真而且刺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块面图像上,图像就会显得严重失真,不堪入目。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范

图像与镜头质量测试规范 目录 注: 1、对比测试时需保障码流、帧率、分辨率、光圈最大等一致性。 2、若后续需要增加测试项会持续更新。 一、图像质量理论测试 1、色板区域介绍

2、解析度 用摄像机拍摄的影音信号需要在电视上播放时,需要换算成与电视画质相同的单位。而电视的画面清晰度是以水平清晰度作为单位。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电视上的画面以水平方向分割成很多很多“条”,分得越细,这些画面就越清楚,而水平线数的数码就越多。这个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解析度一般与镜头、CCD、CMOS 成像有关。 解析度16:9测试样张 3、锐度 锐度,有时也叫“清晰度”,它是反映图像平面清晰度和图像边缘锐利程度的一个指标。如果将锐度调高,图像平面上的细节对比度也更高,看起来更清楚。比如,在高锐度的情况下,不但画面上人脸的皱纹、斑点更清楚,而且脸部肌肉的鼓起或凹下也可表现得栩栩如生。在另一种情况下,即垂直方向的深色或黑色线条,或黑白图像突变的地方,在较高锐度的情况下,线条或黑白图像突变的交接处,其边缘更加锐利,整体画面显得更加清楚。因此,提高锐度,实际上也就是提高了清晰度,这是人们需要的、好的一面。但是,并不是将锐度调得越高越好。如果将锐度调得过高,则会在黑线两边出现白色线条的镶边,图像看起来失真而且刺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块面图像上,图像就会显得严重失真,不堪入目。

4、色散 5、色彩还原性 色彩还原指彩色CCD、CMOS 经过拍摄加工后,彩色摄影画面的色彩大体上和原景物的色彩相一致。是早期彩色电影摄影追求的目标。影响色彩还原的因素有CCD、CMOS 的性能,摄影镜头的质量,光线的色温等。 色彩还原性测试样张

影像图像质量评价表.doc

影像图像质量评价: 以每天阅片的形式对每一张图像进行评价,参加人员前一天夜班、当天 上夜班、白班、技术组人员。 日期:影像号:操作员:分数:内容备注扣分标准扣分 1.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2.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层次欠分明 5 3 被检查者部位、肢位置不正、照片上下、左右边缘不对 5 体位置准确,照片上称、体位不标准 下、左右边缘对称 4.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5.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6. 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7. 拼音错误如‘ o’拼为‘ e’等10 8.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9. 图像重要标识错如左右 . 姓名 . 性别错误50 误 10. 造影片造影剂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充盈吧不满意55 显影均匀、充盈满意 11 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准确,不影响诊断10 12. 检查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50 日期 : 影像号:操作员:分数:内容备注扣分标扣分 准 1.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2.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层次欠分明 5 3 被检查者部位、肢位置不正、照片上下、左右边缘不对 5 体位置准确,照片上称 下、左右边缘对称 4.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5.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6. 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7. 拼音错误如‘ o’拼为‘ e’等 8.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9. 图像重要标识错如左右 . 姓名 . 性别错误50 误 10. 造影片造影剂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充盈吧不满意55 显影均匀、充盈满意 11 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准确,不影响诊断10 12. 检查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50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 分,扣完为止 优:≥ 90 分良: 80~89 分差: 70~79分不合格:< 70 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42681

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 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 汇总人员:于清山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 汇总人员:郑和永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0%,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自动人脸识别中的图像质量评价

一种基于倒谱的人脸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 杨飞苏剑波 1 引言 人脸识别由于其非接触式、基本无须配合和操作隐蔽性强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可广泛使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1-4]。然而,也正因为追求“无须配合”的实施效果,导致了人脸图像采集的随意性,图像之间差异较大、图像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采用低质量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必然会导致识别准确率的下降[2, 4]。而长期以来,人脸识别的研究大都是基于预先准备好的图像质量一般较高的人脸库的,这与现实应用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尽管实验测试中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相当之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为此,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开始着手于研究对各种不同质量人脸图像足够鲁棒的人脸识别技术,目前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离实用仍有一些差距。一方面,由于处理低质量图像而被引入的额外手段往往十分复杂,会大大增加人脸识别系统的复杂度,使得人脸识别耗费时间更长――这对于多数实际应用是不可接受的;另一方面,不受图像样本因素影响的人脸识别算法是难以获得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新的解决方法。 在基于视频流的自动人脸识别应用中,获得的人脸图像数量通常较多,如果对人脸图像样本进行质量评价,筛选较为合适的样本用于识别,这无疑会提高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即使样本数目有限,也可以依据质量评价结果来选用相应的图像预处理方法来提高识别率。另外,根据人脸图像的质量情况来调整分类器的阈值或其它参数能有效地降低错误拒绝率(FRR)或错误接受率(FAR),亦可提高人脸识别的实用性能。可见,在自动人脸识别系统中引入人脸图像质量评价环节是一条推动人脸识别实用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来人脸图像的质量评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图像质量评价的评价框架和相关指标的研究工作也已有一些公开报道[2-4],但关于人脸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目前还并不充分,人们往往是直接借用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本文的研究表明,现有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动人脸识别这个特别领域中的人脸图像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接下来将以清晰度这一重要的人脸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一种比传统评价方法更适合于自动人脸识别的清晰度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同一组人脸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实验,将其与传统清晰度评价方法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要高于传统方法。另外,还在真实环境下通过人脸识别实验来验证本文提出的清晰度评价方法在自动人脸识别中的作用及其适用性。 2自动人脸识别中的清晰度评价 在基于视频流的自动人脸识别应用中,自动检测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不清晰的情况时有发生。不清晰的人脸图像不但会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而且还会影响对譬如人脸姿态等其它图像质量指标的评价[2,4],故本文将清晰度选作研究对象。影响人脸图像清晰度的原因主要有图像模糊和采集噪声干扰。忽略采集噪声,摄像机对焦失准或拍摄瞬间人脸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快速运动会造成离焦模糊,拍摄瞬间人脸垂直于摄像机光轴方向快速运动会造成运动模糊,实际上这两种模糊经常是并存的。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往往是考察经过计算压缩、传输、增强或其他处理变换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质量上的差别,在评价时通常有“标准图像”可供参照[5]。因此,无论是具有计算简单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的均方差(MSE)和峰值信噪比(PSNR)方法,还是更符合人眼视觉系统(HVS)特性的结构相似度(SSIM)方法[6]或基于自然场景统计(NSS)的视觉信息逼真度(VIF)方法[7],由于必须得通过将变换后的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比较来做出质量评价,故皆不适合作为自动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另一方面,无需参考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相对较少,且主要用于图像盲恢复参数的辨识(如对点扩散函数PSF的估计等),其中的特征提取过程较为复杂,计算耗时长,故难以满足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时间要求。于是,研究者们提出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 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

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图像客观质量测试项目表2018

图像质量量客观测试 ISP 专项型号sensor 固件版本测试时间 测试?方解析?力力测试 参数设置 测试卡: 灯光照度:________Lux ?色温:______K 曝光模式: ?手动/快?门?门限:焦距/光圈:宽动态/3D 降噪: ?手动/增益?门限: 视频输出: 测试项测试内容 参考标准实测 判定备注 复核 解析?力力MTF50 左上?角420左下?角640右上?角420右下?角640中?心?水平420中?心垂直 420 锐度测试 锐度 左上?角undershoot <30% 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中?心?水平中?心垂直 ?色彩还原度测试 参数设置 测试卡: 灯光照度:________Lux ?色温:______K 曝光模式: ?手动/快?门?门限:焦距/光圈:宽动态/3D 降噪: ?手动/增益?门限: 视频输出: 测试内容测试标准实测 判定备注 复核 ?色彩还原测试(D65) 6500K ΔC_mean <15ΔC_max <26ΔE_mean <26ΔE_max <28saturation 85%~150% ?色彩还原测试 (A ) 2700K ΔC_mean < 15ΔC_max <26ΔE_mean <26ΔE_max <28saturation 85%~150% ?色彩还原测试(CW ) 4150K ΔC_mean < 15ΔC_max <26ΔE_mean <26ΔE_max <28saturation 85%~150% ?白平衡测试 ?白平衡(D65)6500K S_Zone(4,2)s<0.10 S_Zone(4,3)S_Zone(4,4)?白平衡( A )2700K S_Zone(4,2)S_Zone(4,3)S_Zone(4,4)?白平衡( CW )4150K S_Zone(4,2)S_Zone(4,3)S_Zone(4,4) 信噪?比

图像分析报告模板

图像分析报告模板 【导语】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下面关于图像分析报告模板,祝您生活愉快! 图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主观图像评价方法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系统感知图像质量的好坏。此方法是图像质量评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主观评价方法的主体是人,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当时的情绪,自己的经验,观察环境等。这种方法的评价效率低,代价高,确定性差,实时性差,不能直接应用于图像处理系统。 客观图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降质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的失真程度。客观评价方法的主体是机器,所以其操作简单,系统稳定,可移植性好。客观图像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半参考图像质量评价和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三种类型。其中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时间最长,发展较为成熟。 传统的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均方误差MSE(Mean Square Error)和峰值信噪比PSNR(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它们计算失真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信号误差,误差越小,失真图像与原始图像越接近,图像的质量就越好。其数学表达式为:

MSE=■∑■■∑■■2 (1-1) 其中a(i,j)和■(i,j)分别表示原始图像与失真图像中对应的灰度值或色彩值。 M*N表示图像的像素总个数。 PSNR=10lg (1-2) 其中L表示图像的灰度范围,一般情况下取值为255。 (1-1)和(1-2)的两种方法基于图像像素灰度值进行统计和均值计算,虽然效率高、实现简单,但是却忽略了人眼的视觉特点,因而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图像的质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图1中,信号1和信号2分别与原始信号进行均方误差计算,计算结果相同。但在人眼看来,信号1明显比信号2更接近原始信号。 由于图像的最终接收者是人的视觉系统,而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忽略了人类视觉特性。因此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人们根据HVS(Human Visual System)人眼视觉系统理论,提出了与感知图像失真比较接近的评价方法。 Zhou Wang等人认为人眼的视觉特性主要是提取背景中的结构信息,并以此提出了基于结构相似度信息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SSIM(Structural Similarity Image Measurement)。 1 SSIM结构相似度 SSIM(X,Y)=a*β*γ (1-3)

(推荐)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 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标识不完整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 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图像质量测试基础(优.选)

摄像头图像质量测试基础: 1)解析度测试 目的:测试IP Camera的解析度,包含中心解析度和边角解析度; 2)色彩还原测试 目的:测试IP Camera对色彩的还原能力; 3)白平衡测试 目的:测试IP Camera在不同色温环境下对白色的再现能力;白平衡对色彩效果影响很大,能够使色彩效果更逼真。 4)灰阶测试测试 目的:测试IP Camera的动态范围; 5)Imatest 图像分析与检测软件 目的:专业数码影响评测软件,用于检测相机拍摄的图像质量。 6)曝光增益测试 目的:通过调节摄像头光通量,使控制传感器(CCD/CMOS)上读出来的数据与真实场景接近。 工业相机在不同增益时图像的成像质量不一样,增益越小,噪点越小;增益越大,噪点越多,特别是在暗处。 7)清晰度和噪点调试 目的:满足不同光照情况下,拍摄图像的原始数据。 8)Shading(渐晕效应)调试 目的:在图像的边缘观察到的光亮减少的现象;

国标中“成像质量”测试项目包括视觉分辨率、彩色还原、白平衡、成像均匀度、曝光量误差,行标的“成像质量”测试项目包括视觉分辨率、白平衡、色彩还原准确度。 解析度:解像力测试卡 摄像机拍摄的影音信号需要在电视上播放时,需要换算成与电视画质相同的单位。 解析度一般与镜头、CCD、CMOS成像有关。测试工具:DxO Analyzer、DxO Analyzer 完成标准: 1、软件读取的值可能有误差,每次读取的值必须经过视觉进行核实并记录。 2、主观评价样张图像效果,在测试报告中粘贴解析度的局部图。 色彩还原性 色彩还原指彩色CCD、CMOS经过拍摄加工后,彩色摄影画面的色彩大体上和原景物的色彩相一致。 完成标准: 1、分别记录色板色彩的平均偏移量“△E*ab:mean=14.8(亮度色度偏差平均总”、“△C*ab uncorr:mean=13”(色度平均偏差)。(标准对比值:△C<30 \ △E<13效果较好) 2、观察各个色块实测值与标准值状况,根据主观进行点评色彩还原效果。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模板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 一、评价参数 ( 一) 对比度 1、客观对比度: 物体本身的差异, 由被检体的密度和厚度决定。 2、 x线对比度: 穿过人体后, x线强度上的差异。 3、图像对比度: 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的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的基础, 图像对比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的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 1、客观对比度: 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的差别。 2、 X线对比度: 透过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 3、图像对比度: 图像上形成的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 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例如: CT与平片。 左图是普通平片, 属于分辨率低的装置( X线机) 摄取的片子; 右图是胸部CT横断片, 属于高分辨率的装置( CT机) 摄取的片子。对低对比的组织的区分能力, CT高于平片( 即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 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 即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

( 二) 模糊 1、指物体的边界不清楚。 2、原因: 每个物点的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3、影响: 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 区分相互靠近的两个物体细节的能力。用LP/mm表示。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电影《神话》的一幅海报, 表现的是图像的模糊。 下图是一幅分辨率较高的图片, 图像较清晰。 ( 三) 噪声 1、定义: 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的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 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 x线光子的随机分布。 4、描述: 信噪比( SNR) 。 SNR越大, 图像质量越好。 ( 四) 伪影 1、定义: 指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2、影响: 干扰正常结构, 造成误诊。 ( 五) 畸变 定义: 指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程度的改变。 ( 1) 因观察角度不同, 圆柱体的上面成为了椭圆。 ( 2) 射线方向不同, 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左图垂直照射, 两个物体的形态基本不变; 右图斜射, 使两个原本分离的物体, 看起来象是一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